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学期的教学过程中,始终遵循五育并举,德育为首的原则,做好德育工作。地理学科具有极其丰富的德育教学内容,德育教育又是搞好教学工作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形成良好学风的关键。现将德育工作总结如下:
一,结合国情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本学期地理教学的主要内容为*地理,蕴涵着丰富的爱国主义素材。如辽阔的疆域,旖旎的风光,多彩的民族风情,使学生体会到社会主义祖国繁荣富强,蒸蒸日上。教学中,用美的语言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通过介绍科学家热爱祖国的事迹,介绍我国地理上的科学技术贡献,介绍我国现代的科学技术成就。讲述祖国建设的发展前景及其对青年一代的殷切期望。进而豪情满怀,树立远大志向,好好学习,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
二,结合本地实际,进行热爱家乡的教育
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的地理知识,了解家乡的地理环境和地理特点,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来阐述地理知识,认识其存在的差异,同时培养学生探究,求实的科学精神,使学生潜移默化的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结合乡土实际和特*,教育学生热爱家乡,立志建设家乡。并为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奠定基础。
三,培养科学态度
地理学是一门社会科学。地理教学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有重要作用。以身作则,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肃认真,按科学规律办事的态度。鼓励学生从实际出发,*思考,积极参与各种科学活动。
四,培养刻苦的学习精神,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
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是需要动脑,动手,并克服一定困难才能达到的。特别需要读图分析,有的学生有畏难情绪。因此,刻苦学习的精神不仅对学生当前学好地理是必要的,对他们今后的成长也有重要意义。因此,我在教学中经常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培养刻苦学习的精神。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地理的习惯,对学生的学习很重要,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勤有思考,勇于实践的习惯,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的习惯,*思考与合作交流的习惯,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习惯。
五,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
教育学生正确对待我国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进一步养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依法规范自身行为和影响他人,并以力所能及的实际行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能源。将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教育渗透在教学过程中。
总之,在这个学期的教学实践中,我更加体会到了德育工作的重要*。积极用良好的思想道德武装学生的头脑并结合地理教育的实际加以运用。在以后的教学中,这项工作还要长抓不懈,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德育工作总结2
首先,我们改进了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提升了德育工作的实效*。我根据学校的德育工作思路,积极研究德育内容,针对新时期出现的德育问题,提出了新的班级德育工作思路,改进了班级德育工作的方式,力求提高德育工作效率。同时,我组织学生学习《中小学学生道德规范》,帮助学生树立高尚的道德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日常工作中,我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尤其是关注学困生,并在教学中保持热情、勤奋、创新的态度,营造平等、*的师生关系,杜绝体罚及其变相体罚现象。
其次,我们构建了家庭与学校同步教育体系。德育工作不仅仅依赖学校,还需要社会和家庭的共同配合。因此,学校积极搭建社会、家庭和学校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网络,及时传达学校的各项中心工作、主要活动以及教育成果等,指导家长开展家庭教育。这一举措为学生和家长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有效促进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协同作用。
接下来,加强了后进生的管理与帮教工作。针对品德较差的学生,我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制定了帮教措施,建立了帮教档案,并努力通过爱心与耐心帮助他们改进行为,防止问题的蔓延。德育处也做了大量工作,通过一对一谈话,对重点问题学生进行帮助,同时对单亲家庭和后进生进行了摸底,落实了结对帮教工作,增强了教育转化的责任感。
总的来说,期待下学期能够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善我们班的班风和学风,取得更大的进步。
学校德育教育工作总结3
德育在学校教育工作中扮演着首要的角*,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环。它贯穿整个学校教育过程以及小学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方方面面。小学德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石,对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主导和决定*的作用。因此,我们学校将德育工作置于至关重要的位置,自觉地加强学校德育工作,认真学习德育工作的政策文件,不断提升认识水平,树立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为核心的办学理念。
为了确保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进行,我们继续加强对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研究,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学校德育管理系统。我们建立了学校、社会、班级三级管理网络,明确德育管理的职责。德育领导小组由校长、法制副校长、大队辅导员和班主任组成,形成了从校长到班级的垂直联系,确保学校德育工作指挥灵活、步调一致、信息畅通。这种组织机构的建立保证了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明确工作职责,调动每位德育工作者的积极*。德育组织必须明确学校各类人员在德育工作中的职责,以调动广大德育工作者的积极*、主动*和创造*。我们通过统一认识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小学德育纲要》等文件,建立和落实德育工作目标及工作步骤,使每位工作者既明确自己的责任,又有一定的职权范围和利益。此外,我们还调动班主任教师加强班级管理的积极*,以及各科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积极*,确保整体的工作落实。
三、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充分发挥环境的育人作用。校园环境建设是学校精神文明的窗口,也是日常德育的载体。通过创建优美的环境氛围和高雅的校园文化,我们努力发挥环境对学生的育人作用。学校拥有宣传栏、黑板报、广播站、阅览室、少先队活动室等完善的教育阵地,借助《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等标志,使每一处都成为无声的语言,潜移默化地向学生传递爱国主义和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
四、德育活动序列化、多样化。我们根据教育的主题和常规教育的内容,有计划地安排各种德育活动,使教育内容形成系列化、多样化。通过重大节日展开形式生动活泼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如教师节前后,让学生自己制作小礼物送给老师,与家长一起开展尊师活动。在课堂中以诗歌、小品或合唱的形式歌颂祖国,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农具展览,了解家乡的历史,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他们在长大后为家乡的建设贡献力量。
这些措施共同构建了一个有序、积极、多元的德育体系,确保了学校德育工作的高效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