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又称老人节,那顾名思义,肯定是要跟长辈一起过了。今年的重阳节,我就照葫芦画瓢,就和外公外婆一起过了重阳节。
重阳节那一天,我觉得没什么是可以做的,于是我就拿起了随身携带的书,兴致勃勃地读了起来。慢慢的到了下午,觉得十分无聊的我的小脑瓜里又有了一个小小的念头:把我看的书的内容讲给外公外婆听。于是我说风就是雨,立刻拿着书,毕恭毕敬的把握的两位长辈给“请”来了。
我捧着书,用着生动的语言把整个文章都概括了下来。直到讲完了,外公外婆还在沉迷于那个美好的世界。因为他们知道,我们的时间都在城市里上学和工作,所以他们才会很珍惜我们在家陪伴他们的时间。
我直到那一刻才领悟到了长辈对于晚辈的期望和骄傲有多么的巨大!但是有一些年轻人长时间不会回到自己的家乡,也不会主动回家去探望自己长时间没有见到的爸爸和妈妈。那我们的长辈们该会有多失望啊,因为你不回家,所以长辈们就看不到你的光荣和成就。多陪伴我们的爸爸妈妈吧!
请记住:陪伴就是你对长辈们最好的礼物,陪伴就是你对长辈们最好的安慰!
重阳节的文章优秀作文2
我国古代以“六”为*数,“九”为阳数。九月九日恰好是两个阳数相重,所以人们把“九九”叫做“重阳”,也叫“重九”,这一天,称为“重阳节”,现在,又成为“老年节”。
在民间,在重九登高、饮菊花酒、佩带茱萸等习俗。习俗由来已久,由此也产生了泳重阳节的诗篇,许多名篇传诵至今。如唐代诗人白居易在《重阳席上赋白菊》中写道: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白霜。
还似今朝歌舞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写道: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如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诗歌抒发诗人的情感,记载了古代重阳节登高、插茱萸的风俗。有的诗篇至今流传不衰,成为千古佳作。
关于“重阳节”习俗的来历,有多种传说。据传,汉初高祖刘邦的爱妃戚夫人被吕后残害后,侍候戚夫的宫女环环也被赶出宫,嫁樵夫为妻,居住在乡间。日久,她与姐妹们叙述宫内之事时传出:“每年九月九日,上至皇后、妃子、宰相太臣,下至侍众辇夫、宫女都要佩戴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九九重阳”求长寿。乡亲们听了信以为真,纷纷效仿去做,渐渐传遍全国城乡,称谓“重阳节”。
又传,东汉年间,汝南有个人叫桓景,醉心仙道。后来,听说终南山有位仙人叫黄长房,可降妖除魔。于是便弃家,背上行装朝终南山走去,历尽千辛万苦,矢志不移,终于拜在黄长房名下演习法信,历时三年之久。一天,黄长房对桓景说:“九月九日,你家将有大灾大难,你得赶回去。”同时嘱咐道:“先让你们全家老少,肩膀上都披戴茱萸,然后走到附近最高外,饮菊花酒,大难可除。”桓景听后火速跑回家中,于九月九日那天按黄长房所说的去做。天黑一家人平平安安回到家中,一看鸡狗牛羊都死了。次日,桓景回到终南山向黄长房诉说情况。黄长房说:今后每年九月九日,必登高处,披戴茱萸、饮菊花酒。
旧时,重阳节食俗,兴用发面卷枣、粟子或肥肉蒸糕一说,糕谐音高,有的人家蒸九层糕,象座宝塔,上边用面食捏只羊,寓意重阳(羊)。饮菊花酒、插茱萸,这些习俗早已不复存在。民谚说:九月九*,一冬温:九月九晴,一冬凌。九九可预测气温变化。
关于重阳节的诗3
重阳节赋诗
【唐】崔元翰
偶圣睹昌期,感恩自愧心虚。幸逢良宴会,清秋日更宜。
远岫与壶觞,倒影映簪绂。*羔备丰膳,集凤调鸣律。
英豪之士殊不及,欢娱使忧病忘。行雁平皋已落,双凫曲渚迎风。
沙岸菊花盛开,霜枝果实垂香。天文见成象,帝心恩典浓。
探道得玄珠,斋心居室中。岂如横汾之歌,徒显骄逸风。
【唐】白居易
满园花菊金黄郁,孤丛*如霜。
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唐】白行简
降虏何如意,荒乡九月初。
异乡三秋节,故人一纸书。
对酒情难尽,开缄思无余。
感慨时空寂,怀旧几踌躇。
【唐】独孤及
万峰苍翠*,双溪清浅流。
已符东山趣,江南秋更幽。
白露洒天地,黄花门馆稠。
山公爱美景,愿留芳酒留。
【唐】杜荀鹤
重阳上古台,谁见菊花开。
白发真堪笑,黄金锁可哀。
少年皆老去,荒冢不荣来。
拍手高声唱,山*日未催。
【唐】高适
节物惊心两鬓华,东篱空绕未开花。
百年将半仕三已,五亩就荒天一涯。
白衣乌帽自欹斜,独坐空搔首不解嗟。
【唐】皇甫冉
不见白衣送酒至,黄菊自开花。
日晚愁看良辰过,步步寻陶令家。
【唐】李嘉佑
登高欲强无力去,篱边黄菊为谁开。
浔阳郡非吾地,王弘送酒何处来。
【唐】李群玉
落帽台边菊半黄,重阳行人惆怅伤。
荆州一见桓宣武,悲秋入帝乡相望。
【唐】李适
早衣对庭燎,躬化勤心诚。
万机暇时至,佳节欢聚成。
曲池寒流洁,芳菊金英澄。
乾坤清爽满,秋光台殿明。
朝野庆丰年,欢声满高层。
怀荒不须戒,良士同此情。
【唐】李适
令节晓露凝,四野云霭清。
白霜洁菊花,金丛散酒情。
寡德感天赐,百工遵时行。
歌钟不可阻,君臣同此情。
【唐】李适
炎节九重阳,物华新雨光。
秋天叶已落,金菊艳阳光。
万实丰收稔,百工皆欢庆。
欢乐满人间,此情永不忘。
【唐】李益
寒蟋蟀催寒服,茱萸滴露香。
明烛照酒巡,篱菊寻芳荡。
【唐】李郢
绛霄轻霭翊三台,重阳开筵上碧峰。
翡翠巢低岩桂小,茱萸房湿露香浓。
白云郊外无尘事,黄菊筵中尽醉容。
谢公高兴处,夕阳归骑出疏松。
【唐】武元衡
玉烛降寒露,皇歌唱古风。
重阳德泽展,万国共欢融。
绮陌拥行骑,香尘凝晓空。
神都光耀蔼,佳气盈葱葱。
被赐天恩浩荡,何以报玄功。
【唐】权德舆
嘉节阳光照,朝野齐欢笑。
德泽广布天,五谷丰收好。
秋风清水彩,黄菊醉人心。
锵锵间琴瑟,济济罗簪裾。
此乐永难忘,此情万古存。
【唐】李益 & 广宣
秋露新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