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新学期的数学教学工作将以校本教研为切入点,以高效课堂为研究重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精神,塑造具有较高数学素养的学生群体,打造充满活力和动态生成的数学课堂。

数学教师教育教学工作计划

二、主要工作

(一)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提升教学质量

1、备课

备课是高质量教学的基础,要求做到五个方面的准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学法、备教学手段及备习题作业。

②备学生: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和情感状态,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兴趣及期望。

③备教法学法:根据不同班级和学生特点,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案,注重重点突破和难点攻克,合理安排各环节的教学顺序与衔接,调动学生参与积极*,关注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与困惑,提供学法指导。

④备例题与练习:精选具针对*的例题和练习,注重其有效*和目的*。

⑤备教学手段:选择适合的教学工具,灵活运用现代多媒体等技术,提升课堂效果。

2、上课

课堂教学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核心,要优化课堂教学时间,提升教学效率,确保每一堂课都能达到预期目标。

(1)根据新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标,合理处理教材,做到知识讲授准确、清晰,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与能力的培养。

(2)将教材内容与教学思路相结合,突出重点,清晰有序地展开教学,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深入理解。

(3)讲练结合,合理安排新授和练习时间,保证课堂节奏紧凑。

(4)面向全体学生,特别关注中、下等生的学习需求,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思考与质疑,做到因材施教,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

(5)加强实验与实践教学,提升学生的动手*作能力。

3、作业设置与批改

教师教育教学工作计划2

高中英语课程的重点在于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上,着重加强学生通过英语获取、处理、分析信息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表达的能力。课程还强调培养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基本能力,拓展*视野,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与民族使命感。

一、集体备课的实效*

集体备课是发挥团队优势、提升备课质量的关键途径,也是落实教学常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必要步骤。为了确保备课高效有序,我们小组严格按照“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讲人”的原则组织集体备课活动。每次活动的内容包括教材分析、教学方法研究、教学质量分析、教学反思等环节,并且注重对《新课标》的深入学习,结合新教材进行精细研讨。每位主讲教师都要提前研究教材,深刻理解其中的重难点,并提出相应的突破策略,其他教师则进行质疑、补充与完善,做到集思广益,确保备课的科学*与实用*。

通过这种集体备课模式,我们能有效地汇聚教师的智慧,确保每节课都能高质量地实施。除了定期的集体备课外,我们还保持了灵活的讨论机制,无论是课间、课后还是线上,教师们都能随时交流探讨教学问题。无论是信息传递、知识点落实、考点分析,还是教学体会的分享,集体备课从不流于形式,始终聚焦内容和实效,确保每个教学环节都切实有效。

二、教学计划的清晰化

今年高一新生所使用的教材与初中所学的教材并不完全衔接,初中使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而高一则开始使用译林出版社的牛津版教材。这一教材的更换使得初高中英语的衔接问题成为我们教师面临的一大挑战,因此如何帮助学生顺利过渡,克服这一教材差异,成为我们英语教师必须解决的重点问题。

为了有效应对这一挑战,我们在开学初期对学生的英语水平进行了详细的了解,并对之前所学教材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通过纵向和横向的比较,我们评估了学生的英语基础,进而在备课组内部进行充分讨论,制定了详细的学期工作计划和高一英语教学计划。这些计划为我们提供了明确的教学方向和实施方案,确保了每一项教学任务的顺利开展。

数学教育教学计划范文3

一、指导思想

新学期的数学教育教学工作,遵循学校三年发展规划,以促进教师成长推动学校发展为目标。以校本教研为突破口,以课堂教学“五还”为研究的抓手,旨在构建一支个*鲜明、团结协作、充满智慧的研究型教师团队,培养具有较高数学素养的学生群体,打造动态生成、充满活力的数学课堂。

二、主要工作

(一)常规工作“日常化”

1、健全集体备课制度

以备课组为单位,关注日常教学,重视课后学习研讨,加强教材研究和教学活动设计,及时反思实践。每周定期举行集体备课,明确专题、中心发言人、时间和地点。根据行事历安排有专题的集体备课,学习“新基础教育”理论,结合基本理念研究基础课型。

2、推行随堂听课制度

发扬门户敞开,积极进行备课组内相互听课、跨组交叉听课、教研组中心组听课等活动,共同研究真实数学课堂,课后自评与他评,提升教师反思意识和能力。

3、建立学习沙龙制度

组织读书沙龙活动,交流心得,初步了解“新基础教育”理论基本概念和原理,引导教师用之指导实践。提供对话平台,组织专题研讨,充分利用专家组理论引领和信息交流,及时了解新基础教育动态,确定数学专题研究方向。

4、加强常规管理制度

定期进行常规检查,包括备课、反思和学生作业,由学科主任、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负责。每学期举行期中、期末质量检测,分析考核情况,指导下阶段教学工作。根据教材变化修订完善基础达标体系,每学期举行单项小型竞赛。

5、改革考核评价制度

针对低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在数学教学考核评价上作进一步调整,目标更多元化,综合运用笔试与面试,减轻期末考试压力。

(二)研讨活动“专题化”

研究活动注重实效,以“新基础教育”理论为依据,以课堂教学“五还”为抓手,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深入实践“新基础教育”基本理念。

(三)教师发展“自主化”

1、自主选择——小课题研究

教师选择教学实践中感兴趣或遇到的困难,确定小课题,进行课堂教学研究。个人自主申报,自由组合,记录过程,学期末展示与交流,研究做到重研究、重过程、重实效、重积累。

2、自主发展——业务素养提升

(1)参加市组织的青年教师素质比赛活动

(2)反思成长

30岁以下的教师每周至少一篇教学反思,35岁以下每月至少一篇,40岁以下每学期至少一篇。

(3)及时总结,撰写论文

在理论学习和教改实践基础上,总结经验,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4)同伴互动,取长补短

备课组成员相互听课,每学期至少听课20节,每人至少上一节研究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