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程的开始,老师们通常会提供一个仅有正面图形的示例,要求学生通过自己准备的小正方体模型来拼摆出不同的几何体形状。这个任务旨在帮助学生体会到仅仅凭借一个视角所得到的信息是有限的,从而认识到还原一个几何体通常需要从多个方向获取不同的信息。通过这一过程,学生不仅能够观察到一个几何体的正面图形,还能够通过动手*作来感知和建立对三维几何体的整体认识。
然而,教学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由于要求学生们使用身边现有的材料进行拼摆,避免了额外购买学具的浪费,但也因此导致了部分学生因为缺乏合适的材料而无法及时完成拼摆任务。为了弥补这一不足,老师们安排了学生们以小组形式合作进行拼摆,或者在课后利用其他时间进行补习,以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进行动手*作,体验学习的乐趣。
在这一阶段的练习中,练习一的第1题要求学生判断给出的几何体是从哪个方向进行观察的,这一任务的难度相比之前的学习内容有所增加。这不仅考验了学生们对几何体不同视角的理解能力,也检验了他们将抽象图形转化为具体模型的能力。而第2题则是对之前所学内容的一个延续,要求学生通过动手拼摆和思考来解决实际问题,这一过程帮助学生加深了对几何体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通过这些活动和练习,学生们在动手*作中加深了对几何体的认识,同时也学会了如何将二维图形的信息转化为三维结构的具体形象。这种方法不仅增强了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也为未来更复杂的几何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2
在教学《观察物体》这一单元中“对称现象”一节课时,有一个教学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让学生剪出对称图形,我先拿出一个我课前剪好的对称图形让学生观察,想想老师是怎样剪出来的。学生在美术课上学过剪纸,很快就说出要先对折,再*折痕处画出要剪图案的一半轮廓,最后沿轮廓线剪下,就剪出了对称图形。于是我让大家开始动手剪,学生们有的在凝神思索剪什么图形,有的在认真地画,有的在小心翼翼地剪,大家教很用心,5分钟后,有的学生已经完成,并高高举起了自己的杰作,我就让他们到黑板前,把自己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孩子们的想象力真丰富,剪出的图形五颜六*,各式各样。有刚展开的两片绿绿的幼芽,有鲜红的爱心,有金*的太阳,挺拔的塔松……但也有几外孩子,拿上来的作品是没经对折剪出来的,虽然剪得很用心,但左右两边还不太一样,我就轻声告诉他(她):“你剪的图形两边不对称,因为你没有先把纸对折,下去再按要求剪一个好吗?”这节课在我的精心设计和周密安排下顺利地结束啦。
到了第二节课,教学到剪对称图形这一环节,又出现了和一班上课时一样的情况,我想:这次何不趁机考考学生的观察力,也好了解一下学生对对称图形认识的情况。于是,我就让学生把没有经过对折剪出来的图形也贴到黑板上,来个鱼目混珠。没想到学生很快就发现了哪些是不对称的图形,并能帮该同学找出不对称的原因和改进方法。看来我的担心和顾虑是多余的。如果说第一节课只是让学生欣赏大家精美的作品??各式各样的对称图形的话,那么这一节则让学生通过辨别、对比对称图形和不对称图形,更加深了学生对对称图形的认识,教学效果更好。
通过这一细小的环节,使我深有感触,要相信孩子的能力,放放手,把更多的机会和空间留给学生,相信他们会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