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四宝之外的“小五”:镇纸

与笔墨纸砚文房四宝并驾齐驱,镇纸可称为古代文人的文房“小五”。古人常将青铜器、玉器等小型器物置于案头,既可赏玩,又可压纸镇书。久而久之,演化成为文房用具——镇纸。现今常见的镇纸多为长方条形,故又称镇尺或压尺。

镇纸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

逾1500年的历史演变

镇纸的出现迄今1500多年。“镇纸正式进入书房不晚于南北朝时。”收藏爱好者伍先生指出,《南史·垣荣祖传》中已有镇纸的记载:“帝(齐高帝肖道成,427-482)尝以书案下安鼻为楯,以铁为书镇如意,甚壮大,以备不虞,欲以代杖。”由此可见,镇纸的历史已超过1500年。

繁荣与文化发展

镇纸的发展与所处时代的文化密切相关。在文化昌盛的北宋,镇纸种类繁多。宋元文献中多有提及镇纸,如岳珂的《愧郯录·镇小殿子》载:“御前列金器,如砚匣、压尺、笔格、糊板、水漏之属,计金二百两。”宋代诗人张镃的诗中也写道:“三山放翁宝赠我,镇纸恰称金犀牛。”从周密的《武林旧事·车驾幸学》中可知,历史上镇纸的材质包括铜、象牙、金等,形状各异。

明清时期的繁荣

明清时期,镇纸的发展达到鼎盛。从现存的明代镇纸来看,多呈尺状,上有兽钮,如铜虎钮镇纸。其长方尺形底座上蹲伏着一头老虎,虎头刻画细腻写实,虎尾则粗犷写意。

清代镇纸在沿袭明代风格的基础上有所创新。随着工艺技术的进步,装饰*强的镇纸开始出现,集观赏*和实用*于一体。如铜鎏金珐琅镇纸,为清代中期制品,铜胎鎏金,饰以珐琅,纹饰细致逼真,颇似瓷器粉彩,工艺价值极高,是文房珍玩中的精品。

文房收藏:门槛高、潜力大

文房用品的收藏前景广阔,潜力巨大,但并非所有收藏家都能把握。收藏家除了要有收藏能力,更需具备鉴赏能力。文房属文玩,被誉为雅玩,明人沈春泽曾言:“文玩非有真韵,真才与真情以胜之,其调弗同也。”因此,善读书的文人往往对文玩情有独钟。

历史上,镇纸等文房用品的收藏在文化经济发达的*、上海等地比较盛行,而在一般收藏界却未成风气。资深藏家宋文辉分析,原因之一是镇纸收藏“门槛高”:“镇纸收藏与收藏家本人的文学修养息息相关,镇纸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元素,一般收藏者如果没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很难涉猎到这个领域。”

文物鉴定专家张健平也指出古代镇纸收藏的难度:“镇纸往往成对出现,年代久远的镇纸,很难完整留存至今,大部分都缺失另一半,对于收藏家来说颇为遗憾。”

尽管镇纸收藏难度大、门槛高,但其潜力巨大。某人曾于两年前从郑州以数千元的价格淘到四件汉代锡铜合金兽纹镇纸。从镇纸表面强烈的凹凸感和栩栩如生的动物造型,可以窥见两汉时期人们对动物的尊崇及合金工艺的发展水平。

那么,文房藏品的价值该如何评估?衡量文房藏品的价值,首先要看其人文价值,即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内涵;其次要看其工艺价值,雕工是否精湛、设计是否独特;最后要看其材料价值。材质珍稀、雕工精良、设计巧妙、年代久远的文房藏品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西夏历史文化礼仪2

西夏建国前后,宋朝正在大力提倡因循保守的孔孟懦学。它不能不在党项贵族中产生某些影响,阻碍着党项的前进。野利仁荣早就对元吴提出,“斤斤言礼言义”,决没有益处。元昊长子宁明喜学懦、道,元吴对他很是厌恶。

