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乃名家送别佳作,旨在慰勉友人莫因离别而感伤。首联严谨对仗,三、四句散调承接,由实入虚,文情跌宕。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峰回路转,高度概括了“友谊深厚,山川难阻”的意境,尾联点明“送”的主题。全诗开合有度,气脉贯通,意境辽阔。
别于过往送别诗中哀伤凄切的基调,此诗音调明快爽朗,语言清丽高华,内容独树一帜。其一洗往昔送别诗缠绵悱恻之风,体现出诗人旷达的情怀、豪迈的志向和高远的胸襟。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城阙”指唐朝都城长安城的守望高楼,“三秦”代指关中地区,因秦末项羽分其为三国而得名。“辅三秦”即护卫三秦之意,形象地勾勒出长安城在关中雄踞一方的壮阔景象。“风烟望五津”则是指诗中友人将前去四川任职,远眺烟尘中五津渡口的情景。开篇不直言送别,而是描绘送别地点和友人去向,将离情融于景物之中,含蓄深沉。诗人身处长安,连三秦之地也难以尽收眼底,更遑论千里之外的五津渡口。然而,诗人却以远超常人的目光,想象将黄河之水从河源追溯到东海,将瞿塘峡口的曲江头与千里之外的长安相连。这种夸张的手法,一开篇便展露壮阔的境界,不同于一般送别诗的伤春悲秋。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此二句刻画出诗人与友人同为仕途漂泊之人,更添了一层离别的复杂情绪。首联对仗工整,韵味悠长,次联疏散灵动,变幻多端,营造出起伏跌宕的节奏感。
第五六句,诗境豁然开朗,情感由悲凉转为豪迈。“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论相隔多么遥远,只要彼此心意相通,天涯海角也如邻家一般。这两句不仅抒发了诗人乐观豁达的情怀,更成为后世友人表达深厚友谊的不朽名句。
尾联“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一反前两句的豪迈,转而叮嘱友人莫要像小儿女般在离别时悲伤流泪。此句既是对友人的劝慰,也是诗人自身心境的写照。全诗跌宕起伏,于极盛处戛然而止,余韵悠长。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全文赏析2
此诗为送别诗中的杰作,寄托着作者对友人离别莫悲的慰藉之情。开篇对仗严整,三、四句由散调承接,由实转虚,文采飞扬。
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语惊人,高度概括了“情谊深厚,山河难阻”的意象。尾联点明“送”的主题,收束全篇。整诗开合有度,气脉贯通,意境旷达。
不同于以往送别诗的悲凉凄切,此诗音调明快爽朗,语言清新高远,情思独树一帜。它一扫旧时送别诗的缠绵悱恻之态,展现了作者志向远大、情怀豁达、胸襟宽广的时代风貌。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一句中的“城阙”指唐朝帝都长安城的望楼,“三秦”指关中一带,“五津”指四川岷江的五个渡口。此句描绘了送别的地点和友人远行的目的地,展现了悠悠华夏之广袤。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一句中,“宦游人”指客居他乡谋求仕途的人。作者与友人同为宦游之人,离乡背井,共同的心境更添一层别绪。
第五六两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境界由小转大,情调由悲转豪。“知己”情谊不受时空阻隔,即使相隔天涯,也如比邻相守。这两句成为千古传诵的经典名句,表达了作者乐观豁达的友谊观。
结尾两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是作者对友人的叮嘱,也是对自身情怀的流露。在即将分手的岔路口,切莫如小儿女般涕泪相送,当以开朗豪迈的情怀面对离别。此句与前两句相承,由高昂转为舒缓,余味悠长,如乐曲尾声之悠扬回响。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赏析3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在赏析这首千古流传的送别诗之前,还是先来了解一下诗人王勃的生平事迹吧!王勃(650—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省河津县)人。隋末文中子王通之孙。年十四,举幽素科,授朝散郎,为沛王府修撰。曾漫游蜀中。补虢州参*,犯死罪,遇赦,革职。父王福官雍州司功参*,因受连累,贬谪边地。勃渡海省亲,溺水,惊悸而死,年仅二十七岁。他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王勃出身文学世家,年少得志,位卑才高,遭遇悲惨,英年早逝。在四杰中,年龄最小,才气最高,成就较大,有《王子安集》二十卷。
这首诗是王勃供职长安时,送别友人杜少府所作。以往的送别诗文都是伤感的,南北朝时期的江淹写过一篇有名的抒情小赋《别赋》。开篇即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结篇还说:“是以别方不定,别理千名,有别必怨,有怨必盈,使人意夺神骇,心折骨惊。”可谓至理名言,道出了古人离别的普遍感受。此诗却一变悲苦缠绵,而为高远阔达。那么我们现在具体赏析这首诗吧,不当之处请大家指教!
首联采用对照的手法把京城长安与蜀川,也就是把送行饯别的地方与友人即将前去的地方并列联系起来。同时,又是一实一虚对照,京城长安是实在的地方,蜀川却是想象中的地方。这两个本来没有关系的地方因为两人之间的感情和关系而发生了联系。虽然只是对两地形貌的描绘,却暗含送别之意,惜别之情。
颔联从首联的物转到了人的身上,点明两人之间情谊更深层次的缘由。同是为了做官而远离家乡,远游四方的人。离乡背井,本来就有一层别离的愁绪,再加上如今好友要离别而去,这一去可能再也见不到面,想到这里,如何不让人惆怅和依恋呢?这一段情,这一时刻,是多么令人不忍和伤感啊!
颈联突然一转,自我开解,将离别的愁绪放在一边,任它随风飘去。情绪由伤感变得豪迈。只要是真正的朋友、知己,暂时的别离不是问题。别离只会增强彼此之间的友谊。只要真情在,就算是远在天涯海角也不能割断和冲淡彼此之间的深情厚谊,就像在自己身边一样,音容笑貌历历在目。更何况是长安和蜀川这么近的距离呢?这两句气势豪迈,真是囊括宇宙,包揽宇内。此刻诗人的情感波澜壮阔,一扫离别的*霾,传唱千古。
尾联由颔联的豪迈变得细腻,由高昂到舒缓。诗人劝慰朋友杜少府不要因离别而伤悲,不要不,还差一小段:
要想青年男女离别时泪痕点点,别泪沾巾。暂时的别离,不是永远的离开,还有相聚的时刻。要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态,带着美好的回忆离开,期待相聚的美妙。这是诗人对朋友杜少府的叮咛和关爱,也是自己真情的自然流露,是那么细腻和柔情。
总的来说,此诗一洗南朝齐梁的温婉绮丽,雕琢刻镂之风,雄浑豪迈,自然朴实,是一种新的风格的尝试,开启有唐一代诗歌的盛大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