“luna”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答问是自己必修的课散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答问是自己必修的课散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篇1:答问是自己必修的课散文
答问是自己必修的课散文
我和自己常常不是一个整体。
我在的时候,自己就躲在一边,看我是如何面对自己的;自己在的时候,又在想我是如何摆脱自己的。
我在,是想告诉世人我存在的理由,如果没有理由,白日忽过,没有感觉,自己就必然丢失,我在又有什么意义;自己在,是想告诉身外的一切,我已经超越具象而思理飞扬,自己的理性排列着自己的感性,自己的灵魂主宰着自己的肉身。我和自己都在的时候,心境如水,月照澄明,偶尔虽生微波,其结果则大境归一。就如同熟透的果子,果肉和果核紧密相连,但却没有离开枝头,与果树、园子、和渴望成熟的人同构一处美丽的风景。但这非常难,我要么游离在自己之外,要么自己就把我的存在忘记,各自的状态和延续都使人无法接受。人生的道路崎岖多变,梦和现实都化为浮云,生命的气象潮湿阴霾,行走的愿望和目标都非常模糊,这是很危险的事情。
怎么办?我和自己经常碰撞,经常发问,一问一答,交流沟通,以改变彼此择路而行而缺乏照应总结的问题,以减少彼此不统一而形成的'脱节、断层、迷失的可能。我就经常问自己,你在何处,你看到了什么、你想找到你的道路吗?自己沉默,或者思索,哪怕一言半语,总会给我启悟,使我明白些什么,懂得些什么。
今天我忽然问自己:你要我到你的屋子里去吗?
自己回答:我很想,也愿意你到我的屋子里去。问题是,我的屋子只有一把椅子,先你而来的就坐在那里,我不知道是请你进屋还是拒绝你在门外。自己无奈,我尴尬。此时我必离开,暂时和自己被一道墙隔开,彼此站在屋里屋外。自然屋外的我看到了阳光,感受到了泥土和花草的气息,全身接近了空气里繁茂生长的万物;而屋里的自己,心灵在他方找到了凭依的位置,情感在交流和对话的气场中总有失落的光点在水杯和桌面晃动,心思在漂移或者在升腾,一切都不是我所能诠释的。只有自己明白,屋外的我多么渴望也能感受到泥土和花草的气息,全身接近空气里繁茂生长的万物啊!
晚上我又问自己:你接受的是那人的外表还是那人的思想?那人存在吗?
自己回答:那人始终在自己的身边,或者一直萦绕在自己的世界里。那人的外表只有你能看见,自己看见的是那人的眼睛和谈吐。
我又问自己:那人的谈吐是那人外表的延伸,你看的还是那人的外表。你和其他人没有什么区别,你只是自以为是而已。你明白吗?
自己回答:谈吐是那人心灵的声音,尽管有伪装,但骨子里还是那人传递的气息。是好是坏,先接受,再分辨,再取舍,那人不就更逼真、更接近了。
我又问自己:那人使你发生了裂变,你在很多时候根本不是你自己,你想重塑一个新的自己吗?
自己看看镜子,镜子中的像确实不是自己想看到的理想的自己,自己已经完全把自己打碎了,就像回炉的铜、铁,要锻造成什么样子,一切还需要我的照应、提醒和规范。自己就回答:求变是事物发展的必然,也是自己获得境界的必然。
听完自己的话,我无言,自己也无言。我知道,语音只是暗示或者表象,而真正的自己就在自己的屋子里静坐着,屋子的窗户是打开的,书本和地图只是暂时的摆设,心室里有音乐在飞扬,太阳依然明亮。
我清楚:我和自己的答问虽然没有结果或者结果并不理想,毕竟我和自己站在了一起。我们没有相隔的墙,我就是自己,自己就是真实的我。
答问在,我在,自己必然在。
篇2: 优雅是每个人的必修课散文
优雅是每个人的必修课散文
我并不富裕,然而骨子里盛满被很多人认为矫情的东西。
向往法国的普罗旺斯熏衣草故里,保加利亚玫瑰谷,小至丽江,西湖,等一切的浪漫的充满艺术气息的地方。
梦想着此身能去更多的地方,最想去的还是法国.
