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女,36岁,大专文化,中*员,现任××镇妇联主席,是一位普通的基层妇联干部,在平凡的岗位上践行了“xxxx”的重要思想,一心一意为妇女群众谋利益,甘当帮助妇女群众排忧解难的知心人。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为民、务实、清廉的新时期妇联干部的光辉篇章,生动体现了党的基层妇联干部的良好形象,集中展示了妇联干部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时代风采。
一、一心为民公朴情。参加工作13年,××一直视广大群众为亲人,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为了妇女,甘做*的“孺子牛”。自xx年接任镇妇联工作以来,她凭着一腔热血,无论是在寒风凛冽的严冬,还是烈日炎炎的盛夏,走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竭尽全力为媳妇群众办实事,坚持不懈为群众办好事,把党的温暖撒向96平方公里的××镇千家万户中,把妇联的关怀送进每一个困难妇女的心坎上,履行了全心全意为*服务的根本宗旨,以公朴的品格,谱写了一曲一心为民的动人篇章。
××村是个远近闻名的水库移民村,人多地少,发展资源不足。通过走访了解,××认为该村妇女想致富,可利用近靠××公路的便利条件,在发展食用菌种植和特*养殖上做文章。于是她在该村召开了全体妇女大会,选中妇女××、××等6名妇女作榜样,进行示范带动,经过一年的努力,这六名妇女不仅全部收回了成本,而且有三名同志年收超过了8千万。××在xx年荣获了××市“双学双比女能手”称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她们的带动下,该村先后有124名妇女搞起了食用菌种植,现已成为拉动××镇经济增长的一大龙头产业。
二、群众冷暖挂心间。××同志最大的特点是平凡而伟大。她没有轰轰烈烈的伟业,也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她做的实事好事,件件贴近老百姓,桩桩为了老百姓,把妇女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为民解困作为第一要事,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正是这看似平凡的小事,密切了党和*与群众的血肉联系,树立了党的妇女干部在群众的良好形象,巩固了党的执政基础,以实际行动为××镇妇女干部树立了典范。
××镇××村××夫妇长期关系紧张,几次闹离婚。××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及时介入,连续20天蹲点××家,与他们夫妻同吃同住同劳动,了解了两人离婚的内在原因,找到了问题的症结——辛勤有余,致富无路。为了忙使他们走上致富路,××同志认真帮他们分析了农村消费水平,和他们俩人的目前的优势项目,把他家发家致富的点子选在了养豆牙上。没有启动资金,××从自己家拿来1000元现金作为××俩口子致富项目的启动资金;没有销路,××又积极帮他们联系机关单位食堂和县城饭店。硬是靠××帮助,才使这个濒临绝境的家庭得到了新生,使这个一穷二白的家庭,成为了今年的“星级文明家庭”。
三、完善镇村妇联网络。为切实把全镇妇联工作扎实搞好,在××同志积极推进妇联工作网络化、本地化、具体化,组织全镇妇女干部,开展了“学、练、创”活动,以此活跃局面、提升水平、推进工作。
