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了四楼多媒体的一堂公开课,主题是《鲸》。课程结束后,我对整堂课进行了回顾。考虑到鲸对学生来说是一种不常见的话题,我运用了课件,让学生不仅从书本上获取信息,更从视觉上深刻理解鲸的特点和生活习*。在探讨鲸的生活习*时,我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主动学习,对感兴趣的部分进行深入研究,然后分享给全班。这样做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使课堂更具互动*,真正让课堂回归给学生。此外,我精心设计了过渡语,使得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过渡自然流畅,引导学生的思路跟随教师的语言变化。同时,我能够准确抓住文章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进行合理的教学安排,确保学生真正掌握了知识。
然而,这节课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我有些不敢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导致学生参与较少,而教师的话语较多,这使得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如果我能更多地将问题交给学生解决,让他们自主阅读并自行领悟问题,可能效果会更好。
其次,在合作交流时,我无意识地增加了教学要求,这会让学生不清楚应该交流什么问题,容易导致问题解答时的混乱。交流结束后,我应该多向几位学生提问,鼓励全班自由交流。
《鲸》教学反思2
《鲸》是一篇通俗易懂的常识*说明文,相较于其他类型的课文更注重知识传递。全文详细介绍了鲸的形态特征、进化历程、不同种类及其生活习*等方面的知识。教学重点在于使学生了解课文中介绍的鲸的知识,并领悟其中运用的多种说明手法,如列数字、比较、举例、打比方等。通过通俗、生动、准确的表述,生动展示了鲸的特点,使文章既富有知识*又具趣味*,提高了可读*。
这篇课文结构清晰,层次分明,学生容易理解。鉴于学生对鲸这种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动物极感兴趣,我们必须注意如何避免将这种常识*课文过度呈现成枯燥的课程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考虑到鲸对学生而言并不常见,我运用了课件,通过视觉方式使学生深刻体会鲸的各种特点和生活习*。
首先,我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抓住要点,让他们通读熟悉课文,弄清楚课文主要介绍了鲸的哪些内容。接着,我要求学生细读课文,认真体会鲸的特点,并组织自主阅读,深入研读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在此基础上,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合作学习,共同研究第一自然段,分析作者是如何说明鲸的“大”之处。通过画出体现鲸巨大特征的词句,品味并分析说明鲸巨大的方法,帮助学生领悟这样的表达方式的好处。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找出第2至第7自然段中所运用的各种说明方法,进行讨论,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
最后,我根据课后作业的要求,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动手进行绘画,分别展现鲸在睡觉、呼吸、进食时的样子。同时,通过生动有趣的“鲸的自述”,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这样的作业培养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进而激发了他们的思维创造力。
《鲸》教学反思3
在今日教授《鲸》第二课时,我欣喜地观看了孩子们生动有趣的《鲸与蟹的争吵》表演。此情此景,不禁让我倍感激动,并有所感悟。
首先,我深切体会到,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对培养其自主学习习惯至关重要。课堂上,我以一个寓言故事开场:"太平洋地区曾举办一场盛大的鱼类运动会,形形**的鱼儿齐聚指定海峡,顺利通过了赛场大门。然而,当鲸鱼抵达门口时,竟被螃蟹将*阻挡在外..."
"为什么?"我话音未落,一位学生便迫不及待地问道。"对,这个问题需要大家来解答。"我要求学生自读课文,并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予以回答。孩子们随即沉浸在文本之中。
十五分钟后,我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扮演鲸鱼,阐述其应参加运动会的理由;一组扮演螃蟹,提出鲸鱼不能参加的理由。孩子们兴致盎然,两方的陈述都十分充分。通过这样的互动交流,可见学生已充分理解课文内容。
课后,孩子们编写了《鲸与蟹的争吵》故事,并于今日进行了表演。实践*,这种学习方法不仅行之有效,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了其潜能,实现了低投入高产出的教学目标。
对比几年前我使用逐段讲解法教授的同堂课,这种新方法的优势不言而喻,既节省了时间,又提升了效率。
此外,本文运用了多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但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这些方法相对陌生。鉴于这些方法在文本中的重要作用,我将文中所用方法记录在黑板上,引导学生辨识并分析其应用效果。学生的回答令人满意。
例如,一位学生指出:"文章开头两句,'不少人看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作者在这里运用了比较说明法。因为大象是一种大家熟悉的动物,而鲸鱼的体型比大象更大,通过比较凸显了鲸鱼的庞大。"
我相信,类似的学习方法有助于学生日后的学习。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课前学生广泛搜集了有关鲸鱼的资料,对这一生物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因此,在学习课文过程中,他们绘制的"分辨须鲸和齿鲸"、"鲸鱼睡觉"等图片令人叹为观止,可见他们对鲸鱼兴趣浓厚。如此课内外相结合的学习模式,的确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课前,我搜集了大量鲸鱼图片并制作了课件,但遗憾的是,学校目前不具备演示条件。如果能借助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势必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然而,我也在反思:《鲸》是一篇科普*较强的文章,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既能学习有趣的动物知识,又不背离语文学习的本质?是否还有更好的教学或学习方法,让学生从中获益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