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只、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
(二)《诗》曰:“济济多士,文王以宁。”孔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非虚言也。陛下秉①四海之众,曾亡柱干②之固守于四境?殆③开之不广,取之不明,劝之不笃。《传》曰:“土之美者善养禾,君之明者善养士。”中人④皆可使为君子。诏书进贤良,赦小过,无求备,以博聚英俊⑤。
(节选自《汉书》)
注:①秉:执掌。②柱干:比喻担当重任的人。③殆:大概。④中人:中等资质的人。⑤英俊:杰出人物。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故虽有名马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b.食不饱,力不足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c.策之不以其道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17.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18.“也”常表示某种语气,同时暗含情感。结合语段(一)第一段的内容,说说其结尾的“也”字暗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2分)
19.根据语段(一)和语段(二)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填空。(3分)
两个语段都在谈人才问题,都认为社会上有人才。人才怎样才能不被埋没?语段(一)用托物寓意的写法,强调①;语段(二)用②的论证方法,强调③。
参考*
16.b
17.千里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要根据它能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18.对千里马被埋没的痛惜之情。
19.统治者应善于发现人才,道理论证统治者应采取措施,招贤纳士
中考文言文精细阅读之《马说》2
《马说》
一、文章内容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二、文学常识
1.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散文尤其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有《昌黎先生文集》。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三、语音
1、选出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a)
a.食(sh)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b.祗(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
c.才美不外见(xin)d.骈死于槽枥(l)之间
2、骈死(pián)槽枥(cáo)(lì)粟(sù)外见(xiàn)食马(sì)祗(zhǐ)
四、通假字
1、食马者食通饲,喂,喂养2、才美不外见见通现,表现
3、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才能
五、古今异义词
六、词类活用
1、策之不以其道策:名词用作动词,用鞭子打
七、一词多义
1、策:(1)策之不以其道(用鞭子打、驱赶)(2)执策而临之(竹制的鞭子)
八、重点词语解释
1、选出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d)
a.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可是)b.马之千里者(助词,无义)
c.安求其能千里也(怎么)d.其真无马耶(其实)
2、世有伯乐伯乐:擅长相马之人,本文指识别人才的人
3、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日行千里的马,本文指人才
4、祗辱于奴隶之手祗:只是辱:辱没
5、骈死于槽枥之间骈:两马并驾槽枥:喂牲口用的食器
6、不以千里称也以:凭,凭借称:著称
7、一食或尽粟一石一食:吃一顿尽:吃没
8、才美不外见才:才能,美好的素质
9、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常:普通的等:等同,一样
10、一食或尽粟一石或:有时
11、策之不以其道道:方法,正确的方法
12、食之不能尽其材尽:竭尽
13、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鸣:马鸣叫通:通晓
14、执策而临之临:面对
15、其真不知马也知:识别,了解
九、特殊句式
十、朗读节奏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十一、理解*默写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祗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3、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5、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6、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语句是: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7、表现食马者以知马者身份叹息的语句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8、全文的主旨句是: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9、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可想到《马说》的一句话: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10、表明千里马和伯乐关系的语句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11、能够表现统治者平庸浅薄,愚妄无知的语句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12、领起全文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13、表明愚妄无知,平庸浅薄的统治者对千里马的不公正的待遇的句子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14、表明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感叹的句子是: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15、能表明千里马外在特征的句子是: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16、写千里马有异于常马的特征的句子是:一食或尽粟一石。
17、运用设问句表达作者心中感慨的句子是: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18、美往往存在于平凡的事物当中,有时我们为了刻意的追求完美,往往忽略了身边的美,使其遭受不应有的遭遇,使我们为之遗憾痛心,这种遭遇与《马说》中千里马的遭遇相似,相应的句子是:祗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19、点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