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调研报告的后期工作,许多人感到茫然无语。实际上,总结应该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下面,我分享一篇调研报告的后期总结。

上学期的工作主要围绕思政在线调研展开。前期的资料收集由凯利负责,后期的调研报告则由我负责。调研时间从十月份持续到一月份,历时三个月。针对调研阶段出现的问题,做如下简要总结:

调研报告的后期工作

信息渠道单一:在资料收集阶段,我们的收集渠道过于狭窄,局限于百度等搜索引擎,未能充分利用校园数据库资源。这种思维的狭隘影响了我们的调研广度,不利于全面了解问题。其次,我们未能充分阅读相关调研报告,导致对调研对象的把握理解不够。

公文写作意思薄弱:在撰写调研报告时,我们的表述过于感*主观,缺乏逻辑*和理论说服力,偏向主观化、泛化和抽象,缺乏具体的理论支撑。

问卷设计不当:作为一项群策群力的工作,我们的问卷设计存在问题。问题设计过于繁琐,涵盖范围不够广泛,需要更好地考虑问题的设置,确保简明扼要。同时,我们也应该考虑采用其他方式,如网络发放,以拓宽调查渠道。

软件利用不足:在培训前应该自行利用网络资源学习相关软件,这样可以更好地带动其他社员了解和掌握软件,促进交流沟通。

数据分析过度依赖软件:我们在数据分析时过度依赖软件,而应该加强对数据的自主分析,以清晰地阐明问题并为论点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我们最大的错误在于未能端正调研人员的角*,我们的目标不是试图解决问题,而是阐述和说明问题,并适当提出建议。在研究中心信息平台时,我们缺乏与组员的有效沟通,走入了误区,试图解决问题,结果反而将问题扩大化,不利于调研报告的撰写,辜负了组员们前期的努力成果。

村扶贫的工作调研报告2

根据县委“1+1”好支部共建行动协调小组办公室和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要求,我们于月日派出调研组,深入村庄进行调研,以深入了解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情况。我们采用面对面座谈的方式与村党支部、村“两委”以及村民广泛交流,确保全面了解真实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总结如下:

一、总体情况:

截止目前,该村共有贫困户XX户XX人,其中因病致贫XX户XX人,因残致贫XX户XX人,因年老体弱、缺乏技术和劳动力致贫的户XX人。经过几年来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村民人均收入达到3800元以上,已经脱贫。

村内贫困户根据各自情况落实了扶贫政策,包括危房改造户、扶贫特惠保险户、金融扶贫务工户、享受五保金户、低保户、光伏扶贫项目收益户、养老保险户、老兵补贴户、残疾人生活补贴户、贫困学生资助户等,且无学龄期儿童辍学现象。

二、存在的问题:

耕地匮乏:部分户没有耕地,人均耕地不足3分,只有少数户人均耕地在1亩以上。由于村庄位于城边,土地多年前大部分被征用,无法持续产生收益。

自我发展能力差:18岁以上、60岁以下的健康劳动力数量有限,未来自我发展能力提升空间不大,依赖*扶持较多。

家庭支出压力大:尽管贫困户收入超过贫困线,但医疗支出占比大且持续增长,对医疗保险及大病救助政策的依赖*高。

三、建议及下一步工作计划:

对贫困户中的劳动力提供技能培训,提高其自身价值,增加收入。

组织“春风行动”等就业招聘活动,帮助大中专毕业生尽快就业,缩短毕业与就业之间的空窗期。

部分即将取消低保的贫困户对国家低保政策理解支持,但医疗支出较大,建议根据实际情况保留部分医疗救助政策。

针对独居老人,建议定期走访,提供卫生清洁、家务整理等帮助,多给予心理上的关怀。

共青团工作的调研报告3

一、团的组织建设

在我厂团的组织建设方面,基本上能够按照《*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年工作的决定》的要求进行落实。

