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导入活动
师:(播放音乐片段)小朋友们,仔细听!听到了什么声音?(幼儿自由表达)
师:(再次播放音乐片段)有几只猴子在床上跳?发生了什么事?(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将相应数量的猴子图片展示在板上,并对应唱出歌词。例如,当幼儿说“三只猴子”时,教师就贴出三只猴子的图片,并唱“三只猴子在床上跳”。)妈妈是怎么说的?
师:这首歌的名字叫做《三只猴子》。它们跳啊跳,头上都摔包了,真奇怪,为什么要在床上跳呢?
2. 熟悉音乐旋律和节奏
师:在床上跳好像很好玩,但是小猴子们跳的时候摔倒了。如果我们也想玩跳床游戏,可以试试有节奏地跳,这样就不会摔倒了,对不对?
1) 播放音乐前两段,幼儿自由发挥,按照自己的节奏跳跃。
师:你们比小猴子聪明多了,你们这样跳很安全!你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节奏。现在我们来试试新的节奏,每句话跳四下,好吗?
2)播放音乐第一段,引导全体幼儿按照“××××”的节奏跳跃。
师:我们再跳一遍!这次我们玩个更有趣的游戏,三只小猴子一起跳!快去找你的好朋友,一起变成三只小猴子,手拉手跳起来!
3)教师清唱歌曲,幼儿分成三人一组,按照“××××”的节奏跳跃。
师:太棒了!现在你们可以用这个节奏去蹦蹦床上玩了。接下来挑战更高难度,先和你的朋友们坐在一起,我们换成“×××××”的节奏来跳。“××”这一拍要拍几下?两下比一下快还是慢?我们先用手试试看。
4)教师清唱歌曲,邀请一位幼儿示范新的节奏。
师:你真厉害,一定不会摔倒!谁想和他一起去跳?想去的就排在他后面,可别摔倒了!(教师清唱第一段)现在和你的朋友们变成三只小猴子,准备好了吗?(教师再次清唱第一段)
3. 幼儿分组自由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师:“×××××”这样跳可以吗?那“×××××”呢?现在请小猴子们三个三个一组到后面的桌子前,自己编排一个节奏练习一下。开始吧!(播放音乐)
师:练习得怎么样了?现在老师想请两组小朋友来表演一下你们自己编排的节奏。
4. 结束活动
师:小朋友们真棒!因为你们都很有节奏地跳跃,所以都没有摔倒,保证了自己的安全。还记得这首歌是怎么唱的吗?我们来试一试。
师:(播放歌曲最后一段)最后这三只猴子去哪里了呢?我们一起去医院看看它们吧?
《三只猴子》教学反思2
导语: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视之。现在很多教师会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来反观自己的得失,通过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来提高教学反思的质量。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三只猴子》教学反思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三只猴子》是一首简单、有趣、又有教育意义的歌曲。它表现了小猴在床上蹦蹦跳跳以及摔了跟斗的情形。这种情形与幼儿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很容易引起共鸣。
活动初,我以“猴子”为话题让幼儿自由说说自己所认识的猴子,很多幼儿都告诉我猴子很调皮、很活泼、很聪明、爱捣蛋等等。看到幼儿都已对“猴子”有了一定的认识,我便出示与歌曲有关的系列图片,并告诉幼儿我们今天要学的歌曲就藏在图片中。首先,我将问题抛给幼儿: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内容,很多幼儿都说出了自己观察到的东西,例如:有的幼儿说看到了三只猴子在床上跳,妈妈很着急,汗都流下来了;有的幼儿说看见第二张图少了一只猴子,并猜测猴子是从床上摔下来进医院了;有的幼儿发现每一张图都会少一只猴子,最后那张图一只猴子都没有了等等。于是,我范唱歌曲并让幼儿认真倾听,让幼儿用自己的话说说歌曲中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带领幼儿理解而歌词并学唱歌曲。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幼儿能在学习三四遍之后自己记住歌词,用好听的声音演唱歌曲的1、2、3段,有的幼儿还会边唱边模仿小猴子跳、猴妈妈着急等动作与表情,很不错。
活动开展中有做的很好的地方也存在一些不足以及有待改进的方面。在本次活动的开展中我把本次活动的教学难点放在歌曲中“十六分音符”的学习掌握上,虽然在活动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没有很好的掌握十六分音符的学习,我也提出来了,但在最后的学习表演中很多孩子唱到这一句的时候还是比较含糊不清的,没有很好的掌握。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我能够耐下心来,把这句歌词的学习,单独的拧出来用有趣的教学方式来多学习几遍,我想孩子们应该会很好的掌握这个难点。
游戏环节中由于孩子的兴奋点已经很高了,完全不在我的控制范围以内。这时我应该停下来,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让孩子们知道:小猴子头上摔了一个大包,都已经送到医院去了,肯定是不能够动了而且也没有力气动了。可能孩子们的情绪就会有所控制,该活跃的时候就活跃该安静的时候就安静,做到游刃有余。
在活动结束时,我借助歌曲《三只猴子》让幼儿知道在床上、沙发上乱蹦乱跳的危险*,并让幼儿有初步自我管理的意识,整堂活动达到了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日、吃、狮、皮、住”5个生字。
2认识声母“zh.ch.sh.r”,会拼读带有这三个声母的音节。知道zhi.chi.shi.ri是整体认读音节,不用拼读。
3能正确朗读儿歌,做到不添字、不漏字,熟读成诵。
4复习笔划“?^”横钩,并会按笔顺正确描写带有这个笔画的生字:“日、皮”
教学重点及难点
1认识本课5个生字:日、吃、狮、皮、住。复习笔划“?^”横钩,并会按笔顺正确描写带有这个笔画的“日、皮”
2认识声母“zh.ch.sh.r”,会拼读带有这三个声母的音节。知道zhi.chi.shi.ri是整体认读音节,不用拼读。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1师:同学们,你们过生日时,得到过什么生日礼物?
