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引入:从“小虫子”到“大世界”

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可以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展示奇妙的昆虫世界,例如*彩斑斓的蝴蝶、勤劳的蚂蚁、威武的螳螂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他们对昆虫的兴趣和好奇心。

李晓辉《草虫的村落》教学实录

2. 设置悬念,导入新课: 可以用一个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引入,例如:“同学们,你们见过哪些奇特的小虫子?它们有哪些有趣的行为呢?” 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回忆生活经验,并对即将学习的课文内容产生期待。

二、 复习巩固:从“文本理解”到“生活体验”

1. 深入挖掘文本,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独特的感受: 可以引导学生关注作者是如何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将小甲虫的形态、动作、声音等描写得生动形象,并从中体会作者对小甲虫的喜爱之情。

2. 设计多样化的互动活动,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扮演、情景模拟等活动,让他们以小甲虫的口吻讲述自己的故事,或者模拟小甲虫之间的对话,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三、 课外拓展:从“课内学习”到“课外延伸”

1. 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谈收获: 可以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写作方法、自然知识、情感态度等方面谈谈学习本文的收获,例如,学会了哪些描写昆虫的方法,了解了哪些昆虫的知识,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等。

2. 推荐更多优秀作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除了推荐《昆虫记》,还可以推荐其他与昆虫相关的优秀文学作品、科普读物等,例如《森林报》、《时代广场的蟋蟀》等,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激发他们对自然科学的探索兴趣。

3. 组织实践活动,将学习与生活相结合: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昆虫主题的绘画比赛、手抄报制作、昆虫观察日记评比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并体验学习的乐趣。

总而言之, 这篇教学设计以“小甲虫”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学习观察与想象的写作方法,并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热爱自然的情感。通过优化教学环节、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可以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在观察与想象中发现生活的美好。

草虫的村落教案2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正确读写“静谧、小巷、音韵、勤勉、庞然大物”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喜欢的语句。

二、方法与过程目标

体会作者怎样用心观察大自然,怎样通过丰富的想象来表达独特的感受。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与大自然为友,感悟自然中花鸟虫鱼、山川草木的生命与灵*,与大自然进行“心灵对话”

四、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录音——夏日里的虫鸣声;大自然的图片;摘抄卡等。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导入

1、播放夏日虫鸣的声音。

2、交流:你听到了什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大自然的声音和*彩总能让人陶醉,走进去使人流连忘返。让我们跟随着作者的步履慢步走进《草虫的村落》,去享受大自然为我们带来的乐趣吧!

(二)、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生字、词语。(找出来,大家共同想办法解决。)

2.寻觅作者的踪迹。

作者的目光分别到了哪里?(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

(三)、静读课文,感受情趣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己感受较深的语句。

2.你在“草虫的村落”里看到了些什么?印象最深的是哪些?

(四)、回归整体,提出疑问(为第二课时做准备)

1.接读课文,简单评价。

2.引导学生就课文各个方面提出问题。(能马上解决的相机解决,与后面学习内容相关的教师作好记录,作为调整下堂课教学内容的依据。)

[预设]:

“我还看见了许多许多………”还看到了什么?

作者怎么知道小虫在做什么,想什么呢?

作者是怎么写得如此生动,有情有意的?

……

(一)、回顾课文内容

1.简单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放声读一遍课文,解决上节课学生提出的有关内容上的疑问。

(二)、品读课文,体会表达

1.边读边画,解决第一课时留下的有关表达上的疑问。

2.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指导朗读。

[预设内容]:

(1)“我真想也跟它们寒喧一下,可惜我不懂它们的语言”

你能读懂作者的心思吗?(抓住“真想”“可惜”)

把这种心思读出来。

(2)“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

评价一下甲虫们的音乐演奏得怎么样?

作者是通过哪些语句把这“优于人间一切的音乐”表达出来的?

听录音——虫鸣,读句子。

(3)“我悠悠忽忽地漫游了一个下午,直至夕阳亲吻着西山的时候,红鸠鸟的歌声才把我的心灵唤出来。”

谈谈你对这个句子的认识,哪些词用的好?好在哪里?(联系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把体会到地放在这个句子里尽情地读出来。

(4)自由读三、四、五自然段。

从这些文字中,你感受到了哪些情趣?(小虫驻足痴望、“村民”熙熙攘攘往来、意味深长地对视、像南国的少女、交流、攀谈的投机……)

作者是怎样让我们感受到这种情趣的?

把这些情趣通过你的朗读传递给大家,共同分享。

3.体会表达方法、表达效果:

出示课文开头:

“今天,我又躺在田野里,在无限的静谧中,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

(1)结合课文内容谈谈对这句话的认识和自己的体会。

(2)你认为课文中还有哪些句子写得好,好在哪里?(可以小组交流,讨论、总结)

(三)、积累语言

1.把文中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词句抄写在摘抄卡上。

2.交流摘抄卡,读给同学听。

3.背诵摘抄的内容。

4.提倡尽可能地在习作中用一用。

(四)、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1.配乐朗读全文(接读),尽情抒发“草虫的村落”给我们带来的情趣。

2.课文作者想象丰富,感受独特,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丰富多彩、富有情趣的虫子们的世界。你有没有类似的经历,讲出来和大家共同分享。

3.写一写自己观察过的小虫,注意展开想象,融入自己的感受。(随堂落实“小练笔”)

草虫的村落教学反思3

《草虫的村落》这篇散文写得非常优美、生动、有趣。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草虫的村落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参考!

