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庄烟雨中
韩静霆
一踩着周庄的石板路,人就在水*了,一蹬上周庄的乌篷船,就到了水乡人家了。正是烟雨空漾天气,衣裳在空气里就湿漉漉了,眉毛头发也在不知不觉中湿了。绕着水乡人家的都是河汊,抱着周庄水镇的,都是湖。前前后后是水,左左右右也是水,周庄依偎在淀山湖、*蚜湖、南湖和澄湖的怀里,像从湖里滋出的一张荷叶。
周庄河汊上泊着可以租用的乌篷船,近看那船是实在的,远看,可就化在细密而又无痕的烟雨中了。真正坐在船上,才算是知道水乡呢。船儿款款地贴着水镇人家的窗根儿摇,穿过一个桥洞,又穿过一个桥洞,风景明明暗暗。船儿咿咿呀呀地自说自话,船儿赶着一群又一群湖鸭。忽然间,船儿打了一个横,竟然进了人家的院子,人家的厅堂!说是那人家姓张,张家厅堂高高筑在水上,可见爱水爱到了什么程度。行船在厅堂,船娘和厅里的熟人打着招呼,沏春茶的声音都听得见。水镇,水船,水乡人,远客,一下子就成了一个温馨的整体,一个很大的冢。
在周庄,真好;在乌篷船上,真好。我这个北方汉子浮躁的心,放下了,在水中溶掉了。湿漉漉的水雾营养着脸呢,一双干*的老眼,水灵灵的了,*苦生剌的舌根,荡漾着凉丝丝的水波了。试试嗓音,喉咙里跑出了湿软湿软的音节儿。撑船的船娘问我,“向左呢?还是向右?”左边是桥,右边也是桥,左手是水乡,右手也是。我就请船娘“随意”。是啊,随意,前边的船娘,后边的船娘,青莲包头藕荷兜,都随意。
粉墙乌瓦和小桥流水构成的周庄,船的梭织连的周庄,是一种禅境,是物化了的精神的田园啊!这种禅境,不是古佛青灯下的“禅”,而是一种“平安家园”的感觉,那么凡俗,那么自足,让人随便想些什么就想些什么,让人眷恋,让人相思,让人散开胸中的积郁。
我在张家厅堂品了一阵阿婆茶。
我在沈家天井,看了一阵独自绿着的一株芭蕉。
我登上不知姓氏的小姐的绣楼,对着绣花的绣幔和雕花的牙床,发了好一阵呆……周庄!周庄!水做的小镇,水做的骨肉。我觉得浑身轻松,也觉得自己一下子就变得很温柔很温柔了,不是么?船儿和船儿磕碰了,相对一笑;船儿和船儿在水巷狭路相逢了,让开就是。
周庄当然不是世外,周庄当然也有历史。离镇二里的太史淀,枯水时可见古井数臼,水丰时烟水茫茫,一澄如天。便是说,平静和泰然之下的周庄,也藏着说不尽的沧桑。周庄水域春秋时期见有记述“摇城”,北宋元祜元年,得名周庄,两千五百年的旧事,九百岁的高龄,多少风风雨雨骚扰?可是,在周庄的粉墙上,拱桥上,人们是见不到沧桑变化的碑刻和文字痕迹的,周庄不把周庄写在脸上,甚至不挂在心上。如此不动声*地面对沧桑和历尽沧桑的不动声*,该是大师级的修炼吧?风雨就是风雨,沧桑就是沧桑,芦花还是白就白了,采花还走黄就黄了,船迎走船,桥还是桥,周庄还是周庄。无论庙堂之上,朝野之间,怎样的人来人去,云起云飞,周庄乡民创造的温馨,宁静,平和,淡泊,以及在平淡宁馨申所包容的博大和深刻,是永恒的。
一切都是匆匆过客!诗朋、酒侣、名士、富豪、官宦、贵胄,都是过客,惟有水镇人家创造的水镇永恒,周庄永恒!我想。
船儿在水上漂着。我在船儿之上躺着。
我抱着周庄烟雨,周庄烟雨抱着我。
周庄真好。周庄永恒的宁静,温柔,自然,真好。
1、作者在坐船游览后对周庄产生了“一种‘平安家园’的感觉”,请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分条归纳,是哪些见闻使他产生了这样的感觉。(6分)
2、用自己的话解说“周庄不把沧桑写在脸上,甚至不挂在心上”的内涵。(4分)
3、文题为《周庄烟雨中》,但文章在“烟雨”上着墨很少,这是为什么?(4分)
4、结合原文,回答下面的问题。(8分)
(1)作者写自己在周庄品茶、看芭蕉、发呆这三个细节,其目的是什么?(4分)
