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设计:我不舒服
幼儿由于年龄小,缺乏生活经验和准确的口语表达能力,经常不能有效地描述自己的身体感受,尤其在面对不适时更是无从处理,可能会导致不良后果。因此,我们设计了一个名为“我不舒服”的活动,旨在帮助幼儿学会正确应对和表达身体不适的情况。
活动准备
为了有效进行活动,“我不舒服”的准备工作包括挂图一套、录音机以及精心选择的故事带。
活动过程
1. 讲故事引发注意
我们将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故事内容大致描述了一个名叫龙龙的孩子因病情严重而无法表达自己的不适,最终情况恶化到需紧急手术的地步。在讲到关键点时,我们会停下来问:“小朋友们如果你们感到不舒服,你们会怎么做呢?”
2. 讨论和分享
在讲完故事后,我们给予幼儿充分的时间进行讨论。我们鼓励幼儿们分享他们的想法,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并相互学习。他们将讨论以下问题:
当感到不舒服时,应该找谁?应该如何表达自己的感受?
我们将请五到六名幼儿发言,分享他们的看法。接着,根据不同的意见再次进行集体讨论和评估。
最后,让孩子们自己决定最佳的应对方法,并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式,例如:“在幼儿园感觉不舒服时,应该立即找老师,并清楚地告诉老师自己的症状,例如头痛、肚子痛等。”
3. 展示医疗挂图
为了巩固他们对基本医疗常识的理解,我们会展示一些医疗挂图。这些挂图将包括安静地测量体温、接受检查、清晰地描述自己的不适、如何正确服*以及如何在接受治疗时保持冷静等内容。
幼儿将被要求选择出挂图中正确的做法,并解释为什么这些做法是正确的。
4. 实际*作:表达不适的练习
最后,我们会让部分幼儿实际练习如何清楚地表达他们的不适症状。这一步骤旨在帮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更加自信和有效地与他人沟通。
通过这些设计,我们希望能够提升幼儿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表达能力,让他们学会在面对身体不适时及时寻求帮助,并用准确的方式描述自己的症状,以避免可能的健康风险和不良后果的发生。
幼儿园小班健康教案2
一、活动目标
让小朋友理解每个人都需要爱清洁、讲卫生,并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二、活动准备
三、活动过程
直接展示图片引入主题。
引导幼儿观察两组图片,一组是脏巧虎,一组是干净巧虎,启发幼儿选择喜欢的巧虎,并说明理由。
游戏活动:《我帮巧虎洗个澡》。
(1)讨论巧虎的哪里脏了?
(2)分组模拟为巧虎洗澡。
欣赏故事:《佳佳的尾巴》。
(1)通过图片讲故事,询问幼儿佳佳为什么有尾巴,奶奶怎么说,小朋友应如何做。
(2)品德教育:每个人都要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复习歌曲:《清洁卫生歌》。引导幼儿边唱边表演动作。
四、活动延伸
组织幼儿边念《洗手歌》边用正确方法洗手。
请家长在家提醒幼儿勤洗手,合理饮食,避免挑食偏食,均衡营养,增强体质。
五、活动反思
幼儿的生活卫生习惯培养主要依赖日常生活中的实践,此次健康活动《爱清洁》激发了小朋友的积极参与,让他们明白了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
活动中强调了传染病防控意识,教育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如勤洗澡、勤洗手,以预防传染病的传播。
幼儿园小班健康教案3
细菌躲猫猫
活动目标: 1、了解细菌的危害。 2、识别细菌可能隐藏的地方,了解清除细菌的方法。 3、培养对故事的兴趣。
活动准备: 准备一个自制的细菌道具,准备好已知的《洗手歌》。
活动过程: 1、游戏《小手拍拍》导入 “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拍起来;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摆起来;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转起来;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藏起来。”最后一句“藏起来”让幼儿们充分发挥想象力,把小手藏起来。
2、讲故事《细菌躲猫猫》 老师:你们的小手会藏,还有一个宝宝也很会藏,你们想不想知道它是谁啊?(拿出自制的细菌道具)你们猜猜它是谁? 老师:其实它是细菌宝宝,细菌宝宝很会藏,它躲在哪里呢?小朋友们听好了。 讲述故事的第一段,提问:细菌宝宝是不是很调皮?它躲到哪里去了? 老师:细菌宝宝藏在指甲缝里,我们要不要把它赶出去? 讲述故事的第二段,提问:故事里的小朋友们怎么赶走它的? 老师:洗手可以赶跑细菌,你们会洗手吗?把小手伸出来,我们一起来洗一洗。 “搓搓搓,搓手心;搓搓搓,搓手背;换只手,再搓搓,甩三下,一、二、三。”
3、主题拓展 老师:其实,细菌宝宝不仅仅躲在指甲缝里,它还可能躲在其他地方,你们想想,它还会躲在哪里呢? 老师:你们真棒!找到了许多细菌可能躲藏的地方,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把它们赶出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