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t0001”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感悟右玉感悟晋商,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感悟右玉感悟晋商,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感悟右玉感悟晋商
在看过电视剧走西口之后,对山西商人的艰苦创业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同时让我感到山西这片土地富有着神奇的色彩,经常幻想着有一天能近距离感受他们的艰辛与成就,今天终于有机会随着山西日报报业集刚《青少年日记》杂志社来到了山西的北大门右玉县西口,即杀虎口。
往来到这里之前我对两口了解是少之又少的,仅限于知道它是晋商走出口外做生意的必经之路。而经导游介绍之后我才知道西口虽位山西之北,但命名“西口”而非“北口”是因为就长城而言,分东西两口,东口即张家口,此处相对就叫做西口。除此之外,西口其实不仅仅是晋商的必经之路,在古代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但西口给我感触最深的不是它名字的由来以及它的历史是怎样的.,更令我感动的是那些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走两口”的人们,最后他们凭着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的精神走向了辉煌,成为了山西的骄傲,也是全国的骄傲。
右玉又被称为“生态右玉”,经历了从建国初期的不毛之地――绿化面积8000亩,到如今绿化面积150多万亩;森林覆盖率从0.3%扩大到52%,这是一个极大的飞跃,靠的就是“右玉精神”,这精神体现了右玉人民的勤劳朴实、艰或奋斗,他们为改变生态环境几十年如一日地抓生态建设。
无论是晋商精神还是右玉精神,都流露出山西人民不畏艰难、艰苦奋斗的品质,正如孟子所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山西的生存环境恶劣,右玉流传出了“女人挖野菜,男人走口外”的民谣,这一系列的忧患磨练了他们的意志,培养了不怕吃苦的精神。
回想到作为大学生的我们,生活条件要比他们好得多,没经历过艰苦的年代,吃穿也是不愁。这些安逸的环境使我们习惯于安逸,遇到困难就很容易被击倒,我们的确很是缺少这种不畏艰苦的精神。而不怕吃苦也正是我们要必须具备的,以后工作、生活中都会遇到不同的困难,只有不怕吃苦,才能让闲难给我们让路;只有不怕吃苦,才能做得了别人不能做的事;只有不怕吃苦,也才会成就别人不能的成就,正可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这次的西口之行,切身感受了“右玉精神”和“晋商精神”,让我有所感悟,我想把它记在日记里,记在心里,时刻提醒自己向他们学习。
篇2:“右玉精神”心得体会个人学习感悟10
“三心”聚力 奏响脱贫攻坚胜利之歌
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指出,在“六稳”工作和“六保”任务的扎实推进下,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尽管我们已经取得了脱贫的新成就,但剩下的都是贫中贫、困中困,到了“硬骨头”最难啃的时候,需要我们响鼓重锤、屏气凝神,用“三心”谱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
秉初心,担使命,夯实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之根基。“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初心是“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恪尽职守;初心是“但愿苍生俱温饱,不辞辛苦出山林”的鞠躬尽瘁;初心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初衷不改。“凡作事,将成功之时,其困难最甚”,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巩固脱贫与防止返贫显得尤为重要,坚守初心则是成功收官的秘钥。“致富花”得以在乡间常开,就要坚定“一心一意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无我”状态沉下去,听民之所需、急民之所急、想民之所想,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坚决杜绝“数字脱贫”“虚假脱贫”,努力变“输血”为“造血”,让脚下沾满泥土,让心中沉淀真情,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点滴工作中尽现,让青春汗水在基层一线熠熠闪光。
