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的时候就听说了,史蒂芬霍金所著的《时间简史》,虽早想一窥究竟,但终究功力浅薄而没有为难自己。我对于自然科学的喜爱可以追溯到三四岁的时候,至今还记得,夜晚美丽而浩瀚的星空,使我第一次对自然发出了质问与感慨。

如今,历经十年数理化的修炼,功力激增,虽尚无浑厚殷实之沉淀,却已能了解少许,但有力余,便欲牛*小试,有幸于书店中觅得此珍贵之书,便买诸家中,悉心运气以观。

《时间简史》的读后感650字

此书虽销量达1000万册,创科普著作之奇迹,引无数观者摘镜立目,但仍因其内容之艰深,专业知识之涉域甚广,使文人墨客欲其书者尽折腰而视之为“天书”。

霍金在书中系统地阐述了近代科学的发展史以及当代物理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如其中的波粒二相*,宇宙不守恒,量子力学的不确定*原理,反物质理论,黑洞引力论等等,皆为大学理工科专业内容,常人想以此书作为茶余饭后的消遣用具,实非明智之举。

全为此书而费尽心思,虽尚不可彻悟其内之深涵,却也略悉端倪,了明大意,知作者之用心。于此,便欲粗评一二,倾我心之领悟,流我思之感慨。

一、对霍金——终为大师也

自幼患异症,身不由己,却意志刚毅,才思敏捷,为此浩瀚之文,足可见其气之深广而奥绝也。此书绝非仅以理科专著自居,更溢人文情怀并与机智修辞。此举,实深刻记于我心,令我无能忘之。

二、对内容——回味中带着思考,思考后更是回味

读书使人明智,此言非虚。《时间简史》一书就是把读者引向宇宙的起点和万物的本源,从而引发我们对个人、对同伴、对事件、对社会、对生命、对世界、对意识等等的思考,进而使我们在自身寻找本质。无意中便提高了思维的深度与广度。此书从宇宙图像说起,系统地介绍了时间、空间、量子、自然力、黑洞、虫洞等内容。我们在与作者一同思索中,堕入了科学的*之网,似乎时而看见一丝亮光,也许那就是未来的可以认识的世界。

霍金《时间简史》读后感1500字2

自古以来,我们头顶的天空究竟有什么奥秘这一难题一直困扰着人们。关于世界起源有我国的*开天辟地之说等,西方世界则认为是上帝创造了这个世界。于是乎,在欧美可以看到遍布大街小巷的教堂,大多数人都虔诚地信仰着上帝。不过很可惜呀,哈勃望远镜把地球周围200亿光年范围内的空间都检查了一遍,却丝毫没有上帝的影子。尽管这两种看法很明显都是错误的,但它也反映出人类爱思考的一面,实在想不出来时,就编一个*,上帝之类的出来,自圆其说。

霍金在这本书中试图用一种通俗易懂的阐述方式来解释高深的物理知识,以达到让大多数人都能看懂的目的。尽管如此,这本书看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如果你没有一定的物理基础的话,那就更加难以理解了。其实阻碍我们理解的最大原因还是我们平时生活在宏观低速的环境中,无法理解在宇观或微观下的物质及其运动状态。就如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一样,它在物质的运动速度接近光速时才有意义,但我们在生活中根本不可能接触到这类情况,所以除非有超强的想象能力与抽象分析能力,想要明白其实很难。所以我将从一个业余的角度来看这本书,仅仅是出于爱好与好奇关于宇宙的起源,霍金教授坚持他的宇宙大*观点。即宇宙原来是一个体积无限小的奇点,因而它的密度无限大。它突然就爆发了,四散开来,同时*产生的温度极高,从此宇宙就一直持续膨胀,直到现在,而*的那一刻就是时间的开始。在膨胀的过程中,有些气体,灰尘渐渐冷却聚集在一起,形成各种各样的星球,宇宙的样貌渐渐清晰了起来。这里有个麻烦的地方,那就是大*是时间的开始,那么在大*“之前”,那个奇点算什么,没有时间跨度么?或许用“之前”有些不合适,毕竟在开始之前能有什么呢?!可是开始又是从哪来的呢,这仿佛陷入了一个死循环,无论你说什么是源头,你都可以怀疑这个源头的来源,结束这种无休止的怀疑的最好方法就是相信一个最早的,没有“在那之前”。所以很多人就相信上帝,霍金呢,相信那个“奇点”,可我呢,我不知道,上帝那么多人信,估计没什么可信度,大*理论也只是猜想,没有被证实。事实*,没有信仰的确是件很痛苦的事,脑中一片混沌,无法被拯救。

