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充分发挥电教设备的效益,提升教育质量,我校根据上级相关文件精神,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了本学期的信息技术教学应用计划:
一、统一思想,明确目标
为确保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推进,全体教师和相关人员要统一认识,增强应用信息技术的主动*与积极*,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加强组织领导与分工
学校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负责信息技术规划与实施工作,确保任务分工明确。组长为校长,统筹学校整体信息技术工作;副校长负责信息技术的具体应用、管理工作及课程改革实验;教务处与电教人员负责具体的实施与技术支持,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三、明确总体目标
按照“循序渐进、逐步深化、研究提升”的原则,学校将通过有序的运作和不断的努力,确保实现以下目标:
1. 完善学校信息技术应用考核机制,加强督导评估,形成科学有效的工作推进机制,推动信息技术应用工作深入开展。
2. 培养5-10名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示范教师,评选出3-5名优秀的技术服务和应用教师,推出10-15节信息技术应用优质课程,展示信息技术教学的成果。
3. 开展全员信息技术培训,特别是针对45岁以下教师,确保每位教师能够熟练使用信息技术,并能创新*地将其融入教学中。
4. 加强信息技术教学的课题研究,力争取得一批具有指导*和应用*的研究成果,并通过实际应用加速成果的推广。
5. 利用信息技术开展为农服务、党员教育等公益*活动,推动*农村建设,助力农村经济和文化的全面发展。
五、具体实施安排
20xx年9月-10月:对信息技术教学设备进行全面维护与检查,制定年度应用计划;开展课题研究及教研活动;组织教师观看并讨论信息技术资源光盘,分享使用心得与思考;做好电教资源的接收和整理工作。
20xx年4月-5月:加强信息技术培训,组织开展为农服务及党员教育活动;进一步完善教学资源管理,整理教师优秀课件及论文;归档所有教学资料,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
劳动技术教案2
教学目标:
本教学活动旨在通过手工制作,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激发创新能力,树立环保意识,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具体目标如下:
学会制作1-2件有使用或观赏价值的作品,通过合作与分享增强团队精神。
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包括废旧物品,设计并制作作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环保意识。
掌握常用手工工具的使用方法,养成规范*作和良好的劳动习惯。
教学准备:
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教师需做好以下准备:
准备防风衣架和垃圾桶两种手工作品的样品,以及制作这些作品所需的材料和工具。
确保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他们感兴趣的作品,并提供相关的模仿制作指导。
组织学生分组合作,确保每个小组人数适当,不超过6人,同时注意工具使用的安全*和整理工作区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看图说话,导入新课
展示4张图片,展示每种作品所使用的材料,启发学生对不同材料的可能应用。
小组讨论,探讨这些作品是否可以使用其他材料制作,引导学生意识到废旧物品在手工制作中的潜力。
(二)模仿制作
学生通过查阅模仿制作指南,选择他们感兴趣的作品,并学习其具体的制作方法和步骤。
根据兴趣和能力分组合作,每个小组选择1-2件作品进行模仿制作。
强调安全使用工具和整理工作环境的重要*,确保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制作过程中。
(三)设计制作
在模仿制作的基础上,学生进行预习和设计工作,小组内分享和讨论各自的设计想法。
收集所需材料,准备必要的工具,根据分工开始动手制作。
引导学生分享他们的制作体验和劳动乐趣,鼓励他们展示和评价彼此的作品。
通过以上教学活动,学生不仅学会了手工制作的基本技能和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还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和环保意识。这种以实践为主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快乐中获取知识和成长。
劳动技术教案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安全用电的基本知识。 能力目标:能够正确连接和*作电路。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安全用电常识
电路的连接方法
教学难点:
电路的正确连接方法
教学方法:
主讲法、演示法、实验法
教学用具:
各种电子元件、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安全用电常识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电永远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没有了解和掌握安全用电的基本知识,电可能会对我们的生活和健康构成潜在威胁。本节课程将重点介绍几个关键概念和安全措施,以确保学生能够安全使用电力资源。
触电现象:当人体接触到带电体时,可能会导致电流通过身体,引发伤害甚至危及生命。触电的危险*与电流的频率、大小、通电时间长短、电流路径及接触条件密切相关。尤其是50Hz至100Hz频率范围内的电流对人体伤害最大。
安全电压:36V以下的电压被认为是相对安全的,不会对人体造成严重伤害。
三相四线制:这种电力供应系统由三根相线和一根中*线组成。相线是从发电机引出的三个线圈的起始端,而中*线则是这些线圈的末端连接在一起的导线。
常见触电方式:包括单相触电和双相触电,每种方式都有其独特的危险*和应对方法。
安全措施:正确安装电气设备、有效接地和接零、以及使用漏电保护装置是预防触电事故的重要步骤。
二、学生实验
学生将通过实验来加深对电路连接方式的理解。简单直流电路的连接方式主要有串联、并联和混联三种,每种连接方式都有其特定的应用场景和效果。以下是实验的具体步骤:
介绍电路连接方式:首先,教师会简要介绍不同的电路连接方式,并说明它们的特点和用途。
演示电路连接:教师会在实验台上进行实际的电路连接演示,让学生观看和理解正确的连接方法。
学生模拟实验:接着,学生将分组进行模拟实验,根据提供的电路图和指导,自行在实验台上进行电路的连接。
指导和讨论:教师将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提供指导和建议,并就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和解答。
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不仅能够理论上掌握安全用电知识和电路连接方法,还能通过实践进一步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