都说未行万里路,读书也是一种修行.
那个时尚浪漫之都, 每一个巴黎女人连散步都打扮的优雅美丽.如是幻想着能坐在那巴黎街头长椅叫上一杯咖啡,一边品味着它的醇厚,一边欣赏,是何等的惬意.
向往不紧不慢的生活,邋遢和懒惰是大敌.
喜欢一切精致的美好的东西,漂亮的衣服,美味的食物.小巧的包包,上品的香水.
一直简单朴素的`生活,一直认识好的生活其实一点都不贵.
衣服很少,每季的单品早已被精简到只有三套,常换常洗,也避免在此花费过多的精力.在多年的总结中,早已学会过贫而不贱的生活.好的时候情愿不买,也要存够钱买好的.且这一切控制在自已的能力范围内.
把一切不喜欢的衣服,即使它有多贵都狠心打包扔掉,心里然后对它说声谢谢你陪我的那段日子. 继续前行.
现在觉得每天早起的穿衣都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因为每一件都是自已喜欢的风格.要的就是这个样子.
一样每天都会化一个淡妆,是那种很清晰的淡妆。

越来越认为化妆是对他人和自已的一种尊重。不喜欢素面朝天,素面可以,但是一定要做好防晒和隔离才会更放心.现在灰尘已经够多了.素面可以,但是口红还是要用的吧。
懒惰一直被认为是大敌,深知这一点。
每天晚上都会认认真真地把妆卸掉,然后认认真真的做补水面膜,然后再洗去脸做最后的护肤.坚持很久了,发现皮肤一直来的状态都表现的还不错。好多人传统上怕化妆伤害皮肤,其实最主要的还是护肤。
始终相信一份价钱一份货,所以用在脸上的一定要是好的.但是也有很多平价的也好用,这些就在于你的发现了。
也是从半年起,戒掉了一切垃圾食品和饮料,不是因为什么,而是这些是真心的不喜欢。倒觉得茶和咖啡,水果,还有全麦面包,能让心情大好. 还有巧克力。有很多兴趣爱好,也乐于尝试,可总觉得没有什么比读书更让人快乐的事情了。就像外表需要装扮,内心往往也需要丰盈。
喜欢法国人的精致,他们一个个有礼有节,连做出来的菜都摆出花形.用心的对待食物.精致到睡衣,任何细节。优雅太太每天都会起很早做早餐,优雅先生也会起很早用餐.你们从来都看不到他们匆匆进食的身影,更别谈边走边吃.有很多被他们认为是不雅的。他们打扮的简单大方但也不乏时尚和用心,更别谈怪里怪气.他们专心享用美食,但从不见发胖,一切因为他们喜欢运动和步行。优雅太太家境好,但是也没见她请佣工,她一个人承包了所有的家务,而且每天都会步行去采购家用。懒惰可不是好事,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能懒惰.懒的打扮,懒的护肤,懒的不想做美食。那么我们怎么能做到享受生活,更别谈品位。
喜欢这样的生活,优雅是每个人的必修课.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到这样.哇,那不是处处帅哥美女如云。
篇3:流浪的是自己散文
流浪的是自己散文
辗转于繁华间越久,便越喜于内心平静。经历世间纷繁后,对于一些事情的喜欢会愈加纯粹,曾经的花样想法与盲目追求,终会在岁月里安静落幕,化作一朵朵素净的莲藏于内心深处。不外露,不张扬,只是安安静静的顺其自然的流动在空气中,萦绕在光阴的流年里。清浅的走在红尘间,执笔书写这些浅淡而温暖的场景,是一种心情的告白,亦是给流浪找到了归宿。
——题记
窗台的茉莉长的正好,碧绿而厚实的叶子,让人觉得可爱,看了让人心生欢喜。虽然它还未在我的窗前绽放出美丽的花朵来,但我却早已嗅到了它的芬芳,日夜萦绕在床畔与我相伴。
