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云石 正宫·塞鸿秋·代人作

西风送来北方的雁群,时刻提醒我南朝沧桑的千古伤痛。展开华美的信笺,欲述几句真挚的心情,却让我的笔停滞良久,无法找到灵感。曾经在兴致勃发时,挥洒墨迹毫无瑕疵,而今日心境疲倦,勉强写下两个相思字。

正宫·塞鸿秋·代人作

【译文及注释】 迎着西风,北方的雁群飞来飞去,勾起我对南朝兴亡的千古伤感。打开一张精美的信纸,想要表达几句真挚的心情,却让我的笔在半天内停滞不前,毫无灵感。往日心情高涨时,挥毫涂墨一气呵成,毫无瑕疵,而今天心神疲惫,只勉强写下了“相思”两个字。

战西风:对着西风,指迎着西风的情景。

宾鸿:即大雁,秋季时南飞,被称为“宾鸿”。

南朝:指我国历史上的宋、齐、梁、陈四朝,它们的都城建在南方,特指建康(今南京)。

花笺:精美的纸,常用于写信或题咏。

霜毫:用白兔毛制成的毛笔,喻指精美的书法。

一扫无瑕疵:形容写作时一气呵成,毫无瑕疵。

病厌厌:形容病得非常沉重,精神萎靡。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南朝历史的思考,以及对当下境况的感叹。通过描绘西风、雁群和华美的信笺,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回忆和对现实的苦闷之情。最终,将心情凝结于“相思”二字,既是对个人感情的发泄,也是对历史沧桑的感慨。

正宫·塞鸿秋2

薛昂夫 正宫·塞鸿秋

功名万里忙如燕, 斯文一脉微如线。 光*寸隙流如电, 风雪两鬓白如练。

尽道便休官, 林下何曾见? 至今寂寞彭泽县。

【译文及注释】 1、功名万里:引用《后汉书·班超传》:“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 2、斯文:指旧时代的礼乐制度。引文出自《论语·子罕》:“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与。” 3、光*寸隙:形容光*过得飞快,引文出自《庄子·知北游》:“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焉而已。” 4、“尽道“二句:参考灵彻《东林寺酬韦丹刺史》:“相逢尽道休官好,林下何曾见一人?”表达相似的意境,指山林隐逸的地方。 5、寂寞彭泽县:表示隐居的人很少。

【赏析】 《塞鸿秋》讽刺小令,尖锐地揭示了官吏们的虚伪面孔,以及假名士的伪装。通过四个生动的比喻,清晰地勾勒出那些沉迷于仕途的可悲人物形象,这些投机取巧、卑鄙无耻的人,已经丧失了知识分子应有的气度和尊严。当他们为追逐富贵而奔波时,青春已经悄然逝去,“两鬓已白如练”。然而,这些人却假装清高脱俗,口口声声说“尽道便休官!”实则是在故作高尚、以退为进。最后的“至今寂寞彭泽县”巧妙地反问,直指他们的虚伪和伪善,将他们的真实面目揭示无遗,“寂寞”与“忙如燕”形成鲜明对比,揭示了那些虚伪者真实的孤独状态。

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3

长江万里,白若练;淮山点点,青似淀。 江帆几片,疾若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变露,新月初学扇。 塞鸿一字,如线飘荡。

【译文及注释】 长江好似一条绵延万里的白绸,洁白如同丝练般伸向远方;淮山的山峰点缀其中,青苍翠如淀青。江上的帆船如箭般迅速前行,山间清泉从高崖飞泻而下,速度犹如电闪。晚霞渐变成洁白的云朵,新月初学展开如扇。从边疆飞回的大雁排成一行如细线飘动。

塞鸿秋:曲牌名,描写塞外飞来的大雁的景象。即景:表达对眼前景物的描绘。

浔(xún)阳:九江的别称。

练:指白绢,白如绸缎。

淮山:泛指淮水流域的远山,在这里表达山峰的青翠。淀:靛青,一种青蓝*染料。

江帆:指江面上的船帆。

晚云都变露:描述傍晚的晚霞变成白云。露这里指白。

初学扇:形容新月的弯曲状似刚刚展开的扇子。

【赏析】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通过远景的描写,展现了秋天长江两岸的辽阔景象。接着,“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将注意力转向近处,生动描绘了江上行驶的船只和山上飞泻的清泉,带给读者动感的视觉体验。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通过变幻的云景和初学扇的新月,表达了时光的流逝和夜晚的降临。最后,“塞鸿一字来如线”则以大雁形成的一行如线的景象,为全诗画上了完美的句点,表达了边疆飞回的大雁的壮丽场面。

整首诗通过远近、动静、明暗的对比,构建了一幅生动绚烂的浔阳江动态秋景图。作品细腻描绘每一处景物,通过动静结合、远近交替,展示了浩渺江山的壮美和生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