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当今社会不可或缺

诚信,历来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古圣先贤恪守的人生准则,也是历代传颂的民族美德。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诚信似乎逐渐被人们淡忘。现今社会,诚信是否依然需要?*毋庸置疑,诚信仍然是我们共同的道德基石。

诚信调查分析报告总结

随着我国法律体系的日益完善,诚信行为已在诸多法律条文中得到约束。但要真正构建一个诚信社会,更需要我们每个人自律自强。

为了深入了解我校大学生对诚信的认知及校园诚信状况,进一步加强诚信教育和学风建设,我们对全校15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涉及生活、学术、就业、信贷及个人对诚信教育的看法。现对调查结果进行如下分析:

一、诚信现状

生活诚信: 经常做到诚信者和偶尔做到者人数相当,各约40%;很少做到诚信者约20%,反映出部分学生诚信意识淡薄。

学术诚信: 54%的学生具有较强自觉*,始终诚实守信;仅约12%的学生受外部因素影响,学术诚信意识较差。

就业诚信: 近半学生认为找工作应以诚信为先,约39%学生态度不甚明确,认为诚信应视情况而定。

信贷诚信: 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按时还款,仅4%的学生缺乏信用意识,有拖欠贷款甚至产生不还念头的行为。

以上分析表明,学生在信贷和学术方面的诚信度较高,就业诚信度次之,生活诚信尚需提高。

二、成因分析

信贷和学术诚信度较高: 得益于相对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如金融法规和版权保护。不诚信行为可能导致个人信誉受损和财产损失。

就业和生活诚信度较低: 成因复杂,包括社会不诚之风(1)、利己主义思想(2)、学校诚信教育不足(3)、约束制度不够健全(4),以及就业竞争激烈(5)。

社会不诚之风: 是最主要的因素,促成学生从众心理。其次为自私自利思想,以及就业形势严峻带来的竞争压力。

三、措施建议

为培养诚信风气,我校已采取一系列举措,如诚信教育课程、诚信板报评比等。然而,调查发现诚信工作仍存在瓶颈,如流于形式、个体素质参差不齐、社会负面环境影响等。

为进一步提升诚信教育成效,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开设诚信教育必修课,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学生思想素质和个人修养,深化诚信意识。

举办多样化的诚信教育活动,如诚信知识竞赛、实事案例分享、个人诚信宣誓等,培养学生诚信习惯。

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建立诚信档案,定期考核学生的诚信行为,量化约束力度。

加强对不诚信行为的惩戒,树立典型,表彰先进。

通过此次调查,我们深入了解了我校学生的诚信态度及现状,并针对诚信教育的不足提出了相应措施。希望这些建议能助推我校诚信建设迈上新台阶,提升校园诚信风气。

作为学生,我们应当将诚信作为人生信条,待人真诚守信,治学实事求是,工作认真负责。诚实做人,踏实做事,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公民。

网购诚信调查报告2

昨日,*消费者协会发布了《网购诚信与消费者认知》的调查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消费者在网络消费上的主要支出分别是服饰鞋包、食品家居和餐馆外卖。总体而言,消费者对网络消费市场的满意度为68.7%,属于中等偏上水平。然而,“虚假广告宣传”成为扰乱网络消费市场秩序的最大隐患。调查显示,51.7%的网购者曾经历过“质价不符”的问题。

尽管存在问题,但消费者的网络消费意愿并未改变。调查显示,去年有70.3%的消费者将网络消费支出主要用于购买服饰鞋包,53.5%用于购买食品家居,另有39.6%尝试了餐饮外卖。对于2017年,消费者的网络消费支出意向仍然集中在服饰鞋包、食品家居和餐饮外卖。相比之下,在线订房、微商及其他类型的消费是最不受欢迎的。

在网上购物中,消费者常常会进行“货比三家”的比较。根据报告,40.6%的受访者在网购时首要考虑的是“网上评论”。此外,他们还会考虑朋友或熟人的推荐、定价收费、宣传信息和平台口碑形象等因素,选择率分别为17.9%、14.7%、13.4%和13.2%。

“虚假宣传”是当前网络消费市场中最大的隐患之一。超过半数的受访者反映,广告宣传夸大其词或与实物不符,成为消费者最大的担忧。此外,受访者普遍反映存在其他问题,如三无产品或假冒伪劣、虚假好评以及质量/卫生不达标等。其中,42.5%的消费者反映存在三无产品或假冒伪劣产品问题,32.1%的消费者反映存在虚假好评问题,24.5%的消费者反映存在质量/卫生不达标问题。

调查还发现,在价格方面,网络消费者遇到的主要问题包括质价不符、虚假打折以及价格欺诈或误导。51.7%、47.3%和32.3%的网友曾经遇到过这些问题。

随着消费者对售后服务的重视,售后服务作为网购产品和服务的配套内容变得越来越重要。然而,调查显示,网络消费的售后服务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泄露隐私,没有保护用户个人信息的安全”。此外,22.9%的受访者表示曾遭遇售后人员不积极解决问题,存在拖延时间的情况,而22.2%的受访者遭遇在符合退货条件下商家只同意换货的情况。