我喜欢窗户,不问缘由的喜欢。也许是因为小时候睡在窗边,晚上抬头就可以看见满天的星星;也许因为清晨的阳光可以率先从窗户照射进来,将我从沉沉的睡梦中唤醒;也许因为我觉得打开的窗户好像是在风中无言地诉说故事,有一股淡淡的忧伤萦绕不散。刚刚过去的五月,我的窗户,一直敞开,晴天或者雨天,保持着一个姿态。
小的时候,最初便是透过窗户看见外面的世界。那时小小的自己便有了离开小小房间的冲动,不知道是什么在脑海里留下了牵引。长大后才明白,那种想要离开的感觉是叫“流浪”。
如今的生活,繁华而浓重,放眼望去,整个世间仿佛是一个浓妆艳抹的女子,妖冶而妩媚,所有的华丽尽显在身上,而内在空无一物。走在灯红酒绿的夜晚,眼前仿出现一条条长蛇吐着腥红的信子,在整个空间里交缠而舞,艳丽而恐怖。而人们享受的是那份喧嚣而又落寞的快乐,抬眼间明媚而迷人的笑,转身后瞬间冷漠,散发着寒意。在这一切的繁华下,人们习惯性的戴上了面具。时间久了,各样的面具戴的太厚太厚,反而找不到真实的自己。蓦然的回首寻找,只剩下了满眼的慌乱,如一个丢失了心爱玩具的孩子。
我们总是在失去后方能体会到那种慌乱,而当你伪装了所有后,仅剩的真实,便是你发现找不回真实自己时那份焦急的心情,在那刻毫不保留的从你眼神中流露出来。如果这样,还不至于太糟糕,至少你还知道去找,于千万人中你还是幸运的。有些人,也许在最初伪装自己融入这个大千世界的时候,是逼不得已,迫于无奈的。但最终迷失其中,犹如被洪流卷去,再也上不了岸。而能回头去寻找的,还不算晚,其实有时候就那么清浅的一回眸,便扭转了结局。
正因为迷失,伪装,融入,才丢了原本的自己。幡然醒悟的人,便会选择一种方式去找回最初的自己,那就是人们常说的——流浪。小的时候,我也从无数次想过流浪,背起简单的行囊,远离生活过的地方,找寻自己所向往的。但是现实毕竟是现实,我不是漫画里的三毛,也不是那个我行我素的女子。我想,每个人都有一个关于流浪的梦,各式各样,不尽相同。
其实,我们终其一生都是在流浪的,而这种流浪不在于你的脚步踏上哪片土地,而是在于你的心流浪在哪片河流里。之于我们而言,并不想让自己背井离乡的踏上陌生的土地,我们所想的不过是,将心中那份不明所以的情愫放逐天际。之后,在某个瞬间找到答案或者归宿。
有些人觉得自己是幸福的,有些人觉得自己是不幸的,幸与不幸皆出有因,不需太过执着或者争辩,因为已是如此,多说无任何意义。幸福快乐的人,他们流浪在自己欢快的河流里,徜徉着,畅游着。他们并不觉得自己是流浪,反而觉得那是温暖的港湾。因为他们幸福,所以有稳稳的安全感。其实,流浪与搁浅有时是一个意思,一切安好时,谁也感受不到那种流动,哪怕是在幸福的河流里跌宕起伏,波涛汹涌,之于他们也是一种幸福啊。由此可见,心中幸福的人,哪怕是处在风口浪尖,也是一种安然避世的从容,与流浪沾不上边。
然而,那些不幸的人却不是如此认为,他们是没有安全感的.一类,所以总觉得自己处在颠沛流离之中,只能不断地向前。他们将这种流浪当做是一种情感的寄托,脚步不停息地去放逐自己。但身体总有累的时候,但是他们依旧执着地行走,因为心中那份情感在没有找到可以停靠下来的地方时,他需要继续放逐这份心情,直到自己明白,或者将这份情感稳妥安放。
