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拜读了一篇感人的文章《难忘的八个字》。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天生裂唇的小女孩,在学校里遭受同学们的嘲笑,导致她变得自卑。然而,一次老师在游戏中对她说:“我希望你是我女儿。”这八个字仿佛一道阳光射入她的心灵,改变了她的人生观。从那以后,小女孩不再自卑,重新振作起来。

读完这篇文章,我深受触动,它让我联想到了开学时我经历的一件事。那天,我穿着一件妈妈给我挑选的棕*棉袄上学,我觉得那件衣服很丑。于是我向妈妈抱怨:“这件衣服太难看了,我不想穿它。”但妈妈坚持说这件衣服保暖就好。无奈之下,我只好穿上了它。

难忘的八个字读后感

来到学校,我发现同学们的衣服都很时尚,而我的衣服却显得土气。我低着头走到座位上,心中充满了羞耻感。忽然,我听到几个同学在背后议论着什么,我猜测他们肯定在取笑我衣服的难看。我的内心备受打击,认为穿着这样的衣服是一件丢脸的事。因此,我整天闷闷不乐,不愿与人交谈或玩耍。

现在回想起来,衣服的漂亮与否有什么重要的呢?

一个人的美不在于外表或衣着,而在于一颗善良的心灵。我们应当关爱他人,培养良好的品质,并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成为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获得真正的意义、价值和尊重。

今天,在作文课上,我再次读到了《难忘的八个字》这篇文章,我为文中老师的行为感到由衷的敬佩。

小作者天生兔唇且左耳失聪,这让她拥有一颗敏感而受伤的心灵。然而,在二年级的一次耳语测试中,老师所说的一句话彻底改变了她的生活。

在测试的最后,小作者将失聪的左耳对着伦纳德老师,并用右手轻轻地捂住耳朵。当伦纳德老师说出“我希望你是我女儿”这八个字时,小作者终生难忘。这句话抚慰了她幼小而脆弱的心灵。

我也遇到过类似的恩师,那就是我的班主任李老师。刚开始,我是一个非常内向的孩子,老师们都想帮助我,让我在课堂上积极发言,但都没有成功。直到李老师找我谈心,耐心地鼓励和引导我,我才慢慢发生了改变。我开始主动在课堂上举手发言,而且声音越来越洪亮。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了我,这让我备受鼓舞,下定决心要努力学习。五年级时,我还当上了小队长。老师知道我心灵手巧,于是把一些细致的工作交给我,这让我感到无比自豪。我想,如果像这样的老师再多一些,我们就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点!

伦纳德老师和李老师让我明白,人生是可以改变的,只要我们抛弃自卑!

读完文章后,我领悟到师生之间那份美好的情谊。“我”生下来是兔唇,左耳先天失聪,为了不让同学知道,我撒了谎。进入二年级后,“我”成为了伦纳德夫人的学生。我非常喜欢她,因为有一个特殊的原因——一次“耳语测验”中,“我”为了掩饰左耳失聪,假装捂住右耳。伦纳德夫人笑着对我说:“我希望你是我女儿。”

这位老师虽然体型微胖,但内心却非常善良。这简单的八个字对“我”来说,是世界上最动听的话。它让我重拾了自信,让我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生命和世界的热爱,也彻底改变了我的人生。伦纳德夫人不像那些嘲笑“我”的同学,而是给予“我”更多的爱护。“我”一直以为除了家人之外,不会有人爱我,更不会有人喜欢我。但伦纳德夫人的这句话让我感到无比惊讶和感激。

这八个字抚慰了“我”幼小的心灵。伦纳德夫人是一位充满爱心的人。让我们感谢那些给盲人指路的人,感谢那些给自卑的人重拾自信的人……

《难忘的八个字》的读后感范文500字2

丑小鸭长相丑陋,备受冷落,然而它通过坚持努力,最终蜕变成了一只美丽的天鹅,展翅翱翔于自己的美好天空。

《难忘的八个字》讲述了一个类似丑小鸭、生理有缺陷的小女孩,在一位老师的鼓励下改变了她对生活的看法。

“我希望你是我女儿!”这句话在我的脑海中回响不已。我仿佛看见一位残疾的小女孩站在我面前。对于她来说,走在大街上可能每天都要承受着异样的目光,在学校里也得忍受同学们的嘲讽……她心怀自卑。然而,伦纳德老师的一句话重新点燃了她的自信,并改变了她对生活的态度。

从这“八个字”中,我们可以看出伦纳德老师高尚的品格和对学生的关怀和爱护。

通过这“八个字”,我们还能领略到伦纳德老师高明的教育方法。没有空洞的训斥,没有责备,而是从另一个角度出发,通过“我希望你是我女儿!”这句话,充分表达了对学生的关爱。正是这种关爱唤起了小女孩的自信,使她重新找到了自我。

