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近來,省*辦公廳發佈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兩網建設的意見》。 縣*高度重視,將兩網建設列為全縣 22 項民生工程之一,並發佈了貫徹落實省*辦公廳文件的通知。 藥品供應網絡,特別是零售供應網絡,是兩網建設的主要內容。其目的是使廣大農村群眾能夠與城鎮居民一樣,盡快享受質優價廉、規範的藥品供應服務。近期,筆者對 縣藥品零售網建設情況進行了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現狀
縣原有國有藥品零售企業 5 家,分別設立在 城鄉,均隸屬於原國有医*公司。改革開放後,有 2 家鄉鎮藥店先後關門停業,目前僅剩鄉鎮 2 家、縣城 1 家。其中,縣城藥店已於 20xx 年改制為民營。自 20xx 年藥品零售經營放開以來,全縣共申報藥品零售企業 48 家。受各種因素影響,截至 20xx 年,關閉 10 家,目前仍經營中的只有 38 家,其中設於縣城 26 家,設於鄉鎮所在地 11 家,設於村莊 1 家。在安慶 8 縣(市)中,該數值較少。此外,22 個鄉鎮所在地中有 14 個沒有開設零售藥店。
仍在經營的 38 家零售藥店中,銷售額最高的平均每月 26 萬元,而最低的平均每月僅 0.6 萬元,相差 40 多倍。造成如此懸殊差距的原因何在?同樣是藥品零售企業,有的經營紅火,有的卻慘淡經營,形成鮮明對比。為何企業總量如此之少?又為何經營狀況如此懸殊?筆者試圖探尋其中的原因。
原因分析
一、醫療診所數量過多,影響藥店發展空間,且兩者開辦條件存在顯著不對等。
統計資料顯示, 縣共有個體診所一千多戶,僅縣城所在地就有一百二十多戶,形成「三步一崗五步一哨」的局面。與藥店相比,診所開設門檻較低,衛校畢業即可,對經營面積等硬體要求不嚴格,也不需要通過質量管理規範認證。 而開辦藥店則需要執業藥師或藥師職稱擔任質量負責人,且必須在職在崗,不得兼職。全縣藥師或執業藥師僅 40 人左右。對於鄉村小藥店而言,從外地聘請執業藥師或藥師極不現實。
此外,目前診所也可以銷售藥品,而藥店卻不能行醫。零售藥店管理嚴格,許多藥品(如二類精神藥品等)不得經營,而診所可以使用。因此,有些藥店乾脆停業改開診所。
同時,藥店屬於企業,需要接受工商管理並承擔各種稅務義務;診所不屬於企業*質,不受工商管理,無需繳納企業稅收,幾乎沒有社會負擔。
二、企業經營理念和管理水平參差不齊。
儘管同樣經營藥品零售業務,但由於藥店所在地理位置和規模不同,效益自然也不相同。此外,企業經營者經營理念和管理水平的差異也導致了更大的經營成果差異。
例如,有些藥店為壓縮店租,將經營面積減縮到最低限度,卻仍難以維持經營;而有些藥店將經營面積擴大到規定面積的 10 倍以上,卻經營得風生水起。又如,有些藥店只經營利潤高的品種,而放棄利潤較低的品種,導致生意規模越來越小;而服務意識強的藥店則為方便群眾,千方百計做到品種齊全,即使是沒有利潤的品種也經營,生意規模因此不斷擴大。
再如,有的企業為迎合部分顧客心理,盡可能進購檔次低、價格便宜的產品,卻遭到其他顧客「是否假藥」的質疑;而精明的企業始終堅持質量第一的原則,經營理念上升到了經營品牌的企業層面。
此外,有些藥店迴避監管部門,甚至連法規知識培訓都不願參加;而有些藥店卻經常主動向監管部門諮詢請教新頒佈的法律法規以及藥品質量管理相關知識。
競爭是市場經濟的主旋律;優勝劣汰是自然法則;服務群眾是企業的宗旨。堅定不移地提供用心周到的服務,終將獲得回報。可以說,每一位企業經營者都希望將自己的企業做大做強,但並非所有人都能如願以償。造成這種差別的原因固然很多,但最根本的原因還在於經營理念和管理能力。企業由人來經營,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人,自然也不會有效益完全相同的兩個企業。
建議
三、加強 縣鄉村藥品供應網絡建設,讓廣大農村群眾享受更優質的藥品供應服務,是縣*在落實省*辦公廳文件時提出的明確要求。 筆者認為,開辦藥品經營企業必須遵循市場經濟規則,堅持企業開辦標準,並根據實際情況擴大零售網點。
一方面,積極引導和鼓勵在小集鎮和人口密集的村莊開設零售藥店,重點建設面向農村群眾的藥品零售供應網絡;另一方面,也可以依託「萬鄉千村」市場工程網絡,開設非處方藥專櫃;同時,加強醫療機構(特別是村級醫療機構)規範藥房建設,擴大規範藥房的覆蓋面,也是加強藥品供應網絡建設的另一種途徑。
零售*店医保自查报告2
