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建国在长期的跟踪调查中发现,绝大多数问题儿童、青年,与婴幼期的养育过程相关。0~3岁是一个特殊的人生阶段,它将为孩子今后的发展做铺垫。这个阶段如果发展不好,将对以后的幼儿期、学龄期以至青春期带来许多问题。比如,一些低龄的学习困难的孩子精力不集中,其实并不是孩子自己不想集中,而是根本无法集中。这其中有一部分人属于“早期运动不足症”。早期运动不足还可能造成以后孩子胆小、内向、敏感、焦虑、坐无坐相、站无站相、与人交往困难等等。

如今,家长都希望孩子多学点知识,一两岁的孩子便开始学习认字、写字。其实家长不必急于求成。与其让孩子多认识几个字,不如多带他出去玩,多认识几个人。因为汉字是象形文字,孩子认字凭的是图形记忆,而人不同的脸也同样是一个个不同的图形。孩子们如果能区分不同的人,他必然要记住这个人的脸,这跟认字是一个道理。其实要区分不同人的面貌比认字要难得多。如果婴幼儿有了辨认人的本领,那么反过来,他认字识字就会变得容易多了。这其实是事半功倍的做法。而家长往往将手段和目的彼此混淆。本来认字只是一个手段,而家长们却把它当成最终目的了。

《认一认2》教学设计范文2

第二课时

一、识字指导

1.“麻”、“皮”、“禾”、“米”、“谷”。

(1)指名会读的学生认读以上五个生字。表扬读音准确的孩子,并请他说一说自己是怎么认识这些字的。

(2)表扬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的学生,告诉他们这是识字的好方法。鼓励其他学生也拼一拼,尝试读准字音。

【点评】渗透学法指导,引导学生使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

(3)指名读,“开火车”读。

(4)指导理解“麻”。教师出示准备的麻绳,给学生们看一看,摸一摸。启发用“麻”组词。

(5)理解“皮”。请学生摸一摸自己的皮肤,说说有什么感觉?启发用“皮”组词。

【点评】教师注意利用直观的实物,引导学生理解字义。

(6)理解“禾”、“米”。指导看挂图,帮助学生了解“禾”是指农作物。有一种禾苗长成熟后,收割、晒干、脱壳,就是米。随机出示“米”,引导学生用“米”字组词。

引导学生初步了解“禾”字的演变过程。引导思考:你觉得“禾”的字形与图上禾苗的样子像吗?哪儿像?教师画一棵成熟的禾苗的简笔画,并板书“禾”的古文字。

(7)理解“谷”。引导学生观察图,告诉学生“谷”也是一种农作物,成熟后碾去皮就成小米,可以吃,它的茎可以喂牲口。

2.教学“丝”。

(1)出示“丝”字,指名会读的学生读,并请读音标准的学生当小老师领读。

(2)教师出示一根长长的丝线,请学生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教师解释:因为丝很细,单独一根不好*作,所以人们总是把好多根拧在一起用。教师边讲解,边做示范,并在黑板上画简笔画,出示丝的古文字,指导学生初步了解“丝”字的演变过程。)

【点评】从实际出发,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拉近学生与新知识的距离,帮助学生初步了解“丝”字的演变过程,感知象形文字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3)指导学生用“丝”字组词。

3.教学“毛”。

(1)出示“毛”字,指名会读的学生读,并请读音标准的学生当小老师领读。

(2)指导观察挂图,启发回想曾经见过的“毛”,说一说毛有什么特点?

(3)指导观察“毛”字的象形之处,启发用“毛”练习组词。

4.教学“竹”。

(1)出示“竹”字,指名会读的学生读,并请读音标准的学生当小老师领读。

(2)引导学生观察挂图,说一说竹子各部分的名称。

(3)对照挂图,你有好方法来记“竹”字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简笔画,突出“竹”字的象形之处。

【课堂实录片段】

师:(出示“竹”的生字卡片。)这个字,谁会读?

生:(许多学生举起手。)我会读。

师:请你读。

生一:zhú。

师:好,你再来读读看。

生二:zú。

师:再读一遍。

生二:zú。

师:请注意,读这个字的时候要把舌头翘起来,zhú、zhú,请你再试试看?

生二:zhú、zhú。

师:很好!谁还想读?

生三:zhú。

师:你读得真标准!请你当小老师带大家读一读,好吗?

生三:(点点头。)请大家跟我读:zhú、zhú。

(同法,教师又请了三位学生带读)

师:我们一起读两遍!