我厂共青团组织机构设置如下:厂团委设团委书记一名、专职团委干事二名;下设基层团委1个,团总支2个,团支部22个,专职团干部1名,兼职团干部71名。

团的活动经费来源主要有两个渠道,一是由工厂统一拨放,2002年金额为14,000元,二是团费收缴,2001年共计收缴总额4356.5元,上缴团市委50%,其余作为团内经费,主要用于给各支部订阅团内刊物。在团的活动经费上没有达到文件规定的标准的主要原因:一是由于企业经济状况不景气,2001年企业亏损额度较大。二是企业正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为减少工厂管理费用,把所有群团组织活动费压缩50%。

在团干部的选拔和培养上,我们本着“高进、严管、优出”的原则,定期各支部进行了改选和调整。在团干部培训上,主要分为理论培训和锻炼两个方面,一是每年都举办团干部岗位知识培训班、计算机知识培训和写作知识培训等。二是制定了团干部上派挂职锻炼制度,分批组织优秀的团支部书记上派到机关进行挂职锻炼,提高团干部的综合能力,并将他们挂职锻炼期间的表现情况记入档案,上交组织部门。这既为团干部转业拓宽了渠道,也为他们的成长创造了更多机遇。目前,已有5名团干部在挂职锻炼后被机关留用。我们感到通过这种形式,有利于提高团干部的工作水平,调动团干部的工作积极*,促进团干部整体素质的提高。

二、青年人才培养

青工学历情况:35周岁以下青工*有大学生559人(其中大学本科125人,大学专科434人),占青工总数的41.97%,中专生230人,占青工总数的17.27%,技校、高中及以下学历543人,占青工总数的40.76%。

青工技术职称情况:初级技术职称276人,占企业初级技术职称职工总数的41.07%,中级技术职称82人,占企业中级技术职称职工总数的13.49%。

在我厂的青工培训工作中,“青年职工导师带徒”活动是一直以来开展较好的一项名牌工程。通过几年来的,导师带徒活动在我厂已经建立了较为健全的活动机制和规范的管理制度以及完善的活动保障体系。同时,工作中我们还把“导师带徒”活动逐渐纳入到了企业行为,使此项活动成为了企业培养青年技术人才和各重要岗位~人的一个重要手段。工厂劳资、人教、技术处等相关部门均介入活动的管理与考核,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下发了相应的《导师带徒活动考核标准》、《导师带徒活动各部门工作职责》和《工厂、车间、团支部三级导师带徒活动考核制度》等,做到每月检查、按季考核,定期评比,年度表彰。形成了科学的多元化管理的立体格局。工厂在处于“经济欠发达”的情况下,依然拨出专项资金,用于此项活动。每季给考核合格的师傅发放津贴,每年年底对表现突出的师傅进行一次*表彰奖励。在每届活动结束后,我们要单独对此项活动进行,并对评出的优秀师徒和活动最佳组织单位进行表彰。去年7月份,我厂第二届青年职工导师带徒活动已经~结束,并正式启动第三届青年职工导师带徒活动。在第三届导师带徒活动中,我们了以往的活动经验,在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上进行了改进。我们打破以往“一助一”的活动形式,采劝优优结合”的方法,以青年技术人员拜老工程学艺、一专多能多面手学艺和重要岗位一师一徒学艺三种形式,把技术基础好、上进心强、有培养价值的青工同掌握绝技绝活的老师傅或高级技术人员结成对子,努力为工厂培养高、新、尖青年技术人才,以进一步适应工厂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在人才竞争较为激烈的今天,通过这种形式的活动,极大调动了老师傅“传、帮、带”和青年职工学习技术的积极*,缩短了工厂“高、新、尖”技术人才的培养进程。几年来,全厂参加“导师带徒”活动的青工已达200余名,有31名青年徒弟被评为盛市、厂级“青年岗位能手”,其他参加前几届“导师带徒”活动的青工现已成长为各车间的生产骨干、技术能手,在各个关键岗位上挑起了技术大梁,为工厂的改革与发展积累了人才后劲,提高了企业的竞争能力。