2师:过生日那天,有那么多亲朋好友给你们送礼物,你们一定很高兴!今天,森林里有只老猴要过生日,他想得到什么生日礼物呢?
出示:生日,教学:日,注意读准翘舌音。
3师: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首新的儿歌《三只猴子》,出示课题:22、三只猴子,齐读。
二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1听录音,思考:老猴想得到什么生日礼物呢?
2板书:吃仙桃,教学生字“吃”
(吃:正音。师: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平时你喜欢吃什么?积累口字旁的字。)
3再听录音,轻声读课文,圈出课文中的其他生字。
4学习生字“狮、皮住”
“皮”:复习笔画“?^”横钩,书空。组词。
“狮”:让学生说说对狮子的了解。
“住”:让学生交流记忆的方法。
5把生字送回课文,让学生自读儿歌?
6指导朗读。
三学习拼音,认识声母、整体认读音节。。
1出示:zh
师:把三只猴子的“只”读得轻短一些就是zh,z加h就是zh。编顺口溜:z加h,zhzhzh
师领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2同样方法教chshr
c加h,chchch
s加h,shshsh
小树发芽rrr
3师:今天,我们再学习几个整体认读音节,出示:zhichishiri
整体认读要读得长而响亮。(师领读,指名读,小组读,开双轨火车读。)
4看图、拼读音节,完成连线练习:
dushuzhishuchahua
5叫号游戏复习整体认读音节。
四做游戏,巩固生字。
做猴子摘桃的游戏
五写字指导
1指导书写“日、皮”
2学生先观察,说说注意点等。
3教师范写,重点讲解“皮”。学生描红,练写。
4师生讲评。
《两只小鸟》小班音乐教案3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知道用自然柔和的声音演唱。
2、在歌唱过程中,注意与同伴的声音保持一致。
3、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5、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学唱歌曲,知道用自然柔和的声音演唱;
活动难点:
在歌唱过程中,注意与同伴的声音保持一致。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两只小鸟的卡片、cd、钢琴。
活动过程:
一、入场
在音乐《小鸟》声中,师生学小鸟飞翔的样子有节奏地进入教室坐下。
二、发声练习,提醒幼儿用自然柔和的声音演唱,并能唱准歌曲中的附点音符。
附练声曲:小鸟睡着了
12|3.4|3322|1-|
(师)一只小鸟慢慢睡着了,
(幼)两只小鸟慢慢睡着了,
(师)三只小鸟慢慢睡着了,
(幼)四只小鸟慢慢睡着了。
三、引出歌曲内容,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1、教师引导幼儿在教室里找到教室布置的小鸟,并让幼儿知道一只叫丁丁,一只叫冬冬。
2、师:今天,老师给宝宝们带来一个关于这两只小鸟的一个故事,宝宝们想听一听吗?
3、幻灯片出示与歌词相对应的图片,让幼儿看图说说图上的内容,从而引导幼儿理解歌词内容,建立图谱。
4、根据图谱再次记忆歌词内容。
5、师:音乐家们把这两只小鸟的这一故事谱写成了一首歌,宝宝想听吗?
6、播放cd中的音乐。
四、幼儿一边看图谱,一边学唱歌曲。
1、教师:这首歌好听吗?想学吗?
2、教师边*琴边唱歌,幼儿小声的跟唱。(2-3遍)
五、幼儿尝试边表演边唱歌
1、播放cd跟唱,边唱幼儿边自由用动作来表现。
2、在教师的带领下边唱边表演。
六、课后延伸:保护小鸟,保护小动物
1、师:小鸟为什么会飞走啦?
2、幼儿大胆假设
3、教师总结要保护小鸟。
七、退场
在歌曲声中,幼儿边唱边走出教室。
活动反思:
《两只小鸟》是一个韵律比较欢快的音乐。以幼儿感兴趣的故事情节导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通过图谱帮助幼儿理解歌词。总的来说本次活动思路清晰,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但在环节的衔接上还有所欠缺,教师的音乐基本功和应变能力还有待提高,形式显得有些单调。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吸取经验,改进缺点,将教学活动组织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