生:(齐读)zhú、zhú。

师:(引导学生观察挂图。)这图上画的是什么?

生:(异口同声)竹子。

师:你知道一根竹子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吗?

(教师边指挂图,边与学生交流,知道的学生就自由回答。)

师:(指着竹竿)这是——

生:(自由回答)竹竿。

师:这上面一节一节的,叫——

生:竹节。

师:这细一点的,叫——

生:竹枝。

师:竹枝上长了许多——

生:竹叶。

师:竹子小的时候叫什么?请你说。

生:竹子小的时候叫竹笋。

师:你们知道得真多!(出示“竹”字。)请你们观察图,再看看字,你有好方法来记这个字吗?

(学生们开始观察、议论,有的迅速地举起手)

师:请你说!上台来,指着图说。

生:(走上讲台,指着黑板上的图。)我觉得,“竹”的第一笔就像这片叶子,这一横就像旁边的这片叶子,这笔就像竖着的叶子。然后……这笔就像这片叶子,这笔就像这片叶子,这笔就像这片叶子。

(教师一边不住地点头表示认同,一边用简笔画把该生讲的画下来,突出象形部分。)

师:(微笑着点点头,为他鼓掌。)你真善于观察和想象,说得真好!

师:(指着简笔画,)你们看,这两组竹叶和这个字像吗?

生:(异口同声)像!

二、练习

1.对照图,自由读一读相应的汉字。

2.去拼音指名读,齐读。

3.快速抽读生字。

教学随笔

本例教案根据儿童认识事物的规律和汉字构造的特点,巧妙地将字的音、形、义和图象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学习。

在学习汉语拼音的过程中,穿插识字教学,目的既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积累一些汉字,也是为了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汉语拼音及时运用于识字,这样也有利于汉语拼音的学习。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把拼音作为识字的工具,指导学生学用结合。

关于识字教学,教师没有单纯地为识字而教识字,而是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注意教给学习方法,进行适当的知识拓展,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学生学得活、记得牢,教学效果明显。

幼儿园小班数学认识1和许多教案3

活动准备:

1、池塘里有一条大鱼、许多条小鱼,一只鸭妈妈、许多只小鸭,一只青蛙、许多小蝌蚪。

2、大树一棵,多个苹果。草地一片,多朵小花、一只蝴蝶。

3、兔妈妈头饰1个,小兔头饰若干、萝卜若干、筐子一个。

4、小兔跳、树上许多红苹果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

(教师戴头饰做兔妈妈,幼儿戴头饰做小白兔)

师:今天天气真好,你们想出去郊游吗?放音乐《郊游》,边听音乐做律动进入活动室。

(给孩子提供一种轻松的活动氛围,以游戏形式,使幼儿能容易进入角*。)

二、引导幼儿初步认识1和许多。

宝贝们,看咱们到了什么地方啦。引导幼儿说出这是什么地方?(池塘)

你们仔细观察,看到什么?

有多少只大鸭子?(1只)

有多少只小鸭子?(许多只)

有几条大鱼?(1条)几条小鱼?(许多条)

你们真棒,每个幼儿都发现了这么多秘密。

继续启发幼儿进行观察,想一想池塘还有什么东西可以用一个和许多来表示。让幼儿完整的说出什么有一个,什么有许多。

(小班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为幼儿创设直观的形象,使幼儿能用完整的语言表达出来。同时给于孩子肯定、及时的表扬。)

鸭子、小鱼、小青蛙、小蝌蚪他们在水里游来游去真好玩呀,让我们去看看前面还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三、继续出发来到果园。

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引导幼儿观察并且说出一棵树上有许多个苹果。

动手*作:让每个幼儿都摘一个苹果,然后再放到筐子里。树上有许多苹果,现在每个小朋友都有一个苹果。把许多可以分成一个一个,一个一个合起来是许多。(播放树上许多红苹果的音乐磁带)

(亲自体验、亲身感受1和许多之间的关系。)

四、从生活中寻找数学。

小朋友想一想、找一找我们自己身上或活动室内,哪些物体只有一个,哪些物体有许多。

例如:我们班有一位教师和许多幼儿。我有一张嘴有许多颗牙齿、我有一个头许多根头发—————

(使幼儿能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体会生活处处离不开数学。)

五、拓展延伸:

小兔子们,今天快乐吗?妈妈也为你们高兴。你们知道一个一个合起来成了许多,许多个可以分成一个一个,你们真能干,回家的时候找找你家里什么东西是1个,什么东西有许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