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1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x5+x5=x10b、x5x5=x10c、(x5)5=x10d、x20÷x2=x10
2、下列说法中的不正确的是()
a、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b、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相等
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d、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3、图中所示的几个图形是*通用的交通标志。其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4、有10张分别写着0至9的大小完全相同的数字卡片,将它们背面朝上洗匀后任意抽出一张,结果抽到了数字6的概率为()
a、b、c、d、1
5、下列多项式乘法中,可以用平方差公式计算的是()
a、(2a+b)(2a-3b)b、(x+1)(1+x)c、(x-2y)(x+2y)d、(-x-y)(x+y)
6有两根木棒,长分别是40?和50?,若要钉成一个三角形木架,则下列四根木棒应
取()a、10?的木棒b、40?的木棒c、90?的木棒d、100?的木棒
7、如下图,若m∥n,∠1=105°,则∠2=()
a、55°b、60°c、65°d、75°
8、小狗在如图所示的方砖上走来走去,随意停在黑*方砖上的概率为()
a、b、c、d、
9、如图,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打碎成了三块,现在要到玻璃店去配一块完全一样的玻璃,
最省事的办法是().a、带①去b、带②去c、带③去d、带①和②去
10、我国西部干旱缺水,在全国开展献爱心、建母亲水窖的活动,如图是某母亲水窖的横断面示意图,如果这个母亲水窖以固定的流量注水下面能大致表示水的深度h和时间t之间的关系的图象是().
二、填空题
1、计算(-2xy3z2)4=;
2、在△abc中,如果∠a:∠b:∠c=1:2:3,按角分,这是一个三角形.
3、把0.000056用科学计数法表示为________
4、单项选择题中,当你遇到一道有4个备选*而且你还不会做的情况下,那么你答对的概率是.
5、如果∠1与∠2互为余角,∠1=72,∠2=,若∠3=∠1,则∠3的补角.
6、如图,ae=ad,请你添加一个条件: 或 ,使△abe≌△acd
7、如图,b、c、d三点共线,ce∥ab,∠1=51°,∠2=46°,则∠a=°,∠b=°.
8、一盒装有5个红球,3个黄球和2个白球,任意摸出一球,摸到______球的可能*较大,摸到________*球的可能*较小.
三、解答题
1、计算:
(1)(3x+2)-2(x2-x+2)(2)(a+b)2-(a-b)2
(3) (4)(9x3y2-6x2y+3xy2)÷(-3xy)
2、由16个相同的小正方形拼成的正方形网格,现将其中的两个小正方形涂黑(如图).请你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分别在图中再将两个空白的小正方形涂黑,使它成为轴对称图形.
3、据图填空:如图,已知∠b=∠c,ad=ae,说明ab与ac相等.
解:在△abe和△acd中
∠b=_______()
∠bae=___________()
ae=_____________()
∴△abe≌△acd()
∴ab=ac( )
4、如图,已知在△abc中,∠c=∠abc=2∠a,bd是ac边上的高,
求∠dbc的度数.
5、先化简,再求值:(x+2)(x-2)?x(x-1),其中x=-1.
6、图为一位旅行者在早晨8时从城市出发到郊外所走的路程与时间的变化图.根据图回答问题.
(1)9时,10时30分,12时所走的路程分别是多少?
(2)他休息了多长时间?
(3)他从休息后直至到达目的地这段时间的平
均速度是多少?
7、如图ab、cd相交于点o,ao=do,ac∥db。那么oc与ob相等吗?说明你的理由.
8、如图,在△abc中,已知de是ac的垂直平分线,ab=8,bc=10,求△abd的周长.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试卷测试题2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20分)
1、在-3、-0.5、0、-0.1这四个数中,最小的是()
a、-3b、0c、-0.5
2、压路机的前轮转动一周能压多少路面就是求压路机前轮的()
a.侧面积b.表面积c.体积
3、一个圆柱的体积是12立方厘米,底面积是4平方厘米,高是()厘米。
a、3b、6c、9
4.圆柱体的底面半径扩大3倍,高不变,体积将会扩大()。
a、3倍b、9倍c、6倍
5.一架客机从*飞往上海,飞行速度和所用时间()
a.成正比例b.成反比例c.不成比例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2分)
1、月球表面夜间的平均温度是零下150℃,记作()℃。
2、圆柱有()条高,圆锥有()高。
3、把一个底面周长是6.28分米,高是5分米的圆柱体的侧面沿高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是()分米,宽是()分米。
4、圆柱的侧面积等于(),圆柱的表面积等于()与()之和。
5、如果把学校东边15米处记作(+15)米,那么,(-10)米表示()。
6.圆柱的体积=()×(),用字母表示为()。
7、在一幅地图上标有把它写成数值比例尺的形式是();如果厦门到到福州的距离为360千米,那么在这幅地图上是()厘米。
8、如果y=15x,x和y成()比例;如果y=15x,x和y成()比例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温度0℃就是没有温度。()
3、圆柱的侧面沿高展开会得到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
4、订阅<<小学生数学报>>的份数和钱数不成比例.()
5、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成正比例。()
四.动手*作:(12分)
1、(1)画出三角形向左平移5格后的图形;
(2)画出三角形按2:1扩大后的图形。
五.解比例(每题3分,共9分)
(1)8∶30=24∶x(2)36x=484(3)1.5∶2.5=12∶x
五.解决问题.(21分)
1、在比例尺是1:500000的地图上,量得两地间的距离是5厘米,两地间的实际距离是多少?(5分)
2.一根圆柱形木料,底面积为75平方厘米,长90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5分)
3.儿童游乐场的门票原来每张30元,“春节”期间八折优惠,刘老师一家3口去游乐场玩,购买门票一共能省多少元?(5分)
4.一间房子要用方砖铺地,用边长是4分米的方砖,需用96块,如果改用面积是20平方分米的方砖,需用多少块?(用比例解)(6分)
八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考试知识点汇总3
一.不等关系
※1.一般地,用符号(或),(或)连接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2.准确翻译不等式,正确理解非负数、不小于等数学术语.
