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过了一年半数学学习之后,二年级学生已基本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对数学学习展现出一定兴趣并乐于参与活动。他们尤其感兴趣需要动手*作和协作完成的学习内容。然而,在面对思维难度较大的问题时,学生表现出回避情绪。
尽管上学期期末测试成绩良好,但成绩并不能完全反映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全面情况。只有通过课堂和数学活动才能充分展现学生的真实学习状态。因此,针对这些学生,我的教学重点将放在以下方面:
保持并激发学生已经形成的兴趣
逐步让学生在思维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包括:
第一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
第二单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
第三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
第四单元:图形与拼组
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二)
第六单元:混合运算
第七单元:统计
第八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第九单元:时、分、秒的认识
第十单元:图形的周长
第十一单元:总复习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数与代数
重点:
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
会进行有余数的除法、两位数的加减法和三位数的加减法计算
认识时、分、秒,并进行简单换算
难点:
千米、分米和毫米单位间的换算
时、分、秒间的换算
空间与图形
重点: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认识对称现象
难点:
认识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统计与概率
重点:
分段统计方法
难点:
分段统计的表现形式和方法
教学措施
加强口算能力(课前速算、听算、互考)
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和游戏(符合学生年龄特点)
充分利用学具,提升理解度和动手能力(培养动手参与)
小学二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范文2
一、教学目标与资源分析
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数一数与乘法”。在这一单元中,学生通过“数一数”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二单元“乘法口诀(一)”,第七单元“乘法口诀(二)”。在这两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经历2-5和6-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第四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第八单元“除法”。学生通过大量的“分一分”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和除法的互逆关系。
4、第六单元“时、分、秒”。学生通过时、分、秒的学习,初步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在实际情境中,认识时、分、秒,初步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掌握时、分、秒之间的进率;能够准确的读出钟面上的时间,并能说出经过的时间。
空间与图形
1、第三单元“观察物体”。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右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通过观察活动,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2、第五单元“方向与位置”。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知道地图上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从而发展空间观念。
统计与概率
第九单元“统计与猜测”。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简单的猜测活动中,初步感受不确定现象,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实践活动
本册安排了“节日广场”“月球旅行”“趣味运动会”三个专题活动,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在其他具体内容的学习中,安排了“小调查”活动和切近生活、形式多样的应用问题,旨在对某一知识进行实际应用。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感受数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在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二、教学方法:
1、创造情境,鼓励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愿望。
2、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学生经历2——5和6——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4、学生通过大量的“分一分”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
三、学情分析:
我们班学生大多来自偏远农村,家庭教育与辅导不大理想,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充分利用好学生的在校时间,学生初步学会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四、教学进度课时(见进度表)
五、教学评价方案(见评价手册)
1、自身素质提高
严格要求自己,用心做好每一项工作;多学习、勤反思,努力讲好每一节课,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总之,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会严格要求自己,认真钻研,积极主动学习,努力提升教育教学素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范文3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有30多名学生,经过一年半的数学学习,基本掌握了数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对学习数学表现出一定的兴趣,并愿意参与动手*作和合作完成的学习活动。然而,当遇到思维深度较高的问题时,可能会感到畏缩。虽然上学期期末测试成绩不错,但成绩并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真实的学习状况需要在课堂和数学学习活动中充分体现。因此,我需要更多关注如何维持学生已形成的兴趣,并逐步让他们在思维活动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二、教学内容 本册教学内容包括:万以内数的认识、长度单位(午米、分米、毫米)的认识、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图形与拼组、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二)、混合运算、统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时、分、秒的认识、图形的周长和总复习。
三、教学要求
数与代数: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正确认读写万以内的数,并能说出各数的名称及各数位数字的意义。能口算表内有余数除法、百以内加减法,并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及混合运算。能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过程。能正确辨认时刻,了解时、分、秒的关系,并进行简单的换算。
空间与图形:能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五边形、六边形。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千米,知道分米、毫米,能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并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能估测、测量物体的长度。能感知对称现象。
统计与概率:能用适当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并掌握分段统计的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 在“数与代数”部分,重点是认识万以内数及大小比较,以及有余数除法和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在“空间与图形”部分,重点是千米、分米和毫米的认识及换算,以及认识对称现象和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在“统计与概率”部分,重点是分段统计的表现形式和方法。
教学难点包括“空间与图形”中单位的空间观念和换算,以及对称现象的认识,以及“统计与概率”中分段统计的方法。
五、教学具体措施
加强学生的口算能力,采用课前速算、听算、对手互考等形式。
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和游戏,以符合学生年龄特点。
充分利用学具,培养学生的动手*作能力,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如万以内数认识。
增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结合本册的数学知识,加强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