聚信心,凝力量,筑牢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之精魂。“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信心是偏远山乡脱贫摘帽的喜讯,信心是乡亲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笑容,信心是科技成果问鼎世界之最的振奋。这不是盲目,不是自大,更不是自负,它是一种对改革发展的深刻把握,是对党正确领导的坚定不移,是14亿人民谋幸福的奋力拼搏。从危房改造、饮水达标、厕所改革等硬件设施的完备到家庭医生、教育救助、兜底保障、就业服务等扶持政策的完善,无不彰显着国家的力量、社会的力量、人民的力量。脱贫攻坚成果的持续巩固和乡村振兴的有序发展,就要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坚定信心,凝聚社会各方力量,因地制宜当好乡村可持续发展的组织者,当好既“富脑袋”又“富口袋”的推动者,当好群众利益与政策享受的维护者,拧成一股绳,攥紧一个拳,让青春战歌在基层一线回声嘹亮。
立恒心,勇奋斗,绘制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之鸿篇。“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恒心是“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壮志豪情;恒心是“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韧不拔;恒心是“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坚定不移。恒心是永续奋斗的“助推器”,奋斗是永葆青春的“保鲜剂”。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是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关键时刻,必须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劲头和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决心,让产业扶持、金融信贷、农业保险、异地搬迁等政策落地开花,提升村级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切实解决好“最后一公里”问题。奋斗是一个永不褪色的主题,“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人民利益无小事,充分发扬“右玉”精神,以迎难而上、久久为功的奋斗精神和乘势而上、赓续传承的坚定意志,让青春希望在基层一线喷薄向上。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这是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汩汩源泉;信心如铁,力量在拳,这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必胜信念;恒心如柱,奋斗不息,这是书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的不竭动力。“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只要我们加满油、把稳舵、鼓足劲,奋楫扬帆,定能乘势而上书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
篇3:“右玉精神”心得体会个人学习感悟10
做新时代的“坐井蛙”
我们常识中的“坐井蛙”,是终日沉醉于头顶一片天,被人讥笑为眼光狭小、见识浅薄者。但在今天看来,“坐井蛙”未尝不是一种坚守、一种积累,它是跳出井外、观赏浩瀚宇宙的基础。
坚守,是向上的云梯。“坐井观天”的“坐”字不单是生活中理解的“坐下”,它包含有长久的意思,可引申为坚守。绳锯木断,是绳的坚守;水滴石穿,是水的坚守。没有共产党员对信仰的坚守,中国革命不可能取得最后胜利。赵一曼宁可遍体鳞伤也不透露党的秘密,____、即使身陷囹圄也要歌颂可爱的中国。无数的仁人志士和革命烈士告诉我们,只有坚定理想信念,才能推动中国历史向前发展。没有基层干部对岗位的坚守,脱贫攻坚难以取得辉煌战绩。扎根右玉的县委书记们,为官一任,必要种树治沙带领右玉人民过上幸福生活,他们的坚守告诉我们,只有先俯下身去做群众的牛,才能站起来做群众的伞。
积累,是起飞的跑道。试想一下,既然蛙能静心于井底观天,日久天长必定会对头顶的那片天空无比熟谙,这无疑为它将来面对更加广阔的天地积累了深厚的经验。当然前提是它是一只有思想有抱负的蛙。相反,如果蛙毫无准备就跳向广阔的天空,难免会惊慌失措、四处碰壁。同理,在平时的学习和工作中,积累显得尤其重要。有了深厚的积累,才能眉头一皱,计上心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手机电量还剩一半就会感到电量不足,就要充电。学习也一样,要时刻保持“满电状态”,把功夫用在平时。只有平时注重对业务的学习与培训,注重知识积累,才能在提笔时有行云流水的淡定,在结束后有收剑入鞘的从容。