根据省食*局《关于在*品“两打两建”专项行动中开展基层医疗机构安全用*专项监督检查的通知》文件要求,结合我中心的实际情况,根据“两打两建”要求,积极开展了细致彻底的自查自纠工作,在检查中发现了几方面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我*房及时组织人员逐一进行整改纠正,现将整改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实施过程和自查情况
(一)管理职责
在*品质量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的带领下,明确了各人员的职责,制定了*房质量管理方针、目标,并编制了质量管理程序文件和*作规程。我们实施了定期检查与常规检查相结合的方式,使得我中心*事质量管理工作具备有据可依、有章可循的特点。
我中心*品和材料实行了专职验收、专人养护制度。设立了专职质量管理员和质量验收员,他们能够贯彻执行有关*品法律法规及我中心质量管理文件。
我院制定了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制度,定期对规范运行情况进行内部审核,以确保质量体系的正常运转。
(二)加强教育培训,提高*事从业人员的整体质量管理素质。
为提高全体员工的综合素质,我们不仅积极参加上级医*行政管理部门组织的各种培训,还坚持开展内部岗位培训。其中包括法律法规培训、*品分类知识培训及从业人员道德教育等。
我中心对从事质量管理、验收、养护、保管和销售等直接接触*品的人员进行了健康体检,坚持凡是患有精神病、传染病或可能污染*品的工作人员均实行先体检后上岗。
(三)进货管理
严把*品购进关,坚持正规渠道采购,确保采购*品合法*100%执行,与供货单位100%签订*品质量保证协议书,*品购进凭证完整真实,严把*品采购质量关。
验收人员依照法定标准对购进*品按规定比例逐批进行*品质量验收,对不合格*品坚决予以拒收。对验收合格准予入库的*品逐一进行登记。
(四)储存与养护
认真做好*品养护工作,严格按*品理化*质和储存条件进行存放,确保*品质量完好。
(五)*品的调拨与处方的调配
*房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本中心的质量管理制度进行销售活动,认真核对医师处方、*品的规格、有效期限、服用方法、注意事项及患者姓名等必要信息,确保*品准确发放。
确保*品发放符合相关规定,保存好医师处方,并建立完整的销售记录。
二、自查总结及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
自中心接管以来,在区*品主管部门的关怀指导下,经过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完善了质量管理体系,加强了自身建设。经过自查认为:基本符合*品主管部门规定的条件。
无违法经营假劣*品行为。
质量负责人和质量管理负责人均持有相关证件,没有发现无证上岗的现象。
同时,我们对发现的一些问题与不足将采取得力措施认真整改,主要包括:一是对员工的培训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二是各岗位对质量管理工作自查的自觉*和能力还有待加强。
我中心一定会根据自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逐一落实,不断检查、整改,使本中心的*品经营质量管理更加规范化、标准化。
零售*店医保自查报告篇二
根据您处的通知,市三力*业公司及时召开会议,传达并布置工作,要求下属各经营企业在本部门内部抓紧开展自查自纠工作,对照国家食品*品监督管理法和G*品管理法规,严格自查,并根据各自情况编写自查报告。我们三力*业五部按照要求认真进行了自查,现将自查结果汇报如下:
在收到通知后,全体员工迅速行动,在我部负责人的带领下,对门店内部进行了全面检查,历时一天。最终,我们汇总了检查结果,发现以下问题:
门店提示、警示顾客的牌子老化,影响美观。我们及时进行了更改,现已换成新的警示牌。
整体*店卫生状况尚可,但一些死角卫生清理不够彻底。例如,柜台最下面一格的清洁工作做得不够彻底。我们立即对售货员进行了批评教育,并要求他们改正。
近效期*品没有及时关注,导致顾客在购买时才发现问题。以后我们将认真进行陈列检查,确保顾客购买的产品合格。
温湿度记录书写不够规范,有些字迹潦草,难以辨认。
