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在月初讲授“lost and found”主题课,出发点就出现了偏差。我只关注了写作,忽略了口语训练,甚至写作环节也处理仓促。

课堂以歌曲开场,气氛活跃。但在作业检查环节,我临时改变计划,取消了口语练习。单词朗读环节,为节省时间,我选择小组共读,仅个别学生单独朗读,错失了锻炼学生口语的机会。在讲解“pencil case”时,虽然我展示了旧铅笔盒并征求学生意见,但过度延长时间,显得多余。

《失物招领》教学反思

从第一次汇报课至今,我一直未能在课堂上落实让每个学生大声说英语的目标。在展示招领和寻物启事后,我只进行了简单的讲解和翻译,就跳至下一环节,再次限制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我错误地认为他们已掌握内容,忽略了给予他们更多口语练习的机会。

我过分担心学生无法理解,过度依赖汉语解释,反而限制了他们用英语思考和表达的能力。我应该相信学生,让他们沉浸在英语环境中,自然习得语言。

我需要重新定义英语课堂,给予教师和学生新的定位。我希望每个学生都能自信地用英语表达,书写流利的英文。为此,我将认真反思每一堂课,努力突破难关,打造真正有趣且“四位一体”的英语课堂。

《失物招领》教学反思2

对朱慧老师《失物招领》一课的评析

朱慧老师执教的《失物招领》一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其中关于识字教学的理念和方法,以及对语言训练的重视,都十分值得学习和借鉴。当然,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改进。

一、识字教学层次分明,注重方法和效率

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识字。朱慧老师在识字教学方面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她认为识字教学应该有梯度、有层次,要将集中识字和分散识字有机结合起来。

在本课的教学中,朱老师首先引导学生借助拼音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自主识字,例如在初读课文时,学生可以借助拼音尝试认读生字。这种方法能够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字义,提高识字的效率。

接下来,朱老师采用集中识字的方式,引导学生从字音和字形两个方面进行学习。在字音方面,她重点引导学生辨别平翘舌音、边鼻音和前后鼻音,帮助学生准确发音。在字形方面,她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自创识字方法,例如用“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等方法来记忆字形。这种自主识字的方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提高识字的趣味*和有效*。

二、语言训练贯穿始终,注重运用和感悟

语言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本课教学的一大亮点。朱老师将语言训练的目标融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并采用了多种方法,使语言训练扎实有效。

例如,在引导学生感受植物园的美丽时,朱老师设计了“很——很——”的说话练习,让学生用这样的句式来描述植物园的美景。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偏正式形容词重叠的语法规则,更能够体会到这种表达方式所带来的强调和生动的效果。

在理解“失物”的含义时,朱老师并没有直接给出解释,而是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并结合标点符号来理解。这种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养成在语境中理解词语的习惯,同时也能够让学生了解引号的用法。

此外,朱老师还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例如,在学习“会心”一词时,她引导学生思考:唐老师和张爷爷为什么会发出会心的微笑?他们之间可能会说些什么?这样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想象,帮助他们更深刻地理解课文的主旨。

三、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尽管朱老师的这节课有很多值得肯定的地方,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改进。

首先,对于“失物”一词的处理不够到位。在揭示课题时,有学生将“失物”误读为“食物”,这说明学生对“失物”的理解存在偏差。此时,教师应该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并引导学生区分“失物”和“食物”的区别。同时,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理解“失物”在文中的特殊含义,即“不文明的行为”。

其次,课堂上朗读的比重过大,其他类型的语言实践活动相对较少。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但并非唯一手段。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朗读和其他语言实践活动,例如复述、表演、说话、写话等,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总而言之,朱慧老师的这节课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在识字教学和语言训练方面都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当然,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改进。相信在不断的反思和实践中,我们的教学水平一定会得到更大的提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