一是“学”,即学理论、业务,提高素质。强化“以学为本”、“终身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的意识,努力创建学习型队伍。学习内容主要包括各级文件、领导讲话、业务知识、*、经济、法律知识等。要求成员都要有学习计划、学习笔记、学习体会、交流讨论记录等。大力提倡向同事学、向实践学、向群众学,做到学以致用、学有所成。二是“练”,即练技能、本领,倡导实干。开展业务练兵,强化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微机运用能力、组织能力、驾驶能力等多项训练,全面掌握“说、写、教”的能力。“说”必须达标,做到文明规范,表述清晰准确;“写”必须过关,做到书写规整,表述恰当。三是“创”,即创特*、亮点,谋求突破。把妇女工作继续往深里做、往实里做、往细里做,高标准、严要求,精益求精,不断创造亮点、打造特*、创新局面。并在全县首先把镇村妇联干部的手机电话公开公示,建立个人台帐,建全妇联工作网络,建立档案资料。把各种活动记录、工作情况,定期交流,并组织全镇一季度进行一次检查评比,公开结果,通过各种形式的交流、沟通、切磋,全镇妇联干部形成了干事创业的整体合力,锻造了队伍,树立了形象。风气正、工作硬,成为××镇部门工作的标杆,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树立了妇女干部良好形象。
村干部先进事迹材料2
我叫孟步高,现任祁县城赵镇常家堡村村委主任助理,参加工作已经17个月了,时间过得很快也很充实,在工作的快乐中我时刻牢记自己的责任,全身心地投入农村工作。镇领导也对我们这批大学生村干部格外关怀,经常组织我们学习有关农村的各项政策法规,和如何做好远程教育工作。更体会到了父老乡亲的热情和淳朴,让我在这片土地上有了牵挂,更有了信心。
刚开始,从了解掌握村里的基本情况,到制定工作计划,详细记录工作笔记,会议记录,学习记录,心得体会,工作一步步得以开展。
我们村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平日里村里事情不算多,但是1年来一直保持着每天都上班的优良传统。一到村里我就被村干部们昂扬的斗志和团结的氛围深深打动了,我想了解这个集体,融入这个集体,但是要开展工作,必须从我村实际出发,都说只有沟通才能了解,因此,我经常走街串巷,跟乡亲们聊聊家常,谈谈村里的琐事,看看他们的生活,听听他们的声音,跟他们一同清扫巷道,清除杂草,一同栽下了那充满希望的小树苗,接触多了,他们对我的了解自然也深了,大多数人都叫我“村官”尽管我一再向他们介绍我的名字。现在他们眼中这个大学生村官不是遥不可及的“领导干部”,而是真真切切的生活在他们身边的朋友、小辈,距离短了,感情也就加深了。老远见到我就打招呼,拦住你说咱们村应聘招工的有好多人,咱们的梨花快开了,气候不稳你给学点防冻技术回来,咱们的村委办公服务楼一定要实用……看看我们像不像一家人?这样一来,工作起来就更得心应手了,现在经过我们的讲解劝说,从前有个别因计较个人得失而不支持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声音现在已经叫停,让我更为感动的是,那些曾经甚至有些顽固的村民现在居然全心全意地配合村里的各项工作,成了新农村建设的积极分子了。现在你要是到我们常家堡村,肯定会被一派热火朝天的全民劳动场景所感染,说不定也会忍不住抄起铁锹挖几铲子呢。
村委的办公条件差无论是干部还是群众谁都不去,因而我不用每天打扫、倒水、倒烟灰缸。倒是经常坐大街,跟村民们聊天。原因简单得很,大街上人最多。闲谈中渐渐的混熟了,慢慢的也就知道了村里的大大小小事情,有的还能知道来龙去脉。不是闲的没事干而是想要知道村情*,这得从家长理短中一点点积累。在感受农民热情的同时,总结出农民有“五怕”与“五盼”:怕生病无钱治、灾害突降临、在家无工作、生意老亏本、子女不成才;盼全家身体好、有人进社保、家人都工作、村里多关照、子女有能耐。我也壮志满怀,想干大事,如果不去了解实际情况,不去埋头苦干,而是傻坐着憧憬自己的理想,就会造成小事不想干,大事又不能干的情况,弄不好还会挑起事端。饭要一口一口吃,事情要一点一滴做,我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所以在我们规划好的绿化带上,种树,浇水哪里我都要插一手,虽然浑身很累,但是心情很愉快,“劳动使人快乐”真是一句至理明言。