其实今天上完此课,在回办公室的路上,我也作了一番反思,只因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真的让我很欣慰,我感觉再累点都值得!我喉咙不舒服,奕琪马上给我递上水。孩子,谢谢你对老师的关心。

今天这节课是在精心的准备下而上的,教学《草虫的村落》,正是让孩子们领略在虫虫世界里的宁静。正在我边引导感悟,便指导朗读课文的兴头上,课堂也渐入佳境的时候。勇锋举手提问:老师,文章一开头作者就说,在无限的静谧中,我忘记了世界,忘记了自己。那为什么他还会想起世界里的虫虫呢?我太高兴了,因为我没看过这班学生会主动提问过,我感谢本课,感谢我的孩子们。

但我实在无法解释,为什么在课堂如此激昂处,学生会泼出这样的怪问题,我没有过多的引导学生讨论“忘记世界”的理解,而是继续引领学生,去感受草虫的可爱。

课后,我进行反思。首先这个问题产生的原因。我想,无外乎学生,没有正确理解“世界”一词的含义,他以为世界便是物质的万事万物,却不知道在精神上,每个人也有每个人不同的世界。这种属于典型的词语理解障碍未扫清。

夜深,无力思考,不知是否还有更好的办法。

《草虫的村落》是一篇充满了童趣的文章,作者以一个孩童的眼光记叙了一次游历草虫村落的过程。文章中作者发挥丰富的想象,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将一个生动、活泼的草虫世界展现给了大家。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试着抓住孩子感兴趣的地方作为切入点,比如:勇敢的游侠;有俏丽的少女;有它们的亲戚;有音乐演奏者;有智慧的建筑设计师;更有一群群勤劳的村民们……将孩子们引入草虫的世界里,了解虫子的生活习*,感受虫子的喜怒哀乐,体味文本的独特魅力。在品读感悟课文中,我采用了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让学生在反复地品读重点词句的过程中,加深印象。

1、在读中落实学习目标,凸显形象。

比如:对“傲然”“左冲右撞”等词语的理解和感悟,我让学生学着游侠的样子“傲然”第前行。“左冲右撞”地行进,一下子,英勇的游侠的形象就凸显出来了,在把这种体会带到朗读中去,学生读的就很好了。再比如:猜测这只娇小的和游侠是什么关系一环节令同学们兴趣盎然,说出了很多非常有趣的*。

2、在读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构建情节

比如:想象游侠在森林里左冲右撞会遇到什么情况?这只游侠不顾一切往前冲,到底是为了干什么?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通过想象深刻地体会到了动物之间那份情感和情趣,课堂上学生学的比较兴趣盎然。

3、在读中蕴含学法。

在引领学生运用“抓住文中的的重点词语和句子,通过联系生活来想象”的方法,在学习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时,我引导学生思考,作者是怎样将一个普通的小黑甲虫描写的那么惹人喜爱的?以此交流作者的写作奥秘,并以此为主线,寻找文中能够体现作者丰富想象的句子进行朗读以及再创造。使学生充分感受想象、修辞的运用给文章带来的奥妙。在学生有了充分的感受之后,再展开小练笔,写写自己观察到的小昆虫。

当然,课堂总是有缺憾的,比如课堂时间把握的不够准确,部分环节占用时间比较多,导致小练笔的学生汇报的较少。在指导学生朗读上,层次*体现的不够明显。我将在以后的教学中进一步总结经验,不断完善课堂教学,实现高效的语文课堂。

本文教学中,学生能够很快理清文章的层次和脉络,并把握主要内容,因此第一课时的目标基本完成。但也发现学生并没有透过文字,真正体会到作者用丰富想象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和热爱大自然、热爱小生灵的情怀。因此第二课时改变教案上的教学思路。针对文章语言比较简单有趣,不需要逐字逐段分析的特点,设置了以想象为主的问题:

1、它们意味深长及对视良久,在互相倾诉些什么呢?

2、黑甲虫看着蜥蜴这个庞然大物,可能会交流些什么?

3、这些行*匆匆的劳动者,推着大过自己时两身体两三倍的食物时在想些什么?(从第七自然段中引发的联想)

4、“我还看见了许多许多……”我还会看见些什么?(针对第八自然段)

5、我们平时听见过虫子的叫声吗?觉得好听吗?为什么作者觉得这叫声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针对第六自然段,用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

此外,为了帮助学生学会观察大自然的方法,为本单元的习作做准备,也为训练联想和想像的表达方法,在解读第一次自然时,抓住了“又”“静谧”,体会作者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以及周围环境的安静和心灵的宁静。告诉学生:只有在这种状态下,你才能感受到草虫的世界、感受到大自然中万物的可爱。第二、抓住第三自然段中“眼前扩大”“草茎变为茂密的森林“小结,指导学生想象的方法:”把大自然中的微小事物放大,把自己缩小,变成他们中的一员,不再是高高在上地看着这些小生命,你就能体会到大自然带给自己的快乐。“

通过以上训练,孩子们延伸了作者的想象,用一颗童心去描绘想象到的草虫的村落里发生的有趣的故事,将自己的生活与草虫的世界相联系、相互迁移,兴致勃勃地与同桌交流自己的想象成果。发展了语言和想象能力,感受到作者的写作时的情感,并升起对大自然中小生灵的热爱之情,所以课后小练笔完成得比较轻松。

由此想到:教学中问题的设置一定要与文本的特点相契合,对于哲理较强的或者是含义深刻的句子较多的文章,要帮助学生抓住关键词体会理解内容,而如果内容和语言比较简单的课文也采取同样的方法,则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