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是一篇条理分明的科普*文章,课堂上可以通过挖掘其深层内涵,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流程:"阅读感知——问题启发——互动探讨——实践运用",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会有显著效果。

一、阅读感知环节。这是学生自主学习,初步理解文章内容的阶段。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比如:"我们每个人都见过太阳,大家说说它有哪些特征?与我们的生活又有什么联系呢?"然后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全文,并思考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课文揭示了太阳的哪些特点,二是太阳与地球、人类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放手让学生*思考,同学之间可以相互讨论,遇到暂时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留待后续探讨。

一年级上册《太阳》教学设计

二、问题启发阶段。这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的关键环节。可以通过以下问题引发学生的深层思考:

1. 课文用传说的方式开头,想表达什么?

2. 太阳是一个大火球,它不仅"发光"而且"发热",我们还能从哪些地方发现这一特征?

3. 煤炭是远古时期的植物经过长期埋藏形成的,这与太阳有什么联系?

4. 太阳的光和热对地球上的自然现象产生了哪些直接影响?这些影响对动植物的生存以及人类的发展有何意义?

5. 如何理解"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这一论断?

三、互动探讨环节。这是学生深入学习,质疑问难,交流观点,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要过程。教师要营造开放的学习氛围:

1. 鼓励学生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比如:对太阳的特征、与地球和人类的关系等方面的疑惑;

2. 引导学生思考文章结构上的特点,重点探讨"地球上的一切生命现象都与太阳密不可分"这一主线;

3. 组织学生交流写作方法心得,比如数字说明、对比衬托、正反结合等表达方式的运用。

四、实践运用环节。这是学以致用,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其*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步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

1. 观察自己熟悉的事物,思考它与生活的关系;

2. 仿照课文的写法,创作一篇短文;

3. 在写作过程中,注重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表达清晰的逻辑关系。

通过以上教学环节的设计与实施,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正如教育家陶行知所说:"小孩子需要言论自由,特别是提问的自由,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转变角*,将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体,通过恰当的引导和组织,让学生在主动探索和互动交流中获得知识,提升综合素养。

一年级下册《四个太阳》的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认识“挂、街”等13个生字。会写“园、因”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悟作者通过画太阳要表达的心愿是什么。

教学重点: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感悟作者通过画太阳要表达的心愿是什么。

教学课时:

分两课时进行。

第一课时:

导学流程:

一、导入:

1、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四个太阳》,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引导学生学习生字。

1、组织学生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2、听老师读课文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3、小朋友你们能把老师手中的太阳挂在黑板上吗?指名到讲台上做。并向别的小朋友讲这个就是挂,同时出示生字:挂,引导学生思考还有什么能挂?用挂组词、说句子。读文中的句子。

2、出示:街字学生读,进行组词,说说你知道的街道。读读文中的句子。

3、出示:熟,学生说什么熟了,再读文中的句子。

4、出示:伙伴,指名解释,并说说自已的小伙伴是谁?

5、出示:甜、尝,生说伸出舌头*甘蔗,这个字就是“甜”,你们平时尝的什么是香甜的?读课文中的句子。

6、出示:温,温暖,什么是温暖的?让学生体会温暖,再认识:冻僵,联系冬天时的天气体会。再认识“脸”回到课文,读句子。

7、学习“该、因、季”让学生组词,联系生活,再读句子,结合理解课文内容。

三、指导写字。

1、观察生字“园、因”说说这两个字有什么区别。学生汇报。

2、强调:“因”字是先里头后封口。

3、学生自已练习写字,比比谁写得最好。

板书设计:

第2课时:

导学流程:

一、导入:

1、提问:“小朋友,你们能不能说出天上有什么样的太阳?”板书太阳。指名说出“红红的、火红的、火热的。。。。”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四个太阳》。看看这四个太阳分别是什么样子。

二、朗读感悟。

1、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悟作者分别画了四个什么样的太阳。

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学生读正确,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3、学生再读课文,想一想这个小朋友为什么要画这四个太阳,他有什么心愿?

