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1、全年级参考人数350人,总成绩32582分,年级平均分93.09

四年级下期语文期末质量分析范文

分,年级平均分最高的班级是四一班93.68分,平均分超过年级平均分的班级有四二班和四三班,班际之间平均分落差极小,均为零点几分。

2、各分数段学生人数。(1)90分以上277人,四一班90分以上59人,四二班90分以上53人,四三班90分以上57人,四四班90分以上53人,四五班90分以上55人。(2)本年级没有不及格人数,(3)80-89.5分66人。(4)60—79.5分7人。各班成绩都较上学期有所提高。

3、从分数统计情况看经验与优点

主要成绩:

(1)、学生的作题习惯有所好转,漏题,空题的现象减少。

(2)、学生答题的质量也相对较好,从试卷中也可以看到老师们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了学生基础知识的训练在字音、字词,学生掌握得较好。

(3)、学生分数相差很少,相同的分数较多,说明我组教师教学时能够面向全体学生,这和我们平时培优补差离不开的,部分学困生取得较大进步。

(4)、平时的教学工作依附于课本,同时也高于课本,所以在发挥题以及文中的知识点学生掌握的不错,出错的很少。

(5)在作文的训练中我们除了让学生每一周定时写一篇作文,同时也加大了阅读量,所以在本次作文中学生失分很少。主要表现在:一是审题能力较强,能准确把握要求;三是内容丰富多彩,语句优美流畅;三是中心明确,结构比较完整。

二、从试卷看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语文基本功方面:

听力方面,有些同学的概括总结能力比较差,回答问题时表达不清。对字词句基本功的训练不够到位,字词掌握不扎实,有些同学马虎,常见字以及老师反复提醒过的字还有出现错误如:辩、膝。出错较多。部分同学形近字不能正确辨析,把句子写具体有些同学不细心,把字写错。对要背诵的古诗学生们虽能准确背诵,但是不能根据题目要求来答题。在词语分类中学生学习知识不能灵活运用,理解题意出错。如让写关于人物的四字词语,学生会写成是和数字有关的词语。

2、阅读积累方面: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不够强,学生缺乏对一篇文章整体意思的把握能力,对部分含义深刻句子不能准确领会,特别是语言的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较欠缺,缺乏从文字中提取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标点依然是个弱项,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正确的填写。总有小分扣除。

3.习作方面:

学生习作选材新颖的不多,不善于从生活中选取真实、鲜活的事例,所选事例不够具体生动,思路不够开阔,部分学生习作内容空洞,缺乏把一件事情完整、具体表达的能力。文中错字、错句情况严重。反映出学生语言基本功不够扎实。学生的试卷书写不够工整、卷面不够整洁。

三、改进措施和建议。

(1)。从学生学习习惯入手,狠抓审题习惯,做到不漏题,不看错题,不答非所问。

(2)。在系统学习之后,教师还应该让学生把知识落到实处,不能只停留在整理的外表,更应该内化到学生的心里。所以一定要关注学生的掌握情况。加大检查的力度。

(3)继续狠抓学生的双基教学的同时,并培养学生的灵活*。达到学以至用的效果。同时针对一些背诵的段落,不仅要让学生会背诵,而且要会默写,克服麻痹思想。

(4)。坚持进行听力训练,使学生掌握方法,在听读方面的能力有所提高。

(5)、多给学生阅读的机会,扩宽学生的阅读面,开阔视野并积累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使学生能灵活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情;增加小练笔的次数,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书面表达能力,并力争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6)。继续加大培优补差力度,努力提高后进生成绩,力争把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

一年级语文期末测试卷质量分析报告范文2

今年我们这届一年级的学生是课改后使用新教材的第一届学生,从期末考试卷面来看,本试卷依据课标,立足教材,检测内容全面,题目难易适度,着重考察学生知识的积累和灵活运用的能力,能较客观地检测学生的学习水平,也体现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的课改理念。现从试题检测情况分析,对一年级学期末考做以下分析:

第一部分是“拼音识字”,一共有三道题小题,主要检测学生对汉语拼音的掌握情况以及正确、规范书写汉字的能力。期中第一题是大小写拼音字母配对连线,大写字母期中检测时已经有考过,期末复习时老师们又把这部分内容作为重点,复习扎实所以第一题的完成情况总体都很不错。第二题是看拼音写词语,也是比较基础的题型,这题学生出现问题扣分主要是在田字格中书写不规范。第三题是考察汉字笔画顺序的掌握情况,这一题学生普遍存在扣分情况,一方面是由于学生不够认真仔细数错笔画,另一方面是由于学生对一些汉子笔画掌握不牢固平时写汉字没有按照老师教的正确书写笔顺写字,此外汉字的面广老师在复习时对一部分汉字的笔画没有过分着重强调。