(2)最后二段在文中起什么样的作用?(4分)
【参考*】1、①载着游客的船儿可以随便进入人家的院子、厅堂。②游客和周庄人可以一下子组成一个很大的家。③能使我这个北方汉子放下浮躁的心。④让人眷恋、相思,散开心中的郁积。(每点2分,答对3点得满分,用原文回答,每点扣1分)
【参考*】2、周庄以博大的胸怀创造了一个永恒、温馨、宁静、平和、淡泊的生存环境。
【参考*】3、文中的烟雨不仅指自然界的烟雨,更是指周庄历经沧桑后独具的人文环境,文章重点写的是周庄的人文环境,故对自然界的烟雨着墨不多。
【参考*】4、(1)用历史上的沧桑变化来衬托眼前周庄的温馨、宁静、平和、淡泊,并进一步写出的博大深刻永恒,使文章的内容更加厚重,主题更加深刻。
(2)写自己已经沉浸在周庄迷人的人文环境中,再次倾吐了周庄在自己心目中的整体印象,含蓄隽永,意味深长。
章懋传阅读训练及*2
章懋,字德懋,兰溪人。成化二年会试第一,成进士,改庶吉士。明年冬,授编修。
宪宗将以元夕张灯,命词臣撰诗词避奉。懋与同官黄仲昭,检讨庄昶疏谏曰:“顷谕臣等撰鳌山烟火诗词,臣等窃议,此必非陛下本怀,或以两宫圣母在上,欲备极孝养奉其欢心耳,然大孝在乎养志,不可徒陈耳目之玩以为养也。今川东未靖,辽左多虞,江西、湖广赤地数千里,万姓嗷嗷,张口待哺,此正陛下宵旰焦劳,两宫母后同忧天下之日。至翰林官以论思为职,鄙俚之言岂宜进于君上,伏读宜宗皇帝御制《翰林箴》有曰‘启沃之言,唯义与仁,尧、舜之道,邹、鲁以陈。’张灯岂尧、舜之道,诗词岂仁义之言?若谓烟火细故不足为圣德累,则舜何必不造漆器,禹何必不嗜旨酒,汉文何必不作露台?古帝王慎小谨微必矜细行者,正以欲不可纵,渐不可长也。伏乞将烟火停止,移此视听以明目达聪,省此资财以振饥恤困,则灾?可销,太平可致。”帝以元夕张灯,祖宗故事,恶懋等妄言,并杖之阁下,左迁其官,修撰罗伦先以言事被黜,时称“翰林四谏”。
年止四十一,力求致仕。吏部尚书尹曼固留之,不可。既归,屏迹不入城府。奉亲之暇,专以读书讲学为事,弟子执经者日益进。贫无供具,惟脱粟菜羹而已,四方学士大夫高其风。家居二十余年,中外交荐,部檄屡起之,以亲老坚不赴。
弘治中,孝宗登用群贤众议两京国学当用名儒起谢铎于北监及南监缺祭酒遂以懋补之懋方遭父忧不就。时南监缺司业且二十年,诏特以罗饮顺为之,而虚位以待懋,十六年,服阕,懋复固辞,不允,始莅任。六馆士人人自以为得师。监生尤樾母病,例不得归省,昼夜泣。懋遣之归,日:“吾宁以连制获罪。”武宗立,陈勤圣学、隆继述,谨大婚、重诏令、敬天戒五事,正德元年乞休,五疏不允。复引疾恳辞,明年三月始得请。世宗嗣位,即家进南京礼部尚书,致仕,其冬,遣行人存问,而懋已卒,年八十六。
(节选自((明史·章懋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足(3分)
a.孝宗髓/用群贤众议/两京国学当用名儒/起谢铎于北监及南监/缺祭酒/遂以懋补之/懋方遭父忧不就/
b.孝宗登用群贤众议/两京国学当用名儒/起谢铎于北监及南监/缺祭洒/遂以懋补之/懋方遭父忧不就/
c.孝宗登用群贤/众议西京国学当用名儒起/谢铎于北监/及南监缺祭酒/遂以懋补之/懋方遭父忧不就/
d.孝宗登用群贤/众议两京国学当用名儒/起谢铎于北监/及南监缺祭酒/遂以懋补之/懋方遭父忧不就/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会试是我国封建社会科举考试的一种。乡试的第二年由皇帝主持在京城举行,因为在春天举行,又称春试或春闹。
b.致仕就是旧时官员交还官职,即今所谓退休。依照古制,官员在一般情况下七十岁致仕,有疾患的则可以请求提前。