总的来说,通过这次检查,我们发现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将以此次检查为契机,认真整改,努力工作,提升门店的经营水平,确保顾客满意,让群众真正用上放心的*品。
食品安全状况调查报告3
导语:食品安全方面老是出问题,给我们的生命财产和健康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一次次的警钟响起,不得不让相关部门和商贩反思!下面由小编为您整理出的食品安全状况调查报告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一、导言
随着近年来重大食品安全问题不断被曝光,食品安全状况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然而从苏丹红到三聚**,从抗生素滥用到瘦肉精问题,即使*和企业从未停止过他们在食品安全上所做的努力,但食品安全问题却似乎从未消失。现有的*监督体制暴露出极大弊端的同时也在打击消费者对市场和*的信任。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每一个参与者都应该高度重视,主动承担应尽的责任。
二、分析讨论
1.对食品安全事件的关注度
此次调查中,对食品安全事件关注度的调查分为两个方面:日常生活中食品安全的相关常识的了解和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关注。
重大食品安全新闻方面,听闻过瘦肉精事件、三鹿奶粉事件、双汇质量门事件等的人都达到了80%或以上,其他重大新闻如河南南阳毒韭菜、毒豆芽等了解事件的人也有32%或以上。这说明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传播面广、社会影响大,在网络、电视、报纸、广播等各种媒体工具盛行的当今时代,生产、销售假冒伪劣食品的一些不法厂商及其他食品安全事件,大都能够得到及时的披露,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消费者的消费知情权,避免了安全事故的扩大。
相关常识方面,45%以上的受访者缺乏相关的食品安全常识,且食品安全意识较为淡薄。为此,我们做了进一步的个案调查了解,发现造成接受调查的消费者的食品安全常识意识淡漠的主要原因是收入水平低下,没有足够的消费能力,往往只图便宜,对食品安全没有过多的考虑,还有一部分消费者在购买便宜食品、特价食品、无质量保证食品时,总是抱着侥幸心理,认为大家都在买,并且别人过去多年吃这些便宜食品也没有吃出什么问题,现在再吃也不会有什么问题。消费者的这种心理为问题食品提供了销路,其次,很多消费者缺乏食品安全常识,难以辨别食品的质量是否安全。
2.对食品法规的了解度
调查数据表明,对09年我国颁布的《食品安全法》,非常了解的仅占5%,知道的占20%,知道但不了解的占37%,不知道的达38%。新法的实施,离不开*的宣传监管,企业的强化责任,而且贯彻食品安全法,也是全体公民的义务。
调查结果显示,食品的生产者、销售者、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法律意识非常薄弱,*对食品安全科普知识的宣传力度、深度还应加强。特别是雨城区一些食品生产、经营行业数量多、规模小,有些设备简陋,有些布局不合理,家庭小作坊式和流动摊贩占多数,这对食品安全监管造成一定难度。*可以通过开展食品安全法宣传月活动、设立宣传点、发放宣传资料、出动宣传车、通过电视媒体进行系列报道解读食品安全法等,提高社会公众食品安全自我保护意识和参与食品安全活动的积极*、自觉*。
3.遇到的食品安全问题及处理方法
日常生活中,受访者从未遇到过食品安全问题的只有3%,偶尔遇到的高达83%,经常遇到的占8%,未觉察到是否遇到过的约有6%。这些问题中过期食品或包装不合格的食品占55%,三无产品、注水肉病害肉、有毒物超标食品分别为40%、30%和33.3%,还有其他食品安全问题1.33%。
为寻找原因,我们调查了这些消费者的购买食品的习惯,喜欢到当地大型的正规超市及商店购买的为35%,到餐厅的18%,流动摊位的为13%,学校超市和其他地方的占34%。结果表明,即便是在大型商场或超市购物,大多数人还是遇到过各类食品安全事件。
在购买食品时,比较注意生产厂家和相关检疫*的只有12%,更多的人比较关心价格和生产日期、保质期和有效期,分别占43%和18%,关注品牌、*泽、外观的也占有23%,其他4%。从这些习惯中我们可知,食品安全问题的一部分原因在于消费者把更多的注意放在了价格、外观这些因素上,而沪市食品的质量、卫生等。另外,那些不合格的食品能在市面上销售,也与销售者的责任、法律意识,*的监管力度有关。想从根本上杜绝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就需要消费者自觉地坚决*假冒伪劣商品,制售者拿出责任心和良心,*加大执法力度。
