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复习要点分析
一、仔细研究《物理中考说明》,把握教材。
《物理中考说明》规定了中考范围和要求,是中考命题的依据之一,对中考复习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对《物理中考说明》的研究,明确考试要求,了解题型和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有利于把握复习的广度和深度,使复习更有的放矢。同时,还要仔细阅读教材,因为教材是课堂教学的根本依据,更是中考命题的依据之一。
二、复习时多创设情景,重视知识的发生、发展,多从侧面多层次地对概念加以辨析,让学生对概念的内涵深刻理解。
如在复习重力时,可让学生观察粉笔从高处下落;复习浮力时,把乒乓球沉入水中,让学生观察乒乓球从水下浮起,可让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得以延续和升华。
三、归纳物理规律,提高学生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比如,把一些物理规律和现象用二、三、四来归纳:声音的二个利用(传递信息和传递能量);控制噪声的三种途径(防止噪声的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和防止噪声进入耳朵);平面镜成像的四个特点(大小相等、距离相等、连线垂直镜面、正立的虚像)等。
四、联系生活实际,关注与物理学科有关的社会热点。
1。贴近生活,关注身边的物理问题,关注大自然。如:一个成年人的体重、正常步行速度、正常体温都是生活中的物理事例,这要求老师引导学生复习时,联系生活,关心身边的物理问题,关注大自然。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善于思考的热情,引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获得探究知识的途径和方法,进一步完善所学的知识。
2。关注社会方面的问题,充分利用非物理知识产生的教育功能,提高学生复习物理的效果。例如温室效应、城市热岛效应、光污染、人工降雨、航空航天、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西安世园会、低碳环保、地震、海啸、核泄漏、利比亚战争等热点问题。
历年中考物理复习重点分子动理论2
【摘要】目前同学已经进入第一轮备考阶段,物理网为大家整理了各科目知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名师指点:历年中考物理复习重点分子动理论一文,希望对大家的复习有所帮助。
1.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它具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动能跟物体的速度和质量有关,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越大.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
2.势能分重力势能和**势能.举高的物体具有的能叫重力势能.物体的质量越大,举得越高,重力势能越大.发生**形变的物体具有的能,叫**势能.物体**形变越大,它具有的**势能越大.
3.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能、功、热量的单位都是焦耳.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分子动理论的基本知识:①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极其微小.②分子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③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4.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
5.物体内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一切物体都有内能.物体的内能跟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物体内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激烈,物体的内能越大.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6.物体内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热运动,内能也叫热量.两种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是:做功和热传递.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物体吸收热量,物体的内能增加,物体对外放热,物体的内能减小.
7.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比热的单位是焦/(千克℃).水的比热是4.2103焦/(千克℃).它的物理意义是:1千克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焦.水的比热最大.所以沿海地方的气温变化没有内陆那样显著.
8.Q吸=cm(t-t0);Q放=cm(t0-t);或合写成Q=cmt.热平衡时有Q吸=Q放即c1m1(t-t01)=c2m2(t02-t).
9.能量既不会消失,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成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上物体,而在转化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这个规律叫能量守恒定律.内能的利用中,可以利用内能来加热,利用内能来做功.
10.1千克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热值的单位是:焦/千克.*的热值(最大)是1.4108焦/千克,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1千克*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1.4108焦.
