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要求:
知识点: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了解本课介绍的有关地球知识。
训练点:了解作者说明事理的方法;能够用渺小、贡献造句;感情朗读课文。
切入点:为99年世界地球日策划宣传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教育点:教育学生保护地球,保护环境。
教学重点:
1、了解人类为什么不能指望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2、通过课外阅读后体会环保的深刻意义。
教具准备:地球仪,录相资料,文字资料灯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三、四段,总结全文,完成小练笔。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同学们,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16课只有一个地球的最后两段。通过我们共同的学习,让我们对地球有更多的了解和更深的认识。
二、复习:
首先,我们来复习前两段的有关内容。我们采用抢答的方式来完成。(出示灯片)
1、地球的表面积是多少?
2、人类活动的陆地只有多少?
3、通过这两个数字说明了什么?
4、人类是怎样破坏不能再生资源的?
5、人类是怎样对待再生资源的?小结:通过抢答,说明同学们上节课学得很好,希望这一节课学得更好。
三、质疑问难:
你还想了解关于地球的哪些知识?(老师鼓励学生质疑后,把问题归类,有些问题作为课外阅读去处理,与课文有关的问题放在课堂教学中解决。)
四、讨论,学习三、四段:
1、这就是我们的家园──地球(出示投影片)它太可爱了。在茫茫的宇宙中,它是最奇妙,最美丽的一个星体,它在黑暗中静静地闪耀着蓝*的光辉,它缓缓地转动着,转动着,可是,人类在地球上的生存遇到了威胁。于是有人提出移居到宇宙中别的星球上去。对于这个设想,科学家是怎样回答的呢?(引导学生默读第三段后回答。)
(板书:不能指望移居。)
2、科学家认为不能指望移居的理由是什么?(抽一学生朗读第三段,其余学生用①②……标出;同桌讨论后回答)
(理由:a.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公里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b.在火星或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的设想是遥远的事情;c.没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
3、读第三段。(注意问句的读法指导)
4、科学家认为在火星或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但是,这些设想即使实现了,也是遥远的事情。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不同的看法?(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
5、现在,我们就建造移民基地是否能够实现这一问题进行辩论。正方观点:在火星或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不能够实现。反方观点:在火星或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能够实现。(学生思考一分钟后老师组织辩论,最大限度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小结:不管能否实现移居,我们必须立足于现实,因为地球毕竟是人类目前为止最理想的生存之地。
6、只有一个地球,作为地球的公民,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地球呢?(学生自由读文后回答,板书:精心保护)
7、精心是什么意思?我们为什么要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学生默读后用~~~勾出有关语句,读句子。)
8、地球太容易破碎了请看录相。(播放有关生态灾难和自然灾害的录相。)
9、你能说说我们目前的生存环境吗?(引导学生说说重庆的生存环境。)
10、这是老师收集的几则资料(出示投影资料)大家一起来读一读大标题。(长江水域江面污染,1997年──地球最热的一年,黄河断流去年持续时间最长,上海早春高温百年罕见,今年二月全球异常高温。)
11、四月二十二日是什么日子?为了让每一位公民都树立地球意识,环保意识。我们共同来策划99年的世界地球日的宣传语,好不好?要求:语言简洁、生动,构思独特新颖。好的作品将被老师收藏。(学生创作──上台宣读──老师点评──学生自评、互评。)
五、总结:
今天,通过我们共同的学习,老师也从同学们那儿学到了许多新知识。地球是我们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只有一个地球,我们精心地保护地球,其实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只有一个地球》课文教后反思2
《只有一个地球》旨在以多方位、多角度呈现地球相关知识,让学生在巩固课本知识的同时深入理解。通过提出环保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问题设计注重学生个人体验,使他们在理解基础上能够畅所欲言。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信息技术利用不够充分:课文为说明文,旨在让学生了解地球知识和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虽然在课前通过信息技术课让学生查找我国资源现状,但在实际授课中未能有效引导学生对资料的使用。此环节应为学生提供充裕的讨论时间,使他们能够充分交流资料,达成对环境保护的共识。
引导语言不足:在课堂中,引导语言未创设良好的发言氛围,导致课堂显得略显沉闷。为了使课堂更有活力,应创设一定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使他们更愿意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为解决以上问题,建议在实施《只有一个地球》课程时,加强以下方面的注意:
引导学生有效利用信息:在课前提供的信息技术课上,要明确指导学生如何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并在课堂上给予足够的时间让学生交流和讨论所查找的资料,以促进他们深入理解环保问题。
创设积极的课堂氛围:引导语言应具体而富有感染力,创设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互动、案例分享等方式,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六年级语文上册《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3
第一课时
目的要求:
认识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分段总结段意。
学习课文第一、二段。
重点:
分段总结段意。
学习课文第一、二段。
难点:
了解地球相关知识,受到初步的保护环境教育。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理解题意
1. 导入新课:
- 同学们,我们学过了《太阳》,知道太阳与人类关系十分密切。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课文,与我们人类关系也非常密切——《只有一个地球》。
2. 理解题意:
- 本文为什么以“只有一个地球”为题?
