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目标:

1、在交流分享中了解蒙古族、维吾尔族的风俗习惯及特*。

《可爱的少数民族》教学设计

2、感受少数民族的风情,激发幼儿热爱少数民族的情感。

活动准备:

幼儿前期经验铺垫、ppt“少数民族的风情”

活动过程:

一、回忆已有的经验,引出内容,说说讲讲知道自己的少数民族。

1.师:谁知道什么叫少数民族?你知道哪些民族?请你们用好听的、有节奏的声音说说你知道的少数民族的名字。(要求是用好听的节奏说,那么用什么样的节奏呢,最好你先预设一个节奏,比如老师先有节奏的说一说。)

2.出示地图:刚才小朋友说了好多少数民族,看,它们就分布在我们伟大祖国的四面八方,除了小朋友说道到,你们看,还有其他的哪些少数民族?(让幼儿简单知道一些其他的少数民族)

3.这么多的少数民族,你们知道一共有多少个吗?(用数字表示出来)

4、总结:哇!祖国真大啊,原来我们一共有56个民族了,每个民族都有它们不同的风俗习惯和特*,藏着好多好多有意思的秘密。

二、幼儿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了解维吾尔族、蒙古族两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及特*。

师:前几天,老师让你们自由组队重点调查了几个少数民族,今天请你们来说说你们的发现,轻轻的商量下派个代表上来介绍。(把幼儿分为两大组,每个队从少数民族的吃穿住、运动、人土风情等方面介绍)。

1、第一组幼儿代表介绍:维吾尔族

①幼儿介绍维吾尔族的风俗习惯及特*。

②放ppt提升,梳理幼儿的经验

服装:式样宽松、洒脱,*彩对比强烈

维吾尔族的姑娘:维吾尔族姑娘以长发为美,梳细发长辫。

维吾尔族的花帽:是维吾尔族美丽的标志之一,四楞小花帽。

舞蹈:他们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女孩子擅长扭脖子,男孩子一般单膝着地,会耸肩膀,女孩子会围着男孩子跳舞。

教师:让我们带上四楞帽子,一起来跳一段维吾尔族舞蹈吧。(播放音乐背景,幼儿学做一些基本的动作)

特产:维吾尔族不仅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还被成为“水果之乡”呢,知道为什么叫它水果之乡吗?(产葡萄)维吾尔族是我们*的最大的葡萄生产基地,除了葡萄你们还知道有那些吗?(哈密瓜,巴丹木,无花果,葡萄香梨)。

2、第二组幼儿代表介绍:蒙古族(找一找地图上在哪里插上红旗)

①幼儿代表介绍他们的风俗习惯及特*。

②放ppt提升,梳理幼儿的经验(ppt)

服装:长袍,腰带,靴子。蒙古包:包就是家的意思。蒙古包是造在大草原上的,蒙古包的最大优点就是拆装容易,搬迁简便。里面的内饰也有很多。

蒙古人还有摔跤,献哈达,敬酒,敬茶等风俗习惯,(最老爱幼、老师介绍礼貌用语,幼儿学蒙古人有草原马背上的民族的称号(跟音乐学骑马的动作)

三、结束部分,继续激发幼儿继续探索民族风情的兴趣。

1.教师:今天我们知道了这2个民族的知识,了解了他们的不同风俗习惯及特点,除了这2个你还了解其他的民族吗?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风俗习惯,我们一起来看看。(诸多民族风俗节日的多媒体,边看教师简单的说明)

2.小结:这些少数民族和我们一样都是*人,我们五十六个民族生活在一起,一起劳动,一起唱歌跳舞,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共同建设我们的国家。

少数民族的初中作文2

“哈萨克”翻成汉语的意思就是“勇敢的自由人”。哈萨克族是世界著名的游牧民族之一,同时又是一个重要的跨国民族,总人口现已超过千万。哈萨克族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我国的汉代,他们分布很广,在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的欧亚大陆中心腹地,从阿尔泰山、天山向西直到里海约300多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地域,都有哈萨克民族活动的痕迹。目前仅在新疆的哈萨克族就有120多万人,主要分布在新疆的北部和东部地区。