我们行走在世间,总会莫名其妙地产生很多情绪,有因的,无理由的,都会不经意间的出现。在这个离乱感伤的时代,真正能称之为幸福的人又有几个。而我们这些莫名的心情,就可以被理解和包容,是人总会如此。一生,短短的几十年,让自己去流浪吧。不管是流浪在幸福的国度里,还是流浪在悲伤的河流里,放开自己,尽情去体验吧。流浪着自己,放逐着心情。让每一份心情化作朵朵洁白的云,留在你经过的天空上,去明媚后来的人。
如若,你明媚如灿烂的阳光,那请你流浪到那悲伤的地带,擦拭那里的天空,温暖那里的心情;如若,你忧伤如昏暗的影子,那请你流浪到那暖阳地带,让它为你洗净心灵的尘埃,画上艳丽的色彩;如若,你不想流浪了,那你就来我的窗台吧,幻化成一株茉莉,静静地绽放,让我明媚你的时光,你芳香我的梦境。
小小的我们,流浪的是自己,放逐的是心情。而我在敞开的窗台下,等待着你的流浪,感受着你的心情。你来我安好,你不来我亦是无恙。
篇4:散文《自己是自己的上帝》
散文《自己是自己的上帝》
每个人都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也无法选择自己的容貌,但这并非我们向命运低头、对理想说再见的理由。天生我材必有用,只要相信自己是一颗终会发出耀眼光芒的金子,我们就一定会拥有风雨后的阳光。要相信: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梦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
劳拉·摩尔出生在英国的一个小镇,她小时候胖嘟嘟的,很讨人喜爱。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劳拉越来越胖,16 岁时,她的体重达到了196 磅,差不多是一个同龄人正常体重的两倍。
由于劳拉体型过胖,在学校里经常有人对她冷嘲热讽,甚至恶作剧地往她身上扔烟头。劳拉生活在极度自卑的阴影中,她不敢去人多的地方,夏天也不敢穿泳衣。有一次上课时,老师问她有什么梦想,她小心翼翼地说想去北极探险,同学们的嘲笑声立即像小刀子一样飞向她:“天哪,北极的冰块承受得住你的重量吗……”如果当时她说出内心真实的梦想——跳钢管舞,全班同学不笑掉大牙才怪哩。
是的,跳钢管舞,那的确是劳拉从小就埋藏在心里的梦想。随着音乐的节奏,健美的舞女在一根钢管上炫舞,那力与美的完美融合,不仅是劳拉,也许是所有女孩心中都曾有过的梦想吧。不过,由于身体过于笨重肥胖,劳拉从来不敢向任何人说,包括自己的妈妈。
念完高中后,劳拉在一家超市做了一名收银员。日子平淡地过着,劳拉没有男朋友,没有社交圈子,每天回到家里也无所事事,那个跳钢管舞的梦想又在心中蠢蠢欲动了。她鼓起勇气向妈妈透露了自己的愿望,没想到妈妈十分支持她。“孩子,”妈妈说,“去吧,有梦就去追,不要在意别人的眼光和评价,只要愿意,任何人都有跳钢管舞的权利。”
得到妈妈的鼓励后,劳拉果然去一家舞蹈班报了名。学习的第一天,让她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许多人围住她,脸上流露出惊讶、不解,甚至嘲弄的神情,因为此时的'劳拉体重已经达到了惊人的220 磅!别说跳舞了,就连走路都让人觉得十分困难。劳拉很忐忑,她默念着妈妈的那句话,心情渐渐平静下来。“是啊,每个人都有追求梦想的自由和权利,何必在意别人的看法和眼光呢?自己才是自己的上帝!”劳拉在心里为自己打气。在教练的指导下,她抓住那根细细的钢管,从最简单的走管开始练习。