非负数:大于等于0(0)、0和正数、不小于0
非正数:小于等于0(0)、0和负数、不大于0
二.不等式的基本*质
※1.掌握不等式的基本*质,并会灵活运用:
(1)不等式的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即:如果ab,那么a+cb+c,a-cb-c.
(2)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即如果ab,并且c0,那么acbc,.
(3)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即:如果ab,并且c0,那么ac
※2.比较大小:(a、b分别表示两个实数或整式)
一般地:
如果ab,那么a-b是正数;反过来,如果a-b是正数,那么a
如果a=b,那么a-b等于0;反过来,如果a-b等于0,那么a=b;
如果a
即:
ab,则a-b0
a=b,则a-b=0
a
(由此可见,要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只要考察它们的差就可以了.
三.不等式的解集:
※1.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一个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求不等式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
※2.不等式的解可以有无数多个,一般是在某个范围内的所有数.
※3.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的表示:
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时,要确定边界和方向:
①定点:有等号的是实心圆点,无等号的是空心圆圈;
②方向:大向右,小向左
四.一元一次不等式:
※1.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含未知数的式子是整式,未知数的次数是1.像这样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
※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过程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类似,特别要注意,当不等式两边都乘以一个负数时,不等号要改变方向.
※3.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步骤:
①去分母;
②去括号;
③移项;
④合并同类项;
⑤系数化为1(注意不等号方向改变的问题)
※4.不等式应用的探索(利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列不等式解应用题基本步骤与列方程解应用题相类似,即:
①审:认真审题,找出题中的不等关系,要抓住题中的关键字眼,如大于、小于、不大于、不小于等含义;
②设:设出适当的未知数;
③列:根据题中的不等关系,列出不等式;
④解:解出所列的不等式的解集;
⑤答:写出*,并检验*是否符合题意.
五.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
六.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1.定义:由含有一个相同未知数的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2.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不等式组的解集.
如果这些不等式的解集无公共部分,就说这个不等式组无解.
几个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通常是利用数轴来确定.
※3.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步骤:
(1)分别求出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
(2)利用数轴求出这些解集的公共部分,
(3)写出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
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的四种情况(a、b为实数,且a
(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中间找;大大小小无解)
第二章分解因式
一.分解因式
※1.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
※2.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是互逆关系.
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区别和联系:
(1)整式乘法是把几个整式相乘,化为一个多项式;
(2)因式分解是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因式相乘.
二.提公共因式法
※1.如果一个多项式的各项含有公因式,那么就可以把这个公因式提出来,从而将多项式化成两个因式乘积的形式.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提公因式法.
※2.概念内涵:
(1)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应当是积
(2)公因式可能是单项式,也可能是多项式;
(3)提公因式法的理论依据是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ab+ac=a(b+c)
(1)注意项的符号与幂指数是否搞错;
(2)公因式是否提彻底;
(3)多项式中某一项恰为公因式,提出后,括号中这一项为+1,不漏掉.
三.运用公式法
※1.如果把乘法公式反过来,就可以用来把某些多项式分解因式.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运用公式法.
※2.主要公式:
(1)平方差公式:
①应是二项式或视作二项式的多项式;
②二项式的每项(不含符号)都是一个单项式(或多项式)的平方;
③二项是异号.
(2)完全平方公式:
①应是三项式;
②其中两项同号,且各为一整式的平方;
③还有一项可正负,且它是前两项幂的底数乘积的2倍.
※5.因式分解的思路与解题步骤:
(1)先看各项有没有公因式,若有,则先提取公因式;
(2)再看能否使用公式法;
(3)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必须是几个整式的乘积;
(4)因式分解的结果必须进行到每个因式在有理数范围内不能再分解为止.
第三章分式
一.分式
※1.两个整数不能整除时,出现了分数;类似地,当两个整式不能整除时,就出现了分式.
整式a除以整式b,可以表示成的形式.如果除式b中含有字母,那么称为分式,对于任意一个分式,分母都不能为零.
※2.进行分数的化简与运算时,常要进行约分和通分,其主要依据是分数的基本*质:
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3.一个分式的分子、分母有公因式时,可以运用分式的基本*质,把这个分式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它的们的公因式,也就是把分子、分母的公因式约去,这叫做约分.
※4.分子与分母没有公因式的分式,叫做最简分式.
二.分式的乘除法法则
两个分式相乘,把分子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子,把分母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母;两个分式相除,把除式的分子和分母颠倒位置后再与被除式相乘(简记为: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三.分式的加减法
※1.分式与分数类似,也可以通分.
根据分式的基本*质,把几个异分母的分式分别化成与原来的分式相等的同分母的分式,叫做分式的通分.
※2.分式的加减法:
分式的加减法与分数的加减法一样,分为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与异分母的分式相加减.
(1)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
(2)异号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变为同分母的分式,然后再加减;
※3.概念内涵:
通分的关键是确定最简分母,其方法如下:
(1)最简公分母的系数,取各分母系数的最小公倍数;
(2)最简公分母的字母,取各分母所有字母的最高次幂的积,
(3)如果分母是多项式,则首先对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
四.分式方程
※1.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
①在方程的两边都乘以最简公分母,约去分母,化成整式方程;
②解这个整式方程;
③把整式方程的根代入原方程检验.
※2.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①审清题意;
②设未知数;
③根据题意找相等关系,列出(分式)方程;
④解方程,并验根;
⑤写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