哈萨克族的*活动,既具有自己的民族特*,又有广泛的群众参与*,其*方式与骑马、放牧、狩猎等生产活动密切相关,主要有赛马、摔跤、叼羊、姑娘追、马上角力等。据说叼羊活动起源于中世纪。当时,牧业上的狼害相当严重,牧民对狼特别仇视,一旦猎获了狼,大家便一涌而上争相抢夺,以此开心取乐。后来就逐渐由叼狼演变为叼羊的群众**活动。在哈萨克族中,赛马不仅是参赛者个人的事,而且是关系整个氏族部落荣誉的事。赛马中得到的奖品,主人一般都不会占为已有,而是将其中的相当一部分分给亲人、朋友,和大家一起分享。

姑娘追:“姑娘追”哈萨克语“克孜库娃”,是哈萨克族青年男女喜的一种马上体育活动;也是青年男女表达爱慕之情的特殊方式。青年男女通过“姑娘追”互相认识、互相了解,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姑娘追”一般在夏秋季节空旷、平坦的草甸上举行,远近牧民都骑马前来参观。据说很早以前,有两个哈萨克部落的头人结成了儿女亲家,在姑娘准备过门那天,来接亲的人有意夸赞他们新郎的马是最好的千里马。新娘的父亲听后便说:“我女儿骑的马才是最好的马,不信可以比一比,如果你们的马能追上我女儿的马,今天姑娘就过门,否则就改日再说。”于是比赛开始了。姑娘因为对小伙子早有好感,于是故意放慢速度假装让小伙子追上,借机进行交流和沟通,返回时她又让小伙子在前面跑,自己在后面追赶,结果把“追姑娘”变成了“姑娘追”。于是“姑娘追”就由此产生了。从此以后,哈萨克族有许多青年男女就是通过这种嬉戏式的相互追逐和交流产生了好感,萌发了爱情,并结为终身伴侣。如今的这种活动已不再拘限于青年男女,有时一些结了婚的成年男女也会参与其中,但一般要求男女双方要年龄相近,因为这样才可以随意的做游戏和开玩笑。关于“姑娘追”有许多美丽的传说,从前有一只白天鹅化为女子,和一位猎人结为夫妻,成为哈萨克人的始祖。他俩结婚那天,骑着两匹白*的骏马,像白天鹅一样,飞来飞去,互相追逐。据说这就是“姑娘追”的由来。这个传说反映了“姑娘追”这种马上游戏是从古代沿袭而来的习俗。“姑娘追”多在喜庆节日举行,是民俗风情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热情好客的哈萨克姑娘会邀请远道而来的游客共同参加这种马上*活动。

叼羊:叼羊是哈萨克民族为祈祷祝福而举行的一种马上*活动,同时又是一种对抗*强、争夺激烈、集勇猛、顽强和机智于一体的马背体育竞赛。叼羊是新疆各兄弟民族普遍喜爱的传统体育活动,特别是哈萨克、柯尔克孜、塔吉克等牧民更是擅长这种马上运动。盛夏时节,牧场绿草如茵,草茂马壮之际,牧民在休闲时,成群结队自发地组织叼羊活动。

摔跤:摔跤是哈萨克族传统的体育活动之一,是一种力量和技巧的对抗*运动。每逢婚礼、割礼、周年祭祀都会举行摔跤活动。马上角力,又称马上摔跤。其方式是参加活动的人分成两组,一对一进行比赛,二人比力量、比技巧,看谁能把对方从马背上揪下来,或直接拉到自己马上,即算胜利。

赛马:赛马是哈萨克族人十分喜爱的一项传统的体育*活动。赛马有赛走马和赛奔马两种。赛走马,是比马的速度耐力、稳健美观。一般用的是五岁以上的成年马,骑手也是成年人。赛奔马也多用五岁以上的马,参加赛马的骑手大多是十二三岁的男孩。在哈萨克族中,赛马不仅是参赛者个人的事情,而且是关系整个氏族部落荣誉的事。赛马往往在婚礼和重要的节日里举行,而且经常是最后的压轴节目,也就是说,赛马一结束,庆典也就最终收常