4、自已读读自已喜欢的自然段,动手画出最让你感受动的句子。

5、把你喜欢的自然段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评一评,在学生评时引导学生体会“到外一片清凉”在读第三自然段时,可组织学生即兴表演。让学生体会秋天的乐趣。

6、把你喜欢的词句画出来,读读记记,相互交流。

二、背诵课文

1、背自已喜欢的太阳的段。

2、拿着自已画的最喜欢的太阳,和所有喜欢的同学一起分别这几个自然段背。

三、指导写字

1、出示田字格写好的生字:“为、脸、阳、光”让学生观察,这几个字有什么特殊的地方,什么地方最难写。

2、强调笔画:为的笔顺是:点、撇横折钩、点。阳,的左耳高且小,日字写*。

3、学生自已练习写。

四、实践活动:

1、想象画:太阳与未来世界的关系。

2、交流作品。

《送阳光》教学设计(教科版一年级下册)3

教材分析:

本文选取教科版注提教材一年级下册单元,是一篇阅读课文,全文蕴含着小女孩苗苗敬爱奶奶,关心奶奶的天真、纯洁的童心意趣。文章生动、活泼,字里行间跳跃着灵*,闪烁着人*的光辉。

课文虽然篇幅短小,但人物形象鲜明,作者抓住人物特征进行了生动的描写。表现出小苗苗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行为和品德。

教学理念:

1、以学生为主体,创设自主学习与交流合作的氛围。

2、利用多种形式体现语文的综合*。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0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阅读,学习苗苗关心、帮助他人的品质,养成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

体会奶奶说的话。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有生病的经历吧!你们生病的时候家里人是怎么照顾你们的?要是有一天你们的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也生病了,你会怎么做呢?

有个4岁的小女孩,叫苗苗,她在奶奶生病的时候却想到要着送奶奶阳光,你们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1课《送阳光》

二、初读感知

1、请同学们轻轻把书翻到68页看着汉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去看拼音争取

把句子读通顺,争取不丢字不添字。

2、同学们读的可真认真,请同学们再读一遍课文,读时,要一边读一边想,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写了一件什么事。

3、指名读课文,正音。

三、细读感悟

1、苗苗为什么要着送阳光给奶奶呢?“念叨”是什么意思?“天天念叨”说明了什么?你能试着把奶奶的话读一读吗?

2、听了奶奶的话,苗苗去寻找阳光,她找到了吗?阳光是什么样的?(播放课件)你觉得阳光美吗?配上好听的歌曲就是更好听了。(播放歌曲《七*光》)阳光这么美,你能读出喜爱、赞美的语气吗?

3、见到奶奶苗苗的心情怎样?怎样读苗苗的话呢?奶奶收到苗苗的礼物了吗?为什么呢?包得的怎么会丢呢?“严严实实”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包得严严实实?你会象这样说一个词吗?老师给你一点提示:屏幕出示“干净”“整齐”指导学生扩词。

自读课文,想一想苗苗把阳光丢了,心情怎么样啊?又该怎么样读呢?奶奶怎么说的?包的严严实实的阳光没有了,可奶奶却说没有丢,你知道奶奶为什么这样说吗?怎样读奶奶的话呢?

这“阳光”指的是什么?

〔在对课文有了进一步的情感体验的基础上,把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通过有感情的抑扬顿挫的朗读来进一步体会表达阳光的风景美以及小苗苗给奶奶送阳光的情感美。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和再造想象能力,并在读的过程中感悟体验小苗苗为奶奶送阳光的爱心,感受到苗苗爱奶奶的美好情愫。

四、拓展延伸

1、一个四岁的小女孩把关心帮助他人的爱心播进了自己幼小的心田,你从她的身上学到了什么?

2、你以后也会给别人送阳光吗?能举个例子说明吗?

五、总结

只有我们的心中有阳光,才能给别人阳光,希望同学们能做个爱心的人,把阳光撒满世界,让这个世界充满爱。

第二课时

一、学习字词

1、认字。

(1)出示本课要求会认的10个生字,学生自主识记生字,比一比,看谁记得快又准。

(2)学生交流记字方法。

2、写字

(1)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9个生字,分小组讨论汇报:字音;记字形的方法;书写时注意什么。

(2)学生汇报,大家补充,老师点拔指导。

(3)指导观察课本田字格中的范字仿写。

3、选自己喜欢的词语,填在“自选词语”的空白处。

板书:

11课送阳光

苗苗——————奶奶

送阳光

(苗苗爱奶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