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网(T262)写作素材 >历史典故

一、睡中思

名家构思拾趣

“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在写作前会先磨墨,再卧床,用被子盖住。起床后提笔就写,而不再修改。这种“睡中思”的方式,当时被称为“打腹稿”。至今流传的“腹稿”一词即由此而来。宋代江西诗派的代表人物师道,每当外出游览有了灵感,就会急匆匆地回家,卧于榻上,蒙头沉思,称之为“吟榻”。此时,家中不能有任何响动,甚至连猫狗都必须赶出去。直到他完成诗作,家中生活才能恢复正常。

二、闹中思

宋代大学士杨大年,每逢作文,便与门人宾客饮酒下棋。在欢笑中构思,反而不会“走神”,并不时用小方格纸写出,让门人抄录。清代的毛西河家境贫寒,外屋是私塾,他一边回答学生问题,一边批改作业,一边与里屋的夫人争吵,一边构思文章。尽管如此,他的文章却写得极为出*。

三、坐中思

鲁迅先生在写作前,常常在饭前或饭后半倚藤椅,双目微闭,一言不发。据许广平回忆,只要看到先生起身走动说话,就表明他胸有成竹了。当代著名散文家郭风,写作必须坐在家里那张古老的木桌前构思。一坐到那儿,灵感仿佛就会降临。因此,几十年来,那张旧书桌一直伴随着他。他每天晚上八点左右入睡,清晨四点起床写作,成为多年不变的习惯。

四、话中思

当代著名国画家石鲁,在构思作画前,常常邀约知心好友闲聊,一边磨墨,一边古今中外、海阔天空地谈话。直到夜深人静,客人告辞,构思也便成熟,这才挥笔作画。往往一挥而就,达到“忽然兴致风雨来,笔飞墨走精灵出”的超然境界。

五、醉中思

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一生嗜酒,且每饮必醉。醉后又能吟出好诗。他不少名诗都是醉酒而作,“斗酒诗百篇”的佳话便由此而来。唐代著名书法家张旭,被人尊称为“草圣”。他也嗜好饮酒,并在酒后写出一手好字,正如杜甫称赞的“挥毫落纸如云烟”。

六、玩中思

南北朝诗人王筠,热爱葫芦,写诗也离不开葫芦。每当构思时,他便向葫芦中注水,水满后倒掉再注,循环往复。一旦掷葫芦于地,诗已成竹在胸,下笔立就。五代南唐的卢郢,爱好石球。他在写作时,常拿一个重达百斤的石球玩耍。一旦构思成文,便掷下石球,由自己口授,小吏笔录,片刻便写成一篇文章。

构思作文2

  这个星期我过得平淡无奇,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我每天都要去上补习班,但是关于补习班的作文已经写过了,可是这周的网络作文我写什么呢,我绞尽脑汁都没有想出来。

  我去房间问妈妈:“妈妈,这个星期我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我网络作文该写什么呀?”妈妈回答我:“作文就是要通过观察,把一些小事写得更加具体,加上你的语言、感想就行了,你昨天不是和爸爸一起看了里约奥运会的开幕式吗,你就写你觉得最精彩的那部分。”“可是我没有看完呀”我说:“那怎么写具体呢?”

  妈妈教我的这个例子,我不会写,我又在手机上看了看别人写的日记,想给自己找点灵感,可我还是一点头绪都没有,我在作文书上,也没找到合适的例子。

  妈妈走过来温柔地说:“那你今天就把你是怎么寻找作文题材的写出来吧,这也可以写得很好的。”我回答道:“对哦,我怎么没有想到呢。”

  我以后要多观察生活啊。

弥勒佛拾趣对联范文3

弥勒佛,他坦胸露肚,笑口常开,既慈祥又有趣,深得民间喜爱。关于他的传说佳话,车装船载,既令人捧腹,又叫人深思。他那千年不变的肖像,塑成或泥或铁或铜或大或小的造型,供奉在寺庙里、人家中。历代文人雅士更在它面前留下了不少妙联佳对,包蕴着极为精湛的语言艺术,内涵丰富的寓意,抒发着浓厚的情感。这些饶有情趣的楹联,早以超越他本身作为佛像存在的意义,而成为—种人生态度的象征,给滚滚红尘里的芸芸众生以深深的启迪。

*潭柘寺弥勒佛龛两边的对联大概要算最有名的:“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这副对联,把个弥勒佛的形象勾画得淋漓尽致,风趣雅致,同时,又是文人洒脱的一种思想再现,妙语解颐,让人在焦头烂额之际,也颇有点轻松感。

峨嵋山上有一个叫灵岩寺的寺院,也有弥勒佛一尊,其对联为:“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于人何所不容。”与*对联有异曲同工之妙,更重要的是它蕴含着人生哲理,告诉世人要达观,有气度,当然,要能做到这一点,又是需要有极好的修养。

台*南开元寺里有关弥勒佛的对联是:“大肚皮千人共见,何所有,何所不有;开口笑几时休息,无一言,无一可言。”是啊,本是无,无一言,这是一种看透弥勒佛的冷漠,故而福州鼓山涌泉寺有联问弥勒:“手中只一金元,你也来,他也来,不知给谁是好;心中无半点事,朝来拜,夕来拜,究竟为何理由?”此联无论是对弥勒佛的犯愁,还是对那种明知为泥胎,还缘何来拜的嘲讽,貌似不解,实际上却是透彻的领悟,表现出的正是人们摆脱不掉世俗的一种困扰。

成都文殊院大王殿里,弥勒佛龛前挂的对联为:“大肚包罗,现前住位兜率主;微笑圆融,当来出世弥勒尊。”(“兜率”是梵语译音,意为“知足常乐”,佛典上说的真谛)因为他大肚能容,包罗万象,故成为兜率天的主宰,而他态度随和,道法圆通,故能出生世上就成佛称尊。这不是告戒人们该怎样为人处世吗?

山东济南千佛寺的弥勒佛对联为:“笑到几时方合口;坐来无日不开怀。”这则对联是历代文人感兴趣的话题。它幽默含蓄,把古代文人那种愤世疾俗的傲气,与世无争的思想,用俏皮话的形式表达出来,亦庄亦谐。与此相映成趣的是四川乐山凌云山山门关的弥勒佛对联:“笑古笑今,笑东笑西,笑南笑北,笑来笑去,笑自己原来无知无识;观天观地,观日观月,观上观下,观他人总是有高有低。”这种模拟弥勒佛的自嘲,分明又透出一种认识他人与认识自己的清醒。在庄严的佛殿上出现了这么诙谐的文字,不能不说是有趣的,同时,又情不自禁地会为古代文人的机智、风趣而拍手叫好。

还值得一提的是禅宗南派发祥地的南华寺:天王殿弥勒佛,此佛面对山门,席地而坐,肩搭布袋,手托瓦钵,龛前的对联是:“日日携空布袋,少米无钱,却剩得大肚空肠,不知众擅越,信心时将何物供养;年年坐冷山门,接张迎李,总见它欢天喜地,试问这头陀,得意处有什么来由?”这是善男信女虔诚崇佛的口吻吗?非也,它表达再清楚不过的是那些洞察世事,颇不得志,又饱尝人间冷暖的文人雅士在失意时缘物抒怀的满腹牢骚,而这对千年以后的人们,是不是也意味着什么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