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 准确朗读课文,读准"欺侮、一撮儿毛"等难读词和多音字在课文中的读音;通过多种方法理解并积累"颤颤巍巍、如泣如诉、警戒"等词语。
2. 通过预习找到表达作者对母鸡态度前后变化的相关语句,把握文章结构。
3. 联系上下文了解作者对母鸡前后不同的看法以及形成的原因,理解"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的含义。
4. 通过阅读,发挥想象力,明白母鸡叫声所表达的含义,体味母鸡对小雏鸡那份无私的母爱。
教学重点、难点:
联系上下文了解作者对母鸡前后不同的看法以及形成的原因,理解"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 出示名言:"骄傲自满是我们的一座可怕的陷阱,而且,这个陷阱是我们自己亲手挖掘的。"读读名言,说说这是谁写的。
2. 老舍是一位杰出的语言大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母鸡》,感受这位语言大师的魅力吧。
3. 出示课题:24、母鸡,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理清层次
1. 快速浏览课文。
要求:用"①"划出老舍直接写对母鸡情感变化的句子。
2. 交流并出示句子:
- 我一向讨厌母鸡。
- 我不敢再讨厌母鸡。
理解"一向、不敢",体会情感。
3. 老舍真不愧是语言大师,看似平淡的词,却让我们感受到了他对母鸡的恨之切与爱之深的强烈情感。让我们带着情感再来朗读一下句子。
三、品味叫声,体会喜恶
(一)研读1——3小节,深入了解作者讨厌母鸡的原因
1. 让我们根据老舍对母鸡的情感变化,给课文分成两段。
2. 老舍一向讨厌母鸡,是因为(女生读1-3节)思考:老舍讨厌母鸡的什么?
3. 交流:叫声行为
4. 最最让老舍讨厌的是母鸡什么呢?那么就让我们细细品味老舍笔下的母鸡的叫声。
- (1)自由轻声读读1、3小节,要求:
a. 圈出形容母鸡叫声的词。
b. 感情朗读使你顿生厌恶之感的句子。
- (2)师生串读第1、3节。
- (3)读句品词,随机板书:无病呻吟、拼命炫耀
5. 母鸡的叫声的确让人讨厌,加上它还有的坏毛病。(男生读第2小节)
- 读准"欺侮、一撮毛"。
- 谁能用一个词来形容这只母鸡?(欺软怕硬)
(二)研读5——8节,深入了解作者不敢再讨厌母鸡的原因
1. 过渡:这样的母鸡不要说老舍讨厌,就连我们看了也觉得讨厌。但当他看见一只孵出一群小雏鸡的母鸡的表现,再次聆听母鸡的声音时,他的情感徒然发生了变化。
2. 指名读5-8节,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母鸡究竟在什么情况下会发出叫声?
- 圈出形容母鸡叫声的词。
3. 交流:异常情况、找到食物、大鸡抢食、黄鼠狼来袭
- 咕咕地警告、咕咕地紧叫、放声啼叫、尖锐、凄惨
4. 品读语言,发挥想象力,体会母鸡叫声所表达的意思。
- 分小组:联系课文内容,抓住关键词,展开想象力,体会母鸡每次咕咕地叫,仿佛在说什么。
- 出示:当()的时候,母鸡(),好像在说:“()”。
- 第五节:
- (1)指导读好母鸡警戒的句子
- (2)总结:事关孩子的安危,鸡妈妈始终保持警惕,真是一位负责的妈妈呀。
- 第六节1:
- (1)理解"紧叫"、"教"
- (2)总结:为了自己的孩子,母鸡可以不辞辛劳,可以忍饥挨饿,我们体会到鸡妈妈真是——慈爱、辛苦。
- 第六节2:
- (1)引读:第2节最后一句
- (2)总结:读到这里,你想说鸡妈妈真是——勇敢呀!
- 第八节:
- (1)出示:顶尖锐、顶凄惨(读好)
- (2)总结:你们看,即便在晚上,鸡妈妈也始终保持警惕,连睡觉也不踏实,多么——辛苦,多么——负责。
5. 小结:我们一起联系课文内容,抓住关键词,展开合理想像,读懂了母鸡叫声的含义,原来,母鸡总是由前院咕咕到后院,再由后院咕咕到前院,这咕咕的叫声并不是没有理由的。难怪作者后来会说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
四、升华主题,感悟"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个英雄"
1. 出示: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2. 齐读句子。
- 理解英雄:为了孩子,母亲可以挺身而出;可以;可以;可以。(忍饥挨饿、任劳任怨、奋不顾身)所以说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3. 感情朗读
4. 难怪老舍最后写道: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 从不敢这个词中,你还体会到老舍对母鸡的什么情感?(敬重、佩服、赞美)
5. 齐读句子。
《母鸡》教案设计2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作者对母鸡情感的变化。
了解鸡的生活习*以及母爱的伟大。
学习掌握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在讨论禽流感话题后,引导学生表达对鸡的看法,可以播放网络歌曲《我不想说我是鸡》,引出老舍如何描写母鸡。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默读课文,利用字典确保理解透彻。
简要概括课文讲述的母鸡形象。
比较本课文与《猫》在写作风格上的异同,特别是从作者情感的角度出发,分析老舍在《母鸡》中从讨厌到喜欢的转变过程。
三、再读课文,感悟作者情感变化
学生再次阅读课文,找出反映作者两种截然不同观点的句子。
"我一向讨厌母鸡。"
"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分析这些句子如何反映作者的情感变化。
讨论作者如何通过具体事例表达对母鸡的喜厌情感,引导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看法,并运用《母鸡》中的概括*词语,如“随处乱叫”、“欺软怕硬”、“炫耀”、“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等。
四、比较本课文和《猫》在写作风格上的异同
从作者情感的角度出发,比较分析两篇作品。
老舍对母鸡的情感转变(一直讨厌到不敢讨厌)与对猫的态度有何不同。
强调抓住动物的特点和习*,在生活细节中体现写作技巧。
五、课后阅读有关动物母爱的文章 学生在课后阅读相关文学作品或文章,进一步理解和感受动物的母爱表达。
通过以上教学过程,学生将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母鸡》这篇作品,体会作者情感的转变和写作手法,同时也增进对动物行为和情感表达的认识。
小学语文母鸡教学设计3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的情感经历。
2邻居母鸡的生活习*及伟大的母爱在母鸡身上的具体体现。
3比较本文与《猫》在写法上的异同点。
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作者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的情感经历,体会母鸡的伟大母爱。
教学过程:
一、交流见闻,导入新课
1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母鸡的见闻。
2导入新课:
猫是一种很平常的小动物,可是在热爱社会的老舍先生看来,却如同一个既可爱又淘气的孩子。那么,老舍眼里的母鸡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老舍先生的另外一篇文章《母鸡》。
二、自读自悟
1师生共同制定阅读目标。
(1)圈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2)认真朗读课文,达到读流利、读正确。
(3)弄清课前“导读”中提出的两个问题:
老舍先生笔下的母鸡是一致怎样的母鸡?
比较一下,本文和《猫》两篇课文在写法上个有哪些特点?
2自主阅读,边读边批注。
三、汇报交流
品评母鸡之长短,体会作者之喜恶
①凡本网注明""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均必须注明"稿件",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与联系,邮箱:27731085@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