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某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报告

摘要: 为了解学生体质健康现状,探究影响因素并提出针对*建议,本研究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方法,对我校二、五年级共191名学生进行了体质健康测试。结果显示,学生形态发育水平、爆发力、速度素质水平均偏低,而耐力素质和肺活量体重指数水平较高。究其原因,主要包括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不足、学生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锻炼时间缺乏等。因此,建议深化体育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建立社会*体育锻炼和竞技运动相互促进的机制;并加强对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引导。

小学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调查报告(通用3篇)

关键词: 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分析;影响因素;对策建议

一、 调查方法

1. 研究对象: 采用整群分层抽样原则,选取我校二、五年级共191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2. 测试内容: 根据《小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二年级测试项目包括身高体重、立定跳远;五年级测试项目包括身高体重、肺活量体重指数、50米跑、400米跑(50×8往返)、立定跳远。

3. 数据分析: 收集整理测试数据后,参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进行评定,分析我校学生体质健康现状,找出差异,并分析其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二、 我校学生体质现状分析

1. 形态发育水平偏低: 与全国同龄学生相比,我校学生身高、体重均偏低,但肥胖学生比例不容忽视。

2. 爆发力、速度素质水平偏低: 反映下肢爆发力的立定跳远指标和反映速度的50米跑指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3. 耐力素质较好: 反映耐力素质的400米跑(50×8往返)成绩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4. 肺活量体重指数水平较高: 该指标反映学生心肺功能,我校学生该项指标处于较高水平。

三、 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原因

1. 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不足: 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和条件不足,难以保障学生体育课和体育活动的正常开展。

2. 不健康生活方式的影响: 生活不规律、饮食结构不合理、长时间观看电视或玩游戏等不良生活习惯,以及出行依赖交通工具、家务劳动电气化等现代生活方式,都会对学生健康造成负面影响,进而导致体质下降。

3. 锻炼时间的缺乏: 受时间限制,学校体育课难以达到理想的锻炼效果。此外,我校学生住校,课余时间相对较少,锻炼时间也相应不足。

四、 提高我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对策

2. 建立社会*体育锻炼和竞技运动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机制: 以“达标争优、强健体魄”为目标,整合民族体育与现代体育资源,开发学生喜闻乐见、健身价值高、趣味*强、对场地器材要求不高的社会体育活动项目。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办好学校体育传统项目和高水平运动队。举办多层次、多形式的学生体育运动会,激励青少年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3. 加强对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引导: 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规律作息、合理膳食、减少电子产品使用时间等。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户外活动,增强体质。

4. 完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 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学生健康体检制度,将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和体育考试成绩作为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升。

补充了内容: 在原有基础上,补充了摘要、关键词等内容,并对部分内容进行了扩展,使文章更加完整。

突出了重点: 对文章的重点内容进行了突出,例如,对学生体质现状的分析、影响因素的分析以及对策建议的提出等。


我国中小学生体质健康调查报告2

全市中小学生中,“小胖墩”的比例已超过20%,这是哈尔滨市中小学生卫生保建所最近一项关于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数据显示的结果。

调查“小胖墩”占比超过20%

在这项对于全市7—18岁学生的体质健康调查中,学生中“小胖墩”的比例越来越高,已成为当前一个令人十分担忧的问题。“上世纪*十年代,是又瘦又高的‘豆芽菜’型孩子多,现在则是向两个极端发展。”市中小学生卫生保健所所长鞠波告诉记者,现在的孩子,一方面是“豆芽菜”型,一方面是“小胖墩”型,且“小胖墩”的人数比例已超过学生总数的20%。

原因吃得太“好”运动太少

“究其原因,吃得不科学、运动量少是主要原因。”鞠波告诉记者,现在的孩子吃得都很好,但膳食却不够科学、均衡,高热量的食物多,导致很多孩子脂肪沉积。此外,运动量不足是另一个重要原因。很多孩子除在学校有一定活动时间外,业余时间几乎没有运动量,即使上下学也多是坐车,走路或骑车的孩子越来越少了。

影响给健康成长带来一定困扰

“肥胖对孩子的心理和生理都会产生影响,给他们的健康成长带来一定困扰。”哈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研究所教授王忆*表示,由于肥胖,有的学生现在就有高血压、高血脂、心脑血管疾病等老年人易患的病症。在心理上,“小胖墩”很容易自卑,因为肥胖等原因被同学开玩笑,进而不爱与同学交流产生自闭心理。

措施合理配餐每天锻炼一小时

专家认为,为“小胖墩”“减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学校要保证学生每天在校锻炼一小时;家长除要为孩子合理搭配一日三餐,培养其良好的饮食习惯外,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体育锻炼的习惯,利用业余时间多陪孩子进行户外活动。此外,社会也要给孩子户外活动创造更多的条件和空间,让孩子们有地儿可去。


小学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调查报告3

一、调查方法

1、采用整群分层抽样原则,选择我校二、五年级二个年级共191位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水平测试。

2、测试的内容根据《小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的内容再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而定。二年级测试项目为:身高体重、立定跳远;五年级测试项目为:身高体重、肺活量体重指数、50米跑、400米跑(50X8往返)、立定跳远。

3、收集整理测试资料,参考《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评定标准对我校学生体质进行分析,掌握我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现状。找出其差异,并对其造成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找出存在的原因及解决的可行*对策。

二、我校学生体质现状分析

1、形态发育水平偏低。

与全国同龄学生平均体重相比,我校学校身高偏低。体重和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也相应的偏低。但肥胖的学生并不在少数。

2、爆发力、速度素质水平偏低。

反映下肢爆发力的立定跳远指标同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偏低,在反映速度的50米跑指标也相对偏低。

3、耐力素质较好。

反映耐力素质的400米跑(50X8往返)同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偏高。

4、肺活量体重指数水平较高。

三、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原因

1、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不足

由于我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和条件不足,学生体育课和体育活动难以保证。

2、不健康生活方式的影响

生活不规律、饮食结构不科学、长时间看电视、玩游戏等不良生活习惯,以及出门坐汽车,家务劳动电气化等现代化的生活方式,都是严重制约健康的主要因素,而健康作为体质的外在表现,健康水平的下降必然会导致体质的下降。

3、锻炼时间的缺乏

学校虽然对学生体育逐渐重视,但是学校体育课由于时间的局限*,并不能达到理想的锻炼效果。又由于我校情况的特殊*,学生住校,课余时间相对较少,锻炼的时间较少。

四、提高我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对策

1、深化体育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利用我校民族传统体育的丰富资源,开发编写符合我校实际的趣味*强、健身价值高的地方*教材。建立学校高素质体育师资队伍,并按规定配齐体育师资,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师资素质水平和业务能力。

2、建立社会*体育锻炼和竞技运动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机制。要以“达标争优、强健体魄”为目标,整合民族体育与现代体育资源,开发出学生喜闻乐见、健身价值高,趣味*强、有地方特*、对场地器材要求不高的社会体育活动项目。同时,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进一步办好学校体育传统项目和学校高水平运动队,建立社会体育和竞技运动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机制。举办多层次多形式的学生体育运动会,激励青少年自觉参加体育锻炼。同时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学生健康体检制度,建立和完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将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和体育考试成绩作为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