马上角力:亦称马上摔跤,其方式是参加竞赛的人分成两组,一对一进行比赛。两人比力量、比灵巧,看谁能把对方揪离马背并扔在地下,或抱到自己马上即算胜利。比赛时有许多人围观,围观者都希望本部落的选手获胜,不时地为选手呐喊助威。

马背拔河:两个人骑在马上,拉一条两米多长的皮绳,中间地上划一长缍为界,谁骑的马配合得好,谁就可以把对方拉过界河。

骑马抢布:这是哈萨克族年轻人锻炼身体骑马本领的*活动之一。布长一米左右,颜*或红或绿。开始时,先由一个小伙子拿着布骑马飞跑,其他人乘马尾追。被追上人发现快要被追上,必须迅速将布交给先追上自己的人,然后大家继续追赶第二次拿到布的人。这样连续不断,犹如接力赛车一样。骑手们跨过河流,越过高山,冲破前进道路上的重重险阻,直玩到大家尽兴方罢。这种活动主要是锻炼年轻人骑马的本领和意志。

射元宝:射元宝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用箭射元宝;另一种是用*元宝。前者是自古相传的选拔神箭手的*活动;后者是近代形成的。古时候用箭射金葫芦,后来改作箭射元宝。其方式是立一高杆,上端拴一横木,把用红绸布包着的元宝用细绳拴在横木的一头,用箭射断吊着元宝的绳子。比赛者从百余步外策马飞奔,到五十步左右处向目标射箭。如射断绳子,元宝落地,则可得元宝,并被人们称为“神箭手”,以后这一活动改为步-*射银币了。

哈萨克族的“恰秀”:各个民族都有向人们表示祝福的方式,如藏族人献哈达、蒙古人敬奶酒,而哈萨克族在遇到喜事时,却要撒奶疙瘩、方块糖、水果糖、包尔沙克等,这种表示祝福和欢迎的仪式,哈萨克人称之为“恰秀”即撒的意思。哈萨克草原上遇到喜事,都要搞“恰秀”,让人们抢着吃,分享欢乐。草原上来了尊贵的客人,也要搞“恰秀”,表示尊重和欢迎。一般“恰秀”都是由妇女来搞,这位妇女必须是年纪较大、儿子齐全、丈夫健在、本人德高望重、深受群众爱戴者。人们相信由这样的妇女来搞“恰秀”,会给人们带来吉祥和幸福。有些“恰秀”则由自己人来搞。如在夏季第一次挤马奶时,则要在挤马奶的地点喝奶茶,并要邀请邻居和亲友们一起来喝。同时还要在马驹头上和拴马驹桩子上抹些酥油,这时,由家里的年长的妇女来撒喜食,以祈求人畜两旺,吉祥平安。

阿依加勒克舞:阿依加勒克舞,即月亮舞,是一种广泛流行于阿勒泰地区的哈萨克民间集体舞蹈,可由男女几人或多人列队成环形圆月状共舞。舞蹈特点是两人对跳,多为拍手、踮脚,*、互拍、自点、对点、双双旋转,并排旋转,换位旋转,交换舞伴。节奏欢快,动作幅度较大,颇具美感,感染力强,且动作简单易学,初学者十分钟内便可掌握要领,半小时后便可成为熟练的舞伴。月亮舞是哈萨克青年男女传递感情的一种方式。每年草原上举办阿肯*唱盛会时,经过一天的热闹,老人和小孩们都已疲倦,回毡房休息,成年人聚在毡房里举杯畅饮,情窦初开的小伙子和姑娘们的精力仍然充沛未尽,他们随着欢快的音乐在月亮下翩翩起舞,成双成对消失在朦胧月*之中……游人可和当地的青年男女在额尔齐斯河畔的篝火边,尽情地载歌载舞。