【总结】物理网中考频道精心整理了名师指点:历年中考物理复习重点分子动理论,可登录中考物理名师指点学习更多知识。
中考物理常见考点分析及复习策略3
近几年,物理中考试卷考查了物理知识和规律基本的识记和理解、简单物理规律的适当应用和在简单实际问题的情景中应用所学知识的应变和迁移这三个层次。每个层次由若干不同知识点相同能力要求的试题组成,减少因偶然*导致对考生评价的误差。物理考试试卷保持着入手易、试题难易的坡度缓、有适当的层次*,无过难的所谓压轴题,注重知识形成过程的考查,注重能力考查等特点。以下是百分网小编给你带来的关于中考物理常见考点分析及复习策略,希望能帮到你。
初中物理学科的基本概念主要包括机械运动、参照物、力的图示、力的测量、力的合成、摩擦、杠杆、滑轮、动能等概念,以及长度、质量、密度、速度、力、压强、浮力、功、功率、温度、热量等物理量。概念的复习,应注重了解支持概念形成的科学事实,学会从相同事物和事实中抽象出共同的内容,建立物理概念的方法。理解要领的确切含义和表述形式,注意区分相似概念的不同之处,善于寻找不同概念的相互联系。特别应当注意概念和物理量科学应用的条件。
历年中考物理试卷中实验题的得分都是比较低的,究其原因,一是学校实验课不够完善,再之是同学对实验的重视程度不够,为此在物理复习中务必要重视物理实验,要吃透物理原因,加强动手能力,一般在物理实验的复习中可分下列类型结合大纲要求进行复习:
1、探究型实验:这类实验是先对某一物理现象提出假说,然后选定实验器材,确定实验方法正确处理好数据,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阅读型探索题,这类题是借鉴文科阅读理解的考查方式,是近几年中考物理命题中的新题型,使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归纳概括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得到提高,也是对文理综合素质较高的要求。
3、设计型实验题:要求同学根据实验目的运用学过知识和实验方法自己动手设计新的实验方案,鼓励学生自由选择自由发挥,提高学生探求物理问题的方法、知识迁移的能力。
从知识点的角度来看,失分最多的是压强,其次热量、比热容。从失分的原因来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1、基础掌握不牢。
2、*文不对题。
3、解题方法不活。
4、应用能力欠缺。
中考物理冲刺复习重点热学部分4
中考物理冲刺复习重点:热学部分
中考物理冲刺复习重点:热学部分的物理概念(物理量):比热(C)、热量(Q)、燃烧值(q)、内能、温度(t)。
二、实验仪器:温度计、体温计。
三、物理规律: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规律,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规律,光的折射规律,凸透镜成像规律,物态变化规律,内能改变的方法,热量计算公式:Q=cmDt及燃烧值计算Q=qm,分子运动论。
第一类:有关物理量的习题:
例1:把一杯酒精倒掉一半,则剩下的酒精()
A.比热不变,燃烧值变为原来的一半B.比热和燃烧值均不变
C.比热变为原来的一半,燃烧值不变D.比热和燃烧值均变为原来的一半
[解析]: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它与该种物体的质量大小无关;与该种物体的温度高低无关;与该种物体吸热还是放热也无关。这种物质一旦确定,它的比热就被确定。酒精的比热是2.4×103焦/(千克℃),一瓶酒精是如此,一桶酒精也是如此。0℃的酒精和20℃的酒精的比热也相同。燃烧值是燃料的一种*质。它是指单位质量的某种燃烧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酒精的燃烧值是3.0×107焦/千克,它并不以酒精的质量多少而改变。质量多的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多,但酒精的燃烧值并没有改变。所以本题的正确*应是B。
例2:甲、乙两个*块的质量相同,温度均为0℃。甲*块位于地面静止,乙*块停止在10米高处,这两个*块()。
A.机械能一样大B.乙的机械能大C.内能一样大D.乙的内能大
[解析]:机械能包括动能、势能,两个*块的质量相同,可以通过它们的速度大小、位置高度,判断它们的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判断物体内能大小的依据是温度和状态。根据题意,两个*块均处于静止状态,它们的动能都是零,两*块质量相同,乙*块比甲*块的位置高,乙*块的重力势能大。结论是乙*块的机械能大。两个*块均为0℃,质量相同,物态相同,温度相同,所以从它们的内能也相同。选项B、C正确。
第二类:有关温度计的习题:
例1:两支内径粗细不同下端玻璃泡内水银量相等的合格温度计同时*同一杯热水中,水银柱上升的高度和温度示数分别是()
A.上升高度一样,示数相等。B.内径细的升得高,它的示数变大。
C.内径粗的升得低,但两支温度计的示数相同。D.内径粗的升得高,示数也大。
[解析]:温度计*热水中,温度计中的水银就会受热膨胀。由于两支温度计玻璃管的内径粗细不同,细玻璃管中的水银柱较之粗玻璃管要上升得高。由于它们*热水中前后的温度变化是相等的,根据温度计分度原则,虽然两支温度计中水银上升高度不一样,但示数应相等,只不过两支温度计每一等份的间隔不一样罢了。所以C正确。
第三类:有关物理规律的习题:
例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转自:考试网-[Examw]
A.某一物体温度降低的多,放出热量就多。B.温度高的物体比温度低的物体含有热量多。C.温度总是从物体热的部分传递至冷的部分。D.深秋秧苗过夜要灌满水,是因为水的温度高。