三、围绕工厂中心工作发挥作用情况

青年创新创效活动是我厂一直以来开展较好、各级党政领导非常认可的一项团内重点活动。厂团委把此项活动作为切入工厂中心工作,在企业改革与发展中更好地发挥团组织建功育人作用的一项主线活动来抓。对于如何开展创新创效活动,我们感到:创新创效活动---创新是手段、载体,创效是目的、结果,也是落脚点。开展创新创效活动就是要通过各种活动载体来激发青工的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使青工在本职岗位上,在科技、管理、服务等领域,围绕企业中心工作不断开拓创新,用创新成果来不断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自创新创效活动开展以来,全厂共有1275名青工参加了活动,占全厂青工总数的95.72%,通过创新创效活动有579名青工技术等级有所提高,占企业青工总数的43.47%。

四、思想教育工作开展情况

由于*队企业战略调整和移交等因素,加之企业目前经济状况十分严峻,青工队伍思想非常活跃。一些青年的价值观发生了变化,觉得为航空事业做多少贡献是次要的,能拿多少*才是体现自己价值。部分青工开始与其他企业攀比,觉得自己付出多收入少。还有一些学历较高的青工觉得离开*工企业可能会有更多机会,会大有作为。

针对这种情况,工厂团组织认真把握青年思想脉搏,不定期对青工开展各种形势任务教育,使青工明确企业与职工唇齿相依的关系和“唇忘齿寒”的道理。各基层团组织也认真了解掌握本单位青工的思想动态,对思想波动较大的青工,采取包保的形势加强思想教育。我们还以“三爱一创”(爱厂、爱岗、爱产品,创一流工作业绩)为主要内容,开展了“工厂的发展与青年人的责任”、“工厂有困难,我们怎么办”等大讨论活动,以“三次创业中的航修青工”、“五四精神----我心中的一面旗帜”为主题的系列征文活动,举办了“让青春在基地建设中闪光”和“青春.理想.蓝天”等大型主题比赛。通过这些活动,使青年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思想,振奋了精神,坚定了立足平凡岗位实现自身价值的信念,促进了青工队伍的稳定。

同时,我们积极培养、选树青年中的先进典型,用他们先进的激励鼓舞青年。我们感到,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把典型激励、典型引路,作为了加强青工思想教育的一个有效手段。我们建立了青年人才库和典型培养档案,以团内选树,党团组织共同培养的形式,努力为典型的成长创造各种有利条件,提供各种展示才能的舞台,以此来带动鼓舞全厂团员青年,在企业改革与发展中建功成才。

五、以作为求地位,以创新求发展

近几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青年思想*工作环境的不断变化,我厂共青团工作的方式、方法以及侧重的内容都在努力改进,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在工作中,我们感到团组织开展的各种活动只有不断创新形式才能更符合青年特点,适合企业发展的需要,只有不断完善机制才能使活动健康持续的发展。在创新活动形式方面应当说对于企业团组织来说是一个无止境的课题。去年以来,我们在改进活动形式上,总体思路是由围绕、配合向切入、参与转变。我们感到总是停留在围绕、配合上,力度是不够的,作用是不明显的。什么是切入、参与,也就是把团的活动直接溶于工厂生产经营、各项管理中去。我们开展的一些大项活动都是直接参与企业生产经营的,效果也是比较明显的。比如我们开展的“青年质量百分达标”活动,对每名团员质量进行量化考核,每月按项打分,首位奖励末尾罚款,并且张榜公布。以前团的活动只有奖励,没有罚款,因为罚款要介入行政手段。但现在已正常运做起来后,在基层反响较好,也得的了团员青年和各级领导的认可。

目前,我们感到在以下几方面还存在差距和不足:

一是在团的经费来源上需进一步拓宽思路。

二是在企业转折时期,青工思想教育工作需进一步加大深度,要在教育的实效*上下功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