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读了《鱼头》这篇文章,我的心和作者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母爱至高无上!
文章写的是三代母亲喜欢吃鱼头的故事:当作者还小的时候,每回吃鱼,他都吃鱼肚子上鲜美的鱼肉,而他的母亲却总是吃鱼头,经过多次尝试,作者确定鱼头一点也不好吃,真巧,他又发现了他的奶奶也一直“喜欢”吃鱼头。后来,作者长大了,有了女儿,每当吃鱼时,自己的妻子也“喜欢”吃鱼头,就这样,他发现了全天下的母亲都把最鲜美的鱼肉给自己的孩子吃,而自己却吃鱼头。
相信天下的母亲都撒过这样的谎:“妈妈早就吃过了,你吃吧。”“这个东西妈妈一点也不喜欢,你要是喜欢吃就全都吃了。”这样的谎言却让我们感受到了人世间永恒不灭的爱。
如果你问我母爱在哪里?我会告诉你,母爱就在你的眼睛里,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里,只要你用心感受,它就像一股甘泉无时无刻不在润泽着你的心田;如果你问我母爱是什么?我会回答你,生日时的一句祝福;困境中的一个拥抱;哭泣时的一块毛巾……都是最深沉的母爱,母爱无穷无尽,无始无终。
想到这儿,一股暖流立刻涌入我的心中,因为我也正在沐浴着母爱,每当夜晚时分,妈妈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中,哪怕再冷的天,妈妈还是累得汗水直流,做生意很累,但是不管再晚回家,她都要进我的房间,如果我还在做作业,她就抱着我说:“宝贝对不起,妈妈没时间照顾你,可你什么事都能自己搞定,你是最棒的,加油!”有时我睡了,她就会轻轻的亲我一下,悄悄地离开。妈妈一直在为这个家努力工作着,但她从来没有放弃对我的要求,她经常给我写纸条,教我读一些好书,告诉我管理自己的方法,培养我自立能力,教育我如何做一个真正的人;她一直默默地付出着。难怪有人这样形容:“母亲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
记得一位作家曾经写过这样一段话:“所谓母子一场,不过意味着你和她的缘份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她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她逐渐消失在转弯的地方,她用她的背影告诉你‘孩子,不必追……’”。
我想,母爱之所以伟大,在于她将要消失的一段时间里,一直默默地为你付出,她心里知道和你在一起的时间不长,可她依然大爱无私,无怨无悔……
鱼头读后感作文200字2
今天,我读了一篇课文——《鱼头》。这是一篇写母亲对孩子的爱的文章。
这主要是写:作者小时候,家里很穷,一个月难得吃一次鱼。每次吃鱼,妈妈都把鱼的肚子上的肉给我吃,但她自己却把没肉的鱼头给吃了。有一镒外婆来了,外婆也把鱼肚子里的肉给作者吃,自己吃鱼头。作者长大了,成了家,生活条件好了,经常吃鱼,后来作者有了孩子,他从来不吃鱼头的妻子竟和自己的妈妈、外婆一样把鱼肚子肉给孩子,自己吃鱼头,作者终于明白女人当了妈妈就喜欢吃鱼头的道理。
这就是母亲的爱。其实谁不喜欢吃鱼肚子上的肉啊!那里的肉多,细刺少,味儿鲜,但为什么作者的妻子还是把鱼肉留给了自己的孩子呢!因为她爱自己的孩子,想让自己的孩子吃得好,宁愿自己吃差一点,这种爱所有的母亲都有,这种爱是一般人做不到的。
我家也是这样:每次吃鱼,大鱼肉很多,妈妈才会和我一起吃。如果是肉不多的鲳鱼的话,几乎都是我在吃肉,妈妈最多也就是夹一次,我每次让妈妈吃,妈妈总说我不要,你吃吧!就算夹到她的碗里,她也不肯吃,老往我碗里放。
母亲的爱是至高无尚、无与伦比的!
