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园长是幼儿园全面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参与者。如何寻找突破口,充分发挥班子的职能,使幼儿园管理工作有序地进行,是园长的要务之一。
一、寻求管理方法,赢得教师信任
在幼儿园日常工作中,管理者要关注每一位教师,去摸索他们的需求,寻求最佳的管理方法,用高明的管理艺术去赢得教师们的信任。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说:“把人的需要划分为五个基本层次,其中之四是尊重的需要,在交往中渴望别人的认可,不仅自尊,而且也期望别人尊重。”大多数幼儿园教师的构成都以女*教师为主,女教师温柔、善良、善解人意,但也有着很强的自尊心,她们希望自己所带的班级是最强的。
可以说,“自信自尊”是她们共同的特点,是她们的代名词。针对这样的状况,管理者就得放下身段,把自己融入群体中,用自己的真心去关心她们,要打心底去尊重她们。当教师们遇到困难时,管理者要主动去帮助、去慰问,并寻求方法为她们排忧解难。孟子曾说过:“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可见,只要管理者付出真心,幼儿教师们必定会有所感受,相互之间的尊重必定会赢得工作上的融洽共处。
当然,管理者也要制定一些规章制度,以此来约束每一位教师的行为。所有人都自觉遵守,幼儿园的工作就会慢慢走上正轨。当教学上取得成绩时,要给予教师物质奖励,以此来激励他们努力奋进。有些员工可能没有得到物质上的奖励,但在活动中,他们的自我价值得到了实现,即使是口头表扬,也会特别开心。俗话说:“管人要管心,管心要知心,知心要关心,关心要真心。”只有这种真诚的关心,真诚的情感投入,才能真正地增进管理者和教师们的友谊,才能调动教师们教书育人的积极*。
二、实施自我管理,推进教学质量
自我管理是现代化幼儿园发展的需要,在未来几年,幼儿园可能会遍地开花,家长具有挑选幼儿园的权利,一旦把幼儿园真正地推入市场,那么,竞争也将越发激烈。
幼儿园要想保障生源和财源,就必须向管理要效益,要质量,以求得更好的发展。为了适应将来可能发生的情况,作为幼儿园的管理者--园长,要从自身转变观念,千万不要躺在原地不动。要努力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增强自主办园、自主管理、自主发展的意识,当然,也要学习一些自主经营的经验,以最佳的姿态迎接未来可能存在的挑战。
例如:我们在制定每一项规章制度时,都会邀请教职工一起参与研究、讨论,在大家的共识下完善幼儿园的自主管理制度。在制定教师们最关心的考核制度时,我们也鼓励教师们踊跃发言,说出自己的想法,充分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基本满意。当有了正常而有序的工作秩序之后,教师们就会自然而然地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各尽其职、各显其能,促使全园教师的教育观念不断随着学前教育改革的变化而变化。
三、鼓励进修学习,共获成功体验
《幼儿园发展纲要》全新的教育思想,赋予了教师们更多的工作空间,同时,也对幼儿园管理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进行幼儿园管理的同时,管理者也不能放松对年轻教师的培养,只有教师队伍素质整体提升,幼儿园文化、幼儿园氛围才会更上一层楼。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对待青年教师时,我会努力帮助他们分析工作中的长处和短处,并积极创造条件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为形成个人风格做好准备。”
因此,我们也要向大教育家学习,鼓励年轻教师进行学历进修,积极创造机会派遣优秀骨干教师出去培训,汲取先进的教育理念。帮助年轻教师寻找师傅,实施青蓝工程,让所有教师都能获取成功,得到发展。对中年教师,我们也要邀请他们参与到管理中来,用他们最宝贵的经验去打造最优质的幼儿园文化,并帮助他们寻找到属于自己风格的教学方法,为他们的经验积累再加一把火,促使他们朝向更好的发展。
例如:我们让教师们撰写“三年职业规划方案”,让每一位教师都有奋斗的目标。对于刚上岗的教师,我们给他们制定了“一帮一”青蓝工程计划,让有责任心、教学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成为他们的师傅,手把手教会他们如何驾驭课堂,如何关爱幼儿,如何上好每一节课,如何与家长相处……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我们幼儿园的年轻教师频频在市级以上的各项基本功、评优课、论文、方案设计等活动中得奖。
总之,在幼儿园管理的历程中,需要我们做的还有很多。我们要秉持着关注每一位教师、关心每一位幼儿的思想,努力构建优质的幼儿环境,让所有教师,所有幼儿都能在*、融洽的氛围中快乐工作,快乐成长。希望每一位教职员工,每一位幼儿都能开开心心地走进幼儿园,收获满满地走出幼儿园。
园长怎样管理好幼儿园2
导语
园长作为幼儿园的领导者,肩负着组织、领导和参与幼儿园全面工作的重任。如何有效发挥班子的职能,理顺管理工作,是园长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将探讨园长如何管理幼儿园这一值得深入研究的话题。
一、优秀教师团队:幼儿园的灵魂
打造一支优秀的幼儿教师团队是幼儿园发展的基石。在教师选拔上,应严格把关,择优录取富有爱心且专业合格的教师。幼儿教育不仅仅是知识传递,更需关怀和呵护。一味灌输知识的机械式教学不仅会让幼儿疲惫不堪,甚至可能扼杀他们的学习兴趣。
因此,幼儿教师作为幼儿心灵的塑造者,应以爱心为桥梁,以感染力为引导,而非填鸭式灌输。培养一批充满爱心的教师尤为关键,让他们将爱融入日常的幼儿引导中。通过适当的拥抱、游戏时的亲吻,拉近与幼儿的距离,营造安全、充满爱的学习氛围,让幼儿将幼儿园视为自己的家,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二、先进教学理念:幼儿园的核心
创新是幼儿园持续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不断注入新思想、新理念,才能让幼儿园始终保持活力,在众多同类机构中脱颖而出,打造一支先进的幼儿园团队。