我认为伦纳德老师的友善和关爱,以及她高尚的品格,都值得我们学习。她那充满爱心的教育方法也是值得称赞的。

我相信这位小女孩将来一定会成长为一位“天鹅”。也许她不是最漂亮的,但我相信她会变得最坚强。

苦难的历程读后感300字3

俄罗斯文学的优良传统乃是在其表现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上远远超过了他国文学。在读列夫托尔斯泰,托斯随耶夫斯基等人的作品是,你不得不感到强烈的心灵震撼。他们总是在书中严肃的追问自己,我们为什么而生活,我们活着有什么意义。总是在探索者人生的价值。在俄罗斯文学中,苦难的气质异常的鲜明,这无疑与他们民族的精神气质密切相关。东正教的强烈的忏悔意识已经深深的融入了俄罗斯民族的血液之中。他们从不甘于平庸的生活,他们总是一生在寻求人生的真正意义和价值。在俄罗斯文学中,主人公可能大都并不可爱,但他们却是善良的,有尊严的。

《苦难的历程》也当然继承了这一优良的传统。作品通过两对恋人达莎和捷列金及卡嘉和罗欣在战争年代的动荡历程,展示了俄国十月*和国内战争带给俄罗斯民族的全景式变化。

作者虽然在处处描写战争,但是,他所要表现的并不是战争本身,而在于描绘战争对每个阶层的俄罗斯人的方方面面的影响。因此作者并没有详细介绍战争的布局及经过,没有花费太多的笔墨去写战争的残酷而是主要将战争作为一个背景场,在这特定的场合中去细致观察人们在时刻面对苦难乃至死亡的威胁下的种种反应。而正是在这些艰苦条件下每一个俄罗斯人的种种反应中,集中体现了整个俄罗斯民族的真实面貌,表现了坚毅乐观的民族品质,我认为这才是这部作品去着力展现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作者做到了。

用了近两天的时间读完了《苦难历程》,不想说其社会*和思想*的问题,感想最多的,主要是对于战争。

《苦难的历程》主要记述了一战,二月*和十月*前后几年所发生的事情,主要的线索人物是两姐妹,战争之前是中产阶级家的小姐,无所事事;再由她们俩辐射出另外两个主要人物,她们的丈夫;在他们四个人背后的是广阔的战争*以及*的困苦场景。

一战爆发后,男人们走向战场,前面是敌人的子*,后面是己方的子*,向前向后都是死亡,而死亡中间则是饥饿,寒冷和恶臭。二月*以后,前线的人弃战场而退,等待他们的依旧是饥饿和死亡,土匪横行,各方势利争得你死我活,到处都是战场,女人们要下地劳作,还要经受掠夺,生命一样毫无保障。不管是达莎,卡佳,还是别的女人,都经受过这种惶惶不可终日的生活。十月*以后,所有的人都在作战,没有人生产,物资奇缺,无论城市还是农村,人人时时都面临着死亡。这是怎样的日子啊,又岂是苦难二字就可概括。我没有看到什么浪漫主义,感到的只有恐怖。作者不仅仅是展现这样一副悲惨的场景给我们看,同时在思考,通过主人公的想法来说出的感受,同时也就契合了我们的感受:痛恨战争,主张和平。

除了这些关于战争的描写,这本书还写了关于人*,人*是复杂的,尤其在灾难面前,善良,忠诚,势利,卑鄙一起爆发出来,农民的豪爽,势利与胆小表现得很真实。我觉得不足的是对于战争高层的指挥者人*没有深入体现,都是中*的,各方的指挥者在感觉上是差不多的,没有善恶之分,都是狡猾的,狠毒的,叛卖的或者被叛卖的,象索罗金,尼尔金,正反两方看不出区别,也许本来就没区别。

在战争和人物*的描绘上,我觉得外国人和*人没什么不同,应该说在人的通*上是一致的,敌方友方,俄国人,法国人还是德国人都是同时具有友善和邪恶的。但不同的是,在*的战争类作品里却很单调,净是脸谱化的描写,正面人物就是高大全,没有七情六欲;反面人物都是愚蠢猥琐,千篇一律。感受的都是*的豪情,战争的浪漫,而非苦难。

总的来说:人物刻画不够生动,较扁平,我几乎说不出主要人物的各自*格特点,达莎和卡佳基本上没有什么不同,而捷列金和罗辛也很相似;故事情节和主题上,作者似乎是有些茫然的,战前的描写是灰暗的,没有一丝美好,在砸碎这个旧世界之后,也并没有创建出一个新世界,到处是抢劫到处是战场,物质奇缺,也是灰暗的,这是作者就忍不住利用罗辛来怀恋一下过去,发出质问,我们砸碎过去,到底创建的是什么?于是他投奔白*,为过去而战,总体*调灰暗压抑。另外,情节发展感觉不够自然,始终给我一种刻意的感觉,对战争的描写我觉得还算客观,但主要人物的思想变化上还是有迎合主旋律的嫌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