从此,劳拉每天下班后,都要到练舞室里刻苦练习三个小时。起初,她的双手因承载自己的重量而疼痛欲裂,她咬牙坚持,常常练得汗流浃背,双臂酸痛难忍时才休息一会儿。日子一天天过去,她的手掌磨起了水泡,后来竟渐渐磨出了一层厚厚的老茧。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6个月后,她的动作越来越灵巧,舞姿也变得越来越优雅。与此同时,她的体重也足足掉了40 磅。
随着劳拉舞技的进步,一起练舞的伙伴们才惊奇地发现,每当劳拉穿着露脐装,踩着15厘米的高跟鞋,随着音乐翩翩起舞时,她的身体里好像原本就住着一个舞蹈精灵,直到现在才苏醒过来一样,昔日怀疑和不屑的目光变成了羡慕和赞赏:原来像劳拉这样胖的女孩跳起舞来也可以这么美!而劳拉也非常享受围着钢管舞旋转的感觉,变得越来越开朗和自信,还应邀参加了一些商业演出,后来她索性辞去了工作,专心练习钢管舞,向更高更难的表演发起挑战。当她在“脸谱”网上晒出自己新学会的钢管舞动作后,很快就吸引了众多粉丝,她一时间成了网络红人。当人们看到体重180 磅的劳拉居然能跳出动作优雅的钢管舞时,或许都在反省自己的梦想为什么不能实现吧。
不过,关于劳拉的争议仍一直不断,那些心存偏见的人甚至出言不逊,对此劳拉说:“跳钢管舞让我找到了自信,我会在这条路上坚定地走下去。人生路上,你无法取悦所有人,太在意别人的讽刺和批评只会把自己拖入深渊,而只有自己才能拯救自己,自己才是自己的上帝。”
篇5:原来最爱的是自己散文
原来最爱的是自己散文
我依然还记得,我和你走过的每一条街,每一个店铺,但是这些记忆显然你已经抛到脑后,我知道,你和我说过越是不放手越会让你觉得厌恶,所以我放手了,不是因为想让你内疚,不是因为想放你走,而是因为我不舍得让自己再一次体会绝望,不舍得自己为了一段追不回的感情苦苦的期待。你是我今生未完成的歌,我却是你今生最不想唱的.歌。我们注定不会再相遇,注定不会有未来,因为我太爱自己了,不愿意给自己一点点的委屈,无论是冷漠的脸,还是冷冷的回答,都狠狠的给了我一巴掌,是你让我明白真正疼爱的,还是你自己。
纵使往事已随风,我还是不愿意这么放下就走,我还是不愿意让自己安心。现实告诉我,有些东西,你要是找不到了,索性就不要了,毕竟它终有一天会离开,毕竟你终有一天会长大。为何不是你的还要去希冀,为何已经不爱你了还要去争取,因为你太爱自己了,不想给未来的自己留一点能够遗憾的机会。是的,你把想说的想做的一点都不剩的完成了,但是为何你的心里还是空落落的。
相爱的人不一定能够相伴到最后,只希望能够在能够关爱的时刻没有错过,只希望能够在能够面对面交流的时候坦诚相待,只希望有爱的人不会因为任何牵绊而度过余生,只是因为爱。
就算我最爱的是自己,我也要留有能够爱你的空白,给你来填补。
篇6:自己是自己的知己散文
自己是自己的知己散文
在街上总能遇到好多朋友和同学,见面后不禁一番问寒问暖,问这些年的经历,我一直简明扼要的说着,不想把话题扯远,可是遇到了很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朋友,在一阵的关心和问候下,话题却不得不扯得好远,在一顿义愤填膺的咒骂后,剩下的是我血淋淋的心在痛着,我知道这是朋友的关心和呵护,可是却于事无补,只能让渐渐平静的心再起涟漪,让心再一次受到波动。其实他已经对我不重要了,现在有放下的安逸和挣脱后的宁静,不想让别人骂他,因为骂了后人家还是那样,都好像给我出了一口恶气,可是我却不想让朋友们这样,既然分了就不再回忆他的过去,都好好的生活吧!不想诅咒只想祝愿他幸福,健健康康的.活着,因为孩子需要他。如果诅咒起作用,我愿天天诅咒去,可是我感觉没意思,只是人们发泄愤懑的一种手段罢了!我惧怕这样的见面,可是还盼望着见到这些朋友,在这样的矛盾的状况下我选择了独处,让自己慢慢的心静。慢慢的撇开许多事,让自己忘却一切,慢慢的适应现在的生活。