鱼头读后感范文精选3
鱼头读后感篇一:看图有感:别为“爱”吃鱼头
建湖县第二实验小学六(4)班xxx
看了这幅图片,我不禁想要大叫道:“可怜天下父母心”图中的男孩被母亲喂着鱼肉,而母亲却在碗里放了一个鱼头。而小男孩长大后却自认为是母亲喜欢吃鱼头。难道不让人心寒吗?
在现实社会中,也有很多这样的母亲。她们并非是爱吃鱼头,而是为了爱而吃鱼头。她们往往是把好吃的给孩子。殊不知,这种“爱”吃鱼头和行为真正地变成了溺爱。使孩子们变成了“小皇帝”、“小公主”,丝毫不知母亲的心。
在这幅图中,小男孩或许会问母亲为什么吃鱼头。母亲也许会含笑回答:“因为我喜欢吃呀!”这难道不使人感动吗?可是,直到孩子长大了,母亲才会发现:原来她自己一直是错的。
母爱的作用是更好地教育而不是溺爱。一个不懂母亲的孩子是从溺爱之中诞生的。图中的母亲虽然很爱自己的孩子,但这种爱只会使孩子错误地认识母亲!
一位伟大的母亲不仅让孩子吃到好吃的,更应该让孩子学会体谅、了解别人的心。只有这样,她才是一个真正合格的母亲。那种“爱”吃鱼头的行为虽然令人感动,但它却误导了孩子!!!
母亲们啊!别再为爱而吃鱼头了!!!
指导老师:徐红
鱼头读后感篇二:读后感
一艘船越过世界的尽头,驶向未知的大海,船头上悬挂着一面虽然饱经风雨剥蚀却依旧艳丽无比的旗帜,旗帜上,舞动着云龙一般的四个字闪闪发光——超越极限!”作者海明威是这样评价他的作品《老人与海》的。《老人与海》这本书讲了这么一个故事:古巴老渔夫圣地亚哥连续八十四天没捕到鱼,被别的渔夫看做失败者,可是他坚持不懈,终于钓到了一条大马林鱼,大马林鱼将他的小船在海上拖了三天才筋疲力尽,被他杀死了绑在小船的一边,在归程中一再遭到鲨鱼的袭击,他用尽了一切手段来反击。回港时只剩鱼头鱼尾和一条脊骨。尽管鱼肉都被咬去了,但什么也无法***他的英勇意志。圣地亚哥是个可怜的老头。海明威以自己精炼的语言塑造了这个形象,可以说,海明威并没
有给予老人成功,却赋予老人在压力下优雅而坚韧的形象。海明威的这部小说荣获了诺贝尔文学奖和普利策奖。这个骨头里留有几百块*片的硬汉作家,恰当地写出了生命的强度,告诉我们怎么去面对生、老、病、死,告诉我们心该有多宽。老人是孤独的,他是在理想的道路上前行的旅人,但他又是不孤独的,因为他的意志是那样的坚强。
看了这本书,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这位普通而又可敬的老人使我深深的懂得了:做人不应该被任何困难所屈服,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与生活中的磨难做不屈不挠的斗争。人*是强悍的,人类本身有自己的限度,但正是因为有了老渔夫这样的人一
次又一次地向限度挑战,超越它们,这个限度才一次次扩大,一次次把更大的挑战摆在了人类面前。在这个意义上,老渔夫圣地亚哥这样的英雄,不管他们挑战限度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值得我们永远敬重的。因为,他带给我们的是人类最为高贵的自信。人生本来就是一种无止境的追求。它的道路漫长、艰难,而且充满坎坷,但只要自己勇敢顽强地以一颗自信的心去迎接挑战,就将永远是一个真正的胜利者。
以前,我做什么事只要有一点不顺利,就会退缩,有时还会说上几句垂头丧气的话。在学习上,我只要有几次考试不是很理想就没有信心,认为自己考不到好成绩。《老人与海》中,主人公与鲨鱼搏斗,鱼叉被鲨鱼带走了,他就把小*绑在桨把上。*子折断了,他就用短棍。短棍也丢掉了,他就用舵把。这种充满信心、锲而不舍的精神,不正是我所缺少的吗?