在日常工作中,应积极组织教师外出学习、交流,吸收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不断完善现有的教学模式。此外,虚心向同行学习,取长补短,不断进步。通过管理层之间的经验交流和教师之间的相互切磋,分享教学心得,共同探索更适宜幼儿发展的教学方式。
三、完善硬件设施:幼儿园综合实力的体现
完善的硬件设施是打造一所优质幼儿园的关键。随着家长对幼儿教育重视程度的提高,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在舒适、安全的环境中接受教育。幼儿园是孩子踏入学校的第一个台阶,良好的硬件设施不仅能为幼儿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学习环境,更能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
幼儿园应配备齐全且先进的玩具和教育器材,满足幼儿的玩耍和学习需求,促进他们的智力发展。同时,生活设施也要及时完善,定期更新报废的器材和幼儿床,及时检修出现问题的设施,消除安全隐患,让家长放心托付。
四、注重细节:打造家长放心的幼儿园
幼儿园的整体环境设计应安全环保,尽量避免使用对幼儿健康不利的材料。器材选择方面,应优先选用软质、圆润无棱角的材料。杜绝危险物品和锋利物品的出现,防止幼儿受到不必要的伤害。通过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家园式环境,让家长安心送孩子入园,每天开心地接孩子回家。
五、教学成绩:凸显幼儿园综合实力
幼儿的优异成绩是幼儿园综合实力的直接体现。一支具有专业素养和丰富经验的师资队伍是幼儿取得好成绩的基础。教师应具备扎实的教学功底和高效的教学方法,在有限的幼儿注意力时间内,将重点知识传授给幼儿。
此外,耐心也是幼儿教师必备的素质。幼儿在接受新知识时可能会反应较慢,忘记教师强调的内容,因此教师需要不厌其烦地讲解,耐心重复。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通过趣味活动和适当的奖励,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总之,管理好一所幼儿园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任务,需要教师不断学习、创新和努力。通过打造一支优秀的教师团队、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完善硬件设施、注重细节、提升教学成绩,幼儿园才能稳步发展,培养祖国未来的栋梁之材。园长应为此付出不懈的努力,为孩子的美好未来贡献力量。
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方法3
导语:班级是幼儿园的核心单位,也是幼儿学习、游戏的主要场所。幼儿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及一日活动的组织都依托于班级这一基地。作为落实纲要精神、引导幼儿成长的主要承载单位,班级管理的水平在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养成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的含义 常规,顾名思义即指日常的规则。而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也即是在以班级为单位的集体环境中,老师如何帮助和指导孩子建立一定的规则,以保证幼儿在园的日常生活、教学活动、游戏活动等得以顺利开展。
二、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的必要* (一)活动顺利进行的需要 在幼儿教育中,“常规教育”旨在实现幼儿园的保育和教育目标,使幼儿活泼又有序是常规教育的目的之一。幼儿的常规稳定是保证其在园健康、活泼成长的基础,而良好的常规培养则是教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二)幼儿发展的需要 俗话说:“三岁看到老。”这句话说明了幼儿期是形成和培养良好素质的最佳时期。幼儿园不仅对幼儿进行教育,也在为幼儿形成良好的个*品质,为其今后的一生打下基础。因此,良好的班级常规有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班级日常常规建立的具体措施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一个老师仅仅只是热爱他的学生,却没有常规、教育、引导,任其发展,那么这个班给人的感觉就是一盘散沙。班级常规的混乱源于缺乏有序的规定,幼儿往往不知所措。因此,建立良好的班级常规有利于促进幼儿形成一定的秩序感,有利于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
(一)在音乐中建立行为常规 在自由*作的活动中,教师最为烦恼的是整理物品。为了让幼儿快速整理并安静集中,可以利用音乐的力量。在活动接近尾声时,播放熟悉的音乐,让幼儿知晓即将开始整理和集中。这种做法不仅减轻了教师的负担,还提高了幼儿的自我服务意识。
(二)利用榜样的力量激发幼儿良好行为 每个班级的孩子都有不同的特点,教师应善于捕捉孩子的优点,以此进行现场的常规教育。例如,在擦嘴巴或擦手时,总有幼儿不能按要求整理好毛巾。但如果有幼儿自觉地整理了其他幼儿乱丢的毛巾,教师应当立即表扬,并请其带头督促其他幼儿。榜样的力量能够激发幼儿改正缺点的愿望,成为学习的动力。
(三)勤于行为练习,促进良好常规习惯的形成 在各项活动中,经常*地对幼儿进行行为练习,有助于他们良好常规习惯的形成。尽管幼儿自控能力较弱,但通过反复练习和督促,他们能够逐渐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
(四)设立“小小监督员”,促进良好班级常规的形成 在盥洗常规中,幼儿应按顺序认真地完成,但有时会出现故意违规的情况。为此,可以选拔能力强、自控能力好的幼儿担任小小监督员,监督其他幼儿的行为。这样不仅可以防止幼儿违规,减轻老师的工作量,还可以培养幼儿为大家服务的意识。
总之,班级常规管理是一门学问,需要老师用心、用脑,随时发现问题并不断改进方法。只有在工作中注重全面、活跃、创新,将班级的常规工作贯穿于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善于观察、积累经验,教师之间密切合作,才能使班级的常规管理工作更加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