在网购时,消费者最喜欢的标价形式是明码实价、积分兑换和折上折,支持率分别为82.7%、69.9%和66.1%。相反,最不受欢迎的是“提价打折”,支持率仅为38.5%,反对率高达47.5%。

相关阅读: 调查工作内容包括如下:

基本要求:

立场、观点要正确。调查研究必须具备正确的立场和观点,才能客观地进行调查研究,全面了解事物的本来面貌,得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

调查态度要端正。为了获得丰富的材料,必须具备充沛的热情、艰苦深入的工作作风以及实事求是的态度。

调查目的要明确。进行调查研究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掌握实际情况,以便制定和执行正确的方针政策,树立先进典型,批判错误倾向,确保各项工作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调查方法要讲究。为了获得丰富的材料,调查方法至关重要。按照工作步骤,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调查准备:思想准备充分,选定调查研究题目,制定调查提纲。

调查方法:开展会议调查、个别访谈、现场观察、蹲点调查以及阅读相关书面资料。

报告撰写:对获得的材料进行整理、分类、核实,并对其中发现的遗漏和疑问进行调查补充。同时,进行分析和思考,揭示材料的内在联系,发现事物的本质。

企业贷前调查报告分析3

企业贷前调查报告分析

写好企业贷前调查报告是确保贷款决策正确的关键步骤,也是信贷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贷前调查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贷款决策的准确*。为了有效进行企业贷前调查并规范撰写贷前调查报告,需要按照省联社信贷管理规章制度,农村信用社贷款调查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

客户基本情况及主体资格;

申贷金额、用途、期限、种类、利率、还款方式及限制*条款;

客户财务状况、经营效益和市场分析;

担保情况和信贷风险评价;

本次信贷业务的综合效益分析;

贷款调查意见

围绕贷款调查报告的主要内容,根据本社实际情况,我整理了一些企业贷前调查的主要内容和撰写重点,以期提供参考。

一、企业基本情况

(一)企业概况:包括企业名称、法人代表、企业*质(国有、集体、股份、私营等)、法定地址、注册资金总额、股份构成、生产经营范围、经济核算形式、成立时间、所属行业、职工人数、演变过程、老企业名称、收购(拍卖、转让)总价格(其中出资现金金额)、债务转让金额等,关联企业的相关情况也要说明。

(二)经营情况:企业规模、主营项目、年产值、上年利税、总资产和总负债、主导产品的产销情况、市场占有率、在同行业中的地位和发展前景等。

(三)行业情况:行业成本结构、经济周期*、赢利*、国家政策等。

(四)管理情况:检查营业执照、企业代码证、税务登记证等证件的合法有效*;企业组织形式、管理体制、法人代表及财务负责人情况、财务制度以及关联企业经营情况;企业内部各车间、部门之间的运作是否通畅;管理人员、员工对企业领导的评价,对企业发展计划的了解程度;安保、环保、员工保险工作是否正常等。

二、企业借款原因

了解企业申请贷款的原因、用途、用款计划,是否符合国家和农村信用社信贷政策,以及市场前景、预计效益、自有资金情况、尚缺资金和还款计划等。

三、企业还款能力

这是贷款调查报告的核心内容,包括分析申请贷款的企业是否具备产品有市场、经营有效益、未挤占信贷资金、信用良好等情况。同时,要评估借款企业的经营活动是否合规合法,符合国家政策和社会发展规划的要求。具体内容包括:

(一)产、供、销情况分析

(二)财务和信用分析

根据调查结果,目前一些企业的报表存在差异,因此需要认真分析企业的固定资本、存货、资本金、银行存贷款和其他短期负债等几个大项,以考察企业现金流量表和其他会计报表的真实准确*。主要考核以下三个综合指标:

偿债能力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总额/流动负债总额×100%

速动比率=(流动资产总额-存货)/流动负债总额×100%

现金比率=(现金+银行存款+短期投资)÷流动负债

营业状况

存货周转率=销货成本/平均存货

获利水平

资本金利润率=利润总额/资本金总额

此外,借款企业必须在农村信用社开立存款账户,以便了解企业开户以来的日均存款、货款回笼情况和其他业务及未来一段时间情况的预测。当应收应付款项比重大于总资产或总负债的15%时,应注意分析帐龄分布情况。

四、借款担保方式

通过分析借款单位的基本情况、生产经营情况和效益情况,结合抵押担保情况,对贷款风险进行评估。

五、提出调查结论

在调查报告中明确以下事项:

贷与不贷;

2. 贷款方式;

贷款金额;

贷款期限;

贷款利率;

还款方式等。

六、调查人签名

企业贷前调查必须由两名以上信贷员参加,调查报告要有两名以上贷款调查人签名,并明确调查时间。随后,将调查报告提交信用社主任审查,信用社主任审查完毕后需签署姓名及时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