有时候,我们必须先做“坐井蛙”,在基层长久地学习与锻炼,才有资格“出井”,甚至需要在不同的井中“坐井观天”。作为有抱负的年轻人来说,机会有时候“千呼万唤始出来”,甚至“犹抱琵琶半遮面”,但我们要始终相信,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对责任的坚守和对知识的积累。有实力,即使是稍纵即逝的机会也能把握住;没有实力,即使暂时抵达也可能会被中途劝返。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排除自身的努力,组织的关怀与培养也很重要。否则,即使自己再努力,如果井很深,我们一样无法跳出井外去搏击更广阔的天空。而且我们也欣喜地看到,年轻干部的干事环境更加明亮,干事创业的途径更加多样,这是党和国家的关怀,也是置身于这个时代的庆幸。
不驰于空想,不婺于虚声。做一只新时代的“坐井蛙”,用坚守去磨炼,用积累去美颜,这样的你不用美图秀秀也很上镜,不用天天P图也很养眼。我们相信,终有一天,会有一方属于自己的天地,到那时,将由我们来为它命名。
篇4:“右玉精神”心得体会个人学习感悟10
年轻党员要善做“魄力型”干部
什么是魄力?词典中的解释是:临事的胆识和果断作风。恽敬的《刑部尚书金公墓志铭》中写到:“公常语敬曰:‘欲知文成之为人乎?’敬起立拱而俟。公久之曰:‘心地厚。’复久之曰:‘魄力大。’”笔者认为,干别人不敢干的,成别人不敢成的,这才是新时代年轻党员干部应有的魄力!在基层工作亦是如此。
做“魄力型”干部,要立志干“大事”。“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这是孙中山先生讲过的一句话。笔者认为,这里的“大事”不是指惊天动地、世人皆知的事件,而是“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大事。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提出,要发扬“右玉精神”。何为“右玉精神”?简单来说就是要干大事的“魄力”所在。从“不毛之地”到“塞上绿洲”,经过几十年持续不断的努力,右玉县的森林覆盖率从不到0.3%提高到现在的54%。同样,基层这个“大舞台”也需要“右玉精神”,不管是疫情防控、脱贫攻坚,还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年轻党员干部想要成就“大事”,就要拥有“右玉”的魄力,久久为功不懈怠、真抓实干不畏难、为民造福不变焦。
做“魄力型”干部,要立志破“难事”。“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这是毛主席在《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中写下的诗句。5月6日,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再次向珠穆朗玛峰发起挑战,克服重重阻碍,历经种.种磨难,“让全世界看到中国人登上去”是几代“攀登者”的共同目标。做新时代的“魄力型”干部,就要有“攀登者”精神,不断提升攻坚克难的本领,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越是面对困难,越要有顶风冒雨、百折不挠的韧劲。然而,当前部分年轻党员干部恰恰相反,做事瞻前顾后、畏手畏脚,遇到难题绕道走、遇到大事倒着走。人生道路从来不会“顺风顺水”,遇到再多“难事”不去解决,只会积少成多。所以,年轻干部要拥有这种魄力,向已知的、未知的艰难困苦叫板,主动到艰难困苦的一线去“蹲蹲苗”“补补钙”,抓住机遇,一展风采。
做“魄力型”干部,要立志做“新事”。“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做“新事”是美好的,如果没有过硬的本领来支撑,都不过是镜花水月。因为,创新就意味着改变,改变意味着付出,也就意味着有风险、有失败。据统计,60%的初创公司在成立一年之后会倒闭,最后剩下的“独角兽”企业看似风光,其背后有更多倒下去的公司。做“新事”虽然存在风险,但是我们处在一个日新月异的、充满变革的时代,创新可能会失败,不创新肯定要失败。年轻干部要有搞创新、做“新事”的勇气和魄力,多向“失败者”取经,大胆提出新思路、新举措。同时,在基层工作中也要多下机关去调研、多到田间听心声,让创新更“接地气”,让基层这个“大舞台”也能“怒花绽放”。
篇5:“右玉精神”心得体会个人学习感悟10
基层干部“大”从“细”中来
6月23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成功发射北斗系统第五十五颗导航卫星,至此北斗三号全球卫星系统部署完成。原计划6月16号发射的北斗“收官之星”,却整整推迟一周,发射前晚检查到的一个减压阀故障,让发射按下了“暂停键”。紧急排查修复过后,北斗“收官之星”顺利升空。俗话说“好事不怕晚”,北斗工作小组用严谨细致、认真负责的态度让“收官之星”不带隐患地完美收官。