自从读了这本书之后,我知道了自己的不足,学习上不再因为一两次不顺利而失去信心,而是越考不好,就越要考好。
今后,我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信心十足地去面对,坚持到底,决不退缩。我要感谢这本书,感谢它让我学到了那么多知识,感谢它让我懂得了那么多道理,感谢它让我知道自己的不足,及时改正自己的缺点,使我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不妨将鲨鱼看作打击,吃掉我们的成功和幸福。但正如那孩子说的:“它没有打败你,它没有。”一个真正的强者,只能被摧毁而不能被击败。永不言败,这就是《老人与海》告诉我们的。
鱼头读后感篇三:《大鱼之道》读后感
前几天,我看了一本《大鱼之道》的书。看完之后,感触很深。
这本书主要讲了一条从澜沧江游来的一百多斤的大鱼被“我”发现了,经过努力,好不容易被“我”用树棍打得脑浆迸出。原来那是一条大雌鱼,肚子鼓鼓的,里面有许多鱼子。“我”非常高兴,用藤条把鱼头穿了,提在手中,沿着湖堤向家走去。可是鱼母突然咬住一根树枝,怎么拉都拉不动。一不当心,只见鱼母突然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力量,一个大跳跃,跃到湖里。它的嘴还紧紧咬着湖边那根树枝,鱼头枕在岸上,身体浸泡在水中;它尾部的生殖腔中喷射出一条金虹——许许多多的鱼子。随着金虹的渐渐消失,鱼母渐渐死去。原来它为了拯救孩子,下意识中拼尽最后的生命之火。它那舍身救子的精神令我难以忘怀,使我非常感动。
像我们生活当中这样舍身救子的例子比比皆是。记得有一间民房着火了,里面围困着一个年轻的母亲和一个五岁的小孩。当他们要逃出来时,有根房梁塌落下来,阻挡了逃生的路。这位妈妈毫不犹豫蹲下身体用肩膀顶起正在熊熊燃烧的房梁叫孩子快逃走。孩子安全了,可她变成了一只“火凤凰”。这位年轻妈妈的举动真是感天动地泣鬼神啊!体现了世界上最伟大的母爱。
其实母爱无处不在,母爱就在我们身边。
前几年,报纸上登出这样一则新闻:说有一个人的肝坏了,需要移植他母亲的肝,可他的母亲因为有脂肪肝,所以无法移植。为了挽救儿子的生命,六十多岁的母亲为此天天节食,并进行暴走运动,经过三个月的努力,她终于成功地挽救了儿子的生命。
你看,母亲是多么的伟大啊,母亲为了子女可以付出很多,甚至付出生命。而我们子女是怎样对待父母的呢?业余时宁愿聊天、上网、购物,也不愿抽出一点儿时间陪陪自己的父母,有时父母多说我们几句,我们就嫌父母??隆?/p>
有句话叫“子欲养亲亲不待’’。说的是当我们想好好回报.父母时,父母已经不在了,到那时后悔就太晚了。
同学们,乌鸦尚且懂得反哺之恩,我们呢,我们现在醒悟还来得及。让我们从现在起,做一个知恩图报的孝顺父母的好子女!
[鱼头读后感范文精选]相关文章:
妈妈喜欢吃鱼头读后感4
妈妈喜欢吃鱼头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一篇短文——《妈妈喜欢吃鱼头》。读了这篇文章以后,让我很受启发。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作者小时候,每当吃鱼妈妈总是把鱼肚皮上的肉给我,把鱼头留给自己。我想鱼头一定很好吃吧。有一次,趁谁都不在我偷偷的吃了一个鱼头,但是觉得没鱼肚皮上的肉好吃。外婆来到我家,外婆也是把鱼肚皮上的肉给我,自己夹起鱼头慢慢地吃起来。等我成了家有了女儿以后,妻子也是把鱼肚皮上的肉给女儿,自己却吃起了鱼头。
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母爱是无私的,母爱是默默无言的。
由此,我也想到了自己的妈妈,也是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有一次,我生病了,妈妈发现了,背起我,冒着大雨就往屋外跑,连鞋带都来不及系上。妈妈把我送到了医院,还没坐下,医生又让她去拿*……早晨,我醒来,发现自己已经在病床上了,妈妈则坐在椅子上,眼里布满了血丝,原来妈妈一夜没睡,守在我床边。她的裤子上还有泥点。此个,每天早上妈妈都帮我拿好衣服;我放学回来,妈妈放下手中的活,帮我做饭。每当天变冷的时候,妈妈总会把御寒的衣服给我送来……
这些事无不包含着妈妈对我的爱。以后我要更好的学习,来回报母亲。
2.