三年前在我做这样的决定时,惧怕回来见一帮父老乡亲,怕以一个失败者的身份回来,受人奚落和看笑话。就在这样的煎熬中痛苦而艰难的渡过了这漫长的三年,终于感觉能回去笑对每个人了,不管是怜悯还是关心还是幸灾乐祸,我感觉我可以坦然面对了。可是几年后遇到人们的问候,我还是抑制不了内心的伤痛,还是不自觉的流下泪来,不过心中的承受能力却加强了,能很快去转移自己的情绪,能在朋友中找到真正关心自己的人,也能不再委屈自己去爱我所爱。
一个人在屋子里可以把音响开的很大,让音乐声飘满屋里,可以任意的蹦蹦跳跳,可以在屋里放声高歌,无拘无束,无牵无挂,只有自己爱自己,自己理解自己的心,来自亲人们的关爱,让我还相信世间还有真情,还有爱。看了一个格言就是:别人给你爱,你给别人爱,自己给自己爱,即使三种失去任何一种,你还很富有拥有剩下的两种,永远伴随着你,让你品尝其中的快乐!
其实生活中一切都失去了,别感觉什么都没有了,还有自己,自己还能去创造一切,因为你还得生活,慢慢的渡过每一天。为了生计,为了一切的一切,也许若干年后回忆起现在的经历,还会感觉是一段刺激惊险的一幕呢!还给枯燥的生活增添一些调料。生活呀!是多彩的,也是丰富的,吃一堑长一智,丰富的经历让自己的思维也更活跃点,加速运转。
篇7:孤独是你的必修课散文随笔
孤独是你的必修课散文随笔
第一天回到学校,意料之中的空荡荡。
龟速收拾完了行李,在椅子上坐了一个多钟。
习惯了寒假的热闹,这样的冷清和孤独对我太陌生。从来不知道原来一秒钟可以这么长。时不时看着手机,只要有人和我说话我都会回,我渴望证明什么,我不是一个人。
当周围安静下来的时候,心跳的声音异常清晰。我对这个城市谈不上热爱,不然不会一年多了丝毫没有归属感。虽然我去过这个城市很多地方,有时也担任一下小导游。但还是觉得陌生,甚至觉得我在这里只有四年,四年后我就走了,它只是一个暂居地,与我没有什么羁绊。说不上讨厌,因为当初是我选择来这个地方,只是没什么感情。
常常有种窒息的感觉。其实我在这里过得不是很差,很多人觉得我的生活应该挺丰富。证书考了,四级过了,做过许多兼职,认识了好多人,加入过两个组织都很不错,也经常晒吃晒喝。说不上什么,其实好累,做的很多事情也并没有很多激情,只是觉得应该做,大学就应该学到这些,而不是想做。只是单纯一种责任感,证明自己的大学绝不是虚度年华的迫切。就像高三那样,备考期的苦累靠的是责任支撑。但我更喜欢高中,虽然很累,但很有激情,不用上学也经常拿着书去学校自习,和自己攀比着成绩,同学们都很友好互助,老师认识每一个学生,我只有一个目标,只有一件事,什么都不用管。大学不一样,目标很多,事情很多,第一眼的朋友也很多,但后来可能会发现,目标有些不实际,事情分不清轻重缓急,和你交谈甚欢的朋友可能下一秒就与你生疏,明明微信和手机通讯录都有他,却跟没有似的。很多人谈恋爱,却连个寒假的时间都熬不过,似乎只是和恋爱谈恋爱。到头来,孤独感更甚。
刚才一个同学说,发现自己似乎在大学变得越来越懒了。我觉得也是。