阿肯*唱会:阿肯*唱会是哈萨克民族古老的、最具有群众*的传统文化活动之一,逢年过节,红白喜事乃至有朋友来临,亦或在每年山花烂漫之际,能歌善舞的牧民,聚集在一起,怀抱冬不拉,即兴作诗,自*自唱,这就叫阿肯*唱会。它的形式与规模大小不一,有数十人,百人,乃至数千人,具有**和竞歌*两种,场面欢快热烈,形成草原上一道奇异、优美的民族风景线,若此时游客亲临其境,一定会体验到原始、浓郁的民族风情,流连忘返。

《可爱的校园》教案设计3

教学内容:课本第2、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情境图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2、了解学生数数的能力,引导学生正确地数出10以内的数。

3、初步培养学生有序地观察和与书本对话的能力。

教具准备

1、挂图或实物投影,内容是课本第2-3页学校开学图。2、1-10各数的数字卡片10张。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有好朋友吗?是谁呢?哪位小朋友愿意和大家说一说。

哇!我们班的小朋友真是乐于交朋友的好孩子!老师也有个好朋友,我这好朋友的本领可大了,它会教你写字、数数,还能帮助你解决生活中话多的问题呢!今天,我就把这位神奇的朋友带来了,就是它——数学书。(老师神秘地出示数学书)

对了,我们都有一本漂亮的数学书,你们想和数学成为好朋友吗!(孩子们齐声回答:想)那么,亲爱的小朋友,你知道“数学”吗?

生2:1+4=5是数学。……

师:我们班的小朋友真会动脑筋,刚才小朋友说的都是数学知识,下面我们一起翻开书看看书本上的小朋友是怎么说的。(指导学生翻书)

我们先来认识一下白胡子老爷爷,他叫什么呢?

生:智慧老人。

师:对了智慧老人告诉我们什么?

生:他说“数学就在你的身边。”

师引导:智慧老人的声音该是怎样的?哪个小朋友会模仿?

生用深沉的声音说道:“数学就在你的身边。”

师:小男孩淘气是怎么说的?小女孩笑笑是怎么说的?哪位小朋友能用响亮的声音说一说?(生回答略)

师扮演机灵狗:“嘻嘻,这就是数学!聪明的小朋友,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师:老师相信大家一定会和数学成为好朋友的。

二、新授

1、教学“可爱的校园”。利用实物投影放大图。

师:今天,森林里的小动物们也开学了,他们和小朋友们一样高高兴兴地背收包来到了学校。大家一起来看看,这幅图里都画了些什么?

(1)先让学生观察,然后指名学生随意说一说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略。)

(2)引导学生找出图中各种动物的数量。

师:小朋友观察得非常仔细。书本上的小动物说了些什么呢?你能发现吗?

生1、小鸟说“开学了!”

生2、小白兔说:“你能数出有几只小兔吗?”

生3、小熊说:“到校园里走一走,说一说有什么,有多少?”

师:小白兔和小熊都出了两个问题考小朋友,你们能回答吗?

生1、我知道有2只兔子。

师:你数得真棒,其他的同学会吗?你们还能数出哪些物体的数量?

生2、还有1头大象。

生3、有3间蘑菇房子。

……

师有意为难地说:到底是哪个小朋友数对了呢?老师先请数8只的某某同学上来数一遍,下面的小朋友当小老师认真观察,看看某某同学数得对不对。

(这位学生没有顺序数,有一只数漏了。)

生:老师,某某同学有一只没数,应该是9只。

师:哦,原来漏了一只,你们知道为什么他会漏数吗?

生:因为他一会儿数这边,一会儿数那边。

师引导:那你觉得怎样才能数正确呢?

生:从一个方向一个一个地数过去。

师小结:对了,数的时候要有一定顺序,从左往右,或者从右往左,有的是从上往下,也可以从下往上。总之,按一定顺序数才能数得正确。

师:刚才小朋友数到的1头大象、2只兔子分别可以用1-10这几个数来表示。(边说边出示这几个数字的卡片。)

2、寻找人身上的数。

师:1-10这几个数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我们身上就有许多可以用数字来表示,快找一找,说一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