农村工作,既要懂得融合又要做到*,融合就是真正融入到村干部的队伍里,真正领会一名合格的村干部的含义,真正做好自己的职责,还要和群众融合,减少陌生,缩短距离,真心实意地为大伙儿办实事、办好事。但是也要保持*,我经常思考一些现象和问题,阅读报纸杂志,学习先进的理论,用新的观点去分析农村问题,以便找到更优的解决方法,我很喜欢笛卡尔的名言“我思故我在”,只有思考生命才会有活力,思考我能为农村做什么,怎么做?群众对*在政策、资金、技术、市场、信息等方面的服务需求增多,造成需求与供给相脱节。现在村民不仅要会种田、施肥的村干部,还要有使农民致富的本领能力,为农民提供致富信息,致富门路、致富技术,引导农民走富裕之路的干部。我抱着“动真情、干实事、求实效”的态度去工作,还虚心向农民请教农业知识,我逐渐体会到要想和老百姓打成一片,就不能总以书生的形象出现,要逐渐让他们对读书人的尊敬转变成对“学科学、用科学”的渴望。让更多的村民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只有这样,才能用实用科技换回农民收入的增加。例如.利用网络在网上发布了招商信息,让一些外地商人知道了常家堡村的地热资源情况。还要时刻关注最新的新闻,知道种什么赚钱,做什么赚钱,给老百姓提供最有价值的信息。现在我们的村干部也利用远程教育积极“充电”,为更好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老干部先进事迹3
###,男,1962年11月出生,大学学历,学士学位,1984年参加工作,1990年调入##市##区*法院,先后在经济庭、调解中心担任书记员、助理审判员、审判员职务,在办公室从事法院办公楼的基本建设和维护工作,现任法院*处政工干事。多年来,他无论是在审判岗位还是在行政管理岗位上都能够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特别是在老干部管理服务过程中,用真情和爱心从*上、生活上关心、帮助老干部,以实际行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02年9月,他被院党组安排到*处工作,在这两年多的老干部管理服务工作中,他的体会是:要做好老干部工作,最重要的是真心热爱这项工作,尊重老干部过去在审判岗位上的贡献、经验,要像对待自己的父母那样真情对待离退休干部,尊敬和爱护他们,理解和关心他们。*上关心老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按照从*上关心老干部的要求,保证离退休干部*坚定、思想常新,落实好老干部的*待遇,他负责为每一位老干部征订了《##晚报》、《*法院报》、《*员》等报刊杂志,并针对当前老干部年岁普遍增高,居住分散,行动不便的特点,将老干部的家庭住址及通讯方式登记造册,并统一办理了送报上门服务,极大地满足了老干部*学习的需要。每逢法院有重大活动,他不厌其烦地通过电话的方式及时通知老干部参加,每通一次电话他都会给老干部送去一句问候、一片关心、一份祝福。他还安排老干部每年参加一次院里召开的党员大会,从*上关心、爱护老干部,使老干部充分行使党员的权力。他利用每月老干部来院活动的机会,向老干部通报法院的人事、*变动等重大事项,介绍法院的近况,让老干部对法院工作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同时,注意观察参加活动的老干部人数,留心他们的言行,以此来了解和掌握老干部的思想和身体状况;主动向老干部征求意见,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做到及时报请领导,及时反馈信息,在院党组和老干部之间较好地起到了桥梁和纽带作用。曾经有一段时间,老干部对法院的意见较之以前多了起来,电话和来院质询待遇的多了起来。针对这种情况,他在主任的带领指导下,通过走访和找个别老干部谈心,了解到老干部思想和情绪上产生变化的原因,一是由于离退休老干部领取*的形式发生了变化,来法院的机会少了,对法院的情况了解的少了,老干部彼此见面的机会少了,因而出现了孤独感;二是由于干部交流,院长、副院长相继变动,老干部对新任领导不了解,担心对老干部的政策有变。原因找到了,这时,恰逢区委老干部局刘局长带队来法院调研老干部工作,听取了法院老干部工作的情况汇报,并提出了具体指导意见。