在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被调查者中与商家厂商协商要求退款或赔偿的有36.7%;向消协或媒体投诉的有23.3%;通过法律部门解决的有11.7%;自认倒霉,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占30%;奉劝亲友不再购买产品的占36.7%。
对于发生安全事故的产品,以后认为食品不可靠,坚决不买的有33.3%;认为如果提高生产质量,会考虑购买的有56.7%;认为目前没有其他商品代替,会照常购买的有10%。
所以只有51.8%的人勇于维护自己作为消费者的正当权益,敢于通过法律等武器同不法商人厂家做斗争。剩下48.2%的人在买到问题食品时选择沉默或自认倒霉,这无疑从另一个方面助长了不法商贩为谋利益降低成本制造问题食品的气焰,从而增大了我们买到问题食品的可能*,由此陷入一个恶*循环中去。从这方面可以看出,雨城区的居民对于法律知识的认知度不够,在调查时他们也表示这些问题太小,不值得强硬的维护自身权益,至多不买就行了,也有人想过要维护自身权益,却不知道通过什么途径什么方法,最终不得不了了之。由此看来,培养自我保护意识,宣传食品安全的*问题,还是应该主要从建立概念做起,步步深入才能得出效果。而*除了要不遗余力的宣传法律知识,更要做出实事,严格执法,建立群众对*的信心。
4.对食品安全形势的看法
该部分内容包括公众对*近年来的食品安全环境的评价及打分、对*食品安全现状更相信哪个方面的声音的解说、对国内与国外食品的信赖度的比较。
在要求给当前的食品安全环境打分时,打100分的占1%,80到90分的占15.7%,60分以下的有18.3%,绝大多数人打了60到79分,占总数的65%。
在调查中认为近年来*的食品安全环境年年差不多的人为45%,相信在逐渐好转的有16.7%,相反,认为逐渐变差的却有31.7%,不关心不清楚的也有6.6%。
以上数据表明人们对当前的食品安全环境是信心不足且比较担忧的。这不仅仅是因为越来越多的安全事故接连不断发生,也与有关部门在处理这些事故后没做到更加严密的防范工作有关,比如三鹿事件发生后,还是有不合格奶粉制成的奶糖等食品流入市场,如不能防患于未然,群众在接触到这些安全事故信息后,对*的信心将大大降低,因而也不敢对现在的食品安全环境抱以信心。
另外,相比起我国的食品,人们是否更信赖外国食品,有30%的人选择更信赖外国食品,也有28.3%人坚定支持国内食品,另有41.7%的人觉得国内国外都存在食品问题,无所谓更信赖哪一方。
就某些方面来说,例如,我国的乳制品和其他食品行业的检测标准,确实存在与*上发达国家的标准不同、部分指标低于其他国家的情况,还有我国允许的“农残”量要比美国和欧盟高出数倍等等。当然,这其中也与国人盲目崇外有一定的关系,一昧的追求奢侈高消费,认为外国货就是安全,也更有面子。作为*,有责任协调好标准与利益之间的关系,建立起*监管部门、第三方研究机构和企业之间的良好联动机制,针对我国食品标准体系存在的种种不足,进行清理,健全和提高我国的食品标准。而且为了保护消费者的更大利益,制定食品安全标准时应由国家层面组织有公信力的专家参加,过程要公开透明,不能“内外有别”,应向*标准看齐,在可能的情况下从严,这既是对*群众的生命健康负责,也是我国参与世界经济分工的需要。
5.最担心的食品安全问题
我们挑选了几个热点问题对居民进行调查,如果展开有关食品安全的宣传普及活动,他们最想了解有关法律的占41.7%,有关安全知识的占66.7%,学校的食品安全状况的占65%,当前我国的食品安全形势的占61.7%,其他为2.33%。
以上选项背后透露出:居民的法律意识在逐渐加强,开始对国家有关食品法律法规热切关注,自我保护意识也在逐步加强;现今食品安全问题日益严重,导致去到菜市场看到各类食物也不知哪些是健康安全的而无从下手购买,如果能通过各种方法渠道给居民灌输相关安全知识,让居民掌握辨别问题食品的能力,这样不仅能保障消费者的正当权益和生命健康还能打击不法商贩的嚣张气焰,建立一个秩序良好的经营市场;就大众*能了解到的当前我国的食品安全形势,一般是通过各类媒体的报道而掌握的,总体情况不敢说概括全面,难免会为达到警示作用而突出渲染某一方面,居民接受到的信息杂乱不统一,就难以正确看*实全貌,向群众宣传当前的形势,免去各类猜测,有助稳定社会氛围,安定民心,不给虚假商贩可乘之机,哄骗不知情的消费者,扰乱信用市场秩序。
