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家庭的孩子都是父母的宠儿,爱孩子是父母的天*,但是请切记爱不等于纵容。以下是家长一定要严厉制止孩子的几种行为,只有学会了必要的忍耐和克制,孩子才能健康地成长。下面是网为大家整理的家长绝不能放纵孩子的五件事的经验,希望能够帮到大家。觉得有用的朋友可以分享给更多人哦!
爱不是纵容 家长千万不能放纵孩子的五件事
爱孩子,是父母的天*。这份爱中不仅要包含理智与宽容,更应该松紧有度,要为儿女们在“可以”和“不可以”之间划一条清楚的界限,使他们的行为有章可循。学会忍受一时的不舒服、烦心事,甚至必要的痛苦。因此,对孩子如下的几种行为,一定要及时制止,绝不能手软,更不能把宽容演变成纵容。
得不到就动手
孩子们在玩沙子,其中一个想抢小伙伴的玩具推土机,未果,一口就咬向对方的小手。结果,推土机如愿到手。
达标做法:对于咬人的孩子,父母一定要严肃批评,让他知道,咬人是不对的,已经对小朋友造成了伤害,必须亲自道歉。同时,让他明白,如果小朋友不愿意把玩具借给他,他应该学会接受这种不如意。除了批评和讲道理,适当的惩罚是必不可少的。并且,要给予被咬的孩子呵护和安抚,让孩子明白攻击他人不但得不到好处,还会受到反对。
顺手牵羊
孩子给你看一双袖珍水晶鞋,告诉你那是从小朋友家的地上捡的。
达标做法:立即带孩子归还物品,让他亲自道歉:“对不起,我把你的东西拿回家玩了,现在还给你,请原谅。”借助“物归原主”的过程,让孩子学会勇于承认错误。3、4岁的孩子没有“物权”概念和所属意识,自认为喜欢的、想要的就都是自己的。对此,父母千万不要采取“下不为例”的态度。记住那句古话: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见了玩具就走不动
在超市,你拒绝买芭比娃娃,女儿却紧紧地抱着不放,任你怎么解释也不松手,还一屁股坐到了地上。
达标做法:对孩子表明你的态度:今天不买玩具,因为前不久刚刚买了一套芭比娃娃。如果孩子听不进父母的话,无理取闹,不妨置之不理,继续选择其他物品,或者佯装离开,任其坐在地上哭。妥协是不明智的,否则孩子的任*将变本加厉。等孩子冷静之后,通过讲道理或者讲故事等方式,使之明白,懂事的孩子招人喜欢,撒泼、哭闹的结果是什么也得不到,而且令人讨厌。
该睡不睡
晚上10点该睡觉了,孩子却把娃娃和毛绒玩具摊到床上。
达标做法:指指墙上的卡通挂钟,示意孩子到就寝时间了,告诉他按时休息才能保证第二天去幼儿园不迟到。没有一个孩子会主动上床,他们永远没玩够。如果父母允许孩子一而再、再而三地晚睡,规律的作息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就难以养成。所以,无论孩子找什么理由,父母都要想办法拒绝。
用谎言掩盖事实
8岁的孩子施展“武功”,将花瓶摔得粉碎。当妈妈问起这事,他却说的家里的猫干的。
达标做法:鼓励孩子说实话:“告诉妈妈,到底怎么回事?摔了花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承认。妈妈喜欢诚实、勇于对自己行为负责的孩子。”
宝宝4个坏习惯 家长千万别纵容2
孩子打断你讲话 孩子有时会兴奋地想告诉你事情,但若你容许他在你讲话时打断,可能会让他误以为可以随时得到别人的注意,甚至无法忍受被忽视,长此以往可能会变得自我中心。 解决方法: 在打电话或会见朋友时,告诉孩子要保持安静,不打扰你,并给他其他活动安排。若孩子跑来打扰你,指示他坐下并在你讲完前保持安静。目的是让他明白中断你讲话不会得逞。
装作没有听到你说话 反复提醒或重复指令可能使孩子养成依赖提醒而非留意你说话的习惯,甚至可能导致不尊重他人。 解决方法: 尽量靠近孩子并清楚地表达你的要求。在交流时要求孩子看着你,并要求他有所反应。
态度轻浮 有些父母认为孩子只有青春期才会表现叛逆,例如说话时做鬼脸或态度挑衅,但实际上许多学龄前的孩子也会这样做,这是为了测试父母的反应。 很多父母可能会忽略这些行为,因为他们觉得孩子还小,但若不及时纠正,孩子可能会难以与他人和睦相处。 解决方法: 必须让孩子意识到他的行为不恰当。例如,孩子翻白眼时,告诉他这种态度表明他不喜欢你说的话,你会暂停交流并离开,只有在他态度改善后才会继续交流。