今天早上,学习班的老师教了我一篇课文——《妈妈喜欢吃鱼头》,我非常喜欢,课文讲的是作者的妈妈特别喜欢吃鱼头,每次都把鱼肚子的肉夹下来,把刺一根一根地挑出来,把鱼肉夹到她孩子的碗里,最后剩下几个无人问津的鱼头给自己吃。
我读了这篇课文后,不由地想起每次吃鱼的时候,妈妈也是将鱼肚子上的肉,极麻利地捡去大刺,把鱼肉放进我的碗里,自己却夹起了鱼头。其实,妈妈不是真的喜欢吃鱼头,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为了表现天下所有的妈妈这种无私的爱。
唉,父母的爱怎样才能测量呢?在你进家门是端给你的一杯开水;在你去上学的时候往你的书包塞进一个水果;在你打游戏时大声叫你吃饭;在你生病或受伤的时悄悄抹着你的眼睛……这都是见惯的家长行为,他们这样做再平常不过,一点也不奇怪呀!
“女人做了母亲以后,就喜欢吃上了鱼头了.”当我读到着篇文章的尾段时,我觉得这些母亲并不是真正喜欢吃鱼头的,她们之所以喜欢吃鱼头的原因就是为了着三个字——为孩子!
这篇文章是写了从前有一个贫穷的家庭,他们一家一个月才吃得上一次鱼,每当母亲买鱼回来吃时,母亲总把鱼头夹到自己的碗中,作者就好奇的问:“鱼头好吃吗?”这时母亲就会说:“是的,我喜欢吃鱼头.”后来,作者渐渐的长大了,成了家,立了户.生活也很好,他的妻子常常买了些鱼回来吃,可每次吃鱼,最后剩下来的就是鱼头无人问津.后来,作者和他的妻子生了一个女儿.而立之年,喜得千金,转眼间,女儿会吃饭了.妻子又再次买鱼回来吃,这次她就把鱼头夹了起来吃,把鱼肚子送到女儿的碗中,这时,女儿见了,就争着要吃鱼头,妻子没办法,把鱼头送到女儿的碗上,女儿吃了一口,就吐出来,忙着说:“妈妈,这不好吃,还是鱼肚子好吃些!”打那以后,每次吃鱼,妻子便把鱼肉夹到女儿的碗中,女儿总是用汤匙切下鱼头,放到她妈妈的碗中,还孝顺的说:“妈妈,您吃鱼头.”所以作者从中悟出:女人做了母亲以后,就喜欢上吃鱼头了.
是呀,鱼头有人喜欢吃,有人不喜欢吃,问题并不是出于这个有争议的鱼头上,而是鱼头被推上了“不爱吃”和“不喜欢吃”的形象代表位置.试问,谁敢说小时候没有自己喜欢吃的食物?比如一些你喜欢吃的蔬菜,水果等等,可对于自己不喜欢吃的东西,父母就回一津好言再三,有时甚至威逼里诱,一顶要你吃下去,着是有为什么?是为了你的健康呀.还有那写鱼头,鸡胸骨等等写没营养的食物,他们却大包大揽,也不证你得同意.着有是为了什么呢?那就是为了一份:可怜天下父母心呀!
哟,这份父母爱是那么暖和呀,我在此和大家说一句忠心的话:天下间的父母永远是最爱你的人啊!