[解析]:此题就透彻理解内能、热量、温度、比热的含义比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热量是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的多少,所以热量是过程量,热量不能“含”。在热传递的过程中,不能说成温度传递。因为水的比热大,秧苗过夜灌水可使夜间水向外放热时温度降低少,保护秧苗。选项A正确。
复习中考物理应注重思维分析5
近几年的中考命题在联系生活贴近生活方面体现的尤为突出,那些最常见的生活现象最可能成为命题的素材。例如:家用电器已成为命题的热点。家用电器有电灯、热水器、电*箱等,种类繁多。处理这类问题先要找好切入点,然后将实际问题转化成合理的物理模型和书本上所学过的物理问题,最后从物理模型中分析出其中的物理规律及各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再运用物理知识进行求解。
物理题型包括选择、填空、作图与简答、探究和计算五个类型。特别是在科学探究题中,它把科学探究过程的诸要素渗透其中,是考试的重点。因此考生在第二轮复习中要着重加强和练习。同时,对实验设计*的题目,要注意能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力求解决方案的多样化,并加以比较,从中把握最优方法。
此外,中考物理的命题原则本着稳中求改,稳中求变的精神,每年也会有一些新面孔的试题出现,但数量不会太多,易、中、难三种档次占分比例7:2:1。考生应注意不要在难题上下工夫,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把握中、低档试题不丢分,将做过的练习、实验作进一步的整理、查漏补缺。
中考物理复习要点整理6
1、天平读数时,游码要看左侧,移动游码相当于在天平右盘中加减砝码。
2、密度不是一定不变的。密度是物质的属*,和质量体积无关,但和温度有关,尤其是气体密度跟随温度的变化比较明显。
3、物体受平衡力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这两个可以相互推导。物体受非平衡力:若合力和运动方向一致,物体做加速运动,反之,做减速运动。
4、受力分析的步骤:确定研究对象;找重力;找接触物体;判断和接触物体之间是否有压力、支持力、摩擦力、拉力等其它力。
5、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6、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一定受到了力,受力不一定改变运动状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受力也包含受包含受平衡力,此时运动状态就不变。
7、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定不变。只要是匀速直线运动,则速度一定是一个定值。平均速度只能是总路程除以总时间。求某段路上的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只能是总路程除以这段路程上花费的所有时间,包含中间停的时间。
8、惯*是属*不是力。不能说受到,只能说具有,由于。
9、惯*大小和速度无关。惯*大小只跟质量有关。速度越大只能说明物体动能大,能够做的功越多,并不是惯*越大。
[中考物理复习要点整理]相关文章:
中考物理失重与超重复习知识点7
一、失重与超重
地球周围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这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造成的。如果物体在空中只受重力的作用,则物体在重力作用下会做自由落体运动竖直地,愈来愈快地落向地面。
在用*簧测力计称物重时,物体挂在*簧测力计上,对支持它使之不下落的*簧测力计有一个力的作用,*簧伸长了。由于这个力的大小与重力相等,所以我们读出的*簧测力计的示数就等于物体重力的大小。
但是,如果你放了手,*簧测力计和物体在重力作用下都自由下落,这时物体对*簧测力计不再有力的作用,*簧测力计指针会回到零。我们看起来物体就没有重力了。
如果用手提着挂有物体的*簧测力计使之急剧加速上升,那么*簧测力计的示数就会增加,大于物体的重力。我们看起来好像物体的重力变大了。
可见*簧测力计的示数并不总是等于物体真正受到的重力。*簧测力计的示数即物体对*簧测力计或支持物的作用力称作视重。视重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密切相关。当视重小于物体的重力时,称为失重。当视重大于物体重力时,称为超重。
同学们可以这样试一试:用手托起一块较重的砖,静止时手上感到的压力大小与砖相等。当你突然下蹲,使砖急剧加速下降,会感到砖比静止时轻得多;或者猛抬手,使砖加速上升,会感到砖比静止时重得多。这就是上面讲的失重与超重现象。不过你要明白这仅仅是你手的感觉而已,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受到的重力并没变。
二、宇宙飞船里的超重和失重现象
宇宙飞船在发射升空、在轨运行、着落返回时,宇航员都会有强烈的超重失重感受。发射升空过程中需要获得向上的巨大加速度,飞行员会受到十几倍于自身的压力而处于超重的状态。没有接受过严格训练的人会两眼发黑,动*不得,甚至失去知觉,这是因为人体里的血液不能正常循环。着陆返回时,会有强烈的失重感受。宇宙飞船在轨运行期间,来自于地球的万有引力全部用来提供绕地球运行所需的向心力,此时飞行器内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轻轻一碰就会飞起来。
三、宇航员的生活趣事
(1)吃饭
宇航员在宇宙飞船中进食不大方便,吃饭的动作要缓慢而仔细,稍不留神,食物就会飘飞起来,还得用手或勺子把它们捕捉回来。科学家认为,零重力可能导致脑充血进而影响味觉,故此宇航员吃饭跟我们患感冒后吃东西没味道的情形相似,所以宇宙飞船的厨房里总会备有各种香辣刺激的食品供宇航员选用。在失重环境里,宇航员只能用吸管喝饮料,因为即使把杯子倒转,饮料也不会流进嘴里的!
