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学生安排自由阅读时间
我班要求每位学生先将家中的好书带到学校,让他们阅读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并与他人分享书中的精华内容。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们在同一片蓝天下感受书中的清新气息,激发他们课外阅读的热情,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为了加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我们确保学生有足够的自由时间进行阅读。我们启动了“每日读书不少于一小时”的计划,具体做法如下:
1. 每天早自习时,要求听故事不少于十分钟;
2. 教师和学生共同阅读十分钟,教师的示范作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
3. 减少作业量,节约时间给学生进行阅读;
4. 父母监督孩子每日阅读至少半小时。
二、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
目前,学生家中拥有的书籍较少,很多家长为了提高孩子的作文水平,主要购买作文类书籍。我们首先要正确引导学生选择图书,鼓励学生用零花钱购买书籍。我们建议家长为孩子添置图书时,可以将购买习题册的钱用来购买课外读物(提倡每学期至少为孩子购买两本书)。推荐的书目包括:《小学生必背古诗词》、《三字经》、《安徒生童话》、《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爱的教育》、《打动学生情感的168个故事》等。
三、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我们首先成立了读书兴趣小组,组织那些在课外阅读中表现突出且效果良好的学生,通过兴趣小组的活动,进一步提升他们的阅读水平和知识应用能力。这些学生也可以带动其他同学,从而提升班级的整体阅读水平。
其次,我们通过定期测评来确保活动的效果。我们采用“讲”、“展”、“赛”的测评方式。“讲”即通过读书汇报会、故事会、心得交流会等形式进行;“展”即展示优秀的读书笔记、剪贴册、手抄报等;“赛”即通过成语接龙、古诗擂台、美文诵读等竞赛形式进行。“讲”、“展”、“赛”的测评方式,不仅能够有效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推动课外阅读的深入开展。
四、为学生课外阅读施加适度压力
虽然课外阅读是学生的自觉行为,但老师也要给予一定的引导和支持。
1. 要求学生制定课外阅读计划,明确每天的阅读时间和内容,并逐步提高要求,循序渐进;
2. 学生的阅读内容应与所学课程相关联;
3. 提供课外阅读的方法和要求,阅读分为“泛读”和“精读”,我们不要求学生每篇文章都精读,但可以挑选一些重点且自己感兴趣的文章,逐字逐句地读,边读边理解。鼓励学生认真揣摩文章内容,准备一本“好词好句珍藏本”,提倡抄写或摘录,积累灵感。同时,鼓励学生写读书笔记、心得体会,这样有助于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
许多著名作家都表示,他们之所以能够成名,得益于童年时读了许多书。鲁迅先生曾被问到写作的秘诀,他回答说,没有什么秘诀,只是多读了几本书。名人朴素的回答给我们带来启示:如果仅仅依靠课本上的有限篇章,如何能满足孩子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何能培养出视野开阔、知识丰富、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跨世纪人才呢?
小学读书活动总结2
读书提高人的人文素养,带动身边的养成“好读书,读好书”的学习习惯,同时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达到以环境育人的目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读书活动总结,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小学读书活动总结
我校根据读书活动方案,落实“五有”目标,紧扣“五个结合”,扎实开展读书活动。经过两轮的读书活动实践,各校已积累一定的经验,呈现一定的效果。下面我把各基层小学在开展读书专项活动中一些优秀的做法点出来,把存在的问题讲出来,把今后的思路提出来。
一、形成一个共识。
⑴中心校在确立走“双线并行,内涵发展”的道路上,始终不渝地把读书活动作为一项重头戏,从学校发展规划,工作计划,活动方案,每周工作汇报等各个层面可以充分说明。⑵各校树立“读书,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读书,是学校、师生发展的共同体”的理念;明确读书活动是一项长期、潜质的教育工程,需持之以恒并坚持不懈地开展下去的细活;需打持久战,还要打攻坚战,更要打胜利战。⑶成立活动领导小组,校长挂帅,班子成员具体分工,语文教师或班主任负责实施,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大活动。⑷制定活动方案,做到有计划有实施有记录有总结,注重过程*工作开展和材料收集与整理。
二、营造一种氛围。
