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小楼西角断虹明。阑干倚处,待得月华生。
燕子飞来窥画栋,玉钩垂下帘旌。凉波不动簟纹平。水精双枕,傍有堕钗横。
【】
柳外轻雷,池上细雨,雨声轻柔,滴落荷叶发出细碎的声响。小楼西角挂着断裂的彩虹,明亮的月华即将升起。倚在栏杆处,等待着月亮的到来。
燕子飞来,似乎窥视画栋内的秘密,玉钩垂下的帘旌已经遮掩。凉爽的波纹静止在竹席上,水晶枕头成双,旁边横放着一枚金钗。
1、月华:指月光的美丽,这里代表月亮。 2、帘旌(jīng):指帘幕。 3、簟(diàn):指竹席。 4、水精:即水晶。
【译文及注释】
柳树外传来轻轻的雷声,接着是细雨洒在池塘上,雨滴敲击荷叶发出细碎的声响。雨停后,小楼的西角挂着半截断裂的彩虹。在栏杆旁边倚着的地方,等待着明亮的月光升起。
燕子飞来好像要窥视画栋内的隐秘,而玉钩垂下的帘旌已经遮住。平静的波纹在竹席上不再荡漾,水晶枕头成双,旁边横放着一枚金钗。
1、月华:指美丽的月光,这里表示月亮。 2、帘旌(jīng):指帘幕。 3、簟(diàn):指竹席。 4、水精:即水晶。
【赏析】
这位女主人公的生活无疑是奢华的,但她的内心并不快乐。在凉席上,玉枕旁,陪伴她的只有她自己的金钗,暗示她独守空房。她在妆楼倚栏凝望,听到雷声、雨声、雨打荷叶声,但听不到丈夫归来的马蹄声。她看到雨后的彩虹、夜空的新月,但看不到丈夫的身影。她在无望的等待中度过一个炎夏的永昼。她只能孤独地回到房间,垂下珠帘,因为她不愿让那成双的燕子看到她的孤寂,嘲笑她的寂寞。可以想象,在梦中她仍在期待。
整首词写夏日傍晚,阵雨过后,楼外楼内的景象。几乎每句都在描绘景*,而情感则贯穿其中。上半部写了柳外雷声、雨声、彩虹、月亮的美景,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将夏日的景象推向极致之美。下半部则描绘了室内的景象,以精美的物品构建了一个理想的人间境界,连燕子也被这美景吸引而窥视。结尾两句流露出人物内心的情感,引发人们的遐想,既艳丽又不失深沉。
李清照《临江仙》宋词赏析2
李清照的《临江仙》是一首充满忧郁和沉重情感的词作。词中通过对庭院、云窗、柳梢等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词人内心深处的愁绪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整首词透露出作者对家国兴亡的深刻思考和感慨,以及对自身境遇的无奈和苦闷。
首句“庭院深深深几许”采用了欧阳修《蝶恋花》的开篇,用重复的“深”字表现出作者内心深处的孤寂与忧伤。接着,“云窗雾阁常扃”则通过对建筑物的描绘,表达了词人心境的封闭与孤寂。词中“柳梢梅萼渐分明”一句,则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了春日景*的变幻,同时也隐喻着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变迁。
“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一句,则将词人的个人境遇与时代的沧桑巨变相结合,以“春归”表现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同时通过描绘秣陵树和建康城的景象,展现了词人对国家兴衰的担忧和无奈。接着,“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一句,则表达了词人对过往岁月的回忆和对未来的茫然不安,以及对自身命运的无奈和悲叹。
最后两句“谁怜憔悴更雕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则通过对自身的抒情描写,表达了词人对境况的无奈和对前途的彷徨,以及对家国命运的担忧和无奈。
整首词在景物描写之间融入了对时代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感慨,通过细腻的笔触和凝练的语言,展现了词人对家国兴亡的深刻思考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忧虑,体现了李清照晚年词风的独特魅力。
汉江临泛3
王维 《汉江临泛》
楚塞三湘相接,荆门九派融通。 江水横流穿越天地,山*若隐若现其中。 郡邑宛如浮舟前浦,波澜在遥远的空中翻滚。 襄阳之地风光宜人,令人陶醉不已,与山翁共饮欢愉。
【译文及注释】 汉水蜿蜒而过楚地边缘,接连进入三湘之境; 荆门九条水路交汇,与长江交融贯通。 汉水气势磅礴,仿佛流至天地尽头; 山*若隐若现,远在虚无的漂渺中。 沿江的郡邑,犹如浮舟漂浮在水面; 水天相交之处,波涛激荡、远空辽阔。 襄阳的风景,确实令人陶醉赞叹; 我宁愿留在此地,与常醉的山翁为伴。
【注释】
楚塞:指楚国的疆界,战国时此地原属楚地。
三湘:指漓湘、潇湘、蒸湘,位于今湖南境内。
山翁:指晋代山简,竹林七贤山涛之子,曾担任征南将*,喜好饮酒,每次必然醉倒。
【赏析】 这首诗主要描绘了汉水飘荡的景象,歌颂了汉水的浩渺壮丽。首联描绘了汉水雄浑、壮丽的景*,由楚地进入湘境,与长江的九条支流交汇,为整首诗创造了宏大的氛围。颔联展示了汉水的浩渺、遥远,以及山*的若隐若现,突显江势的辽阔。颈联表现了郡邑在水面上飘浮的形象,烘托了水势的磅礴。末联通过描写晋人山简在襄阳留连的故事,表达了对襄阳风景的深深热爱。
整首诗情调清新,意境优美,描绘景*的同时充满了乐观情感,为人带来美的愉悦。其中的“江流天地外,山*有无中”一句一直为人称道,成为千古佳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