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去过雄伟的长江三峡,有人去过壮观的秦兵马俑,有人去过神奇的敦煌石窟,还有人去过迷人的张家界,而我去过汝南的天中山。据说,周公测影发现豫州为天下之中,汝南又为豫州之中,所以就在汝南立了一块牌子,汝南*把它打造成了一个美丽的风景区。
走进美丽的天中山,首先迎接你的是一座高大的桥。走下桥,便来到一条大道上,周围两旁有各种各样的树木,园林工人用勤劳的双手把这些树打造成了各种各样的小动物,栩栩如生。要是没有园林工人那勤劳的双手,我们是不会看到这样的景*的。再往前走一段,拐一个弯,便来到一座小桥上,再欣赏一段美丽的风景,便不知不觉中来到了九州广场。据说,那时中原分为九州,有荆州、豫州、燕州……,九州广场非常漂亮。再走两步,便来到牡丹园。阳春三月,一些牡丹怒放了,红的如火、白的如雪、粉的如霞,有的还像害羞的小姑娘一样……一些花朵上还挂着几滴露珠,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亮。当我兴高采烈地走出牡丹园时,就已经能看到天中山了。那陡峭的石级,让我感到激动不已。我爬上山顶,便会看到用铁和铜制成的大柱子,上面写着“天中山”三个大字,柱子底下的正方体四周雕刻着各种小动物,代表着不同的意义。下了山,再次欣赏美丽的风景是多么的愉快啊!
我热爱天中山,我热爱你那优美的景*,我热爱你那蓬勃的生机,更加热爱你那源远流长的灿烂文化。
汝南县第二小学四(2)班 金宇翔 (辅导老师:余红变)
美丽的天山天池游作文2
今天,我们去了美丽的天池。
刚一进山门,就看见一条奔泻着的小溪,绵延不绝,一撞到坚硬的岩石,便飞花碎玉般地乱溅开来。向里一走,一排绿*的“卫兵”挺立在我们身旁,好美呀!坐着区间车爬上山,不知不觉就到了中午。
午后的天池碧玉般美丽。山依着水,水靠着山,好像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天山上面有着厚厚的积雪。再下面,就是飞龙潭,又称东小天池,它的水碧绿碧绿的,好像一块镶嵌在林间的翡翠。向前走,映入眼帘的是一条白带子一样的瀑布,水花溅起,宛若从天而降的玉龙银链。这时,一棵系着许多许愿绳的老榆树耸立在我们的眼前,这就是有着美丽传说的“定海神针”。我们又到了一个小亭子前,四周哗啦哗啦的流水声伴着小鸟清脆的歌声,正像是一首悦耳的交响曲!我和妈妈拍了许多照片,真不想离开,可是时间到了,只好乘上下山的缆车。在缆车上看到的天山、天池、森林、草原又是一个样:天山好像一位戴着白帽子的绅士,神采奕奕;群山环抱的天池,宛如一块晶莹剔透的祖母绿,更显出了她的高贵与优雅;郁郁葱葱的森林,纵横交织,勾勒着天山的脊梁;草原仿佛是绿*的地毯,牛羊在绿茵茵的地毯上悠闲地散步。
蓝天、白云、雪山、森林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我们感谢大自然。
美丽竹山3
时光若能倒转,我愿搭乘时光机,回到一段不疾不徐的岁月,经历曾经不便,却也令人怀念的乡村生活。
我的故乡在竹山,据说先祖因发现一片茂密的竹林适宜居住而在此定居,取名竹山。本村村民以吴姓和陈姓居多,国道将村庄一分为二。右边以陈姓较多,称作陈竹山;左边以吴姓较多,称作吴竹山。然而,我姓卓,父亲告知,卓姓先祖是后迁而来的。道路隔阂促使两侧村庄发展出迥异的文化特*,各自设有活动中心,轮流举办精彩的村庄活动。
从前,竹山竹林繁盛,如今却已稀少。父亲常津津乐道于他们在竹林下的趣事,令人艳羡不已。这里稻田遍布,绿意盎然,微风徐来,宛如碧波荡漾,美不胜收。除了稻作,村民亦种植葱蒜,但多为年老的夫妇,年轻人都外出工作,罕有继承家业者。村庄空屋林立,因众人移居都市,户数已不足两百。这些无人居住的房屋饱经风霜,破败不堪,每每经过,总会让人心生凄凉。年幼的弟弟甚至误以为是鬼屋。
村庄南侧有一条宽阔的沟渠,供附近农田灌溉之用,因其形似巨龙,故名“龙沟”。它滋润农作物,备受农夫感恩。父亲年少时常在此捉鱼、游泳、挖蛤蜊,留下许多珍贵的童年回忆。
父亲回忆,在他出生前一年,村庙神明指示在村庄中心和四角栽种榕树以庇护村民。或许是神树庇佑,老农夫们身体健朗,少有病痛。我家位于村庄中心,屋旁遂有神树相伴,枝繁叶茂,高耸挺拔。它不仅是家人乘凉闲谈之处,也是我和弟弟的秘密基地。我们时常爬上树顶藏匿,让母亲寻觅无踪。父亲常说:“会爬树的孩子身手敏捷,眼疾手快,头脑灵光。”我与弟弟计划在树上搭建一间树屋,做一个永远聪慧的孩子。只是,不知此举是否冒犯神明?
夕阳西下,我们全家骑着脚踏车穿梭于田野小径之间,竹山的过往故事,仿佛历历在目,鲜活动人。如果时光可以重演,龙沟清澈的流水、竹林飒飒的风声以及络绎不绝的人群,定能勾起老农夫们的回忆笑颜,父亲也能重温童年的美好时光,而我也能亲身体验故乡历史的魅力。愿这个美梦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