随后,他一方面向院党组汇报情况,另一方面想方设法,打消老干部的思想顾虑。在院党组的支持下,他安排老干部参加由法院专为他们组织的一次集体活动,在活动中,他热情周到地为老干部服务,及时准确地把院党组对老干部的关怀传递给他们,和他们唠家常,谈论法院的过去和现在,共同展望法院的将来,转变老干部的思想认识,他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和政策宣讲真情地感动了老干部,他的爱心也赢得了老干部对在职干部工作的支持,使老干部从思想深处打消了顾虑。现在,老干部除参加区老干部局组织的大型集体活动外,法院由每年组织1次大型集体活动增加为2次,每月一次活动日,健身室、球类室、*室、图书室、阅览室全部向老干部开放。从此,又重新看到了老干部满意、自豪的笑脸,感受到了他们快乐、舒畅的心情。生活上照顾我院现有离退休老干部及离岗人员23人,其中:离休干部2人,退休干部19人,离岗休息2人;享受局级待遇的2人,处级待遇的19人,科级待遇的2人;年龄在80岁以上的1人,70~80岁之间的有5人,60~70岁之间的有13人。他们在西岗区法院的建设和发展中曾埋头苦干、辛勤工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理应得到回报,享受西岗区法院的发展所带来的丰硕成果。正因为有了他们昨日的辉煌,才有西岗法院今天的灿烂。因此,在生活上更要照顾好老干部,做到真情服
1、与老干部家属建立联系,在老干部生病时,第一时间掌握老干部的病情及所住医院,及时通知领导并到医院看望老干部,提供尽可能的帮助。两年来,先后到医院看望老干部14人次,发放慰问金7000余元。
2、为老干部办理生日购物卡,为66岁、74岁、85岁的老干部举行生日宴会,邀请全体老干部参加,让老干部时刻感受到党的温暖和全体干警对他们的关心、爱护。
3、精心安排离退休干部参加由法院出资组织的大型集体活动,让老干部感受“大##”、“新西岗”建设带来的丰硕成果。
4、积极参与、配合老干部局举办的大型集体活动,以便更好地照顾好老干部的衣、食、住、行。
5、联系、安排好领导走访日程,坚持院党组成员年终走访老干部制度不动摇,通过走访,使院领导全面了解和掌握老干部各方面情况,拉近了院领导与离退休老干部之间的距离,便于院领导与离退休老干部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两年多来共安排走访70余人次,发放慰问金5万余元。
6、每个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五为老干部来院活动日,为他们提供一个定期交流、互动、聚餐的良好氛围和温馨环境,对居住较远、行动不便、年老体弱的老干部安排车辆,定时接送,尽可能多地召集老干部,让他们感受到融合在西岗区法院大家庭中的幸福和快乐。2002年至今,我院有两位老干部相继去世。在他们患病期间,他曾多次代表院党组到医院看望他们,送去院党组对他们的关怀。去世后,他安排党组成员及时到医院或家里走访慰问家属,提供尽可能的帮助,配合家属料理好老干部的后事,安顿好家属,为家属解决实际困难。其中有一位老干部去世后,当年的采暖费没有着落,家属遵照这位老干部的遗嘱,不向法院谈条件、提要求,不让法院为难。他得知后,被这位老干部和家属的言行及大度所感动,立即查阅文件,主动咨询有关部门,联系财务部门,特事特办,在不违反政策、原则的前提下,合情合理地帮助解决了采暖费问题。几年来,他在区委的正确领导、法院党组的关心和帮助下,奋发进取、开拓创新,在平凡的岗位上心系群众,立足本职岗位,努力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提高行政管理工作能力和为*服务的能力,充分发挥*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受到领导和同志们的好评。他先后曾荣立##市法院系统个人三等功,公务员嘉奖,西岗法院先进个人,2004年被*##市委组织部、*##市委老干部局授予##市老干部工作2003-2004年度先进个人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