c.服阕是指旧时官员三年守丧期满除服。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按例要离职回籍守丧,满三年后朝廷再授予新的职务。
d.尚书是*古代官名。始置于战国时代,或称“掌书”,到了隋唐时确定为尚书省下设的六个部
的最高行政长官。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章懋在担任翰林院编修时,敢于犯颜直谏。他明知劝说停止元夕张灯一事会激怒皇上,甚至会丢了官职,仍然坚守职责,与同事上书直陈其事。
b.章懋以为国君应谨小慎微,不可纵欲长渐。懋等指出烟火诗词非尧舜之道,并列举尧舜、汉文帝等古代的贤君圣主从细节处自警的事例说服皇上。
c.章懋回到故乡后屏迹不出,惟奉亲是务。虽然朝野内外的人士一再推荐他,朝廷也多次下发公文起用他,他都以双亲年老为由,予以坚决推辞。
d.章懋担任祭酒时,受到六馆人士推崇。馆士认为得到了老师。他曾冒着违背国子监制度而获罪的危险,破例为一个看望生病的母亲的学生批假。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然大孝在乎养志,不可徒陈耳目之玩以为养也。
(2)贫无供具,惟脱粟菜羹而已,四方学士大夫高其风。
*:
4.(3分)d
(原句标点:孝宗登用群贤。众议两京国学当用名儒,起谢铎于北监。及南监缺祭酒,遂以懋补之。懋方遭父忧不就。)
5.(3分)a(选项中说会试“由皇帝主持”错误,会试由礼部派官员主持。)
6.(3分)c(选项中说章懋“惟奉亲是务”,原文中说“奉亲之暇,专以读书讲学为事。”)
7.(10分)
(1)(5分)可是最大的孝顺在于精神上的奉养,不可以只是用陈列供耳朵眼睛玩赏的末西作为奉养(的手段)。
译出大意给2分;“志”“徒”“玩”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5分)(章懋家里)贫穷,没有陈放酒食的器具,(食物)只有小米蔬菜罢了,四方的学者大夫都认为他的德*很高尚。
译出大意给2分;补充出省略部分1分;“供具”,“高”,每译对一处给1分。
《应天长》阅读练习及*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应天长韦庄
绿槐*里黄莺语,深院无人春昼午。画帘垂,金凤舞,寂寞绣屏香一炷。
碧天云,无定处,空有梦魂来去。夜夜绿窗风雨,断肠君信否?
14.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前两句运用动静描写,以“黄莺语”反衬出春昼午后沉寂一片。
b.庭院沉寂,闺室也悠然。精妙的画帘低垂,微风吹来,凤凰迎风起舞。
c.在这深闺之中,女主人公慵懒而寂寞,环境的幽寂更加衬托出人的孤独。
d.“空”在诗歌中含义独特,如王维的“空山新雨后”,此词中“空”的含义正与王诗相同。
e.“君信否”即“君知否”,此句反问,描写出独居孤处的女主人公极端地苦闷。
15.请结合下片中的句子分析作者是如何描写女子的相思之情的。(6分)
*:
14.bd解析:b项,“凤凰迎风起舞”错误,此句指画帘上绘的金凤凰,经风吹动,宛如起舞。d项,“此词中‘空’的含义正与王诗相同”错误,王诗中的“空”指安静,此词中的“空”指只有。
15.下片以夜*表达女子的相思。“碧天云”既是所见的夜*,又暗指她所怀念的漂泊在外的人。“夜夜”句用风雨摇窗、深夜梦醒的典型环境,表达她对远人的深沉眷恋。末句是哀切的呼唤。独居孤处的女主人公在极端的苦闷中无法可想,只能对着远方如此倾诉。这样,她对行人的深厚情意以及思而不见的抑郁心情,就充分地表现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