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生命的长短、幸福指数的高低与生命力成正比。生命力强者生命就愈长,幸福指数高,相反生命力弱者生命相对就短,幸福指数必然低下。
什么是生命力呢?简言之,就是构成生命并使生命据有活力的要素。生命力也可称之为活力。
人的生命力是由人的体力、智力、毅力的最佳结合而构成的。
健康的体力是生命力的根本保证。身体健康是学习、工作、生活之本,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才能拥有生活的一切。一个人*裸而来,不带任何财富而去,生只带来一个身体,死就是这个身体的终结。可见,人的一生只有一个身体是自己的。身体健康,生活就有质量,就有乐趣,就有奔头。如果一个人没有健康的身体,疾病缠身、痛苦难受、软弱无力,每日处于病痛之中,即便是亿万富翁也没有快乐和幸福而言。所以说,一个人要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就要身体健康,具有充足的体力。
强大的智力是生命力的重要环节。一个人的生命力要具有充满的活力,就必需要拥有强大的智力。智力是一个人学习、工作、生活目标实现的具大的力量,是成功与否的关键,是通往幸福彼岸的桥梁,是节约时间,节省体力的灵丹妙*。
智力也可以说之为巧力,以巧破千斤。智力也可以称之为谋略、策略、计策、方法……。谋略、计策、方法是获取胜利的关键。有勇无谋者为鲁莽者,办事九不成,要有勇有谋智勇双全才能百废俱兴、百年大计、百战百胜。
坚定的毅力是生命力的核心。一个人的生命充满活力不是指一时一事,而是说人生道路始终要充满活力,只有坚强的毅力,才能使活力“常满常新”,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险阻,取得一个又一个的成功;使得活力不断的飞跃创新,永保常青。
毅力是心之力。心有圣道,毅力永固。心有圣道就是说,心有正见,正确的知见;心有正念,正确的思想观念;心有正语,正确的言语;心有正精进,就是积极奋进、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
一个人生命力要充满活力必需要有健康的身体,智慧的头脑,毅力强大的心灵。
谈生命(二)2
教育目标
领悟文章中深远的哲理,认识生命的本质和意义,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通过反复阅读,全面把握文本的结构和内容。
借助比较阅读,掌握鉴赏评论的方法,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教育重点
把握文章的主题,树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培养鉴赏能力,提升阅读水平。
教育时程
1 课时
教育流程
一、课前准备
利用工具书,克服生字生词障碍。
初读课文,划出富有哲理的句子。
二、课堂阅读
(一)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
导言: 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主动参与理解和评析。
请学生根据讲义提示,针对画线句子或感兴趣的语句进行点评。
展开交流评议,讨论理解的正确与否、文采的优劣。
示例:
"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
点评:奋斗者回顾一生时,虽然没有遗憾,但难免怅惘和虚无。
"他消融了,归化了,他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
点评:奋斗者回顾一生时,虽然没有遗憾,但难免怅惘和虚无。
归纳课文主题:生命源自自然,终归自然;生命价值在于战胜困难、享受欢乐、不断前行的过程。
放声朗读课文,反复诵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富有哲理的句子。
(二) 比较阅读,领会议论*散文与议论文的区别
阅读蒙田《热爱生命》,以其积极的生活态度作为讨论的引子。
比较两篇文章的异同,讨论更喜欢哪一篇。
异同点:
相同点: 主题相近,均倡导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不同点:
文体和表达方式:课文为议论*散文,富含形象*、情感*和哲理*;《热爱生命》为议论文,侧重逻辑论证,情感*较弱。
作家风格:*心以细腻、清新的文笔见长;蒙田以明智善辩、精于心理分析见长。
语言风格:前者细腻、含蓄、清新;后者朴素、严谨,富有逻辑*。
集体诵读《热爱生命》。
附:
热爱生命
——蒙田
(本部分内容未提供)
生命的寄托高中生作文3
深秋过,初冬来。大地却不显得萧瑟,只是多了一些凉意,而温润仍在,南方的秋冬交替并不明显。枝头仍现葱郁的绿*,有些叶子镶上了淡黄的边,看起来更添*彩。西湖岸边,绵绵秋雨仍在下着,菊花香飘。绿叶丛中黄白交映,红紫相融,清风拂过,长形如针的花瓣簇拥涌动,仿佛千百笑靥灿烂开放。
小雨无声无息地下。待我漫步走近一枝菊花,看见:那直挺绿茎上盛开着的白如葱根的花瓣,花芯是一层层重叠着的娇小花瓣组成,散发出一股清幽的气息。花茎的分枝长出新绿的嫩叶,在大片菊花老叶片间点缀。这时,湖上泛起了一个个渐大的涟漪,雨滴噔噔作响,雨势渐大,一点一滴打在花芯上、花瓣上、枝叶上……
眼前条条银线如帘,不经意的凝视,发现美丽的花朵之下,新鲜的嫩叶直挺地扎于花茎,一次次坚韧地托起晶莹如翡翠般的水滴。而大片菊花老叶在雨水的打击下弯下了腰。滴滴雨水顺着叶脉流向土壤,如花甲老人颤颤地消失在视线里。
我心中疑惑不解:同样在雨水中,同一枝菊花上的叶子,是怎样的原因使得它们承受形态迥然不同?曾以为大片的叶子会得到更多雨水的滋润,承载更多的养料,而眼前的一切却与我原先的自以为是大相径庭。
独自思索,沿堤漫步。我想,这一切许是一种生命的寄托。新生的嫩叶需要风雨的打磨,而老叶舒展脉络分明的肢体,让雨水渐渐滴入土壤,只是让根吸收更多的滋润,从而使新叶充满搏斗的动力!老叶经年,逝去了生命中灿烂的青春,此刻它所做的一切,或许是生命的一种寄托,一种希望的延续。
不禁回忆起周国平在《自然和生命》中写道:“也许天下生命原是一家,也许我曾经是这么一棵树,一棵草,生命萌芽的欢欣越过漫长的进化系列,又在我的心里复苏了。”
也许,正因为此,菊花叶片的不同展示才与人类行为如此相似相近。社会上,垂危病人捐献完好的器官,用自身的骨肉寄情于另一个生命;亲子之间,父母为我们奉献付出,寸草春晖,多少辛苦付银丝;师生与共,娓娓道来的言语浇灌着我们求知的眼眸,辛勤耕耘一个个如花园般的心灵。这一切,不都是奉献和一种生命的寄托?
万物一家,生命本相通!生命的寄托,是一种感恩,是一种奉献,它使得个体得以延续,生生不息。其本质是一种大爱,无论千年轮回,无论新生死亡。人的生命,自然的生命,总是寄托着大爱,亘古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