主要通过两个渠道:⑴架设家校连心桥:通过分发宣传单、致家长书,座谈交流,家访联系等形式,让家长了解和参与读书活动,在社会上产生积极的舆论和影响作用;如湖尾、港西、下湖小学充分学校广播、假日家校联系卡,家长座谈会等有效途径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和强度,让家长参与进来,引起外界关注;⑵营造校园读书风:走进学校,朗朗书声不绝于耳,步入校园,浓浓书香扑面袭来,走廊墙壁张贴名人格言,教室版地展示学生作品,学校专栏彰显办学特*,显眼之处书写激励读书标语。如樟塘小中心在教室门口设置学习展示栏,围墙上设置读书活动专题;湖尾小学在走廊墙壁上张贴学生字画组合,港西、湖尾小学在楼道墙上悬挂读书活动展板,让人感到校园“书卷气”弥漫,“书香气”浓厚。
三、缓解一个难题。
在落实“五有”目标中,书源一直是开展读书活动的首要前提,也是制约活动推进的瓶颈,各校能想方设法摆脱困扰,不断充实书源,拓宽书源渠道,解决有书读,读好书的问题。如樟塘、港西小学把书店引进学校,下湖、湖尾小学倡导家长带领学生购书,南埔小学争取社会贤达人士和驻校部队为学校捐书近1400册;樟塘中心小学联系有关部门为辖区学校献书。其次各校通过开放图书室、建立班级图书角,开展校内“阅读交换站,好书换着看”,尝试校际“图书借阅,资源共享”。如湖尾小学的“图书滚动传阅”。
四、坚持一些做法。
自从开展读书活动以来,各校都能以一贯之做好以下工作:⑴采用专用笔记本,用于摘抄优美语句,品析精彩句段,写读后感或习作小练笔;⑵每周一份手抄报或剪贴报;⑶坚持写日记或周记;⑷学校开放图书室,班级建立图书角;⑸定期开展优秀习作展,出好学习专栏,这些做法在教学常规检查中都体现相当充分。我们有一种体会,只要坚持做一件正确的事情,时间久了,成效往往令人惊叹不已。
五、搭建一个平台。
各校积极提供机会和创设条件让学生有表现自我和彰显才能的舞台和空间,让学生体验阅读成功的喜悦,分享彼此的阅读成果,交流各自的心得体会,保持学生读书的*。如港西、湖尾、南埔小学的才艺展示,每周一至两次,雷打不动,已经成为学生心仪的活动项目;樟塘小中心建立“蓓蕾”广播站,把美文、趣事、佳作等让学生在轻松时分一同分享,近期开展得如火如荼,成为校园一道文化景观;下湖小学以“红孩子书屋”为平台,汇聚了全校学生的精彩作品,不时引来学生在此驻足欣赏。
小学读书活动总结3
为进一步促进我校教育工作的进步,激发学生的阅读*,活跃校园文化氛围,树立正气,并营造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自XX年以来,我校持续开展校园读书活动。我们精心策划并实施了多种积极可行的读书活动,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感受到阅读的乐趣;这不仅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思想觉悟和文化底蕴,还创造了一个书香满溢的校园环境。具体措施如下:
一、指导思想 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综合实践能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校内形成热爱阅读的良好风气,推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落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新课程理念。
二、深入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依据学校工作计划及教务处关于读书节活动的具体方案,我们迅速启动全校范围内的读书活动动员工作。校园内外张贴标语,各班召开主题班会、制作黑板报、精心布置教室读书角等,通过多种形式宣传读书与学习的重要*,强化校园文化氛围,提升师生的思想认识,为读书节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三、教师以身作则,带头阅读 为了鼓励学生热爱阅读,老师们利用寒暑假时间加强自我学习,至少完成一本教育专著的阅读,并撰写心得体会,为学生们树立榜样。
四、建立保障机制
设立固定的阅读时段,学校为学生安排至少一节专门的阅读课,在语文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进行阅读,同时学会思考,实现成长。
各年级深入研究课外阅读指导的方法,重点在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年龄段的有益读物。
努力提供适应学生阅读需求的物质条件。学校充实图书资源,规范图书馆管理,全天开放图书室、阅览室给学生和教师使用;班级建立图书角,促进资源共享。
利用阅报栏、黑板报、广播站等方式,营造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举办诸如“读书之星”评选、“阅读知识竞赛”等活动;每班在读书节期间上1节阅读汇报或交流课,形式多样。
通过这些活动,不仅增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提高了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兴趣,还丰富了校园生活,增强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