高堂大厦,“细节”关键。俗话说,“高楼大厦稳不稳,全靠地基牢不牢。”细节也成为了决定一件事情成败的关键因素。聚焦政府工作的方方面面,总结老百姓的反馈,“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成了“通病”,而深究其原因,大都是细节上出了问题,服务意识欠缺成了“脸难看”,指引标示不清晰成了“门难进”,办事流程复杂造成“事难办”,恰是这些不起眼的小问题,却大大影响了基层干部在群众心中的形象。基层干部要在日常工作中牢记“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的警示作用,办的都是群众的“小事”,成的却是千秋万载的“大事”,放低身段、静下心来、注重细节,为成就大事打下坚实的基础。
硕果难得,“细致”当先。北斗“收官之星”的启示就在眼前,要想取得重大的成果,无一不是付出了长久的努力,用细致严谨的态度才能磨掉瑕疵、守住圆满。已是脱贫攻坚的决战决胜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要守住脱贫攻坚得来不易的成果,又要捍卫住人民生命健康的安全防线。基层干部就更要将“细致”贯彻到底,精准布控肺炎疫情的“防线”,绷紧思想的一根弦,用高度重视、高度执行做好人民生命安全的“一线守护者”。全心全意推进脱贫攻坚事业的开展,严防死守贫困“反弹”,基层干部要用心发现返贫“苗头”,建立动态监护机制,用认真细致守好得来不易的奋斗硕果,继续努力攀登理想高峰。
玉汝于成,“细琢”精雕。前段日子,习近平总书记到山西考察期间强调,“右玉精神体现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迎难而上,艰苦奋斗,是久久为功,利在长远”。几代人的艰苦奋斗和勤劳耕耘将右玉县“沙漠”变“绿洲”,要干出“永久牌”事业,是需要滴水穿石的积累和久久为功的接力,是需要精雕细琢的坚持和任劳任怨的付出。基层干部要做好为人民服务的“公仆”角色,绘出人民幸福的美丽篇章,就得用好用透“精雕细琢”的真功夫,把每一件事关群众利益的事情办扎实办圆满,不达到群众满意认可的结果绝不敷衍交差,花时间花精力多钻研、多学习、多用功,用雕刻璞玉的韧劲和认真,推进工作开展,收获群众满意。
学习北斗工作者的认真负责、细致严谨的精神,干好干踏实为人民服务的公仆角色。抓好细节、贯彻细致、坚持细琢,不厌其小、不厌其碎、不厌其烦,写好人民满意的大文章,干出成就自我的大天地。
“右玉精神”心得体会个人学习感悟范文10
篇6:“右玉精神”心得体会个人学习感悟10
弘扬“右玉精神”做脱贫路上的“拼命三郎”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指出“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发扬‘右玉精神’,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1949年以来,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委、政府带领全县党员干部群众在改善生态、风沙防治的实践探索中形成了以“执政为民、尊重科学、百折不挠、艰苦奋斗”为核心的“右玉精神”。鉴古知今、鉴往知来,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更应传承弘扬“右玉精神”,敢于做脱贫路上的“拼命三郎”。
传承弘扬“以人为本,为民利民”的民生理念,以十足拼劲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新中国成立逾70年,右玉县委、政府坚持一脉相承的以民为本执政观,植树造林、改善生态,将绿化率仅为0.3%的荒芜之地,改造成了绿化率为52%的沙漠绿洲,粉碎了“最不适宜人类生活”的断言。“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实现共同富裕全民奔小康,是留给子孙后代的宝贵财富,广大党员干部应以十足的拼劲,将“以人为本、为民利民”的理念不折不扣地贯穿脱贫攻坚工作始终,为民办实事、为民谋福祉,造福群众。“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党的坚实根基,是我们强党兴国的根本所在。”坚持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党员干部的奋斗目标,以增进、改善民生为宗旨,解决好人民群众最迫切、最关心的问题,兴民富民,我们党的执政底气才充足、根基才坚实,才能真正地实现民族伟大复兴。
传承弘扬“艰苦奋斗,真抓实干”的担当情怀,以十足拼劲博得干事创业崭新业绩。解放初期,右玉县陷入“沙进人退”的艰难境地,历任县委书记、县长以防沙造林、披绿增脆为目标,带领党员干部群众艰苦奋斗、真抓实干将改善生态事业作为一以贯之的常态工作,在右玉的土地上不断增新添绿。“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实事求是”是我们党干事创业的准则,“艰苦奋斗”是我们党干事创业的精神,“真抓实干”是我们党干事创业的指南。将艰苦奋斗精神融入创业中,我们的党员干部思想上才能不抛锚;将真抓实干作风“嫁接”到实践上,我们的党员干部行动上才能更有劲儿。“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不畏艰难、披荆斩棘,脱贫路上需要有更多的党员干部传承艰苦奋斗、真抓实干的精神,坚定开拓进取之心,拓宽干事创业之路,不忘初心与使命,拼搏奋斗,不断勇攀高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终身!
