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专项材料造假 高校专项材料怎么准备,高校专项计划本意是为了帮助农村考生更好的上大学,近日教育部关于高校专项计划材料造假一事发出通告,高校专项材料早教有什么后果呢?下面来跟小编了解一下吧。

高校专项材料造假入学后什么后果

小编16日从教育部获悉,2021年继续面向农村和原贫困地区实施重点高校招生专项计划,专项计划的实施区域、报考条件、招录办法等相关政策保持不变。教育部要求,各地各高校应认真核查考生户籍、学籍等信息,严防报考资格弄虚作假。各省级招办要加大对专项计划招生中的违法违规行为查处力度,对提供虚假本人信息或材料的考生,将认定为在国家教育考试中作弊,取消其专项计划资格和当年高考资格。

高校专项计划需要的材料为:

1、打印高校专项计划招生申请表,加盖中学公章,并由中学负责人签字。

2、个人陈述,须本人手写,字数限1200字以内,内容必须包含以下四个方面:

基本人生观和价值观。

主要参与的实践活动(学生干部、公益活动等)及感悟。

对申报专业的认知以及大学学业规划。

学生自己做过的最有成就感的一件事情。

3、报名系统中上传的获奖证书(复印件)等资料(须加盖中学公章)。

4、二代身份证正反面复印件。

高校专项计划报考条件:

1、符合本年统一高考报名条件。

2、本人及父亲或母亲或法定监护人户籍地在实施区域的农村,本人具有当地连续3年以上户籍。

3、本人具有户籍所在县高中连续3年学籍并实际就读。

定义:高校专项计划(高考农村专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规定主要招收边远、贫困、民族等地区县(含县级市)以下高中勤奋好学、成绩优良的农村学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