《妈妈爱吃鱼头》读后感作文5
(一)
我读了一篇短文,题目是《妈妈爱吃鱼头》。这篇短文讲的是:作者小时候家里贫穷,很少能吃到鱼,可是每次吃鱼时,妈妈总是把鱼肚子上的肉给作者吃,自己吃鱼头。作者要吃鱼头,妈妈却说:“我喜欢吃鱼头。”后来作者有了女儿,生活很富裕了。每当吃鱼时,妻子也给女儿夹鱼肚子上的肉,自己吃鱼头。女儿闹着想吃鱼头,可妻子也说:“妈妈喜欢吃鱼头”。作者的母亲和妻子说的话是一样的,无论是穷还是富,两代人的母亲举动是一样的。鱼头和鱼肚子上的肉哪儿更好吃,不用我说大家也知道,我想这是一种不易被儿女察觉到的爱吧!
天下的父母总是把最美的东西留给自己的儿女,为他们自己想得却很少。我不禁想起了自己的母亲,她为了让我吃一顿大虾,从早上忙到中午。当一盘香喷喷的大虾端到我面前时,她又叮嘱我说:“孩子多吃点,对身体有好处。”每次一大盘虾都被我干掉一大半了,妈妈却只夹几只小虾放在嘴里津津有味地嚼着。剩下那么一点儿,也是我下一顿的美餐。
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呀!父母对我的爱总是默默无闻的,像春雨般滋润着我的心田,作儿子的我一定会铭记在心,将用同样的方式去回报他们。
(二)
《妈妈爱吃鱼头》这篇文章,叙述了一个三位母亲有趣的吃鱼头的故事。文章结尾说:女人做了母亲,便喜欢吃鱼头了。
读完,我恍然大悟:怪不得我的妈妈也爱吃鱼头。
可是有一次,妈妈参加一个同事婚宴回来,高兴地说:“席上鱼做得很好,我们吃得只剩下鱼头了。”我忙问:“妈妈,你不是最爱吃鱼头吗?”妈妈一时无语。
也就在那一次,我才明白了:为什么女人做了母亲,便喜欢吃鱼头了。也才明白为什么妈妈平日有那么多的不喜欢。原来,她用了一个个美丽的借口,把最好的留给了最爱的孩子。这种爱那么自然、那么朴实,却又是多么伟大啊!
是读书,让我真切地感受到母爱的温度:如冬日的暖阳,如酷夏的凉风。
给爸爸妈妈做点什么吧:在他们下班时,端上一杯热茶;临睡前,给他们捶捶背、揉揉腰;测验后,呈上一份理想的考卷……
母亲节,给妈妈买一束康乃馨,父亲节,给爸爸道一声节日快乐。
爸爸妈妈,我爱你们!
(三)
今天我读了《妈妈爱吃鱼头》一文,我深受感动,写下了此文。
文章讲了一个小女孩与家人吃饭的事,姥姥给小女孩夹了一块香喷喷的鱼肚子肉,给自己夹了那条鱼的头,吃掉了。小女孩发现:每次吃鱼头的都是姥姥和妈妈,自己在妈妈又一次做鱼时偷偷地吃了一口鱼头,不好吃。她问了妈妈,妈妈说:“所有的妈妈都爱吃鱼头。”(.)
起初读时,我认为这篇文章写得没有什么意义,体会不出文章的中心,但我仔细阅读,品味才得知:现在我们读这篇文章已经读不出母亲真切得爱了,因为现在家境富裕,买得起豪华的东西,吃得饱,穿得暖,母亲吃鱼头就一定是她爱吃了。但我妈妈经常对我说:“你生在福中,要知福,我那时候,打个比方,三根肠子,闲两根半!”我知道,文章的作者生活的那个年代一定和妈妈那时一样贫苦,甚至更贫苦,几乎什么都买不起,但妈妈为了孩子能吃上好一点的东西,自己却吃了聊胜于无的鱼头。
现在,我对爱的感悟就更深了:爱不仅是有声的,还有无声的,我们的身边都充满了爱。是谁在我放学时为我接过沉重的书包;是谁在我疑惑时为我解开了难题;是谁在我寒冷时,为我穿上了厚厚的棉衣……是妈妈!她对我充满了爱。别看那只是不足挂齿的小事,爱却很深,因为爱是藏在生活的海洋中的一粒粒沙子,必须认认真真地体会它们,才能找到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