传承弘扬“坚持不懈,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以十足拼劲兑现脱贫攻坚庄严承诺。在18任县委书记、17任县长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绿色之路马拉松”接力中,他们初心不改、乘风破浪、坚持不懈、百折不挠,诠释了“功成不必在我,成功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和精神境界。“战鼓催征急,攻坚不畏难。”脱贫攻坚收官在即,在最后的关键阶段,还有剩下的“硬骨头”急需去“啃”,仍有“深水区”亟待去涉足,切不可有松劲歇脚、放松警惕、急功近利等思想。如何解决最后的难题,如期全面完成既定目标任务,仍需各级党员干部主动积极投身,以担当引导思想,以实干凝聚民心,团结带领人民坚持不懈、百折不挠、攻坚克难,找准主要矛盾、解决突出问题,去“啃”最硬的“骨头”“涉深潭”。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拼尽全力,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保证如期兑现庄严承诺。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右玉精神”是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具体表现,正是有了无数具备“右玉精神”的共产党人前仆后继的探索实践,才有了新中国今天的崛起。传承发扬“右玉精神”让更多的党员干部成为脱贫攻坚中的“拼命三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乘势而上书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篇章。
篇7:“右玉精神”心得体会个人学习感悟10
主动寻找切入点 保护环境党员当有所作为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说出了人民的心声。保护环境,从来不是环保部门和个别人的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党员更应当先锋,主动寻找切入点,在保护环境的行为和实践中有所作为。
保护环境,为子孙后代计,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赖以栖息的地球家园。1972年6月5日,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了著名的《人类环境宣言》及保护全球环境的“行动计划”,提出“为了这一代和将来世世代代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口号。会议将大会开幕日定为“世界环境日”。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今年的世界环境日聚焦“生物多样性”,主题具体为“关爱自然,刻不容缓”。鉴于新冠疫情仍在全球肆虐,今年的环境保护工作不宜线下大规模聚集,“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党员更应当体现自主性、个体性、灵活性,以自己的主动作为和迅速行动,带动更多人一起关注环境,积极为保护环境开动脑筋、落实行动。
保护环境,党员要善于寻找切入点,善于“积尺寸之功”,久久为功。“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决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围绕保护工作,每个人的能量有大小、作为有不同,但只要保护环境之心常在,则一样可以发现适合自己的切入点,要“勿以善小而不为”,累积点点星光以成银河,汇涓涓细流以成江河。比如,开车的朋友,趁着不算太热的时候,可否间或使用公共交通出行?家里有了旧物件,可否联系旧物市场再利用?用不上的衣物可否清洗打包,放置到回收箱?家用电器,可否减少待机状态,关闭更彻底一些?我们现在开始提倡垃圾分类,那么相关的分类标准、分类知识你和家人是否都掌握?保护环境不是非要在哪一天哪一阶段,完全可以通过有意识的涵育,无缝融入我们的美好生活。
保护环境,应当成为一种现代文明方式的涵育,一种党员内生的自我要求。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都有自我实现的要求,主动保护环境,主动建立一种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人在顺应环境、照顾环境的同时,环境也会对人们的生活给予美好的馈赠。从总体感受讲,相比起前几年每逢4、5月份,漫天飞絮,各地“雪景”浮现的吐槽,今年的天空明显更加湛蓝,视线更加清晰开阔,空气也更加清新纯净,当然,上个月还是可以见到飞絮,但只是零星的、局部的,没有给人困扰、引发吐槽的程度,这和我们对于环境的认识更加深刻,对保护环境的紧迫感更强烈,对相关民生问题的密切关注和有效作为息息相关。从个体感受讲,通过积极配合疫情防控要求,我们收敛起自己的任性和恣意,多走几步把垃圾扔进垃圾箱;把随地吐痰的习惯自我约束掉;能够主动避开人群打喷嚏,能够保持一定社交距离。这些看似是保护环境的小事情,是疫情防控下的新习惯,但小行为孕育着大道德,小习惯涵育着新文明,外在的文明行为同样会涵育内生的道德。
保护环境,其行为和实践可以涵育丰富社会主义文明,涵育滋养社会主义道德。这方面是有实证的。比如,近几日媒体广泛赞誉的四川某地城管,为70岁老人挑东西找摊位,就被网友赞为“有温度的执法”。有城管队员由衷感叹,“做城管10年,第一次因为这个工作被大家夸奖,我很开心”。可见,转换思路、融入温情,城管结合岗位职责,通过保护城市市容环境的工作,在实践中给出换位思考、给出温情考量,在为民服务、与民方便中收获也自大有不同。保护环境,不只是简单的环境整治、物品保洁,不只是局限于“物”的改造,还应当体现一种柔性关怀和内生的温情,体现对“人”社会主义文明和道德的涵育。再比如,右玉精神中,不只是多年如一日的抵御风沙、防止沙漠化,更是在积极响应百姓期盼、回应百姓心声。这份数十年如一日坚持的背后,是党心和民心的融为一体,是和群众心贴心、心连心的众志成城。
如何保护环境,让世界更加美好、让人心更加温润?每一名党员同志,都应当做主动积极的思考,做迅速有力的行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