当听说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及相应回应后,人们最相信的是媒体报道,有43.3%的人选择了相信媒体的声音,19%的人较相信相关协会或社会团体的说法,10%的人谁都不信,11%的人对企业自诉的消息比较相信,最后有16.7%的人投了*公告一票。值得我们深思的是,*在哪些方面做的不足,以致引起公众的信任缺失。之前的几起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曝光和处理,媒体力量功不可没,相比之下,*在信息公开方面亟待提高。如果说食品生产者的自律是食品安全的第一道防线,那么*对食品生产者的监管则是食品安全的第二道防线,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当然是更倾向于信任*等公证权力机构的监管,虽然不是所有人都深刻了解法律知识,但是自古权和法在*心中的地位是十分高的。目前当地*在食品安全信息的发布上存在
着发布分散,消费者难以获得全面信息的问题,*部门分段监管,部门间信息共享协调机制不完善,降低了信息的统一*,影响了信息的科学*、权威*和指导*。另外,发布的食品安全信息不仅杂乱,且信息量少,质量不高,信息检索信息服务的功能较弱。
6.对改善食品安全状况提出的建议和措施
此内容调查了以下方面: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对有关部门提出建议的主动*、遇到安全事故的处理、就当前形势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措施。
调查中地居民认为,目前*不断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部门监管不力、与食品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某些企业和个人缺少社会道德和职业道德及食品制造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支持率分别为68.3%、83.3%、68.3%和65%;还有认为这是*发展现阶段的必然现象、事情没那么严重,都是媒体炒作出来的恶*新闻、购买者鉴别假冒伪劣食品能力不高或其他的人分别有25%、16.7%、30.2%和8.33%。
居民把这原因归结与*,法律和企业三者身上,应该是对这些年发生的事故的深切体会。居民的食品安全感缺失,暴露出我国在制定食品安全相关检测标准方面的滞后,但深层次的原因,还在于我国法律法规体系的不够健全。要*食品安全的困境,必须尽快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体系,这不单单是*部门的责任,不能靠监管部门的凭空想象,它需要借鉴国外的经验和做法,需要全体*的集体智慧,让行业协会和相关企业多多参与。食品安全的最终实现,是需要切实的措施和行动来保障的,只有*的严厉监管还不够,完全依赖食品安全的标准化也不行,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的素质也要提高上去,相关企业的自我约束的行业自律更是不可或缺。
然而在向有关部门提建议方面,经常热心的向学校食堂、超市等部门提出建议的仅为5%,偶尔提出的为30%,从来没有的为65%,有超过半数的人不愿主动提建议。
消费者是食品的最终需求者,所有不安全食品的最终消费者,消费者在第一时间接触不安全的食品,消费者就是每一个普通大众,人数极为庞大,所有的大众都成为不安全食品的监督者的话,那么不安全的食品将无所遁形。要调动消费者的积极参与*,除了多多宣传有关知识,重要的是消费者自身意识应提升一个阶段,为了自身的合法权益和生命健康,都应该主动参与。不能一方面不想成为受害者,另一方面又不敢行使自己的权利,完全寄希望于*或企业。
当然,很多时候,*和企业的表现的确令人失望。如遇到食品安全问题时,会找有关部门投诉&的只占6%,余下94%的人不选择投诉的原因有:上诉程序复杂,效率低下20%;不知道哪些部门负责37%;以后不买就是了34%;其他3%。
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消费者*意识不强,对待事故的态度消极;一方面是国家食品安全教育宣传体系工作没做到位;另还有就是现今的隔离式分段监管的体系存在诸多矛盾和漏洞,无形中形成各部门连接不当及职能冲突带来的权利争夺和推诿责任的现象,以上主要原因让投诉者感觉好累好难,最后等待无望也就不了了之。