夸大事实 一些家长认为孩子在其他孩子面前吹嘘不是大问题,但这种行为应该从根源上阻止,因为孩子可能会养成说谎和推卸责任的习惯。 解决方法: 当孩子说谎时,耐心地跟他解释说谎的后果,让他明白撒谎会使别人不再相信他。同时要了解他说谎的动机,并告诉他说谎不一定能达到他的目的。通过讲故事是教育孩子的好方法,特别是对年幼的孩子来说。
释放孩子的能量3
(张家港市梁丰幼儿园 刘红)
案例聚焦:
在班级集体中,总会有几个特别淘气的孩子,小毕就是其中之一。直到有一天,滔滔的一句话引发了我的思考:“老师,你怎么那么喜欢小毕?”我喜欢小毕,我偏袒小毕?是这样吗?当他说出这句话时,我才意识到自己几乎每天都会在小毕的床边停留,不时提醒他,或给予帮助,让他尽早入睡。因为如果不这样做,说不定会出现什么意外情况,因为小毕是一个令人头疼的皮孩子。回想起过去,我发现自己在园活动时常常为了预防小毕的“破坏”而坐在他旁边陪伴他游戏;晨间活动时,为了防止他干扰其他小朋友,我常常牵着他的手跳舞。在集体活动中,为了保证活动顺利进行,他的座位总是靠近我……
回顾反思:
真没想到,我所有的“用心良苦”会在孩子们稚嫩的心灵中留下我偏爱小毕的烙印。而小毕依然顽皮,我没有意识到在孩子的眼中,他会认为这是老师喜欢他和特别关注他的一种表现,从而导致他产生一种与众不同的优越感。
大胆质疑:
1、孩子顽皮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俗话说:“事出有因”,孩子顽皮不听话,除了内因,外因肯定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通过家访,我们了解到,小毕的爸爸经营着一家餐馆,平时非常忙碌,根本没有时间照顾他。他的妈妈每天下班后也总是直奔餐馆,因此,小毕经常由爷爷奶奶照顾。由于隔代人比较宠爱,他的行为很少受到约束,养成了自由散漫的习惯。其实,小毕很聪明,他不仅喜欢画画,还在学习二胡,在音乐方面有一定的悟*。
2、采取什么对策方显有效?
针对这样一个聪明而又淘气的孩子,我们应该如何激发他内在的潜能,让他变得安静如处子,灵动如脱兔?我们思索了许久,最终决定放手,让他尽情释放自己的能量。
放手回归:
一、情绪释放
有张有弛,方显益彰。这句话对于年轻的孩子尤为重要,因此,在日常活动中,我们尽量给他提供宣泄情绪的时间和空间。同时,与他的父母取得联系,请求他们每天为小毕安排一个适宜的时间,让他尽情玩耍。这样,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情绪,在一段时间内得到释放后,他在余下的时间里会变得安静许多。
二、能力释放
这是一个“吃不饱”的孩子,如何释放他的能力,让他“吃饱喝足”,没有时间去惹事生非呢?在主题活动《好玩的瓶子》的实施过程中,孩子们共同探索发现了瓶子的多种玩法。例如:瓶子上贴了小圆点和装了豆豆可以做《喂动物吃饭》的数学游戏,还可以用作打击乐器;瓶子里装了水可以练习挑水;还可以将瓶子随意摆放练习蹦跳和跨跳。在我们制作这些瓶子玩具时,我们让小毕充当我们的助手,帮助我们贴圆点、装豆子、灌水……他乐此不疲,从中体验到了劳动的成功快乐。随后,我们总是请他帮忙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他慢慢地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不再以招惹别人为乐。
三、精神释放
因为小毕会拉二胡,我们给予他创造机会,并提供适宜的环境。例如:在区域游戏时,我们请他从家里带来二胡,在小朋友面前表演。经过一段时间,他不再需要老师的提醒,每次区域游戏时,总是很自觉地在一旁拉练习曲。他还喜欢画画,我们为他提供适合的内容和材料,让他尽情发挥。小毕的精神食粮得到对不起,似乎我在你的请求中停顿了一下。下面是继续后的内容:
小毕变了,他不再是从前那个淘气包,而我也总算彻底理解了:“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的真正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