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及个*品质
一、 专题背景
现代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日益提高,新一代不仅需要良好的智能,更需要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幼儿阶段是人格塑造的关键时期,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及个*品质至关重要,对其未来社会生活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专题将探索如何利用家庭、社区、环境等多元资源,促进小班幼儿良好行为及个*品质的形成。
二、 理论依据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强调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纲要中“健康”领域倡导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高度重视幼儿良好的行为及个*品质;“社会”领域强调幼儿社会学习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密切合作,共同促进幼儿社会*品质的形成。
三、 研究对象与内容
研究对象: 小二班全体幼儿
研究内容:
1. 小班幼儿良好的行为及个*品质目标:
- 关心周围的人和事,乐于做力所能及的事。
- 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并能用简单的语言、动作、表情表达和交流。
- 喜欢上幼儿园,具备良好的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 初步培养积极的*格特征,例如男孩子的勇敢、坚强,女孩子的细心、温和等。
- 具备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2. 可利用的多元化环境资源:
- 家庭环境资源
- 社区环境资源
- 生活节日资源
- 幼儿园游戏环境资源
- 自然环境资源
四、 研究方法和步骤
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调查法、观察法
研究步骤:
(一) 准备阶段
1. 召开家长会,介绍专题计划,了解家庭可利用的教育资源。
2. 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幼儿各方面的实际情况。
3. 组建家庭友好小组,选择社区可利用资源。
4. 选择可利用的节日资源。
5. 制定幼儿园主题活动基本内容。
(二) 实施阶段
结合各类可利用资源,开展一系列主题活动,例如:
- 九月:开心宝宝、我们一家人、中秋吃月饼
- 十月:宝宝学会了……、串门、为爷爷奶奶过节
- 十一月:哥哥姐姐带我玩、秋天的落叶、食堂阿姨真辛苦
- 十二月:运动身体棒、我喜欢的玩具、快乐圣诞
- 一月:元旦游园会、热闹的新年
(三) 整理阶段
小班班级计划2
幼儿园安全工作计划
一、 营造安全健康环境
两位教师协作,每日清洁、消毒、通风教室,预防传染病。合理安排幼儿一日生活。
日常生活中,教育幼儿不触碰插座、电池,避免触电;不在门窗附近玩耍,防止夹伤;不玩水、火、肥皂和消毒用品;入厕时不推搡,防止碰撞受伤。
坚持每日晨检,杜绝幼儿携带危险物品入园,发现后及时没收并教育幼儿,同时与家长沟通。
妥善保管幼儿*品,专人专柜,并标注姓名。根据家长要求,确保幼儿按时、准确服*,杜绝错服、漏服,并做好记录。
二、 保障进餐午睡安全
一日生活中,引导幼儿注意个人卫生,不将脏物放入口中,不吃不洁、变质食物;进餐时注意安全,小心鱼刺、骨头,以及盛放热汤热菜。
坚持每日午检,防止幼儿携带异物进入寝室,避免异物进入耳鼻口。两位教师值班,加强对幼儿的看护,特别关注服*幼儿,并及时纠正不良睡姿,如蒙头、趴睡等。
三、 强化卫生安全管理
严格执行卫生安全消毒制度,每日开窗通风,保持教室整洁;确保桌椅安全卫生;定期消毒玩具;幼儿水杯和毛巾每日清洗消毒;保持午睡室清洁,定时消毒,定期晾晒被褥,每月请家长清洗幼儿床上用品,预防传染病,并做好消毒记录。
四、 开展安全教育活动
利用晨间谈话、教学活动、游戏活动等,对幼儿进行安全常识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培养幼儿遵守活动规则,不携带危险物品参与活动,游戏中不做危险动作,不擅自离开集体,与同伴友好相处,不推挤打闹。
五、 规范幼儿接送流程
严格执行接送卡制度,非幼儿家长接送时,需与家长确认后方可离园。
幼儿入园时,家长需将幼儿送到班级老师手中,并相互问好,不在园内其他区域逗留。
离园时,幼儿需与老师道别,防止走失和拐骗现象发生。
六、 加强家园安全合作
通过家园栏、家长会、接送幼儿等途径,向家长宣传安全知识,提高家长对安全教育的重视。
请家长配合幼儿园做好安全教育工作,加强交通安全教育,遵守交通规则,并注意家居生活安全,预防烧伤、烫伤、触电、中毒、摔伤等。
家长配合班级安全教育活动,教导幼儿安全知识和防范措施,如熟记家庭住址、电话号码,辨认方向,以及不轻信陌生人等。
七、 教授简单自救方法
设计相关活动,引导幼儿认识特殊号码及其用途(如110、119、120),并教育幼儿不可随意拨打。
训练幼儿辨认方向,告诫幼儿不轻信陌生人,独自在家时不给陌生人开门。
教育幼儿遇到危险时的自救方法,例如火灾逃生。
培养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增强自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