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初步认识角,了解角的各部分名称。

数学教案-角与直角的认识

能够辨认、判断角和直角。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初步认识角,了解角的各部分名称,掌握画角的方法。 难点:引导学生从实物逐步抽象出几何角,形成对角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 生活引入 谈话:小朋友,还记得我们一年级学过的图形吗? 教师出示一本书,问:谁知道这本书的这部分叫什么?今天我们要学习另外一种几何图形。(板书课题:角) 老师挑选了几件物体,你能说说这些物体的哪些部分是角吗?(课件出示:书、剪*、钟面)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现在能说说我们周围哪些物体有角吗?

(二) 探究新知

丰富感知,形成角的概念。 逐步抽象出角:我们认识了生活中的角,那么,在数学中的角是什么样子呢?我们来看一下(电脑投影实物,逐渐去掉颜*和其他非本质的东西,只显示角“∠”)。

角的特点。 (课件出示)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角有什么共同之处? (以钟面形成的角为例)一个角由什么组成?(一个点和两条线) 对,这个点叫做角的顶点,由顶点引出的两条线叫做角的边。 从顶点出发,引出的两条线中间所夹的部分就是角,我们用圆弧表示。 小结:角由什么组成?(一个顶点,两条边) 用什么表示角?(圆弧) 师: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找角的游戏。 判断题:指出下列图形是不是角,为什么? 总结:只要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的图形就是角,无论朝向、位置、大小如何,只要具备以上特点就是角。

画角。 下面我们根据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的特点来画出角,并标上符号。 (1)教师示范一次,先画一个顶点,从这个顶点引出两条边,中间所夹的部分就是角,用圆弧表示。 (2)学生动手画。 (3)反馈评讲。

认识直角。 (1) 引入:刚才我们认识了角,并知道了角的特点,下面,谁能告诉老师三角尺中有几个角?(3个) (2) 指着直角问:这个角给你什么感觉?对,这种方方正正的角叫做直角。 (3) 直角表示方法:用正方形的一半。 (4) 拿出三角尺,摸一摸直角。小朋友们真聪明,再找出另一把三角尺中的直角。 (5) 用三角尺上的直角量一量我们数学书封面上的角,你发现了什么?(四个角都是直角。) (6) 小朋友们真棒,不仅找到了三角尺上的直角,还会用它验证。但是,老师遇到一个问题:现在手里只有一张纸,没有其他工具,怎么办呢?(学生自由折) (7) 折直角。(课件演示折的过程,要求学生说一遍,再折一遍,最后打开数一数共有几个直角,并用直角符号表示。) (8) 游戏:“寻找直角”。规则:今天我们认识了角和直角,同学们找出教室里的直角。 (9) 指名汇报。

(三) 练习判断

(四) 拓展延伸 过渡:刚才我们认识了直角,学会了寻找生活中的直角。其实,除了直角,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其他角度,比如... 拓展:比直角大的角叫做钝角,比直角小的角叫做锐角。课后你可以搜集这两种角的知识。

(五) 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角有什么特点?

《角与三角形的认识》教学反思2

本节课安排在完成整册新授任务后,通过师生的合作,将本册中空间与图形方面的知识进行回顾整合,以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主要突出以下几点:

1、结合学生实际,创设相应的情境,始终围绕学生学习兴趣展开教学。学生喜欢上美术课,因为美术课堂轻松无压力。因此,教师在设计本节课时,致力于使原本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变得轻松愉悦。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诵读古诗、欣赏美图、拼摆图案、动手构图,这些活动既符合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原则,又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达到复习的目的。

2、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方式,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特点。新课改后的课堂教学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注重创设轻松的复习氛围,所有的知识都由学生自己回顾、总结,并进行练习应用。真正将课堂还给了学生,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他们。在这种开放式的学习方式下,学生不再感到压力,学习效率自然提高。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3

我们今天的数学课程将围绕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P38——P39例1、例2,以及P40做一做和练习八第1—3题展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将通过生活场景和实际*作初步认识角,掌握角的基本名称,并能够用尺子画角。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作技能,促进他们的合作意识和空间观念的初步建立。

情感目标:通过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让他们意识到数学无处不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初步认识角的特征,学会用尺子画角。

难点:建立对角大小的初步概念。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三角尺、尺子、小棒、活动角、圆形纸片等。

教学过程简述:

一、情境引入

我们先从学生熟悉的平面图形开始,通过摆放小棒让他们认识三角形和其他形状。随后引入角的概念,让学生从校园生活中观察不同物体上的角,以及角的特点。

二、探究体验

使用课件展示校园场景,引导学生找出其中的角,并通过放大物体的方式深入理解角的结构和特征。

让学生用圆形纸片折角,并通过触摸感受角的边和顶点,加深对角的理解。

三、课后实践

鼓励学生回家后寻找家中的角,并向家人展示自己的发现,强化课堂学习和日常生活的联系。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自己有时候过于主导学生的学习,导致他们的自主*不足。例如,在展示物体角度时,我应该给学生更多的时间观察和探索。此外,我还应更加注意学生的基础理解,确保他们能够理解和运用角的基本概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