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360°+KPI+优势分析绩效考核模式的提出
众多企业的绩效考核实践表明,单独采用360°绩效考核系统虽然拥有信息全面、评估公正等优点,但过于侧重员工能力培养和企业文化形成,不利于实现组织绩效目标。为了引导员工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一些企业加入了KPI,通过KPI指标的整合与控制,使员工绩效与企业目标保持一致,有力地促进了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然而,“360°+KPI”方法评价结果偏向笼统,缺乏对工作行为的点评,并且过于关注问题,忽视员工的优势和成就,容易导致员工心理焦虑。基于积极心理学原理,Yam,O.B&Kluger,A.N提出了基于优势分析的绩效考核体系(SBPA)。然而,单独采用SBPA不符合我国企业实际,易使员工过分关注优势,忽略自身不足。
本文提出了基于“360°+KPI+优势分析”绩效考核模式,综合了360°、KPI和优势分析的先进理念,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互相弥补不足,形成了一种有助于良好员工关系与组织战略目标实现的综合制度。
二、360°+KPI+优势分析绩效考核模式的具体实施过程
基于“360°+KPI+优势分析”绩效考核模式的实施需要按照标准化程序进行。以下以A公司研发人员为例详细阐述实施流程:
1.前期阶段: (1) 获得高层管理者支持并进行广泛动员:在绩效考核全面展开之前,需获得高层管理者支持,保障项目方案顺利实施。广泛动员员工,让其明确考核目标和*作办法,获得大家的支持与配合。 (2) 确定并培训考核者:灵活确定各类各级岗位的考核者,并对其进行前馈式面谈、考核实施、沟通与积极聆听、反馈评价结果等培训。
2.构建考核体系: (1) 确定考核指标体系:基于企业战略目标和业务重点,确定整个企业层面的KPI。根据部门关键成功因素,各部门主管建立部门级KPI,并对其进行分解,确定考核指标体系。使用“鱼骨图”分析法,将KPI进一步细分制定出具体岗位的KPI,分为定*和定量指标。 (2) 确定考核绩效目标达成标准:遵循SMART原则,明确合格水平与优秀水平。
绩效考核分析报告2
一、概述
为明确合理评价员工的工作成果,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及创造*,达成持续改进之目的,人力资源部于3月中旬组织完成了公司2月份的绩效考核,本次参与绩效考核总人数为511人,不包括副经理级以上人员及请假员工、未转正员工、非在编员工。
全公司详细考核成绩见附件。
二、绩效成绩
(一)总体成绩:行政部另有清洁工、司机、保安、食堂等42人因考核方式与其
(二)成绩分布
1、行政人员(按abcd等级考核人员):含总经办、管理中心、财务、信息、
品牌中心、技术部、ie人员(3人)
2、研发人员:设计部人员
3、营运人员:含生产、品管、裁床、后道、计控、采购、ie、仓库、外发等
人员
4、销售支持人员:营销中心的培训、商品、企划、物流等人员
绩效考核分:最低85分,最高98分,平均95分(25人),其中96分以上14人,占比56%。
管理评价分:最低77分,最高98分,平均92分(25人),其中96分以上8人,占比32%。
5、销售督导/ad人员:含芭蒂娜和卡拉佛的督导、区长、ad主管、ad,该项
仅对管理评价分进行对比
(三)考核结果分析:
1、从以上各部门考核分分布情况来看,考核结果差异*不大,无法真实反映个人
工作之绩效,也不能把员工的成绩用好坏优劣区分开来,本次考核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2、各部门考核基本流于形式,应付了事,未能起到真正合理评价员工绩效的目的。3、从销售支持人员考核结果来看,kpi指标考核得分普遍高于能力态度指标的得
分,这可能说明二个问题:第一,kpi指标设置不合理,指标值缺乏挑战*,大部分员工可以很轻松获得91分以上;第二,各部门考核者对于kpi考核表的评分,没有真正按kpi考核标准进行评分。4、成绩分布及结构分析
从上表可看出,各中心/部门在评分中,各部门之间的等级评分比例是不合理的,公司的绩效考核体系亟需引入考核纠偏机制,尽可能地避免评分偏差和保证各中心/部门间的评分趋于整体平衡,保障绩效考核的公正、公平*。
三、问题与建议
(一)指标体系
问题:
1、绩效考核中的部分考核指标不够细化或重点不够突出,没有充分结合生产经营
目标任务,结果*指标过少,过程*指标过多,不能有效的支撑公司的经营发展计划。2、有些岗位的考核指标未能完全反应员工的关键绩效行为,不能完全真实反映员
工绩效成绩,致使员工的考核结果跟员工的真实绩效不匹配。3、指标体系中存在过多的定*指标,考核时对定*指标并未能有效区别,对于态
度、责任意识、行为规范、合作精神的评价,满分和高分比比皆是,根本达不到预期的目的,也失去了设置相关指标的意义。4、各中心、部门的考核方式和指标体系各不相同,各职位考核指标数目不一,导
致指标权重设置不合理,表现在同一指标,相近职位权重不一、上下级职位相同指标权重不一,最后在客观上导致评分偏差评分标准不一。建议:
1、重新梳理各部门岗位的绩效标准,建立以kpi为导向的绩效体系,各岗位的指