第二部分“词语句子”,一共有三道题,分别是第四题,第五题,第七题。综合考察学生词语搭配能力,灵活运用识字方法,以及组词、写句的能力。第四题考察形容词和名词的搭配及动词和名词的搭配,连线的题型相对来说难度低,期中考察的内容大部分都是同学们学过的课文中的一些词语搭配,所以这部分内容从卷面情况看学生整体完成情况不错,个别学生出现错误主要是因为题中的字不认识。第五题主要考察的是加一加,减一减变新字组词。这也是一年级识字教学中常用的两种方法,学生掌握情况良好,问题主要出在组词当中的错别字,表现出的问题是学生所掌握的汉字量不足。第七题主要考察照样子写句子,从卷面看,孩子的问题主要出现在错别字以及审题不认真漏掉了例句要求中的助词造成失分。从总体上看,本部分试题题型多样,难易适中,灵活*强,既能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亦能测出学生的个*表现力。

第三部分“课内阅读以及园地日积月累”,第六题和第八题共两题。这部分考查了学生对课内学习的课文和“语文园地园”中要求背诵的内容的掌握、积累情况。覆盖面广,标点符号、谚语、诗歌、课文内容等。同时考虑到一年级的学生会写的字不多,因此设题的题型采用“根据课文内容填空”、,选着正确的语气词等。试题立足教材,适度拓展,力求较全面地考察了学生积累背诵的掌握情况。从卷面上看由于平时老师的严格要求,以及期末复习的巩固,学生掌握情况良好,也充分体现了重视基础知识,强化知识与能力整合的特点。

第四部分“读短文,做练习”。本题属于课外阅读,所选短文内容较浅显,生动有趣,符合学生阅读的程度,主要考察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和习惯。同时,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题型主要采用选择题的形式和判断题形式,适当降低了答题的难度。本题一共设有3个小题,设题梯次清晰,由易到难,重在检测学生对短文的*阅读理解能力及认真细致的阅读习惯,较为客观地检测了学生阅读水平的高低。学生的问题主要出现在第三小题,第三小题是判断题并且没有标拼音很多学生由于识字量的问题,题目一知半解造成了错误失分。

第五部分“看图写话”,本题提只提供一幅图,画面呈现出来的故事内容清楚,并且在旁边设有一定的提示。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际能力。学生必须看清图意,认真读完提示,才能组织表达,从卷面考试情况来看,学生出现的问题主要是忽略了图旁边的提示,没有按照提示内容展开写话,第二个问题是低年级写话要求五个要素不全面,第三个问题就是写话中普片存在错别字造成失分。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期末测试卷质量分析3

语文课程的评价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的教学。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人教版六年级语文期末测试卷质量分析,欢迎参考!

一、试卷评析

从各单位送交的质量分析材料看,大家认为本次试卷命题能够紧扣第十一册语文教材的训练要点,较好地渗透了新课程理念,试题难易适当,对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起到了正确的导向。试卷分“积累运用、阅读理解、习作”三个板块,内容包含了读音、字词、句型、篇章等内容;题型灵活,稳中有变,变中有新,避免学生死记硬背,避免思维定势与僵化,充分发挥不同类型试题的不同功能,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试题内容既注重了基础知识的检测,又加大了对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考察,无论是“积累运用”部分的“写祝福语”、“推荐课外读物”,还是习作的“介绍家乡”写一篇记叙文的试题设计,都与学生学习生活实际结合紧密,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实践*。

二、答卷分析

(一)总体得分情况分析

从全市5个教学片区抽样19个单位7322名考生(全市六年级学生13846人)进行统计,平均得分为84.30,及格率为96.57%,优秀率为61.04%。从统计数据看,我市2011年小学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质量总体上比较正常。

(二)各题得分情况分析

选取市区3个乡镇中心小学为样本,抽查考生300人统计,试卷各部分得分情况如下:

