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抱歉。在大家都已经在谈论《倾城》的时候,我昨天才将《伊甸园》看完。
每次买到希的书之后,都要隔很长一段时间才鼓得起勇气看。《伊甸园》刚出的时候就已经买到了,可是直到昨天,才真正地把它看完。
这是唯一一本,没有让我哭的、灵感的书。
或许甚至连哭的冲动都没有。
不是因为它不够感人,而是……它的感染力太大,大到让我只一味地为书中某个人抱不平,感到的是气愤,而不是伤感。
而那个人是——安夏。
我好迷茫,到底尹翌对谁才是真正的爱?我知道这个问题或许有点无聊,但是我真的困惑了。
如果爱安夏,为什么不努力争取跟安夏的幸福?
如果爱安夏,为什么还要去保护沐槿而伤害安夏?
如果爱安夏,为什么没有从他口中听到对安夏的那三个字?
综观全书,最可悲的人物无疑只有安夏。
尹翌死了,他可以在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后含笑而逝,一走了之。再也没有任何遗憾,因为……他走了。
楚湛在美国,虽然他一手酿成了那场无法挽回的错,但是,他最后被尹翌救赎了,所以那些愧疚可以被他深深地埋进心底——
沐槿失忆了,她可以忘掉那些痛苦的过去,忘了一切的不愉快,在旁人眼里,做一张白纸,一张纯洁到如雪的白纸。
陆桐虽然失去了心爱的安朵,但他在最后还是让安朵明白了,自己真正的心意。我相信安朵也了解到了陆桐真正的想法,所以才会毫不犹疑地去死。
但是……
最可怜、最可悲、最孤独的……
是她——
安夏。
从来不会长大,从来没有想过长大,因为一直依赖着三个好友,一直很安心,一直天真地相信着所有事都不会改变,一直以最真诚的心去面对最黑暗的世界。即使被背叛,即使被伤害,但是……她的心里仍充满着希望,最纯洁、最清澈的希望。
最后,当所有人都离开了她,当所有事都把她逼到近乎疯狂,她毅然地选择了要长大——因为她知道,再也没有人,可以让她依赖了。她要一个人承担下所有的痛苦——
尹翌的死,楚湛的走,沐槿的失忆,陆桐的离开,安朵的逝世。
其实——她才是最可怜的那个人吧!
有的时候,我觉得他们真的好可恶。
尹翌义无反顾地站到沐槿的身旁,无视了安夏的痛苦。
沐槿毫不犹疑地选择了接受尹翌的帮助,不但不给安夏任何解释,反而要安夏主动和好。
我气愤、气愤身为好友的她,居然背叛了自己最最可贵的知己!想当初,一个误会,她以为楚湛和安夏之间有瓜葛,她的反应是怎样激烈!?那只是一个误会,她都可以急得跺脚,可以否决跟安夏所有的情谊。但是,现在呢?她却接受着尹翌的帮助,伤害着安夏!
……
其他的我不说了。或许还有很多没有说的,或许还有很多没有想到的,但是,就暂且止祝
我……不喜欢如此的结局。
因为,看得很累。
希用了所有精力去写这本书,我也用了所有精力去看这本书。
最后筋疲力尽……
脑子里,始终都是安夏那张天真无邪的面孔……
很痛心。
痛心到,已经不想流泪了……
圣经故事:伊甸园和原罪2
亚当和夏娃就这样在伊甸乐园中幸福地生活着,履行着上帝分配的工作。以下是小编J.L分享的圣经故事:伊甸园和原罪,更多佛学经文阅读请关注应届毕业生文学网。
伊甸园
造人,是上帝最后的也是最神圣的一项工作。最初的时候,天上尚未降下雨水,地上却有雾气蒸腾,滋生植物,滋润大地。上帝便用泥土造人,在泥坯的鼻中吹人生命的气息,就创造出了有灵的活人。上帝给他起名叫亚当。但那时的亚当是孤独的,上帝决心为他造一个配偶,便在他沉睡之际取下他一根肋骨,又把肉合起来。上帝用这根肋骨造成了一个女人,取名叫夏娃。
上帝把夏娃领到亚当跟前,亚当立刻意识到这个女人与自己生命的联系,他心中充满了快慰和满意,脱口便说:"这是我骨中的骨,肉中的肉啊!可以称她为女人,因为他是从男人身上取出来的。"男人和女人原本是一体,因此男人和女人长大以后都要离开父母,与对方结合,二人成为一体。
亚当的含义是"人",夏娃的含义是"生命之母"。他们是中东和西方人传说中人类的生命之初,是人类原始的父亲和母亲,是人类的始祖。
上帝在东方的伊甸,为亚当和夏娃造了一个乐园。那里地上撒满金子、珍珠、红玛瑙,各种树木从地里长出来,开满各种奇花异卉,非常好看;树上的果子还可以作为食物。园子当中还有生命树和分别善恶树。还有河水在园中淙淙流淌,滋润大地。河水分成四道环绕伊甸:第一条河叫比逊,环绕哈胖拉全地;第二条河叫基训,环绕古实全地;第三条河叫希底结,从亚述旁边流。
过;第四条河就是伯拉河。作为上帝的恩赐,天不下雨而五谷丰登。
上帝让亚当和夏娃住在伊甸园中,让他们修葺并看守这个乐园。上帝吩咐他们说:"园中各样树上的果子你们可以随意吃。只是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你们不可吃,因为你吃的日子必死。"
亚当和夏娃*着绝美的形体,品尝着甘美的果实。他们或款款散步,或悠然躺卧,信口给各种各样的动植物取名:地上的.走兽、天空的飞鸟、园中的嘉树;田野的鲜花。
他们就这样在伊甸乐园中幸福地生活着,履行着上帝分配的工作。(创2:8一2:25)
原罪
伊甸园中有棵禁止享用的果树,叫分辨善恶树,是上帝为考验人的信心而设置的。据说撒旦原是上帝的天使,后来堕落成为魔鬼和恶灵的首领。有一天,他以蛇的形状向夏蛙显现,并以十分狡诈的口吻试探夏娃说:"上帝岂是真说不许你们吃园中所有树上的果子么?!"