标充分结合公司的经营发展计划,注重结果*考核,减少过程*的考核,同时充分考虑各项指标之间的逻辑顺序和关联度。2、对于指标的订立,真正做到按制度流程去实施,在部门考核kpi指标确认的前
提下,再分解到部门各岗位,各岗位kpi选择、目标值的确定、权重设置、考核标准制定等应与员工充分沟通协商并签字确认,若非特殊情况,考核项目和指标值在考核周期内不做改动。在这里强调员工的参与沟通,其实是一种承诺,有了承诺,员工自然会有较多的投入也较能客观地接受考核的结果,减少考核者的压力,还能转变以往考核指标是强制监督和督促员工的不良观念,同时也保证考核的严谨*。3、加大定量指标的考核力度,减少定*指标,针对生产、营销等岗位可以取消定
*指标的考核,特别是能力、态度方面的。员工能力和态度(长期形成短时间
无法改变)的优劣最终会体现在具体工作中,只要严格把握kpi指标,就能够间接衡量员工的能力与态度,并且这比单纯对“能力和态度”进行评分更具有说服力,更具有现实意义。
(二)考核过程
问题:
1、认识问题。许多人员认为绩效考核工作是件“麻烦事”,或认为绩效考核是公
司人力资源部的事情,有的甚至认为绩效考核是打击员工的工作积极*,所以对绩效考核工作不够重视,有的只是填报成绩,应付公司的考核工作;有的认为只要做好与人力资源部的配合工作就可以了。
2、考核成绩平均化。将考核工作置于形式工作,不能准确界定下属的业绩,让下属的考核成绩非常的接近,以此来显示自己的“公平”。实际上“平均绩效”会成为绩效较好的员工放弃继续努力工作的直接原因,同时也让绩效不好的员工永远不改变不努力工作的态度,一些部门考核者不愿意花时间精力去了解真实的考核情况草草打分。
3、各部门的考核具有“保护*”。希望下属员工拿到全部或比较高的考核*。
其实这种“保护*”考核,打击了绩效较好的员工的积极*,只是保护了绩效不好的员工的利益。建议:
1、重新修订《绩效管理制度》,明确绩效考核的*作的流程、主要事项及评分要
求,同时加强对各部门负责人绩效管理思维方面的培训,转变管理人员观念,正确理解绩效考核的目的和评分偏差所造成的后果,真正督促各部门在绩效评分过程中严格按照评分考核标准执行,减少评分过程中的主观行为,合理评价员工绩效。如果有条件,可考虑聘请外部讲师的形式进行绩效培训。
2、个别部门设置了自评环节,建议取消。自评的目的是督促员工对自己进行客观
评价,同时也可以作为考核者评分的参考之一。但任何一项工作,其成绩与成果不是由工作实施者自己来确认的,员工工作成绩的优劣,应当由其直接主管按照岗位要求和工作标准予以衡量,或者由员工的客户方(内部客户,即下游工作者)对其工作质量进行评价。个人自评意义不大,但是是要耗费资源的,并在无形中给上级评价施加了压力,在目前基础较薄弱的情况下,考核者更愿意在员工自评的基础上“小修小改”。因此,应弱化甚至取消考核中的自评环节。
(三)考核激励
问题:
1、各项指标体系的最高分都是不超过权重的,评分标准都是扣减方式,考核变成
了扣*,不利于对员工形成正面的激励。
2、营销部门“管理评价表”评分的最高系数为1,然后再乘以员工的业绩考核系
正确的绩效考核与盲目的绩效考核3
绩效考核确实是一个极具价值的工具,就像唐僧念的“紧箍咒”,平时看不见摸不着,但随着管理者的需求,可以随时紧或松。因此,我们必须学会正确地运用,把握好绩效考核的核心要点。正确的绩效考核可以带来以下收益:
一、提高产品和工作的品质。
通过奖优罚劣的方式,不断提升品质是提高效率的关键。只有通过绩效考核,才能确保产品和工作质量不断提高。
二、降低成本。
有效的绩效考核可以帮助我们控制资源的使用,从而降低成本。只有通过绩效考核,才能解决如何在保证品质的前提下节约资源的问题。
三、提高效率。
绩效考核可以促使员工按时完成任务,提高工作效率。没有时限的约束,员工可能会拖延,只有通过绩效考核,才能让他们保持高效工作状态。
四、增强员工的积极*。
通过绩效考核,员工知道他们可以因优秀表现获得奖励,这将增强他们的积极*。就像一句口号可以激发农民的积极*一样,绩效考核也可以让员工明白通过努力工作可以得到回报,从而更加努力。
绩效考核还有许多其他好处,我们无需一一列举。总之,只要掌握绩效考核技术,敢于尝试,无论是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还是个体户,都能在绩效考核中取得成功。
然而,盲目进行绩效考核也会导致失败。目前很多单位对绩效考核都持试错态度,口头重视实际*作却难以落实。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决策者态度不坚定,缺乏执行力。在面对阻力或既得利益时,会退缩放弃绩效考核,导致工作变得模糊不清。
二、领导在会议和文件中明确绩效考核与奖金或薪资挂钩,但实际上却因为个别人情绪而不敢实施。
三、相关干部缺乏对绩效考核的理解,将一些无法量化的定*指标作为考核项目,导致评估混乱。
四、主管虽知道绩效考核需要定量指标,但是由于不熟悉工作职责或无法提炼指标,导致考核无法进行。
五、绩效考核需要精细和数据化管理作为基础。由于基础不足,导致无法准确评估,只能凭主观猜测。
综上所述,要确保绩效考核的有效*,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建立规范的绩效考核机制,并进行有效的执行和监督。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绩效考核的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