刚到的第一天,整理行李,扫地,拖地,洗衣服,都挺有干劲。但是后来在宿舍,有时连洗件衣服都懒得去做。好像逐渐没了当初的激情,我不知道是我老了,还是周围的环境本来就松怠。
说到环境,这也是我觉得很累的理由之一。太浮夸了,也可能是我太内敛。不知道是不是学校在市区的原因,没什么大学该有的学术氛围,倒是吃喝玩乐占据王道。对于我一个正经好学循规蹈矩的好学生而言,是不太习惯的。
其实坐下来想想,也就释然了。即使我因为感到孤独而落泪,又有什么用。其他人也会经历。当你跟别人说你很孤独的时候,别人有两种反应,一种是根本觉得不足道或无视,一种会关怀你安慰你,但是他们心里肯定也会在想:其实这些我也经历过。只是因为你们关系可能很好,所以在你低谷的时候,他们不该无视。或者有另一种人觉得感同身受,因为你们的进程是一样的,都在习惯孤独这门课中蹒跚学步。
孤独是一门必修课。每个人都要经历。
在家,你有家人朋友围着你转,在异乡,没有人无缘无故会对你不顾一切地好。
在家,有妈妈张罗晚餐和家务,在异乡,吃每一顿饭都要精打细算。
在家,洗衣服有洗衣机,在异乡,要在阳台用冷水洗衣衫。
在家,你可以毫无顾忌地大哭大笑大动作,在异乡,在你做事情之前要考虑到会不会打搅到别人。
……
但这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没有谁会在你身边一辈子啊。
孤独是门必修课,不想学也会被逼着学;过了就是过了,不过就继续修炼,不然会被淘汰。
很多人闯进你生命,只是为了给你上一课,然后留下或轻或重的一笔后转身就走,还剩下什么呢,只有一段逐渐被风干的回忆,只有你还记得,但是有一天,当你也忘了呢,就真的什么都不存在了。在流逝的岁月中,多少脚印来了又去,多少野花谢了又开。以前我们不懂,是因为习惯了走路吃饭都有人陪。现在,却逐渐发现身边的人来去匆匆,来了一班,又走了一班,就像一列火车,而你就是司机,没有谁陪你看从开始到终点的风景,他们只能和你一起看其中一段。别人,有别人的人生,他们是他们人生中的主角,却是你生命中的.配角。当时光老去,他们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渐行渐远,从此淡出我们的生命,成为我们轨迹中的过客,仅存泛黄的回忆,而我们也注定要习惯孤独地前行。
逐渐发现,孤独是一门必修课。逐渐明白,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人生如一路山水,在没意识前已经开始,在你来不及反应时却突然结束,有阳光有风雨,有笑有泪,有欢笑也有孤独,然后走着走着便学会了坚强,活着活着便习惯了孤独。我们独自来到这个世界,也将独自离开,多么公平的事,过程中梦想的、得到的,都会烟消云散,就好像你没有拥有过一样。在浮世浮城中,从不经世事到逐渐看透,成长教会我们经历各种悲欢离合,生活要我们习惯孤独。也许有人会陪你一阵子,但很少有人会陪你一辈子。
我喜欢孤独,又害怕孤独。以前有一个老师经常说一句话,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独。我不太喜欢这句话,但有一点很认同,如果你习惯了孤独,你会比别人多很多时间,你可以更好地规划自己的人生,更详细地思考走过的路。但前提是,在孤独这门课,你要及格。
没人教你习惯,但生活会逼我们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