为了搞好食品安全,居民们认为应采取的重要措施为严格检验检疫、加大处罚力度、企业诚信经营,行业自律,三个措施均达到53.3%的支持率,还有一些人觉得普及科学消费知识和曝光典型案件也很重要,选择的人也有40%和31.7%。
如此看来,国家虽然建立了较严格的检验制度,但是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发展需求了,这里面也有一些为了政绩和地方税收等纵容包庇及地方的保护主义问题存在,还有一些企业的诚信正在逐渐透支,不论它们怎样通过各种先进技术手段为自己极力表达诚信,漂亮话的背后如果是接连不断的安全事故发生,那么是怎么样都无法挽回消费者的信任的。关键之处在于健全现行食品安全法律体系中对监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管职责的落实和失职责任的追究机制,所幸的是最新的食品安全法已经加大了食品安全违法的惩处力度,使过去违法企业的罚力度过轻,企业违法成本过低的现象得到逐步改善。
三、总结
1.食品安全的调查总结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此次雨城区食品安全调查结果折射出我国现阶段的食品安全状况: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食品供给格局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品种丰富,数量充足,供给有余。在满足食品数量需求的同时,质量却存在着严重不足。随着经济日益全球化和*食品贸易的日益扩大,危及人类健康、生命安全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屡屡发生、令人防不胜防,新技术影响食品品质,环境恶化导致食品原料受到污染,以及境外食品安全问题都可能影响我国食品安全形势。食品安全是一个重要*日益提高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高度重视并致力于改善我国食品安全状况。这些努力是对不断增长的食品安全问题以及消费者的日益关注作出的历史选择。以下是此次调查中发现的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食品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一些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业主和从业人员对食品安全的观念淡薄。无证生产、经营时有出现,生产(加工)设施简陋、卫生指标超标的状况较为普遍,特别是*作人员有的未能及时进行体检,没有健康证。另外,市民食品安全自我保护意识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食品质量管理较薄弱,以次充好、质量低劣的食品仍在生产、销售。调查中还意外发现,农贸批发市场有一些劣质食品往往被运往农村;许多熟食摊销售、经营场地不符合卫生要求;快餐店的用油质量低下,(调查报告)另据有关报道,潲水油、地沟油仍有回收、使用的情况;用化工原料桶盛菜;食品添加剂超标和滥用及非法添加的情况较普遍。个别超市的货架上还摆放着散装的过期食品和“三无”产品;熟食业食品卫生安全隐患较严重,调查中发现许多受访者都曾因购买食用问题熟食导致身体不适甚至入院。
现有的检测监督力量和食品快速检测手段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难以实现准入环节的完全把关。因此*也总是处于被动地位,往往只有出了事故,才有进一步的反应。
2、业主对食品卫生工作管理不到位。
一些饮食店的厨房墙上油污很厚,墙壁破损,墙灰驳落,时有掉到食品中的可能;有的学校食堂厨房*作间,地面很脏,有的不易存放或过期的食品和调料乱放,不及时清理(有的仍在食用),导致高温下食品变质,如鸡蛋、番茄酱等。
有些规定没有很好地执行,如学校食堂冷菜不能出售,但有的学校食堂仍在出售,如酱鸭等。公共食堂不锈钢餐具洗得不干净,盘上还存有消毒水和残留物,有的配餐单位,消毒设施偏少,消毒时没有严格按照公用餐具消毒规程*作,个别学校的蒸汽消毒柜密封*能差,有漏气现象,还有的单位没有充分利用现有公用餐具保洁设施,造成第二次污染等。一些厨房、配餐间的纱窗、纱门设置不规范,有的形同虚设,经常敞开,导致苍蝇及其他小虫飞入食品*作间,因此也就发现吃出苍蝇的事例,严重地影响了食品安全。六是食堂内部环境没有及时进行打扫等。