(2)睡觉
宇航员在太空中睡的都是胡涂觉。其表现一是黑白不分,二是睡姿奇特。黑白不分,是说宇航员在天上绕地球航行,而太空里的日出日落由航天飞机绕地球一圈的时间而定,故此,24小时内日出日落会多次交替出现,宇航员只好机械地按钟点而安排工作和睡觉。睡姿奇特,是说宇航员在失重环境中分不清上下左右,找不到躺的感觉,所以宇宙飞船上没有床,而宇航员可以在太空舱的任何地方、以任何姿势睡觉。在失重环境里睡觉,最奇怪的现象之一就是人睡着了,两臂却会自己摆动。因此,多数宇航员睡觉时都会钻进布袋,拉上拉链,将自己固定在舱壁上,这样既能保暖,睡着时又不会飘走。
(3)梳洗
我们看似简单的洗脸、刷牙、刮胡子、理发以及洗澡,到了太空就成了麻烦事。在失重的情况下,水不会流动,所以宇航员刷牙时,虽然能够像在家里一样也用牙刷、牙膏,但是由于没有去水的渠道和水槽,只能把泡沫吐在卫生纸上。宇航员用普通剃*剃完胡子后,都只能用纸巾把水和泡沫擦净。在太空洗澡更令人伤脑筋,美国科学家改良了太空浴室,将宇宙飞船的浴室变作一个浴罩,罩内被施以0。8个大气压,浴罩下部装有抽风机,宇航员洗澡时打开淋浴龙头和抽风机,上面洒水,下面抽水,这样便有身处地球一样的沐浴效果。不过,由于太空舱里的储水有限,洗澡又需要很多水,所以宇航员平时只能用浸透浴液的海绵擦擦身体。
中考冲刺物理的重点复习知识点8
中考冲刺物理的重点复习知识点(电路知识点)
电路
⒈电路由电源、电键、用电器、导线等元件组成。要使电路中有持续电流,电路中必须有电源,且电路应闭合的。电路有通路、断路(开路)、电源和用电器短路等现象。
⒉容易导电的物质叫导体。如金属、*、碱、盐的水溶液。不容易导电的物质叫绝缘体。如木头、玻璃等。
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导体。
⒊串、并联电路的识别:串联:电流不分叉,并联:电流有分叉。
【把非标准电路图转化为标准的电路图的方法:采用电流流径法。】
精品小编为大家提供的中考冲刺物理重点复习知识点,就到这里了,愿大家都能在新学期努力,丰富自己,锻炼自己。
中考物理《常量》复习重点整理9
1.光在其它透明物质中传播比在空气中传播都要慢
2.15℃的空气中声速:340m/s,振动发声,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一般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
3.水的密度:1.0×103Kg/m3=1g/cm3=1.0Kg/dm3。
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水的沸点:100℃,*的熔点O℃,
水的比热容4.2×103J/(Kg·℃)。
4.g=9.8N/Kg,特殊说明时可取10N/Kg
5.一个标准大气压=76cmHg==760mmHg=1.01×105Pa=10.3m高水柱。
6.几个电压值:1节干电池1.5V,一只铅蓄电池2V。照明电路电压220V,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7.1度=1千瓦·时(kwh)=3.6×106J。
8.常见小功率用电器:电灯、电视、*箱、电风扇;
常见大功率用电器:空调、电磁炉、电饭堡、微波炉、电烙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