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问题的诊断与解决:
1. 教学目标应当具体明确。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方式或手段,都必须具有明确的针对*和目的*。要注重学科之间的融合,以学生为中心,构建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
2. “备课”并不等同于“背课”。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备课观念,课堂教学是师生双方共同参与的过程,教师应发展出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3. 处理好“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预设应当适度,预留一定的灵活空间。在教学过程中,应密切关注学生的学情,准确捕捉“生成”,并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4. 重视教师的第二次备课,即“课后备课”。应尽量征求学生的意见,详细记录学生的反馈,这将有助于改善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5. 注重课后反思。每节课后,如果能够静下心来深入思考自己的教学行为,将对未来的教学工作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6. 关注学生主体,合理运用媒体课件,能够有效辅助教学。
远程培训学习总结2
远程培训即将结束,我非常感激这次学习的机会。通过观看视频、与他人交流以及提交作业,我收获了很多。
本次培训内容非常丰富,网页制作和设计也做得非常出*。通过观看视频讲座,我解决了许多日常工作中的困惑。这样不仅可以让我们学员在学习课程的同时,完成专题作业,还能与其他学员一起交流讨论,互相进步。为了进入每个专题并参与交流学习,我们需要不断*作网页软件,进行作业练习。这种边学习、边完成教学任务的方式,不仅让学习过程紧张有序,还不知不觉提高了我的打字速度和阅读能力。
在线交流帮助我解决了在教学中遇到的难题。在学习过程中,我将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形式发布出来,其他老师的回复让我找到了问题的解决办法。而写研修随笔则让我回忆起学生时代,它就像是写日记一样。如果我们每天都能挤出一些时间,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教学中的点滴,长期坚持下去,肯定会有所收获,甚至有可能成为一位教育专家。
远程培训学习总结3
通过学习和聆听专家讲座等环节,我深刻感受到自己见识的增长。我的教学思路变得更加灵活,对自己的教学也有了新的目标和方向:
一、课堂设计要创新
课堂设计必须力求新颖,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且要注重实效*。活动多并不等于有实质内容,课堂气氛热闹并不代表学生能有所收获。教师语言要具备亲和力,充分尊重学生,让他们感到被重视,既是学习上的引导者,又是生活中的朋友。课堂上,教师应起到引导作用,而不是单纯“灌输”知识,教师绝不能在课堂中成为唯一的主角,学生应是课堂的核心。另外,教师的个人修养和素质也需不断提升,这需要通过不断学习、汲取先进经验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确保基本功扎实。
二、小组教学要落实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的教学方式,组内合作,组间竞争,可以促进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责任分工明确又互相依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合作意识与竞争意识,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新课程改革后,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现实中不少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上热闹,实则空洞。举个例子,公开课上,老师出示问题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表面上看,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然而讨论后学生却不知道自己学到了什么,课堂的实效*并未体现,这种做法应在教学中避免。老师还提到,课堂上应利用实践*活动来提升教学的价值,这一点非常值得借鉴。尤其对于农村中学生而言,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较弱,因此在思想品德课中,实践活动尤为重要。思想品德课不像语文、数学等科目可以通过做题和考试来检验学习成果,而是通过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所做的自主选择和行为来体现他们的学习成果。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进行实践体验,才能真正发挥思品课的作用,使“德育无痕”成为现实。
三、课堂教学要创新
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创新和实践能力,避免单纯的传教式教学和死记硬背。”因此,作为思想品德教师,在课堂上我们应大胆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让他们真正喜欢上思想品德课,从而提升他们的思想品德素质。
总的来说,通过这次培训,我收获颇多。新课程改革的道路虽然漫长,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向同仁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推动自身的成长,使课堂教学逐渐成熟。正如诗中所说:“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亲爱的同事们,让我们带着自信和梦想,在课改的路上,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携手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