传说蛇最初人身长尾,还有一对漂亮的翅膀,能在空中飞翔,长得非常美丽;那时候所有的动物都很温驯善良,只有蛇因为有恶灵附体,非常狡猾。蛇从空中飞落到地面,从地上立起身子来与夏娃说话,形状有点象个大问号。疑问在夏娃心中萌动了。夏娃虽然有些动心,但信心的根基井没有动摇。她如实地转达了上帝的诫命:"园中树上的果子我们可以吃,唯有园当中的那棵树上的果子,上帝说:不可以吃,也不能摸,免得你们死。"撒旦听出夏娃口气中的丝微犹豫,他扬扬翅膀展开了攻势:"你们不一定死,因为上帝知道你们吃了果子。眼睛就亮了,你们便和上帝一样知道善恶了。"
夏娃见那树上的果子非常鲜嫩光洁,悦人眼目,惹人心爱,比她吃过的任何果子都要好。她听说吃了它还可以具有与上帝一样的智慧。她纯洁天真的心理天平倾斜了,上帝的告诫被抛到九霄云外。她终于伸手摘了那本来禁止人摘的果子,吃了下去;她又给了亚当,亚当也吃了。
两颗果子好象强力剂注入了混饨蒙昧的两颗心。二人的精神世界顿时澄清了,明晰了,他们的眼睛明亮了。他们开始分辨物我,产生了"自我"的概念,他们无比沮丧地发现,自己*着身体,是羞耻的事情。于是他们用无花果的叶子为自己编织了裙子,来掩饰下体。
上帝造人以后,这是人第一次违背上帝的命令,因而犯下了必须世代救赎的罪孽,称为原罪。意即原初的,与生俱来的罪。
伊利克读后感3
《伊利亚特》读后感
《伊利亚特》是古希腊文学中最经典的作品之一,全篇24卷,15693行。这部作品最初以口头传承的方式在民间流传,后由具备出*艺术才能的荷马编写成了具有统一思想和完整艺术结构的史诗。荷马生活在公元前9至8世纪,是一位民间歌手,也被称为“行吟诗人”。史诗是古希腊文学的主要表达形式,其内容围绕特定战争环境展开。在古希腊人的观念中,一切都受神的旨意支配,战争也不例外。因此,史诗中的情节往往以神和人两条线索展开,将神话和现实因素相结合,以客观的叙述方式呈现。
战争的起因是特洛亚王子在希腊逗留期间诱走了斯巴达王后海伦,并带走了大量财宝,点燃了战争的烽火。为了夺回海伦,希腊各部落联合起来,由阿迦门农为统帅,攻打特洛亚,这场战争持续了整整十年。最终,奥德修斯巧妙设计的木马计谋攻破了特洛亚。
在对战争的描写中,作者以旁观者的身份生动地展现了两位英雄——郝克托尔和阿基琉斯在战场上的言行举止。同时,作者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夸张手法来突出这两位英雄的精神风貌。尽管作者对希腊持有偏爱,但对两位英雄都持肯定态度,赞扬他们为部落而战、不畏牺牲的英勇精神。通过阅读本文,我们还可以了解到,在古希腊时代,战争不仅是英雄们为部落而战、展示技艺的机会,同时也因战争的残酷带来各种灾难和忧虑,甚至演变成各部落贵族间为争夺财富和奴隶而进行的掠夺行为。
郝克托尔*格内向稳重,处事冷静,富有人情味。他曾与阿基琉斯相约,无论胜败,都应将战败者的尸体交还给死者家属,不加侮辱,给予家属安慰。然而,相比之下,阿基琉斯显得过于自负、任*而固执。面对郝克托尔的提议,他凶狠地回应说战争中不存在仁义,甚至在郝克托尔战死后,还残忍地对待他的尸体,这展现了他的傲慢和残忍。
通过这些角*的对比,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示。现实生活中,竞争日益激烈,成功者称王,失败者则成为寇。然而,如果我们都像阿基琉斯那样怀有仇恨之心对待曾战胜过我们、又被我们击败的人,那么善良将被泯灭,宽容将不复存在。给予别人机会,也是给自己一个机会。在竞争中,我们应将对手视为挑战者,而不是敌人。只有通过智慧和能力的较量,才能实现双赢,这才是真正的人生之战。
PS:这篇读后感让我产生了一些思考。在某些情况下,给予他人机会是否意味着我们自己失去了机会?或许,给予对手机会,是在等待他们东山再起,为我们提供一次重新较量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