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短距离跑项目中(包括跨栏),速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训练中,我们要求运动员坚持实际情况出发,以高强度、高质量完成任务为原则。那么,如何进行跨栏速度训练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跨栏速度训练方法,欢迎阅读!

1、利用常规手段提高运动员的平跑速度 全年训练中贯穿短跑训练,尽最大可能地提高每位运动员的速度能力。在平跑速度训练过程中,注重跨栏跑速的技术特点,即“高重心、快频率”。

跨栏的速度训练方法

练习方法包括:

进行30米至60米的短距离跑;

进行30度至60度坡度的下坡跑;

进行带有标志物的快速高抬腿跑。

此外,我们采用了“长短距离反复跑相结合”的训练方法,即30米+20米+30米,代替传统的30米+20米+50米。采用这种训练法后,运动员不仅能更好地应对跑距离逐渐增长所带来的心理压力,还能避免反复跑训练中存在的前松后紧现象。同时,运动员每次跑步都能达到最大强度,快速提高无氧代谢能力,从而取得明显的训练效果。例如,学生李丰的100米成绩由12秒23提高到了11秒50,110米栏成绩由16秒88提高到了15秒9。

2、结合专项特点,提高运动员的专项速度 尽管拥有高跑速的短跑运动员未必能取得优异的跨栏成绩,但实践*,只有合理结合平跑速度和跨栏技术才能取得成功。

练习方法包括:

进行降低难度的跨栏跑,例如缩短栏距等;

进行变换栏间节奏的跨栏跑,特别注重3步节奏,以提高距离感和节奏感。例如5步3步3步5步、5步3步5步3步等;

进行变换栏高的跨栏跑,重点是改变第一栏和第二栏的高度。例如第一栏高0.762米,第二栏高0.84米;或者第一栏0.84米,第二栏高0.84米。这种方案能提高起跑至第一栏的成功率,增强运动员信心,使全程跑更顺利完成,或加强对“跑栏”技术特点的理解,有效纠正“跳栏”错误;

进行跨栏追逐跑。让运动员在不同的起跑线上,其中一人采用平跑,让距离差能够使运动员在起跑后能同时抵达练习终点为标准。

跨栏的辅助训练方法2

基础训练

步骤1:让学生像跨越水沟一样助跑跨越放置在地面上的技巧垫(可以先横跨再纵跨)。

要求:起跨腿充分蹬伸的同时,摆动腿折叠前摆跨出,用前脚掌着地并继续向前跑出,起跨腿离地后自然留于体后,不做膝外展动作,空中两大腿呈充分拉开姿势。

步骤2:助跑跨越橡皮筋练习(将系有橡皮筋的两个跳高架分别立于技巧垫两侧前方,要求学生按跨栏步技术经过橡皮筋上方跨越,可适当调节高度)。

要求:摆动腿积极前摆下压,起跨腿充分蹬伸,离地后做屈膝外展提拉动作,两臂配合下肢做正确的摆臂姿势。

步骤3:助跑跨越横杆练习(将两个跳高架立于技巧垫两侧前方,杆托上平放一根竹竿,要求学生按跨栏步的技术跨越横竿练习,适当调节高度直至与栏架高度相同)。

要求:摆动腿大腿高抬,小腿自然向前上方摆出,过横竿时上体前倾,摆动腿异侧臂尽量前伸,起跨腿屈膝外展,摆动腿越过横竿时开始下压,带动起跨腿向体侧提拉。

注意事项:开始时要求学生能够跨越过去,随着跨栏步技术教学的深入,教师应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一些动作的细节上,如摆动腿的积极下压、起跨腿的提拉方向、上下肢的配合等,使学生对自己的技术不足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并加以改正。

教学效果:通过辅助练习,能够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起跨和前摆技术,预防跳栏现象的发生,为跨栏步的学习打下基础;学生在没有顾虑的情况下轻松地练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掌握跨栏步技术。

栏跑的相辅训练

步骤1:助跑跨越3-5道横绳(按照一定的栏间距离用系有绳子的标*插立两侧,设3-5道,要求学生横绳间跑3-5步跨越横绳,可以适当调节横绳高度及横绳间的距离,直至分别与栏距和栏高相同)。

要求:跨越横绳时积极做好跨栏步动作,横绳间跑3-5步,逐步形成正确的栏间跑节奏。

步骤2:助跑跨越3-5道横竿(用跳高架架托横竿,按一定的栏间距离设3-5道,要求学生以跨栏步的技术跨越横竿,可以适当调节横竿间的距离和横竿的高度,直至分别与栏距和栏高相同)。

