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学习和聆听专家讲座等环节,我深刻感受到自己见识的增长。我的教学思路变得更加灵活,对自己的教学也有了新的目标和方向:
一、课堂设计要创新
课堂设计必须力求新颖,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且要注重实效*。活动多并不等于有实质内容,课堂气氛热闹并不代表学生能有所收获。教师语言要具备亲和力,充分尊重学生,让他们感到被重视,既是学习上的引导者,又是生活中的朋友。课堂上,教师应起到引导作用,而不是单纯“灌输”知识,教师绝不能在课堂中成为唯一的主角,学生应是课堂的核心。另外,教师的个人修养和素质也需不断提升,这需要通过不断学习、汲取先进经验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确保基本功扎实。
二、小组教学要落实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的教学方式,组内合作,组间竞争,可以促进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责任分工明确又互相依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合作意识与竞争意识,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新课程改革后,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现实中不少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上热闹,实则空洞。举个例子,公开课上,老师出示问题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表面上看,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然而讨论后学生却不知道自己学到了什么,课堂的实效*并未体现,这种做法应在教学中避免。老师还提到,课堂上应利用实践*活动来提升教学的价值,这一点非常值得借鉴。尤其对于农村中学生而言,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较弱,因此在思想品德课中,实践活动尤为重要。思想品德课不像语文、数学等科目可以通过做题和考试来检验学习成果,而是通过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所做的自主选择和行为来体现他们的学习成果。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进行实践体验,才能真正发挥思品课的作用,使“德育无痕”成为现实。
三、课堂教学要创新
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创新和实践能力,避免单纯的传教式教学和死记硬背。”因此,作为思想品德教师,在课堂上我们应大胆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让他们真正喜欢上思想品德课,从而提升他们的思想品德素质。
总的来说,通过这次培训,我收获颇多。新课程改革的道路虽然漫长,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向同仁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推动自身的成长,使课堂教学逐渐成熟。正如诗中所说:“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亲爱的同事们,让我们带着自信和梦想,在课改的路上,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携手前行!
远程培训学习总结2
我有幸参加了新时期班主任的网络培训,深感荣幸。通过认真聆听教师在线授课并积极参与讨论,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作为一名班主任,在新时代背景下,工作不仅要具备一定的技巧,还需要相应的素质。以下是我在学习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远程班主任培训充分运用了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广泛地利用网络平台,学员通过在线观看教学视频来学习。教育专家为我们讲解专题内容,引导班主任关注新的形势,发现新问题,探索新策略,并积累新的经验。这种培训帮助班主任明确了工作职责和任务,掌握了科学的工作方法,提升了我们的组织、协调与指导等能力,以及综合素养。
其次,另一个让我深刻体会到的感受是,在班主任管理过程中,尤其是解决实际问题时,真情和真爱是十分有效的良方。这种“爱”是一种尊重的爱,是理解、信任和*的爱;“情”则是指在班级管理中投入自己的感情,真正展现教学魅力。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真正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只有发自内心的教育,才能触动内心深处。”这句话让我们明白,教育离不开情感的投入。作为班主任,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成为他们可以无所不谈的朋友。在日常管理中,要减少训斥和愤怒,更多地采取开导、克制和表扬的方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犯错,此时他们最需要的不是惩罚,而是关爱和理解。
总之,通过这次远程培训,我不仅学到了很多实用的教育方法,还意识到了自己在过去工作中的不足和失误。作为新时代的班主任,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智力发展,还要注重他们的道德建设。这是新时期对班主任的基本要求。专家们精彩的讲座既切实可行,又帮助我们一线班主任解决了不少教育教学中的困惑。
经过这次学习,我更加明确了新时期班主任的应具备的条件。他们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管理经验,还应具备不断创新的能力,与时俱进,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掌握教育和管理科学,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并运用现代教育思想和科学的管理理论,创新*地开展班级工作,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
远程培训学习总结3
一、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刻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切实转变教学观念。过去,我在语文教学中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未能充分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且过于注重学科知识体系。通过这次培训,我建立了新的教育理念,致力于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方位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鼓励学生主动学习,拓展学习与应用的领域,强化跨学科、生活联系和探究式学习,从而帮助学生获得适应现代社会的终身语文能力。
二、在讲授新课程时,应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内容,理清教材编写意图及其体系特点,弄清教材与《课程标准》以及各学科教材之间的内在联系。要分析新旧教材的差异与联系,了解教材的改进、教法的变化,以及教学上的创新和进步。这样,在备课和课堂教学中,可以更准确地设定教学重点,确保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进而有效实施语文教学。
三、在准确理解教材编写理念的基础上,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创造*地选择和运用教材中的各种设计,并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如启发式、讨论式、师生互动等,改进课堂教学。同时,积极开发课堂内外的学习资源,跨学科整合,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升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
此外,我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扩大阅读范围,增强他们在各种场合学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与各类课改活动,全面提升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