题次题目应得分平均分得分率

第一题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43.7293.25%

第二题看拼音写字、词。87.0187.62%

第三题改正错别字。32.6187.00%

第四题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21.6482.00%

第五题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65.7595.83%

第六题按要求写句子。65.0083.33%

第七题修改一段话中的三处错误。32.7090.00%

第八题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09.5895.80%

第九题推荐一本读过的课外书。32.9197.00%

第十题阅读理解。2015.7278.60%

第十一题习作3529.9785.62%

从以上各题的统计数据看,得分率较高的是:第一题“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93.25%),第五题“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95.83%),第七题“修改一段话中的三处错误”(90.00%),第八题“根据课文内容填空”(95.80%)和第九题“推荐一本读过的课外书”(97.00%);得分率最低的是第十题“阅读理解”(78.60%);其他试题的得分率大都在85%左右。

可以看出,老师们平时教学比较重视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对于教材要求掌握的生字词和指定背诵的课文内容,老师们也抓得比较扎实,学生的选词用词能力和修改病句能力有明显的提高,课标提出“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要求在教学中也得到较好的落实。但是,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依然不容乐观。

(三)具体答题情况分析

1、积累与运用(第一至第九题)

第一题: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表示。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本册教材“会认”生字掌握情况和正确朗读课文的程度。从答题情况看,学生的主要失误是把“计划”的“划”错选“huá”的读音。

第二题:看拼音写字、词。主要考查学生对“会写”生字和课外常用词语的的掌握情况。本题正确率较高,但开掘的“掘”及“钥匙”一词失分率相对较高,说明学生对于课外常用词语的字形识记比较忽视。

第三题:改正错别字。大部分同学都能正确修改,少数同学把“严历”的“历”字错改成“励”,个别同学写“家具”的“具”字时,中间少写了一横。

第四题: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字义并正确选择解释条。

第五题: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填空。大部分学生对几个近义词的理解和运用都比较准确。部分学生对“*心”和“担心”没有用心去斟酌推敲,导致失分。

第六题:按要求写句子。第一小题仿写比喻句,“红红的苹果像什么”这个比喻句学生完成得比较好,“海面上的霞光像什么”这个比喻句有不少同学不能恰当地作出比喻。第二小题写祝福语,完成的比较好。第三小题选择名句,只有个别学生错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第七题:用修改符号修改一段话中的三处错误。大部分学生能使用修改符号正确修改,少数学生对“首先”和“第一个”意思重复没能做出正确修改,个别学生对调换位置的符号有部分同学修改符号不够规范。

第八题: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前三个小题,多数同学都能根据课文内容正确填空,但少数同学填写时出现了不少的错别字。如,把宽敞的“敞”写成了“蔽”字;“低回婉转”的“低”字,“喷薄而出”的“薄”字,“坚韧不拔”的“韧”字都少了一点;有的还把“拔”写成了“拨”字。第4小题考查对课文主要内容、主要景物、主要人物思想或品格的了解情况,有一部分学生不能很好地概括提炼。

第九题“请你为大家推荐一本课外书,并简要写出推荐理由”。大部分学生能写出推荐的书名,并写好所推荐的理由,所介绍的读物涉及的类别比较广。

2、阅读理解(第十题)

本题提供一篇叙事*短文,共设计6道试题。根据抽样统计,各考项得分情况如下:

题次考项应得分平均分得分率

第1题理解词语、认识破折号43.4989.25%

第2题根据句义找重点词32.7290.67%

第3题sp;抓重点词句体会思想感情43.2882.00%

第4题理解内容、探究含义31.9364.33%

第5题概括要点、揣摩顺序32.2274.00%

第6题联系实际,感受文义32.4080.00%

从统计数据看,本题有两处失分较多:一是第4题,加引号的“孔”字表面上指的是什么?实际的含义又是什么?表面意思学生都能理解,而实际的含义学生理解不来,主要原因是学生缺乏联系上下文探究文本深层含义的习惯和能力。二是第5题,按照叙述顺序概括要点,学生在内容的概括上产生偏差,要点抓不准。其他题目大部分学生都能正确作答。

3、习作

本次习作贴近生活,学生对自己家乡的景物或风俗都比较熟悉的,因此,大部分学生能根据提示要求把自己家乡的特点简要地介绍出来,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字迹清楚,书写规范。但部分同学不是抓住一两个最有代表*的事物特点把它介绍具体,而是把许多内容不分轻重地写出来,文章显得有些杂乱。少数同学基本功差,表达语义不清,书写不规范,字迹潦草,错别字多,标点符号不符合要求,篇幅太短,达不到规定的字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