要求:跨越横竿时积极做好跨栏步动作,横竿间跑3-5步,根据学生掌握技术的情况,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高水平的学生安排到跨越栏架小组,栏间跑3步,逐步形成正确的栏间跑节奏。

注意事项:学生学习栏间跑的过程中,应强调栏间跑的节奏,通过跨越横绳和横竿来代替跨越栏架的练习,绳(竿)间的距离及高度应逐步调整到与栏间距离和高度相同,由短到长,由低到高,让学生形成栏间跑的正确节奏,不能过多地将学生的注意力放在栏间跑三步步长比例上,学生只会注意步长比例是否符合要求,从而破坏了栏间跑节奏的整体*,形成栏间不是跑而是跨的错误技术。

教学效果:通过跨越横绳和横竿来代替跨越栏架的练习,能够消除学生对跨越栏架的恐惧心理障碍,学生练习起来更加轻松、积极,有利于更好地完成跨栏步动作,进一步形成正确的栏间跑节奏。

全程跑的相辅训练

步骤1:跨越8-10道横绳(用系有横绳的标*或跳高架代替栏架,设8-10道,绳间距离与高度可以适当高节,要求学生跨越横绳,并跑完全程)。

要求:绳间跑三步,认真体会绳间跑节奏,跨越横绳动作协调,进一步提高跨栏步的技术,努力跑完全程。

步骤2:缩短栏距,全程跑,跨越10个栏(起跑到第一栏的距离不变,把栏间距离缩短至7米左右,或根据学生年龄、身高来调整栏距离,栏高从低到高调节)。

要求:树立跑完全程的信心,栏间跑三步,形成栏间跑的正确节奏,进一步巩固和提高跨栏步技术。

步骤3:同学陪跑,全程跑,跨越10个栏(按标准栏距设10个栏,栏高从低到高适当调节,练习者找同学在栏侧陪跑完全程)。

要求:进一步完善和提高跨栏跑技术,在有同学陪跑的鼓励下努力跑完全程,起跑至第1栏,应注意步点准确过好第1栏;第1-4栏,应积极加速保持动作的连贯*;第5-8栏体会技术动作;第9-10栏注意加大步长,为终点冲刺做好准备。

注意事项:教师一定要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跑完全程”这一概念上,学生在基本掌握技术之后,应指出学生技术上的不足,引导学生的注意力向改进技术细节上转化,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个人的技术特点。

教学效果:通过跨越横绳、缩短栏距、降低栏高、同学陪跑的诱导辅助练习,能够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消除惧栏障碍心理,使学生树立信心跑完全程,建立全程跑的整体感觉。

波速球训练方法介绍3

BOSU球,全称为“BothSideUp”,翻译为波速球,或者称为健身半球。那么,关于波速球的训练方法有哪些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看看吧!

BOSU球平衡半球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上半部分是橡胶制成的半球,下部分是个塑料平台。

BOSU球平衡半球的两面都可以进行训练,主要特*是其不稳定的表面,这种训练方法被称为“不稳定表面训练(UNSTABLE SURFACE TRAINING)”。

锻炼目的是提升平衡感、本体感觉,并强化核心肌群的重要*,对于运动选手的表现有着显著的影响。核心肌群在运动中扮演着主要的角*,包括稳定*和姿势端正*。核心肌群的强壮程度直接影响身体从地面接受到的力量,从下半身传达到全身至四肢的力量和效率,进而影响跑、跳、投等动作的表现。

不稳定表面训练对专项运动员、足踝损伤患者、健康与年老人群均可有效强化核心肌力,提升神经肌肉功能,增加感觉受器的敏感度,缩短神经传导时间,提升姿势稳定控制功能。此外,它还有助于提升专项运动表现,促进伤后功能恢复,从而预防和减少下肢运动伤害的风险。

核心活化是在不稳定表面训练中的关键。在动作平衡稳定且慢速的情况下,需要更专注于肌肉的控制和身体的平衡。因此,对慢缩肌稳定的肌群和负责姿势端正的肌群的训练非常有帮助。

在进行BOSU球平衡半球练习时,为了保持平衡,你需要集中精神、努力控制肌肉,从而能够锻炼到更多的肌肉纤维,尤其是那些深沉、稳定的核心肌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