二. 默读课文,找出生字新词
生字新词:利用字典或联系上下文解释。
三. 分段总结段意
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落大意。
四. 学习第一段
1. 理解词语:
- 宇航员、遨游、遥望、晶莹透亮、水蓝、和蔼可亲、半径、一叶扁舟、很小很小。
2. 理解句子:
- 为什么作者把地球比作“母子”和“摇篮”?量词的使用有何不同?
- 课文从哪些方面说明了人类活动的范围小?
3. 总结:
- 本段从三个方面介绍地球:
- 太空中的地球
- 地球的大小
- 人类生活陆地在地球中的比例
- 本段强调地球很小,需要我们更加爱护它。
五. 学习第二段
1. 理解词语:
- 上帝的恩赐、甚至、再生、生态、基地、火星、月球。
2. 理解句子:
- 找出第四自然段的关联词语,理解句与句之间的内容联系。
- 比较两个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 ……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了吗?
- 再说,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
3. 总结:
- 本段从两个方面介绍地球的资源情况:
- 自然资源形成困难,不加节制地开采会导致资源枯竭。
- 部分资源可以再生,但滥用化学*品和破坏生态会导致威胁人类生存的后果。
- 要求我们保护自然资源。
第二课时
目的要求:
通过了解地球和人类的关系,懂得应该精心保护它。
学习课文围绕中心把意思说清楚。
重点:
通过了解地球和人类的关系,懂得应该精心保护它。
难点:
学习课文围绕中心把意思说清楚。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复习课文第一、二段内容。
思考并回答课后第一题。
二. 学习第三段
1. 理解词语:
- 破碎、目睹。
2. 理解句子:
- 课文哪些方面说明人类不要指望在破坏地球后移居到别的星球上?
3. 总结:
- 除地球外,人类没有其他星球可居住。
三. 学习最后一段
理解词语:
- 别无去处。
理解句子:
- 地球真的会“破碎”吗?它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 “别无去处”是什么意思?
- 为什么说如果地球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
- 精心保护地球的原因是什么?
总结:
- 本段说明我们必须精心保护地球。
四. 总结课文内容和写法
1. 课文按什么顺序组织内容?
2. 课文的中心内容是什么?
3. 填空理解课文各段和中心的关系:
- 因为地球美丽壮观、很小,所以()。
- 因为地球资源有限,所以()。
- 因为地球资源可以不断再生,所以()。
- 没有别的星球可以供人类居住,所以()。
五. 漫谈体会
联系社会生活实际,说说破坏和保护地球的行为。
六. 课堂练习
辨字组词、选字填空。
七. 总结
学习了地球和人类的关系,懂得应该精心保护地球。
学习了围绕中心把意思说清楚的写法。
八. 布置作业
练笔:写一段保护地球的倡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