一天,元昊问宁明,什么是“养生之道”。宁明答:“不嗜杀人”。又问什么是“冶国之术”。宁明答“莫善于寡欲”。元昊大怒,说“这小子说话不论不类,不是成霸业的材料”。西夏建国,正需要巩固和发展奴隶制度,展开大规模的掳掠和*,保守的儒学当然完全不适合新兴的西夏国的需要。元吴和野利仁荣极力消除儒学的影响,顺应本民族的发展需要,也在文化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定仪服——元昊建国称帝,不再采用宋朝的衣冠,改穿白*窄衫,戴红里的毡帽,脑顶后垂红结绶。这是采择了吐蕃赞普和回鹘可汗的服制。文武官员的服式也有规定。文官戴戴幞头(幞音符fú),穿靴执饬,穿紫衣、绯衣,基本还是宋朝的样式。武官按照等级戴镂金、镂银和黑漆冠,穿紫衣,系涂金的银束带。平民穿青绿衣,以分别贵贱等级。制礼乐——元昊又参用未制,改定朝仪。每六日,官员朝见皇帝,称“常参”。九日朝见,称“起居”(问候皇帝起居)。凡吉凶、嘉宾、宗祀、燕享等,改宋九拜礼为三拜。德明时,礼乐都照宋制。元昊对野利仁荣说:“本族风俗,以忠实力先,战斗为事。唐宋的缛(音褥rù)节繁音,我很不喜欢。”元吴下令废除宋朝的五音,改为一音。建蕃学——元昊创制西夏文字后,又命野利仁荣主持建立“蕃学”(党项学)。用西夏文字翻译《孝经》、《尔雅》、《四言杂字》等书,选拔党项和汉族官僚子弟入学学习。学成之后,出题试问。学习精良,书写端正者,酌量授给官职。著学的建立实际上是仿照宋朝的科举授官制,并借以推动夏国文化的发展。元吴反对儒学而又译读《孝经》,显然是为了适应氏族部落制的传统习俗的缘故。夏景宗元昊采取一系列的建置,完成了建立西夏国家的巨大事业。这是党项族历史发展中的一大事件,也是中华各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夏国的出现,对我国各民族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西夏国家的建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的结果,但正如一切新事物的产生总是要伴随着同旧事物的斗争一样,元昊建国前,也遭到了党项族守旧贵族的反抗。

一○三四年,元昊母卫慕氏的族人、贵族山喜企图发动叛乱,谋杀元昊。元昊发觉了山喜的*谋,把山喜全族处死,并毅然杀死母卫慕后,胜利地击败了贵族的反抗。

历史科教研员工作计划3

一、指导思想:

本着结合学科的实际情况与特点出发,依据教科所和初中室工作计划的总体部署,聚焦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为核心目标,全面规范教学“六认真”要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力度,推动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转变,着力提升初中历史教学质量,全面推动历史教学及教研工作的新发展。

二、重点工作:

1. 深入基层,扎实开展教学视导

采用集中与分散、集体与个别相结合的方式,走访学校和教研组,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与指导,全面了解教学的实际情况,协助教师开展课题实验,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推动教师们的教研活动更加深入和高效。

2. 多管齐下,积极推进课程改革

鼓励教师以多种形式学习课程标准和教材,深化对课程标准的理解,提升对教材的驾驭能力;引导教师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推动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创新与变革;支持教师开展行动研究,提升教学技能和课堂教学效果。

依托教研片区和骨干教师,围绕实际问题展开研究,以教学课例分析为载体,运用科学观察和案例反思等手段,深入推进校本教研工作;引领教师在教研过程中形成自我学习和反思的习惯,激发教师集体的研究热情,增强研究意识;搭建教师间专业交流的平台,促进教师之间的互相学习、经验分享与合作。

4. 以人为本,努力优化队伍素质

通过师资调查了解队伍的现状,并建立分类档案;加强对青年骨干教师的指导和培养,提高其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组织“调讲课”活动,选拔并打造一批名师,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开展教学案例写作培训,评选优秀教学案例,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

5. 与时俱进,加快教学信息化建设

鼓励教师探索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深度融合的方法,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辅助作用;丰富网络资源,促进信息的传递与共享,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工具和支持。

三、活动安排:

1. 9月:组织部分教师参加重庆市课标教材培训

2. 9月:召开片区中心教研组长工作会议

3. 10月:举办八年级“主体教学策略”研讨会

4. 11月:开展初中历史“调讲课”活动

5. 11-12月:征集与评选学科论文和教学案例

6. 12月:进行初中历史任课教师情况统计,并进行分类建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