上面那个问题的确很折磨人,霍金教授自己也说的含含糊糊,一笔带过了,我也略过吧。下面讲的是时间与空间、物质的关系。在大一上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中,马克思简单的说了下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而时间与空间则是物质运动的表现,时间具有一维*。霍金和一大批物理学家却有不同的观点。首先,物质与空间的关系就很微妙——物质是扭曲的空间。可空间是什么呢?难道是真空?真空可是意味着什么都没有——虚无。这一点目前科学界仍在作努力,他们试图发现一种构成物质的最基本的东西,基本到不可再分割。可惜在夸克这儿遇到了点障碍,因为夸克已经是一种猜想了,几十年来一直都还未被证实。由于实验器材条件的限制,以及理论上的一些缺陷,对微观粒子的观测一直都有障碍,无法精确测得其运动状态。这样一来,科学家们就只能很郁闷地整天苦思冥想,试图发现一种全新的理论,但在这几十年里,一直没有什么实质*的进展。

这本书中最引人思考的地方还是它的时空观。在相对论中,绝对空间与绝对时间都不存在。现在大部分人都已能接受绝对运动的观点,也就是说静止是相对的,没有绝对静止。因为缺乏绝对的静止的标准,我们无法确定在不同时刻发生的事情是否处于同一空间位置上,很多人也许会认为这很简单——同一地点很好确定。但平常人所说的同一地点是指在目前这个星球上的相对地点,把我们置身于宇宙之中,我们的位置每时每刻都在变化着,永远没有重叠的两点。因为地球本身正一刻不停地做着运动,这一点是很容易理解的。但时间也变成相对的,就让人很难懂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时间的流逝似乎是一成不变的,按照它自己固有的规律行走,不受我们的影响。正因为如此,我们总是用时间来记录已经发生过的事,把时间当做一个固定的标尺,我们在这样一个统一的标尺下进行交流才不会有困难。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却无情的指出不存在什么绝对时间,时间只不过是物质运动的附属品。我们通常所说的时间似乎没有方向,虚无缥缈,看不见抓不到。在相对论中,时间是一维的,它的方向就是宇宙膨胀的方向,我们的宇宙目前仍然在做膨胀运动。

时间读后感3

无意间看到了学校的宣传片,于是就一直搜下去,意外的发现了已经废弃很久的博客“七彩泡泡园”。博客里的博文很少,寥寥而过。相反更多的是照片,那是三年前我们班的照片。几个模糊的分类摆在了我的眼前,我一个个的看完后,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感觉。说是怀念,也有一种小小的愉悦。我可以指着三年前我的照说:“嘿,你能认出我吗?我就是未来的你啊。”但她却永远听不到我的声音了。

回想起那时候所发生的事情,喜怒哀乐。想笑,又笑不出来,却有点心*。想回到照片里的时间,发现现在的一切都只是梦。再和小时候的我们一起闹闹玩玩,发现那时候的任何事情比起现在来说是那样美好,也不会再抱怨什么。再后来,就找到了三年级袁老师的视频空间。视频并不多,吸引我的只有几个录像——班里五个男生跳的雷人舞。那是在零九年的元旦时,在风雨*场举行的三年级联欢会。舞蹈是袁老师排的,动作是够夸张雷人。

联欢会当天,五人跳完舞后也有很多感兴趣的学生和老师上去模仿,所以录成了多个视频。儿童节也在全校面前跳过这个,只不过是后来的事情了。抱着激动的心情打开了视频。那时候的我们还真是可爱,五个男生身上的正装与舞蹈毫无违和感。我开始大笑,然后就不知道为什么,在那一瞬间哭了。颠抖地转向一旁的镜子,看到了镜子里面又哭又笑的我特别狼狈。许多出现在录像里的同学都转走了,再也没见到过。就连给我们录像和最后上去跳舞的袁老师,也早就离开了。时间过得真是太快了,貌似才是昨天发生的事,一下子变成了已经发表了两年半的录像。原来录像留住的只是一时的欢乐,留下的是更多的留恋痛苦。假如过去了十年、二十年,我不知道是否还会像现在这样怀着留恋和似有非有的遗憾来看这些照片与录像。也许会被太多的记忆所吞噬,也许还记着,却又找不到了……

茫茫回首,随着时间的推迟,发现自己真的错过了太多,但从而得到的是成长。我还要在成长的道路上奋斗一生,还要经历更多的悲欢离别。我要学会勇敢,把这些看成在路上必须经历的考验。没有永远的伤痛,也绝对没有过不去的坎。转瞬即逝,包括泪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