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教研工作将紧密围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及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相关文件精神,以课程改革为驱动,聚焦教学质量,强化规范管理,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力求推动教学研究工作达到新的高度。
二、工作目标
1、完善管理制度,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创新“校本教研”模式,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
四、具体措施:
本学期校本培训将遵循“分层次、突重点、全员参与、整体提升”的原则,注重校内资源的开发,依托骨干教师的培训作用,辅以片区教研、示范课、外出培训及现代教育媒体等方式,推动教师思想观念的更新和专业能力的提升。培训重点包括:
1、教育教学理论
加强理论学习,教师需通过“读、研、写、评”的方式深入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开展读书活动并写下心得体会,定期组织理论交流讨论,撰写教学论文,考核与奖励结合,确保学习效果。
2、教育教学方法
通过骨干教师讲座和专题研究,探讨教育教学方法的实践应用,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
3、现代教育技术
提供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帮助教师更好地运用技术提升教学效果。
(二)校本教研注重实效
教研活动要紧扣实际,具有针对*和实效*,聚焦教学行为的转变。本学期,学校将持续推进市镇级教研活动,结合“理论学习、集体备课、主题教研、反思交流”形式,深入开展教研活动,确保教师在活动中有所收获。
1、通过理论学习,促进教育教学的理论指导,鼓励教师自主学习,并撰写学习心得。
2、搭配骨干教师与年轻教师,通过互帮互助的方式,促进教师共同成长。
3、围绕教学难点进行深入研究,通过集体讨论、集体备课等形式,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4、加强校际教研交流,与其他学校共同开展教学研讨活动,扩大教研视野。
5、参与各类教学竞赛与论文评选,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三)课题研究注重过程与实效
教研工作计划2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物理教研工作聚焦于提升学科核心素养,鼓励教师探索课堂转型。旨在形成一套解决“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物理学科教学关键问题”的思路与策略。通过实施区域、校本、网络、联片教研及送培上门等多种形式的研修活动,构建一个促进对话、交流和研究的新平台,增加教师参与度和受益范围。教研活动将集中探讨物理课堂教学的具体挑战,探究教学规律,支持教师在课程改革中提升教学质量,深化对课程的理解。
教师需深入学习物理课程标准、教材以及《课型范式与实施策略(中学物理)》,加强对科学探究本质的认识,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探究活动,使科学探究更加生动地体现在教学中。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生的体验过程、思想方法的学习和实验技能的训练。
二、工作重点
根据《xx市中小学学科教学建议》,举办多样化的课堂教学研讨与观摩活动,以提高观课、议课的能力。
推行“同题异构”教学设计,鼓励个*化教学实践,分享教师的教学智慧,共同寻找提升课堂效益的方法,倡导多元化的教学风格。
构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即时评价体系,包括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
持续推进研究*学习,加强生成*教学的研究,探索其理论基础和实施策略。
引导教师进行“e学习”研究,鼓励他们根据个人需求和兴趣积累资料,建立个人教育资源库,并提高实验和技术素养,促进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的融合。
组织教师参加“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的晒课和赛课活动,激发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打造一支擅长利用信息技术和数字资源进行教学的教师团队。
加强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调研,推动“初中物理实验教与学的观察评价研究”课题的发展,完善课题网站作为交流平台。
研究高考复习教学,组织高三复习研讨,分析高考改革方向及教学策略,分享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和学习能力的经验。
三、主要活动
九月:
第33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
武进区初中物理优质课评比。
初中物理基本功比赛。
xx大市初中物理优质课评比。
十月:
武进区高中物理优质课评比。
高一物理教学观摩研讨会,讨论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
“初中物理实验教与学的观察评价研究”课题研究活动。
xx大市初中物理基本功竞赛。
十一月:
高二物理教学研讨会,针对高考学业水平测试复习策略。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初中物理中心组长及骨干教师学术沙龙。
十二月:
中学物理专业委员会理事会和学术委员会成员的教学调研。
xx大市高中物理优质课评比。
附:xx市教育教研室-x学年度第一学期物理教学进度表 初二初三高一高二高三 期中期末期中期末期中期末期中期末 第三章第三节光的直线传播第五章物体的运动第十三章第二节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第十五章第三节电热器、电流的热效应必修1第三章相互作用结束必修2第五章曲线运动选修3—1选修3—2一轮复习
教研处工作计划3
一、基本情况
教研处本学期共有13名教师,分别负责美术、体育、音乐、科学、英语、思品及综合学科的教学。尽管综合组充满活力和特*,但由于课程的综合*,涉及的学科不同,教研组的工作仍需教师们加强团队合作,共同探讨和研究。
二、指导思想
根据学校总体工作计划及教科室安排,学习先进教育思想和新课程标准,积极实践课改理念,全面深化素质教育。以更新观念为前提,提升师资素质为核心,围绕“课堂教学”主线,抓住“诊学单——导学单——拓学单”三单研究,将专业研究与课堂实践紧密结合,结合本校特点,强化教学研究,解决教学新问题,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提升教学质量。
三、目标任务
工作目标:
以学科转变为契机,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扩展教学范围,将课程延伸到课外,积极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让更多学生参与,展示才能。
培养目标:
注重学生习惯的培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和学习习惯。注重教师教学措施和方法的研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导者。
主要措施:
备课时多交流,教研活动中,教师需先说课,再讨论、上课、评课,最后确定教案,确保每节课达到良好水平。
注重学生能力培养,营造浓厚的文化艺术氛围,推动学校文化和艺术教育建设,认真开展兴趣小组活动,为各类竞赛培养人才。
四、主要工作和安排
期初,结合教科室工作计划,教研组商讨并拟定工作计划,统一各学科目标方向,增强凝聚力。
各学科教师制定计划和活动方案,有针对*地开展工作,打下成果最大化的基础。
坚持多听课、评课,取长补短,提高业务水平。
积极进行业务交流,如教学反思、读书心得、经验交流等。
开展教研活动,把教研活动作为重点工作,不松懈。
加强学生常规管理,培养良好的行为、学习和生活习惯。
协助学校和各部门开展主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