3、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小、散、乱,监管工作难度较大。
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市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大部分规模都比较小,且生产经营点比较分散,尤其雨城区,流动人口相对更多,其中有许多外来人员也在生产经营食品,由于他们的卫生意识薄弱,销售的食品质量低劣,再加上流动*大,使得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难度进一步加大。在卫生监管机制不健全,人员不足的情况下,导致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不能完全到位。
4、农贸市场脏、乱、差的状况普遍存在。
我市与城区的农贸市场普遍存在着环境卫生脏乱臭的现象,如某街道菜市场进行调查时,发现熟食摊旁边堆着垃圾,边上还有一个小便池,臭气醺天,苍蝇飞舞,其周边也到处都是垃圾。
5、*监管缺乏统一的标准,地位被动。
我国直到2009才*了《食品安全法》,为各级*部门执法提供了法理依据和标准。然而事实上,很多小商贩和消费者对于相关法律法规一无所知,给*监管带来很大的麻烦。即便对于企业,*也不可能以统一的标准来进行监管,而且往往当涉及地方经济发展问题时,*也可能必须在打击力度上作适当放弃,因此地位往往被动。
6、有些检测设备的利用率不高。
从我们调查的情况看,有的部门和单位有了一些先进的仪器检测设备,但是由于人员、经费的限制,这些仪器设备形同虚设,上面灰尘很厚。有的食品生产厂家,因为检测费用的问题,检测设备经常不用,只有在受到执法部门检查时使用。检测蔬菜,要向农户购买样菜,检测的*水费用较贵。屠宰公司对猪尿样的检测费用也较大。经费的缺乏,导致检测工作无法完全到位。
2.食品安全的解决方案
1、加大媒体信息披露力度。
由于食品生产涉及多环节,食品安全管制涉及多部门,而同时食品市场存在严重信息不对称,如果只靠*部门的监督和管制,往往无暇顾及,因此作为媒体应该充分发挥其信息传播者的角*。一方面要加强对非法生产商,不合格产品的披露;另一方面要加强公众健康知识的普及,引导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尽量选择正规的经营单位和有正规标识的商品,自觉选择安全健康消费。同时,还要引导公众的道德意识,在宣传途径上结合各地的具体情况对有关部门的工作进行积极的配合。
2、增强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
市场上的食品质量或食品安全水平是由供求双方共同决定的。如果消费者收入水平较低或者对高质量食品的边际支付能力较低,那么企业就难以回收为提供优质食品而付出的高成本,市场上的食品质量就只能处于较低的水平。企业声誉的建立也取决于消费者对优质产品的忠诚程度,如果消费者不积极将优质信号反馈给生产者,食品安全问题就难以解决。
3、加大惩罚力度。
只有使不法厂商对惩罚的预期机会成本加上其他成本超过了其预期收益,才能有效地遏制不法厂商的恶*行为。国家应制订严厉的法律是打假的最基本手段。在我国,生产、批发、销售假冒商品均属有罪,对生产、销售者一次可罚款数千万元。
4、完善检测技术。
深入开展食品安全检测新技术的科研工作是促进食品卫生工作顺利发展的基础,面对新出现的世界*的食源*疾病问题,食品污染物检验至关重要。但目前有些检测方法非常精细且花费很高,且需要熟练的专业人员,我国尚缺乏快速准确鉴定食源*危害因子的技术和能力,因此研究开发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与相关设备显得尤为迫切。例如,改进检测方法,改善食品检验实验室的设备,加强专业人员的培训,紧密追踪*食品卫生科研的前沿动态。
5、走品牌化道路。
在一般情况下,消费者只能通过食品销售者的信誉程度来区分其所卖食品的安全品质,从而决定购买行为,而品牌正是传递卖者信誉的有效工具。通过品牌传递食品生产者的信誉信息和产品内在品质信息,使安全食品信息的不对称状态得到了大大的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